那是一片神奇的地方,雲山霧靄、亦真亦幻;
那是一片俊秀的地方,水何澹澹、如詩如絹;
多少年後,每當再一次神遊,都不禁為它的美麗、為它的輕靈而打動。
張家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你;你的存在,讓我一次次為你心儀……
踏上去張家界的旅途,我一直在想,聞名已久的張家界到底是什麼樣子,是什麼樣的風景,令那麼多的畫家、攝影家一次次往返,它真的如別人形容的有著「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變化,桂林之秀麗」麼?我不信。
背著畫夾從湘西吉首出發,列車車行數小時,抵達張家界市(原大庸市),隨熙熙攘攘的人流出了站臺,滿世界都是旅遊大巴在招攬生意。隨意上一輛客滿的車,車上南腔北調都是去張家界的人。車出市區,一路山色平淡無奇,路邊田壟、農舍並無任何特色,我幾乎懷疑自己獨自出遊的初衷。天色漸暗,車開始登山,山路曲折蜿蜒、盤旋而上,蒼山如黛,路上螢光指示牌越來越密集,我知道風景區快到了。車上的人開始興奮,我卻很漠然,若不是天晚,幾乎想即刻踏上歸程。車出山谷,拐彎在一空曠地停下來,突聽泉水淙淙,車外如炸鍋般驚呼,人們急忙的往外湧,我索性懶散的站起身,收拾著行李最後下車。
立身車外,抬眼而望,竟若木雞般呆滯。這是山麼?撲面來、直撞眼帘的簡直就是張大千的一幅巨大的潑墨山水。山如巨筍根根獨立拔地而生,高卻雄奇,稜角分明如若刀削斧砍,霧靄輕柔如薄紗於山腰間飄動,似飛天神女般霓裳遊移,人幾乎挪不開腳步。涼風習習,有人驟然驚覺該住宿時,收回眼光,才發現這裡沿路排列整齊的賓館,也是雕簷畫棟、燈火闌珊。於是飛快地安頓,飛快地走出房間,迫切地想再次親近這山這景,夜已深,路邊排擋燈如長龍,人頭攢動。任找一家坐下,邊吃邊和老闆肆意地聊,同時也感受著這裡的風情。
張家界是個有著很多傳說的地方。相傳張家界原名青巖山,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後,濫殺功臣。留侯張良效法當年越國範蠢,隱匿江湖,循著赤松子的足跡,上了天門山。以後,又輾轉來到青巖山這個世外仙境隱居下來,修行學道直至終老。青巖山乃改名張家界。
在張家界的第一個晚上,我首先感受到的是清新的風,一直在蕩滌著我的靈魂。晚飯後我走在小商品一條街裡,所有關於張家界的東西匯集在這裡:蠟染、菊花石、根雕、畫冊、書法美術作品等等,不一而足。在畫家範曾的作品前,我看到很多著名的歷史人物風骨錚錚,一如張家界的山。我是一直很喜歡範曾的字畫的,他的筆法蒼勁老辣,卻融入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在張家界首次看到範曾作品真跡,且是在這樣令人心境愉快的夜晚,我已經對這次孤獨的行旅充滿了期待。
清晨的張家界是鳥的世界。還在睡夢中,就聽到鳥叫,開始僅幾隻,和著窗外的流泉互為唱和,後來竟是此起彼伏,遠遠近近地傳來,悠揚悅耳、婉轉多姿,急忙起身循著鳥聲、泉聲步出門外。
門外已有早行人背著行囊開始進山,山高卻每峰獨上雲霄,姿態各異。未及看山,目光先被山霧迷住。因是早晨的關係,景致已較昨晚看得真切。只見那霧緩緩飄起,薄得透明,從山間而起,環山而走,曼舞輕姿若處子的腳步,羞澀卻美麗。透過薄霧看山,山脊巖石層疊、褶皺分明,如健碩男子的軀體。這山、這霧一剛一柔,相得益彰,竟引得我停不住腳步。道路寬闊,兩旁竹影婆娑,微風輕動,竹葉傳遞著風的律動牽引人怡然著走。
張家界景點多而集中,黃獅寨、金鞭溪、腰子寨、天子山、水繞四門、十裡畫廊等都久負盛名。從遠處來旅遊者,首先都是登黃獅寨,也許是因為「不登黃獅寨,枉上張家界」之說,也許是因為那裡的風景獨特宜人的緣故,我隨著人群攀登。
據當地人說,黃獅寨海拔1200米,是武陵源風景區最大的凌空觀景臺。登臺四望,千百群峰和金鞭溪的碧水丹崖一覽無遺,半壁江山、天書寶匣、定海神針、雄獅回首等諸多景點在每一個轉折處給我以奪目的光彩。天書寶匣,峰雖不高,但孤峰兀立,四面如削,無路可通,只能遠視,不能近看。形似盒子,「盒子」上有一塊薄石片呈半抽出狀,如神話中珍藏天書而失盜後的寶匣。相傳土家向王天子起義前,曾得張良仙師「天書」一部,可惜向王天子只讀幾頁,就被龜精盜走,只留下一個空匣子。「天書」被盜,「天機」洩露,向王天子終未成氣候,只餘下這風景給後人以思索。
沿著山路攀爬,山路崎嶇,沿途都是各種珍稀植物,只是我對於植物並無研究,幾乎沒有叫得上名字的,所以每見樹上懸掛的標示,必湊前看個究竟,卻是植物識我、我不識它。但是,還是能夠懂得一些植物的蒼勁之美。在懸崖陡坎間,有的樹木枝幹遒勁往外伸出,只把根深深扎在石縫裡,那樹雖說備受風雨雷電的擊打,甚至還有剛被劈折的新痕,卻始終堅守著生命的頑強,老乾上發新枝、枯葉下吐新芽,我無法不為這些自然中的植物那份堅強所感動,也無法不沉醉在這峰林匯集,雲山霧海裡。
黃獅寨是美麗的,它美在陽剛、美在博大和廣袤;金鞭溪卻是另一種風格,它的美在於秀麗、美在沉靜和舒緩。在紫草潭夜宿,我感受到張家界風光的這一種美。
從黃獅寨下山,順金鞭溪一路遊覽,行至紫草潭已近黃昏。停下腳步,支開畫架,回望取景框中的風景,我無法抑制自己興奮的心情。我曾經到過一些地方,卻很少有這樣奇妙的景點,可以從任意一個角度來取景,而且都是那樣美侖美奐,我幾乎被迷住了。
金鞭溪溪水出自山谷,因流經金鞭巖而得名。全長5700米,於絕壁奇峰間穿行,溪谷有茂林修竹,溪水四季清澈,被稱為「山水畫廊」、「人間仙境」。有詩讚曰:「清清流水青青山,山如畫屏人如仙,仙人若在畫中走,一步一望一重天」。我在金鞭溪遊玩,確知此詩所言非虛。
在紫草潭的一個小房間裡把行囊放下,我蹲在紫草潭邊看潭中自由嬉戲的魚。潭水清澈見底,伸手入水,只覺泉水寒冷刺骨、幽深竟達二三米。那魚被驚擾,霍地分開,只一瞬又聚攏來,肢體柔韌舒展,把這潭水竟表現得意興盎然。蹲了很久,抬頭看黃獅寨方向,突然發現這裡所有的山在底部和我們日常所見的山並無二致,只是到了二三十米高度,才一根根拔地而起,姿態肆意,有似金鞭、似靈猴、若神鷹、若母子的,不一而足。在那一刻,我腦海裡就想,這山是不是也和人一樣,既要出自人群、又要卓而不群,才可以突破鄙陋之地,走向更大的空間和視野呢?我不知道。
到吃飯的時候,紫草潭的老闆在門前喊,我們所有在這裡住宿的遊人,齊坐在這潭邊、面對著悠遠的山,吃著鄉民簡單的食物。夜幕就在水的譁譁聲中、遠處間或的鳥語聲中來臨了。我們圍坐在陌生裡,燈光使我們溫暖。白天給我們愉悅的山景此刻因為能見度的關係,開始猙獰。四處的岔道、深黑的山體、想像裡的關於山的傳說,讓所有人都擠在一起。突然停電,突然聽到貓頭鷹的叫喚,黑暗裡人的言語聲都使人回到提防的都市生活。
有人在喊:「老闆,點蠟燭!」
蠟燭點燃,每個人在黑暗裡看到一張張充滿善意的臉,微笑著。因為停電,開始的陌生感竟然暫時遠離,大家開始攀談。天南海北,神侃海吹,飯菜也格外香起來。就有女士提議喝酒,更有攝影家提議大家合個影,並說:等你們回去,我給你們。我半信半疑的留下地址,等我從張家界回家一周後,照片果然寄來,很漂亮。一群走在旅途的人,不知道姓名、也不問歸處,就這樣永遠留在了我的記憶。
紫草潭的次日清晨,我被泉水聲叫醒。問老闆,才知道昨日一起照相的人都已離開。我於是也重新踏上我的行旅。沿著金鞭溪我一直走到水繞四門,隨後去了索溪峪、黃龍洞、寶峰湖,一路景色始終讓我流連。
多年以後,我再次去張家界、天子山等景點,卻再沒有這樣的獨自行走。那年我很年輕,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