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他們是北理工「最可愛的人」

2020-12-22 中國青年報

70年前,他們雄赳赳,氣昂昂,

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在這場保家衛國的戰爭中,

他們浴血奮戰,奮勇殺敵,

即使戰鬥到只剩一人一槍,仍然堅守陣地。

這種精神可歌可泣、氣壯山河。

他們不愧為中華民族英雄兒女,

不愧為祖國安全與世界和平的堅強衛士,

無愧於「最可愛的人」的光榮稱號。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歷史必將銘記,人民不會忘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黨委宣傳部特別採訪了五位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我校離退休教師,讓我們跟隨這些北理工的「最可愛的人」,共同追憶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偉大曆程,繼承和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1950年10月初,美國侵略軍悍然越過三八線,並把戰火燒到中國邊境。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和朝鮮人民一道共同抗擊侵略者。

用無畏熱血守護祖國安寧

張東林

70年前,21歲的張東林身著一身戎裝,胸前掛滿在解放戰爭中榮獲的獎章,在鏡頭前留下一張英武的影像。此後,山高水遠,鴨綠江外,張東林又用無畏的熱血守護祖國安寧,在這場立國之戰中,留下自己的戰鬥青春。

1950年10月19日晚,接到命令的張東林輕裝簡行,和所在的40軍118師大部隊一同冒雨穿過鴨綠江大橋,奔赴朝鮮戰場。十月入秋,朝鮮半島的氣候已然寒冷,雨水打在身上,淋溼了身子,卻澆不滅張東林心中對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將戰火燒到我國邊境和鄰國領土的怒火。「當時,為了打敵軍個措手不及,部隊關閉了一切無線通訊設備,隱藏行蹤;為了迅速突破聯合國軍的炮火轟炸,部隊晝宿夜行,在夜晚奔襲百裡,趕赴德川、寧遠地區,支援前線作戰。」至今回憶起當年,張東林依然激動不已。

10月24日,118師官兵抵達朝鮮北鎮地區,得知中國人民志願軍作戰指揮部就在附近的大榆洞,時任40軍118師師長鄧嶽、政委張玉華立即去了大榆洞,面見彭德懷司令員。彭總見到老部隊,十分高興。此時,敵人一部正向大榆洞撲來,朝鮮人民軍已無力抵抗,局勢十分嚴竣,敵人進攻非常兇猛,很是猖狂。彭德懷命令118師立刻準備作戰,在溫井以北地區「布個口袋」,殲滅聯合國軍一部冒進的敵人,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

「我那時擔任118師軍法處的軍法幹事,我的任務是維護軍規軍紀、保障軍心穩定,雖然我並不是直接與敵軍廝殺。但是,那場戰鬥我印象非常深刻。那是10月25日上午10時,敵人一個營加一個重炮連進入了我們的防線,鄧嶽師長命令354團團長褚傳禹指揮全團投入戰鬥,堅決消滅敵人。剎時間,槍炮齊鳴,殺聲震天,戰鬥打響。經過近三個小時的激烈拼殺,我們成功全殲敵軍「開路先鋒"——南朝鮮王牌第6師2團3營,外加一個炮兵連,共擊斃敵軍300有餘,俘虜160餘眾,同時繳獲汽車38輛、榴彈炮12門,以及大量槍枝彈藥,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91歲的張東林精神矍鑠,思維清晰。

「敵人的武器比我們先進得多,飛機、大炮、坦克……我們只有步槍和小迫擊炮。」在巨大的武器差距面前,志願軍戰士以大無畏的勇氣和頑強不屈的戰鬥精神,浴血作戰,不懼犧牲,不怕疲憊,堅決打好出國第一仗!

「我們的部隊,出國時有一萬兩千人,打了四次戰鬥,僅存四千人。」回憶起戰鬥的慘烈,張東林眼眶幾度溼潤。「在馬良山戰役中,我們身後就是平原,但一步不退。」抗美援朝戰爭中,共有190餘萬志願軍戰士赴朝作戰,其中有197000餘人永遠的將青春留在了朝鮮戰場上。

打仗容不得半點遲疑,

戰場就是一片火海!

崔仁海

「我是一名坦克兵,能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是我一輩子的光榮!」談起參加抗美援朝作戰的經歷,94歲的崔仁海依舊信念堅定。

1952年秋,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有組織有計劃地在全線進行具有戰役規模的戰術反擊作戰。裝甲兵司令部指示第一坦克學校組成一個赴朝考察學習小組。崔仁海作為小組成員,從北京出發經丹東赴朝。作為坦克兵,崔仁海的主要任務了解、學習朝鮮戰場坦克作戰的情況,總結經驗教訓,並向我坦克部隊傳授作戰的戰術。

「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境地,我們驅車前往坦克六團駐地。由於白天天空中有大量敵機,而夜晚敵機數量有所減少,我們的卡車只能夜間行駛在盤山路上。由於第一坦克學校的駕駛員不熟悉當地路況,在經過一個彎道時為確認拐彎的角度,駕駛員閃了一下卡車的小車燈。誰知就這一閃的亮光剛熄滅,立即遭到敵機的機槍掃射,彈著點就在我們卡車右側十幾釐米。大家趕緊跳下了車,跑到半山腰隱蔽起來,幾個小時後才繼續趕路。想想當時情景真是危險,我們的車上帶著兩大桶汽油,如果子彈掃射到車上,點燃汽油,車就會爆炸。我們犧牲還是小事,物資沒辦法及時送到可就是大事了。」崔仁海談及當年,驚險場景歷歷在目。

由於北朝鮮多山、道路狹窄,不利於坦克行駛和展開,加大了坦克作戰的難度。在攻打由南朝鮮軍隊佔領的三八線以北一個山頭陣地的戰鬥中,坦克的主要作戰任務是用穿甲彈炮擊敵人堅固的碉堡。崔仁海與坦克六團的戰友們,白天使用坦克的炮對鏡,對敵方每一個碉堡的位置都反覆進行了測量,給出了準確的坐標,絕不允許有一絲馬虎。

「打仗容不得半點遲疑。」晚上七點多的時候,指揮所一聲令下,坦克兵「轟隆」出動,炮口對準已經測量好的敵碉堡,施行猛烈炮擊。頃刻之間,火網交叉,硝煙瀰漫。放眼望去,敵方陣地已經是一片火海。炮擊過後,步兵衝上了敵軍陣地,我軍取得這次戰鬥的勝利。「我現在仿佛還能看到那會兒的火光,戰鬥非常激烈。」崔仁海回憶道。

崔仁海從部隊轉業後,到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工作。在學校工作接觸最多的就是青年學生,他常說,「你們青年人是最富有創新精神的社會群體,青年時代是最能出創新成果的黃金時代,更要傳承好志願軍將士們保家衛國的大無畏精神,你們要加強學習,不斷鑽研,要為國家的科技事業做出更多貢獻。」

炮火連天,婀娜盛放

劉忠梅

「那時候部隊在朝鮮很艱苦,戰鬥打的很兇。」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當時已進入第二階段,當時14歲的文藝兵劉忠梅響應號召,參加慰問團奔赴朝鮮,看望慰問志願軍戰士。「那時候的平壤哪還有城市的影子,滿眼全是廢墟,山都給打禿了。」

當時,慰問團要拆分成6個分團,每個分團再下分成若干個小分隊。「敵人的轟炸很猛烈,我們一個小分隊就要分坐好幾輛大卡車。白天容易遭到敵軍的轟炸,我們小分隊只能夜裡行動,和敵機『躲貓貓』。」即便如此,夜間行軍也經常會遇到敵軍的轟炸機。「我們每輛車上都配備了一名防空哨,一看到敵機來了,就立刻鳴槍示警,全隊立刻停車熄燈,等敵機過去了,再打開車燈拼命往前開。我們慰問團的同志們年紀都很小,第一次面對連天炮火,心裡特緊張,一聽說飛機來了就睡不著覺。後來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只要炸不死我們,我們就要把最歡快的歌聲、舞蹈,把祖國和人民最溫暖的關懷送到浴血廝殺的戰士們身邊。」劉忠梅平靜的講述著驚心動魄的戰爭經歷。

當經歷炮火轟炸成為習慣,生死已然置之度外。「有一次,我們到山上慰問部隊,山上有一塊平地,志願軍隱蔽在那裡,我們就在那裡演出。我當時還跳著『鞭炮舞』呢,飛機就來了,戰士們立即帶著我們隱蔽起來。我們剛撤離駐紮地就被轟炸的事兒太多了,多虧了戰士們戰鬥經驗豐富,我們才能撿回條命。」在戰火紛飛、槍林彈雨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積累了豐富的戰鬥經驗和智慧。

除了連綿的炮火,吃飯喝水也是大問題。「困難的時候,志願軍戰士經常一天都吃不上飯,兜裡塞塊火柴盒大小的壓縮餅乾,實在太餓了,只能就著戰壕裡滲出來的一點點水硬往下吞點壓縮餅乾。」 戰士們艱苦作戰的場景令劉忠梅記憶猶新。「我們每到一處,戰士們都特別高興,把他們僅有的、最好的鹹菜、花生米全拿出來招待我們。『祖國來慰問我們啦!心裡高興!』」雖然生活艱苦,但在異國他鄉浴血廝殺的志願軍戰士卻從不退縮,以難以置信的頑強毅力和樂觀精神創造了驚人的奇蹟。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更是最可敬的勇者。

14歲的劉忠梅是跳著「鞭炮舞」「大頭娃娃舞」的天真少女,更是不懼炮火的「戰場之花」。「敵人要是打過來了,我們也能揣上手雷往上衝!」在劉忠梅看來戰場上所有人都是戰士,在正常慰問演出之餘,他們還主動承擔了照顧傷員的任務。「傷亡真的很慘重,但戰士們都非常堅強,沒有一個退縮的。一個覺醒了的、敢於為國家安全和民族獨立而奮起戰鬥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這一仗,我們打出了國威!」

「最可愛的伉儷」劉忠梅與老伴王才

「我老伴也是響應抗美援朝號召參軍入伍的老兵,他當年參軍入伍還有一段趣事。」劉忠梅老人的老伴王才也是抗美援朝戰爭的親歷者。「那時候,他只有14歲,為了能夠參軍報國,身高不夠,踮腳也要達線;體重太輕,就往褲兜裡塞幾塊石頭。他媽媽舍不他走,畢竟家裡還有更小的弟弟妹妹需要照顧。但他說,哪怕部隊不收他,他自己在後面跟著跑著也得隨部隊走,一定得保家衛國去!」聽到劉忠梅的講述,王才老人面帶笑意,「畢竟有國才有家,有家才有民!」這對「最可愛的伉儷」滿是皺紋的臉上始終透出堅毅的神情。

沒考慮過害怕,只想趕走敵人!

石寶珠

「整整一個星期,不分晝夜,2200架次美軍飛機瘋狂實施轟炸,每批機群敵機數量在一兩百架次不等,黑壓壓的鋪天蓋地!敵人就是要把我們這裡的15座橋梁,4個火車站、高炮陣地和指揮所統統絞殺死。只可惜,他們的如意算盤落空了。」談起當年赴朝作戰的經歷,85歲的石寶珠激動不已。

1952年春天,年僅17歲的石寶珠奔赴朝鮮安州前線,編入志願軍鐵道兵高炮指揮所,負責首長和部隊間的信息傳遞工作。石寶珠所在的安州是朝鮮西海岸封腰地帶,是通過鐵路向上甘嶺主戰場運送作戰物資的必經之地,也是重要的海防陣地,正因如此,這裡也成為了敵機轟炸破壞的首要目標。

在這次反擊「絞殺行動」的戰鬥中,志願軍英勇作戰,首戰出擊就擊落兩架美軍F84戰鬥機。在戰鬥的焦灼時刻,這一戰果要及時通報給各個部隊,以提振部隊士氣。但由於敵軍持續轟炸,電話線幾乎全部被炸斷,通訊受阻,只能靠人工進行信息傳遞。而這個艱巨的任務就落到了是石寶珠身上。接到任務,石寶珠二話沒說,回答了一聲「是!」,抓起帽子就衝出了指揮所。「當時我跑在山澗中,抬起頭來就看見密集的飛機在盤旋,頭頂黑煙瀰漫,山谷間充斥著飛機發動機的轟鳴聲、炮彈飛行的尖叫聲,伴隨著地動山搖及耀眼火光的爆炸聲……

「我沒有想到害怕。首長不怕,咱們戰士也不怕!」石寶珠快步跑進報話班,將擊落和擊傷敵機的戰果及時廣播出去。這聲音響徹清川江上空,戰士們情緒激昂,對敵機發起了更加猛烈的攻勢。在七天七夜的戰鬥中,石寶珠所在的高炮部隊擊落敵機15架,擊傷40架,為把戰鬥物資送到上甘嶺前線提供了重要的後勤保障支持。

「後來我們得到消息說敵人即將從安州附近海岸登陸,我們做好了拼死到底的準備,心想就是肉搏,也要把敵人攔在海岸線上!男戰士每人一顆反坦克手雷,女戰士每人一把手槍,要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講到這裡,石寶珠留下激動的淚水。

回首當年參加戰鬥的點點滴滴,石寶珠說:「我為能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貢獻青春而自豪!願祖國強大,人民富強!」

有國才有家

王之超

在朝鮮戰場上的王之超

「一過鴨綠江,大地一片荒涼,村莊被美軍飛機炸毀,房屋倒塌,道路坑窪,方圓百裡見不到一個朝鮮百姓……」回想起當年剛進入朝鮮時看到的情景,90歲的王之超不禁扼腕嘆息。

1950年底,年僅20歲的王之超作為第二批入朝參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防空軍部隊的一員,加入到了抗美援朝的戰鬥中。王之超所在的防空軍部隊的主要任務是守衛交通要道和渡口橋梁的安全,用地面高射炮抵抗敵機的掃射與轟炸,以保證運輸線暢通。「我們的部隊是冬季入朝參戰的,朝鮮的冬季十分寒冷,志願軍的衣食彈藥全靠祖國供給,因此物資運輸線就是部隊的生命線,必須保衛好。」

王之超是所在部隊高射炮兵指揮部的作戰參謀,他需要站在「戰情觀察臺」上,時刻監視敵機來襲,一旦發現敵情,立即發出警報,準備戰鬥。戰情觀察臺位於青川江畔安州的太祖峰山頂上,山上的環境十分艱苦,冬天寒風凜冽,在外面幾分鐘頭髮眉毛就結滿了冰霜,夏日則酷暑難當,還要忍受蚊蟲的不斷叮咬。

「抗美援朝初期, 我們少有雷達等先進設備。最艱苦的時候,我們就借鑑烽火臺狼煙傳信的方法,發明了『人體雷達』法。戰士們從最前方的觀察哨到指揮部,沿途每隔一段距離就潛伏一人,最前方一旦發現敵機起飛,就鳴槍示警,第一人示警第二人,第二人示警第三人,一直傳到指揮部,等敵機飛到的時候,我們的高射炮口早已對準了它們。只要能保護運輸線的暢通,這些苦又算得了什麼呢!」

「有一次,我去一個連隊交流,剛從那裡離開,連隊所在的陣地就被敵機轟炸成一個大深坑,一百多人僅存活了七人。還有一次,我正用電話向司令員匯報偵查情況,突然敵機向觀測臺俯衝投彈,彈片瞬間將電話機炸的粉碎。」當年殘酷的戰爭情景歷歷在目,王之超一次又一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即便如此,王之超在回國迎接新一批入朝參戰的戰士時,雖然有機會留在國內,但他依然選擇了再次回到朝鮮的戰場上。

當被問及家裡人是否同意他遠赴朝鮮作戰時,王之超說:「我的父母都是在反侵略鬥爭中去世的,我們家兄弟姐妹五個人,除了大姐患有重病無法參軍外,剩餘四人全部報名去了朝鮮戰場,有國才有家呀!」伴隨著堅毅的回答,王之超老人胸前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紀念章,閃著金色的光芒。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志願軍戰士用勝利告訴後輩,無論何時何地,人始終是戰爭勝利與否的決定因素,勇於亮劍的血性永不過時。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

向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

健在的志願軍老戰士老同志等頒發

「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

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我校共13名老教師獲此殊榮

他們是

崔仁海、張東林、盧貴海、張惠

趙殿臣、卜喜才、張晨光、石寶珠

朱家厚、王之超、孫湧泉

周國文(2020年9月去世)、劉忠梅

向他們致敬!

來源:北京理工大學

相關焦點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 致敬最可愛的人」
    本報訊(記者 姜凝)昨天,天津科技大學精心設計製作的「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 致敬最可愛的人」主題展覽,在該校濱海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開展。  活動中心一樓大廳內,十餘張大型展板圖文並茂,吸引了不少師生自發前來、駐足參觀。
  • 致敬英雄!抗美援朝系列電影《金剛川》《最可愛的人》等即將上映
    現代快報訊(記者 鄭文靜 李藝蘅)10月23日,電影《金剛川》《最可愛的人》將上映。電影《英雄連》《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也宣布將在近期與全國觀眾見面。中國電影行業以這四部電影集體致敬,共同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用光影的方式,多個維度多個層次還原「立國之戰」,回望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前線的往事,致敬保家衛國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 《金剛川》《英雄連》《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這些作品帶大家重溫誰是「最可愛的人」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影視圈近日動作頻出除了四部抗美援朝題材影片接連定檔相關專題紀錄片、人物專訪也將登陸螢屏電影:四部影片聯動電影《金剛川》、動畫電影《最可愛的人》定檔10月23日,將與《英雄連》《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組成「抗美援朝系列電影」。
  • 抗美援朝影視作品密集亮相 致敬最可愛的人
    70周年,為緬懷先烈,表達對志願軍戰士的熱愛與崇敬,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抗美援朝為主題的紀錄片、電影、電視劇、特別節目等系列影視作品,近段時間先後播出,致敬「最可愛的人」。《英雄兒女》《英雄兒女》共6集,每集52分鐘,按照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進程,講述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再現全國人民萬眾一心開展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的壯麗圖景,凸顯抗美援朝的偉大精神和現實意義。值得一提的是,此片對101名志願軍老戰士進行了搶救式採訪,披露了十分珍貴的歷史影音資料。
  • 「抗美援朝系列電影」聯合發布會致敬英雄 《金剛川》《最可愛的人...
    原抗美援朝攝影隊攝影助理楊中耀老人將珍藏近70年的戰場茶杯帶到現場,動情講述背後故事,英雄王海上將女兒更特別出席,全場電影人起立致敬,掌聲經久不息。《金剛川》、《最可愛的人》已於今日攜手公映,《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英雄連》即將陸續上映,四部影片以接力的姿態為祖國和英雄們奉上屬於中國電影的一份致敬。
  • 《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曝光特輯 張涵予獻聲抗美援朝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中國電影人合力推出的「抗美援朝系列電影」接力熱映中。其中,作為系列電影裡唯一一部紀錄電影,《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今日曝光配音特輯。實力演員張涵予以其深沉渾厚的解說配音,娓娓揭秘了70年前抗美援朝戰場硝煙,動情講述一位位志願軍戰士保家衛國的赤忱信念。
  • 「抗美援朝系列電影」發布會致敬英雄《金剛川》《最可愛的人》10.23攜手上映
    原抗美援朝攝影隊攝影助理楊中耀老人將珍藏近70年的戰場茶杯帶到現場,動情講述背後故事,英雄王海上將女兒更特別出席,全場電影人起立致敬,掌聲經久不息。《金剛川》、《最可愛的人》已於今日攜手公映,《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英雄連》即將陸續上映,四部影片以接力的姿態為祖國和英雄們奉上屬於中國電影的一份致敬。
  • 抗美援朝真實影像原聲首度銀幕呈現,《保家衛國
    紀錄電影以宏闊視角展現抗美援朝波瀾壯闊的歷史圖景,帶領觀眾更震撼直觀地認識到戰爭的殘酷,喚起全民愛國熱情。觀眾們看完電影,紛紛感慨「志願軍戰士氣昂昂的精神直接印在我心裡,向這群最可愛的人致敬。」「保家衛國的精神以光影的形式跨越時空,歷久彌新。」
  • 「抗美援朝系列電影」聯合發布會致敬英雄《金剛川》《最可愛的人》10.23攜手上映
    原抗美援朝攝影隊攝影助理楊中耀老人將珍藏近70年的戰場茶杯帶到現場,動情講述背後故事,英雄王海上將女兒更特別出席,全場電影人起立致敬,掌聲經久不息。《金剛川》、《最可愛的人》已於今日攜手公映,《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英雄連》即將陸續上映,四部影片以接力的姿態為祖國和英雄們奉上屬於中國電影的一份致敬。
  • 一批抗美援朝戰爭題材文藝作品湧現:重現、致敬、緬懷,為了「最...
    正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七十周年,近期,一批優秀抗美援朝戰爭題材文藝作品次第湧現,致敬「最可愛的人」。、致敬他們、緬懷他們。」>  電視劇   塑造英雄群像 致敬「最可愛的人」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
  • 致敬英烈,央視國家記憶推出20集大型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重要的時間節點,一部全景、真實、權威的影像紀實簿即將與觀眾見面。  10月12日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攝製的20集大型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將於CCTV-4晚8點檔黃金時段連續播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致敬英烈。
  • 浩洋朗誦:抗美援朝70年!致敬,最可愛的你們!!!
    致敬先烈致敬英雄兒女!聲音:浩洋  配樂合成:小豬
  • 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這些紀錄片、電視劇致敬「最可愛的人」
    3小時的直播報導以抗美援朝紀念大會直播為主體,通過記者採訪報導、現場直播連線、演播室專家訪談等多種方式,回顧抗美援朝這場立國立威之戰,追憶激情歲月,振奮民族精神,展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未來。並將派出多路記者前往上海龍華烈士陵園、鴨綠江及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等,直擊現場特色紀念活動,並採訪健在的上海志願軍老戰士,邀請黨史專家進行專題訪談,探討抗美援朝精神在當下的重要意義。
  • 一批抗美援朝主題舞臺作品湧現 致敬「最可愛的人」
    舞劇《英雄兒女》(見圖)、復排京劇《奇襲白虎團》與歌劇《同心結》、話劇《上甘嶺》……近日,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致敬「最可愛的人」,一批抗美援朝題材文藝作品湧現在舞臺上  由大麥出品、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出演的原創話劇《上甘嶺》根據真實歷史事件及老兵口述進行改編,講述了一位炊事班班長、一位女衛生員與一群志願軍戰士堅守陣地、保家衛國的故事。為營造真實的戰爭場面,該劇創造性地將爆破戲搬上話劇舞臺,選用「氣動爆破」方式炸開炮彈、子彈、沙石,營造飛沙走石的戰爭氛圍,給觀眾以身臨其境的視聽震撼。
  • 惠蕙【原創觀後感】緬懷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英雄們
    11:37:41 來源: 暖心媽咪育寶貝 舉報   惠蕙觀看《為了和平》電視劇,深深地被「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 《國家記憶》推出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原創音樂
    >國家記憶推出20集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大碟中的第一首《最可愛的人聽志願軍的故事,致敬最可愛的人
  • 《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10.25起映
    日前,電影曝光起映海報,宣布起映並陸續登入全國院線,與《金剛川》、《最可愛的人》攜手再掀抗美援朝觀影新高潮。當時攝影隊攝影助理楊中耀老人,在鏡頭前久違地打開了曾經在戰場上的日記本,深情讀道,「為了保衛祖國,為了保衛和平,貢獻出自己的一生,才能真正算是一個最可愛的人。」曾經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戰地記者,現在都已是耄耋之年。當老人們眼含熱淚,聲音哽咽追憶過往,每一個觀眾都能感受到他們身上最真實動人的信念與情感,戳中共鳴。不少觀眾坦言,「看到紀錄片裡的老人,想起了家裡同樣參加過抗美援朝的爺爺。」
  • 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系列電影發布會在京召開,《金剛川》主創集結致敬「最可愛的人」
    影人集結紀念抗美援朝 《金剛川》以光影之名告慰英靈10月22日,中國電影人向「最可愛的人」致敬——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系列電影發布會召開,由中影股份領銜出品的電影《金剛川》、《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最可愛的人》和《英雄連》相繼亮相,接力致敬歷史和英烈。
  • 致敬最可愛的人 | 張譯談《金剛川》中的「張飛」
    作家魏巍曾以深情的筆觸,喚起無數人的愛國熱情和英雄主義情懷。70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深愛著最可愛的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英雄的讚歌唱響大銀幕,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感染億萬觀眾。我們邀請兩位文藝創作者分享體會,致敬最可愛的人,致敬我們的民族風骨與力量。
  •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原聲大碟片頭曲
    真實的影像、真實的記錄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今天 為大家推薦的便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崢嶸歲月,向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志願軍戰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