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我愛上釣魚,因為他愛。愛上慢跑,因為他愛。愛上章魚、赫拉克利特和《特裡斯坦》。那年夏天我聽鳥唱歌,聞植物的氣味,感覺霧氣在陽光普照的溫暖日子裡從腳下升起,而我敏銳的感官總是不由自主地全湧向他。
——安德烈·艾席蒙《夏日終曲》
2001年,根據耽美小說《北京故事》改編的電影《藍宇》讓不少國人第一次窺探到男性同性戀的世界。
20年後,《陳情令》、《山河令》、《鎮魂》等耽美小說改變劇的熱播,捧紅了一波又一波男演員。耽美文學正從特殊的、封閉的女性網絡社群的分眾文化開始成為某種低調的、世界性的流行文化元素。
電影《藍宇》
耽美出自日語(たんび),在日文中的發音為TANBI,在中文中讀作dan mei,原意是指唯美主義,作為一種派系而言,早在20世紀30、40年代就在日本文學界盛行,算是浪漫主義的一個分支,大批日本文學家都曾受過此影響。
「耽美派」曇花一現,卻在日本 1960-1970 年代漫畫反主流文化的求新求變中被重新提起。最初,「少女漫畫」為了追求至誠至性的「美」,開始在作品中出現同性戀情,其中山岸涼子的《白屋二人世界》和竹公惠子的《風與木之詩》在當時影響頗廣。
BL即Boys』 Love 的縮寫,譯為「男生間的愛」,也稱為少年愛。最初屬於少女漫畫的分支,是來自作品與幻想的一種二次元虛擬產物。
電影《美少年之戀》
由於這類漫畫的發展蔓延,「耽美」一詞逐漸脫離「迷戀於最無暇也是難以到達的唯美」 的本意,被引申為美型的男子之間青澀的愛戀,最後演變為BL漫畫的代稱之一。
後經由日本動漫文化進入中國大陸地區,藉助網際網路的傳播,耽美小說在中國大陸已成為網絡原創文學網站最熱門的小說類型之一。
電影《請以你的姓名呼喚我》
而那些鍾情於耽美文學的女性,被稱為腐女。
腐女全稱腐女子(ふじょし),「腐」在日文裡有無可救藥的意思。「腐女子」是指喜歡BL,也就是男男愛情(即男同性戀)的女性。除ACGN作品、電視劇、電影等以外,大部分腐女會對真實世界的男性關係產生遐想。
腐女起源很早,大概在80年代後開始出現並流傳開來。一開始被人拿來嘲諷腐女無可救藥的意淫幻想,後來日本腐女出於自嘲自虐的意味,乾脆從被動變為主動,自己也稱自己為腐女。
著名的性學家李銀河曾指出,中國式家庭教育、中國女性性壓抑和性解放與愛美、嫉妒心理這幾點,國內「腐女」這個群體形成的重要原因。
李銀河教授分析表示大多數腐女都來自於比較嚴謹的家庭,嚴於男女之大防。在中國女孩喜歡性就會受到負面的評價,比如不是好女孩、淫蕩之類的差評。
女孩將視線轉向男同性戀可以避免得到過多的指責,因為男同性戀是離異性戀女孩距離最遠的一種關係,在男同性戀的世界裡沒有女孩,女孩可以作為一種旁觀者的姿態來看待,這也是一種防禦外界指責,保護自己的心理。
電影《美少年之戀》
李銀河曾在《中國女性的情感與性》中提到:「腐女是基於一種本能的好惡來判斷耽美作品,標準就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是否美型」。
所以耽美的實質已經被很多腐女理解為「沉醉於男子的美色」,而當個女孩喜歡一個美男子時,他不希望這個男的沒有看上她而看上別人。
為什麼很多男演員隱婚,就因為他們怕粉絲失望。女孩受不了男孩沒有鍾情於她 ,而鍾情於其他女人。如果他是同性戀心理上就比較輕鬆。
電影《我的冠軍男友》
如今腐女成為網絡時代的弄潮兒,可是同樣是同性戀,為什麼男男戀更受歡迎,女女戀卻沒有那麼多的男性關注呢?
對此李銀河教授分析認為中國作為一個男權社會,男女對性是雙重標準,男的喜歡性是自然的,男人的性和規範沒有那麼壓抑,女孩子的壓抑則厲害些。男性有直接指向性,可以直接去看女性的圖片、影視,能更多接觸這些,但女性不行。
從出現之初就被賦予了女性訴求的耽美作品,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依然是這一小部分女性抗爭、追求、創造更友好環境的途徑之一。透過耽美,這些女性書寫的不僅是另一種言情的形式,更是自己的理想和訴求。
波德裡亞在《論誘惑》中講到:「黃色淫穢是性意識的反常,而性意識在嚴格意義中變成了欲望在快樂中實現。」
電影《我的冠軍男友》
由於受到傳統道德的束縛,社會主流價值觀對異性戀以外其他形式的戀情向來諱莫如深。同性戀 、跨性別及泛性戀等在很多人看來仍然是異端的存在,是被禁止自由公開討論的。
長期以來,異性戀中無處不在的男性中心主義使得女性在情愛中備受壓抑,女性極少公開表達對男性的喜愛並對其評頭論足,甚至公開去談性。愛情故事是諸多社會因素調和的產物,而身體敘事是權力敘事的起點 。
電影《美少年之戀》
女性被排除在性領域之外,越是不讓談的越想涉以會出現耽美向的興起並趨於繁盛 。越是長世間被壓抑的越是要尋找宣洩口,這就是禁忌誘發的心理誘惑 。
女性通過耽美,將女性的氣質和責任賦予男性,增加男性氣質更多的可能性,藉此質疑傳統性別分工,打破傳統性別規範。
愛耽美文學的女性,究竟愛的是什麼?
吉斯登說:「儘管浪漫之愛是一種反事實思考,卻向現代人提供了重要的心裡保障。」
尋求愛情故事更多的可能性,這大概是很多腐女沉迷耽美最直接的原因。相對普通的言情來說,耽美的故事劇情、人物性格都有更多可能性。
電影《請以你的姓名呼喚我》
在耽美的世界裡,人們拋棄了對伴侶的性別的執著,單純因為愛情長相廝守。
故事中,「生育」不再是一個人生必要選項,讀者與作者皆可暫時放下社會、家庭賦予的責任,沉浸在最純粹的愛情裡,尋找不一樣的敘事方式。
電影《請以你的姓名呼喚我》
網絡文學是真正有創造力的,它使得人類在自然狀態下終於獲得了表達的可能性。當主流文學在剖析著當下主流的社會時,耽美這樣的亞文化則以邊緣之態涉入了這一領域,並且所發現和揭露的,往往正是前者所忽視的。
在這一看似不那麼主流的文化中,我們或許才能發現那些長久以來,被忽視、被扭曲的理想與訴求。
義大利裡維埃拉,一個夏天,十七歲的少年埃利奧遇到大他六歲、前來義大利遊歷的美國大學生奧利弗。兩人彼此著迷、猶疑、試探,漸漸地,情感在流動中迸發。這場邂逅雖然為時只有六周,卻給男孩留下了一生的印記,因為在那個悶熱的仲夏,他發現了此生再也無法尋找到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