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極抵抗式女權,是致鬱還是治癒?

2020-09-15 巴黎夜玫瑰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這部在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女性之聲」單元展映的芬蘭影片——《海蓮娜:畫布人生》,「緩緩」二字比較恰當。

影片以催眠般的慢節奏講述了一位一度被遺忘的芬蘭國寶級畫家海蓮娜的故事。她的人生無大起伏,但一直是在夾縫中生存。母親的重男輕女、愛情的求而不得、女性的無言隱忍,一切都借光影音樂緩緩道來。

在這部電影中,海蓮娜畫了不少別人的肖像畫,但她的創作主要是為了審視自我。她一生循著受挫、釋懷、和解的軌跡,看似單調的經歷卻讓每一個人致鬱的同時被治癒,因為從她的故事中仿佛也看到了曾經或正在迷茫的自己。

對於女性主義的懷疑

故事開場,海蓮娜的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她不是女畫家,她是畫家」,這也是整部電影中主角最直接表達女性主義的一句話。

既然是傳奇女性的傳記類電影,那么女權可能是當今比較具有吸引力的著眼點。但遺憾的是,在這部電影中海蓮娜並沒有很激進地表達對於母親和制度不公的憤怒,更多時候她的反抗寫在眼中,卻消極無奈地忍受不平等待遇。

和母親、弟弟一起用餐時,中年的海蓮娜將叉子伸向了盛著肉的盤子,母親對她說:「男人要先吃肉」。她滿眼憤恨地看向母親,但手上還是乖乖地放下了叉子,讓弟弟先吃。

經歷過不被人賞識後的沉澱,她迎來了展覽成功,海蓮娜得到了一大筆錢,而當時的規定是收入要歸家族繼承人所有。海蓮娜的弟弟想要把錢分給家族裡的人,她堅定地拒絕了,即使自己的決定並沒有帶給母親和弟弟觸動。母親說,她的做法會讓他們一家很難堪,並悄悄地拿走了海蓮娜的一幅畫。

海蓮娜是每個時代女性的縮影。女性意識覺醒雖是潮流,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僅限於個體思想啟蒙。我們明知重男輕女的不正當性,可是大部分人只能選擇屈從,因為大聲辯駁也無力得到理解與共識,憑一己之力無法在短時間內改變傳統的模式。

所以這部電影被放在「女性之聲」單元的原因,並不是在於它展現出女性強勢的一面,相反它以細流般的溫柔將女性的堅韌傳達給觀眾。

海蓮娜是有天賦的畫家,也是被框住的女性。她會一聲不吭地服從母親的命令洗碗、打掃房間,做一切女性該在家承擔的事務,而不管她再怎麼聽話,也得不到母親的青睞。

母親病入膏肓時,海蓮娜給她餵水,但她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兒子,海蓮娜的弟弟。不管她照顧了母親多久,終究還是逃不過偏愛的心痛與無助。

海蓮娜內心是矛盾的,她在母親的病床前默默啜泣。她和母親是兩座小島,永遠在爭吵,看到母親躺在床上艱難地呼吸著,即將回到屬於她自己的小島。海蓮娜還是無法確定,一直以來,母親和她的不和究竟是甜蜜的煩惱,還是相生相剋。

女性在追求平等的過程中,遇到的阻礙不止是來自於社會與歷史,還有紮根於家庭,存在於同性間的。

還好,海蓮娜沒有一直糾結於始於原生家庭的困擾,在母親去世後,她至少可以自由自在地作畫了。親情的不解和感情的困擾都會化作創作的動力與靈感,以另一種方式讓海蓮娜證明獨立女性的價值。

我想,這部電影想要激勵女性的,不是將「做自己」寫在臉上,將反叛化在行動中,海蓮娜這種看似被動非典型女權的方式,實則也是追求夢想與成功的途徑。

既然改變不了性別刻板印象,那只能認真做好自己正在做的事,用成果來發聲。

錯付的愛情

這部電影重點刻畫了海蓮娜和埃納爾被誤解的愛情。她以為自己付出得夠多就等於表達了愛,但是說不出口的喜歡就等於給兩人的未來判了死刑。

海蓮娜與母親在艾肯納斯隱居期間,遇到了比她年齡小19歲的埃納爾,他欣賞她的才華,希望有機會可以一起作畫。這是她人生中最美好也是最遺憾的一段時光。

海蓮娜對埃納爾產生好感後,她一廂情願拿出了自己為數不多的積蓄,資助他去挪威遊歷,但在兩人分別時都沒有表明心意。海蓮娜可能天真地認為藝術上的心照不宣足可以延伸至愛情,可是她錯意了。

她一周寄了八封信後,等來的是一封道歉信和一張年輕女孩的照片,他告訴她,自己遇到了那個對的人,他們訂婚了。那一刻,海蓮娜崩潰了。她衝進了畫室,把筆具和顏料全都倒在了地上,胡亂地抹在自己的臉和衣服上,她失去了繼續畫畫的動力。

愛情受挫後,她得到的是母親的冷嘲熱諷,明明年齡懸殊的愛情就是沒有結果,小夥子還年輕,根本不會選擇已經衰老的海蓮娜。她對母親平靜卻忿恨地說,請她別再幹涉自己,否則母親將自食其果。

海蓮娜付出的真心全都變成了幻影,或者他們之間的感情本來就不是愛情呢?只是在那個瞬間,藝術的共鳴製造了愛的假象。

這件事對海蓮娜打擊很大,她住進了醫院。醫生對她的診斷是,心臟出了問題,心碎了。

萎靡了一段時間後,借著病房外搖曳的燈光,海蓮娜晚上悄悄地在白紙上素描。任何人都可以離開她,但是藝術不會。只要她還能畫,就能創造出奇蹟。

一個男人對女人的影響有多大?要不然就用愛情把她打造成賢妻良母,要不然就用辜負來激發她的鬥志,讓她發現更強大的自我。這就是女性獨有的情感調節能力。

電影結尾處的文字說明,海蓮娜活到八十多歲,一生未婚。我想,不是海蓮娜不再相信愛情與婚姻了,而是她找到了讓自己一個人也可以活得很精彩,很舒服的藝術陪伴。

真正放下一段感情的表現是釋懷與理解。從感情失敗中走出來的海蓮娜沒有拒絕埃納爾的友誼,即使曾經他誤解了她的愛情。海蓮娜擁有的是寬廣的胸懷,重新作畫沉浸於藝術之中的她接納了那個情有可原的埃納爾和曾經傻乎乎的自己。

海蓮娜和埃納爾最後沒在一起,但是成為了非常親密的朋友。既然不能相愛,那就不要相見,他們用信件和明信片保持著聯絡。曾經她為埃納爾作了一幅半裸上身的畫像,再次見面時,他給海蓮娜寫了一本書。這是兩個人最好的結局,不是每一段愛情的結局都是幸福完美的,它存在多種可能性。

從畫中認識自己

海蓮娜在一個人畫畫時,畫布上方經常立著一面鏡子。她習慣於作畫的過程中時不時停下來審視自己,調整畫布上的她。在完成一幅畫後,她離開房間,總會在另一個房間小心翼翼地探出頭來,看自己作品中的人,她懷著複雜的心情在反覆揣摩自己的作品。

海蓮娜在布置展覽現場時,她對於作品上方櫻粉色帷幔所透出的自然光十分挑剔,她站在一眾作品的對面,讓當時還不太熟的埃納爾幫她調整帷幔,以用光襯託出畫作最完美的狀態。

很多畫家說自己最滿意的作品永遠是下一幅,海蓮娜也不例外,她害怕看到自己完成的作品,因為太過醜陋與拙劣。但是她不願直面自己的作品的原因是,不管多久重新看每幅肖像,都會將她拉回到作畫當時那個矛盾的心境。

人最不願面對的還是自己。

雖然海蓮娜畫過女權主義友人、小女孩、埃納爾、母親、鄰居的肖像,但是從每一個他人的畫作中,也能找到她自己。每一張沒有表露太多感情的臉,實則剖析了海蓮娜孤獨、憂鬱、疑惑的狀態。所以她的畫總是被淡淡的憂傷所籠罩。

海蓮娜這一生畫過最多的應該就是她自己,她也試圖通過凝視自畫像來看清內心,在畫布上記錄人生的點點滴滴。

她說:「我一直都在追尋人類深層次的內心世界,這些都是人們自我未發現的東西,在那裡,一切都仍是不被察覺的,而我們在那可以找到最偉大的發現。

生活到處都是陷阱,她看到的是怎樣的自己?

海蓮娜在最後獨白道:「夢想與時間手牽手消失在地平線,我們忘記了一生要追求的目標,最後只剩下白紙。

影片以今天美術館裡海蓮娜的作品回顧為結尾,我們看到了1945年她為自己創作的最後一幅自畫像。寡淡的色彩,粗曠的線條,模糊不清的五官,實在看不出她對當時自己的狀態十分滿意,倒是沿用了她「死氣沉沉」的一貫畫風。

也許這就是一種接納,她與自己和解的結果就是回到本來的模樣,接受最醜陋的自己。外表風華不再沒關係,至少那顆心還是質樸如初,這是一位藝術家的赤誠,也是這部影片打動人心的地方。

看完這部電影後,心中有壓抑也有感動。海蓮娜一生都鬱鬱寡歡,她和埃納爾的那段感情可能是家庭與社會囚住她殼子裂縫中透出的陽光,雖短暫但也足以點亮她的人生。

她留下的畫也許就是自我懷疑,反覆療愈的證據。跨越時空,她在藝術領域中對自我的探尋展現出了女性的智慧與情感的饋贈,希望她的故事能鼓勵每一位內心掙扎但不輕言放棄夢想的女性。

文 | Thallo

圖 | 網絡

相關焦點

  • 盤點那些「治癒」「致鬱」傻傻分不清的動漫
    不知道大家對治癒番和致鬱番有什麼看法?現在有許多動漫標籤是治癒,但真正看下去卻發現有一點致鬱,導致許多人們都已經分不清「治癒」「致鬱」了。今天小青就來盤點一下那些既「治癒」又「致鬱」的動漫。這部動畫「治癒」中透露著一點「致鬱」,這部動畫在b站評分9.8,人們對這部動畫的評價也兩極分化,有些人說它為虐而虐,完全就是為了讓觀眾掉眼淚,也有許多人說饅頭本來就是一個虛擬人物,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就是讓我們能思考幸福到底是什麼?
  • 每日動漫更新&到底是治癒還是致鬱?五部看完讓人致鬱又治癒的番!
    治癒系動漫是指溫暖人心,淨化心靈,能夠在人悲傷時給人鼓勵與安慰的動漫,致鬱系動漫則是形容那些會導致讀者、觀眾、玩家心情抑鬱,情緒低落的作品,那,治癒與致鬱相碰,會創造出什麼樣的作品呢?來看看下面這五部治癒與致鬱並存的動漫吧~1.螢火之森螢火之森(蛍火の杜へ)是綠川幸編著的漫畫作品。一開始只是一部短篇漫畫(只有1話),後來綠川幸為配合動畫又補了個特別篇(已於2011年九月上映),並且這部在豆瓣上高達8.7分,足以說明它的地位——
  •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究竟是治癒還是致鬱?其實是兩人之間相互救贖?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作為一部極其有爭議的也是極其有口碑的動漫電影,很多小夥伴說劇情實在是太治癒了,但也有說其實是致鬱,尤其是女主角的結局讓人接受不了。小陳最近才補了,雖然說名字是有點那啥,第一次聽到有點恐怖電影的感覺,但是當看完所以劇情之後,心裡想了很多,劇情是治癒或者是致鬱,並不是絕對的,小陳有三點感受。一、相互救贖在二次元裡曾經有一句很經典話,「沒有未來的未來不是我想要的未來」,而沒有名字的少年主角和沒有未來的患者女主角又該如何去面對自己的人生呢。
  • 動漫《索瑪麗與森林之神》,治癒還是致鬱
    這是致鬱的因素,當然動漫中也有著治癒的元素。那就是索瑪麗與哥雷姆之間的那股脈脈溫情。其實說白了就是操碎心的老父親為調皮女兒收拾爛攤子這點事兒。索瑪麗要被貓啃了,哥雷姆上線;索瑪麗得病缺藥了,哥雷姆又上線;索瑪麗要被大蟲子吃了,哥雷姆各種上線。當然索瑪麗對哥雷姆的感情也是極為深厚的。
  • 究竟是治癒動漫還是致鬱動漫,就是想要騙我們眼淚,界限很模糊
    治癒動漫就一定是溫暖治癒人心的嗎?這個問題看起來並沒有回答的價值,但實際上卻反映了一個真實的現狀,就是在非常多被打上治癒標籤的動漫中,都出現了讓我們非常難受的結局,明明是想來看美好的動漫世界與動漫故事,結果卻看哭了自己,這種體驗還是有些詭異的。
  • 治癒?還是致鬱?那些溫暖人心又淚目的動漫
    現在有很多動漫開始十分溫暖,隨著劇情的發展讓人不由淚目,這是屬於治癒,還是致鬱呢?
  • 閒談《魔女之旅》到底是治癒番還是致鬱番?網友們各有意見
    很多人就對著一部動漫有著很大質疑,這是一部治癒番還是致鬱番。有一些人就說:裡面的一些劇情看著看著很有感觸,眼淚有些不爭氣,就跑了出來。還有人說:裡面的一些情節都感受到了溫暖,溫馨,人間自有真情在。女主的性格,也是讓大家有了分歧,就比如在第三集裡,當時女主並沒有去救人,之後卻又讓兩個村莊和好,這是否發生著衝突,其實並沒有,這說明女主是一個很有個性,有自己想法的一個人,那麼這時候有人就要說了,她到底是一位好人,還是事不關己的過客?說到這裡,我們就具體說一個女主,之前在這兩個村莊搗亂,之後讓兩個村子和好,主要是因為她為了一筆錢,讓她有所行動。
  • 表面治癒實則致鬱的動漫,看完一部鬱悶一天
    作品的畫風往往能夠代表這部作品的風格,看上去比較溫馨畫風的作品那一定都比較治癒溫馨。不過近年來二次元圈中出現了許多掛羊頭賣狗肉的作品,表面上看上去十分治癒的動漫,實則劇情非常致鬱,其畫風欺騙讓無數漫迷叫苦連天。
  • 致鬱系 | 馬男波傑克後,這個「消極男子」再創新型毒雞湯,句句扎心!
    在各種雞湯小清新正能量充斥的時代,去年《馬男波傑克》這部神奇的」致鬱"動畫脫穎而出,他將現實血淋淋地攤在了你的面前,無論你是喜歡也好,憎惡也罷,你都不得不承認這狗屎的劇情就是生活。他能將每一段消極的感想,醞釀成一小段有毒的雞湯,然後格言一般地寫出來,配上圖,PO出去,瞬間吸粉無數...
  • 致鬱與治癒的名作──寒蟬鳴泣之時
    但是看似致鬱的寒蟬,其實還有著治癒的一面。故事講的是在在日本的鄉下一個叫做鹿骨市有一個叫雛見澤的地方,這個村子曾經因為水壩工程差點遭受滅頂之災,但是幸得村民的團結努力導致才沒有使水壩工程動工。那麼為什麼說這麼看起來血腥暴力,充滿懸疑的動漫會很治癒呢?因為在種種的瘋狂的殺戮與人性的扭曲背後都有著一個很考驗人性的故事,不明所以就被送走的園崎詩音,失去哥哥又被叔叔虐待的沙都子,失去母親被繼母欺騙的龍宮禮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酸事。
  • 這個時代的進步成癮症,你治癒了還是致鬱了?
    這個時代的進步成癮症,你治癒了還是致鬱了?沒有這檔子事,我們還是喜歡,最多只是崇尚進步而不得。像「祝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種話,什麼時候聽什麼時候舒坦。不但如此,人們還容易變成自己愛的人的「進步導師」。小孩子一次考試失利,哪怕是正常的「平均線回歸」,也足以讓一些家庭緊張兮兮。而另一半的事業,也會有人嫌它進步不夠快。
  • 動漫中那些治癒又致鬱的高分作品,一集上癮,四謊天下第一!
    動漫中那些治癒又致鬱的高分作品,一集上癮,四謊天下第一!在類型動漫中,2012年後,各類的動漫播放和追番都有很大的增長,比如說異世界冒險,龍傲天后宮,純愛類型,治癒類型,還有致鬱類型,這其中我們要說的就是其中的治癒類型和致鬱類型兩者結合在了一起的類型,非常的好看,非常的催淚,也非常的壓抑。
  • 用最治癒的畫面,講最致鬱的故事?那些堪稱「照騙」番劇
    也因為如此產生了不少「照騙」類型的番劇,它們披著唯美治癒的畫風,卻講著最讓人致鬱的故事,讓觀眾笑著進去哭著出來,看得人十分揪心,下面就讓ACG次元飯君帶大家看看這裡面的典型例子吧。 《來自深淵》 在初看這部動畫時,這充滿幻想風格的世界,以及主角的小圓臉,總能讓人感覺到像是《森林妖精小不點》那樣的治癒萌番。
  • 恐怖的世界背景,異族「父女」的冒險,是治癒還是致鬱?
    溫馨有愛的父女、充實有趣的旅行,以及森林小鎮等等元素相結合,一股濃濃的治癒氣息撲鼻而來。然而,撲鼻而來的不僅僅只是治癒氣息,還有些許不安與擔憂。動畫裡,作為森林守護神的哥雷姆即將壽終正寢,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即將碎裂的手臂可以看出。相比之下,索瑪麗還只是個幾歲的小孩子,沒啥自理能力。
  • 為什麼看完治癒番會有一種特殊的感覺?除了致鬱,還懂得了珍惜
    在動漫的領域裡面,每一個動漫都會有一種系列,而且每個系列中的動漫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動漫就是真的能夠得到一種治癒的效果,能夠全身心的放鬆,有的動漫就是各種的「治癒」,各種動漫的感覺都不同,而且各種治癒都存在。眾所周知,在眾多的治癒番裡面,給人的感覺真的是各有不同。在動漫《斬赤紅之瞳》裡面,這個治癒是真的「致鬱」。
  • 煽情催淚動漫很「致鬱」?明明都是治癒番,看完卻是「嗷嗷哭」
    在動漫當中,等級最高的必須是讓人產生心靈共鳴的動漫,無論是熱血的戰鬥番劇,還是煽情催淚的治癒番劇,只要能夠在某種程度上面讓我們感受到了內心深處靈魂的共鳴,那麼這部動漫毫無疑問在自己的心中都是有著一定地位的。
  • 緣結空蟬:治癒還是致鬱?唯美的畫風,編織一段註定的離別
    緣結空蟬:治癒還是致鬱?穗之影曾經作為神使,是一位非常善良溫柔的妖怪,他一直都在保護著容莉枝的安全,但是有一天他發現,其實是因為自己的存在讓容莉枝遇到危險,妖怪是追隨他而來的,於是他決定離開,用自己的離開和被遺忘來保護自己的母親,最後化為漫天飄絮,不知道是消散沉睡,還是又重新到達一個地點,開始了另外一段的相遇和離別。
  • 【同聲同影第七期】治癒&致鬱的《馬男波傑克》
    這是一部即治癒又致鬱的動畫片。這裡面有很多雞湯,甚至於雞精,但是更多的是直面生活的殘酷。1關於凍齡點。劇中提到這樣一個概念,叫做凍齡點。意即人停止成長的那一刻,不論是遭遇幸福的泡沫還是悲傷的打擊,一旦你在某一刻停止成長,那麼那個時刻就是你的凍齡點。
  • 《夏目友人帳》妖怪無人類的羈絆,治癒又致鬱。
    其實什麼都明白,只是裝作糊塗,因為知道那是你善意的謊言,想要長久的陪伴,想要給予你溫暖,明知道終究還是會離開,卻裝作什麼都不知道。仍然是熟悉的淡淡的歡喜與悲傷,沒有大喜大悲的強烈情感,一如既往的治癒又致鬱。
  • 動漫:是致鬱不是治癒,這些動漫小孩子別看,看一部鬱悶一個月!
    還有《學院孤島》也是表面萌系畫風實際上是一部末世番,這些動漫光看畫風就像是治癒番。今天就讓社長來給大家介紹幾部致鬱系的動漫,是致鬱不是治癒哦!《魔法少女小圓》這應該是一部非常出名的致鬱系動漫了吧,它的作者是被譽為「愛的戰士」的虛淵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