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直播官網截圖
2015年,熊貓TV因王思聰的建立而風靡直播界。
近日,不少媒體曝出了熊貓直播破產的傳聞。3月8日,「熊貓直播」官方微博正式發布公告,表示將開啟「熊貓直播主站流浪計劃」,逐步關停伺服器。直此,熊貓直播宣布正式破產。而伴隨著熊貓直播的破產,熊貓直播的創始人王思聰也被推到了輿論的中心。
在去年8月份的時候,就有傳聞稱王思聰欲以30億元賣掉熊貓直播。而在此之後,此事就不了了之了。而在近日熊貓直播被曝破產後,又有些自媒體開始胡亂猜測,誤導大眾,說王思聰之前就找了其他接盤俠接手熊貓直播,他自己早就已經撤資了,如今的熊貓直播破產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
可事實上,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運營熊貓直播的上海熊貓互娛文化有限公司到目前為止最大的股東仍為王思聰旗下的珺娛文化發展中心,總共持股數額是40.07%。也就是說,王思聰其實並沒有找到什麼所謂的其他接盤俠接手,也根本就沒有撤資,在熊貓直播破產後,損失最大的,還是王思聰。
3月7日晚上,熊貓直播的創始團隊成員兼COO(營運長)張菊元在公司內部工作群中發文稱,在熊貓直播2017年5月完成最後的融資後,在長達22個月的時間沒有任何外部資金注入,管理層找了至少5個潛在的投資方和多種方案,但最終沒有解決掉資金缺口。
張菊元的這一說法,說明了在熊貓直播從面臨經濟危機到破產的整個過程中,一直在積極尋找融資,無奈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投資方加入,才導致了最終的破產。同時,也從側面證實了根本不存在什麼王思聰找了接盤俠來接手,王思聰自己已經撤資的說法。
所以說,不管出於什麼樣的原因,熊貓直播的最終破產也算是轟轟烈烈。其創始人王思聰,並沒有中途撤資,給自己找什麼接盤俠,來讓自己全身而退。至少在熊貓直播破產的時候,他還是與熊貓直播的所有人員一同面對的。
3月8日,是校長王思聰微博停更的第48天。這一天,他一手締造的熊貓直播宣布破產。
校長的微博依舊沉默,但這則消息卻震驚了朋友圈。
背靠王思聰這棵大樹,曾與鬥魚、虎牙三足鼎立,估值高達50億,熊貓直播從一開始就像個優等生。
誰會想到,佔盡了天時地利,卻依舊一敗塗地。
不幸是結局,不爭是緣由,熊貓直播卻是敗給了自己。
破產原因很多,但和打雞血、倡導狼性文化的同行不同,熊貓直播很佛。
主播佛,每天只直播 4、5個小時,人氣掉了領導也不在意。
等到月底瘋狂補時長,然後拿全額薪水。
甚至,主播們還虛假「刷量」成風。
員工佛,有遊戲廠商員工說,熊貓員工很自負,認為「校長」的名字足夠牛,是最厲害的推廣方案,多餘的PR毫無意義。
領導更佛:媒體報導說,熊貓直播曾幾次遇到危機,領導層都集合開會。但實際上,都是邊開會,邊攜妻帶子找個度假村搞團建。
相比對手,熊貓直播就是天堂,大家不用加班、不用熬夜、不用有危機感,就能舒舒服服的拿錢。
但直播行業白刃見紅,全力以赴尚且困難重重,一味貪圖安逸,想不死都難。
用戶下降、造血困難,熊貓直播節節敗退,不僅無人願意投資,最後連王思聰都撤了資。
總認為大樹底下好乘涼,卻不知道大樹不喜歡懶惰的你。
如今,在直播間高呼「世界末日」的主播,在職場到處投簡歷的員工,一定感受到了行業的殘酷,但這一切又能怪誰?
正如360創始人周鴻禕在《給那些仍舊在公司混日子的人》一文所寫:
「你混日子,就是日子混你,最後的輸家是你自己。」
你曾經貪圖的舒適區,正在慢慢殺死你。
羅振宇有句話很形象,你喜歡歲月靜好,其實現實是大江奔流。
在這大江奔流中,你如果渾渾噩噩,把混日子當成是歲月靜好,等待你的絕不僅僅只是落後。
去年年初,唐山某收費站取締,一批工作人員因此下崗。
為此,這些人圍住了領導要說法。
其中一位大姐哭訴,「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了,我現在啥也不會,也沒人喜歡我們,我也學不了什麼東西了。」
隔著屏幕都覺得悲哀,這種悲哀不是她失業,而是她才36歲,就失去了面對人生的勇氣。
而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同事的一位表叔,是80年代末為數不多的大學生,畢業時他進了國有紡織廠。
那時紡織還是壟斷行業,旱澇保收,福利待遇很好,上班就是一張報紙一杯茶。
再後來,他跟著「老油條」們一起翹班、喝酒打牌。
好景沒幾年,市場放開,民營企業湧入,「安逸」的國企很快破產,表叔也失了業。
才三十出頭的他,嘗試做過計程車司機,也幹過搬運工,但哪一行也幹不長,最後所幸閒了下來,僅靠著每月一點失業金度日。
不去工作的表叔,反倒更迷戀喝酒打牌了,直到今年,快50歲了,依舊如此。
日子越過越糟,兩個孩子都因為家窮早早輟學,親戚朋友一提起他就搖頭。
心理學上這個詞,叫「花盆效應」,指的是人如果在舒適的「花盆」中待久了,就會不思進取、安於現狀。
年輕時貪圖安逸,容易形成慣性思維。
此後,如果困難來襲,他們往往不是絕境反擊,相反會因為害怕,選擇用更低級的舒適,和短暫快感來麻痺自己。
到最後,輸的徹徹底底。
前不久,孫儷的經紀人被推上了熱搜。
凌晨生產,早上9點就復工,開始跟孫儷對接工作流程。
這已不是這位姑娘,第一次這麼拼命。
上一次是自己結婚,婚禮結束兩小時,就復工上班;
很多人評論說,看到了一位女人的不易,但我卻感受到了一名普通姑娘的強大。
正是這股韌勁和堅持,讓她脫穎而出,成為孫儷和鄧超這對夫妻檔的經紀人,並以專業能力讓人折服。
沒有前幾年工作填滿生活的堅持,哪有後幾年面對人生的能力。
我一個朋友,碼字4年,有一個幾十萬粉絲的大號,爆文頻出,名聲在外。
很多人羨慕她瀟灑,但我知道碼字路上,她曾有多心酸。
一天碼字十幾個小時,有時候為了追熱點,凌晨三四點也會爬起來;
一年休息不到3天,除夕夜別人看春晚,她還在找選題;
孩子出生後,她立刻請了保姆,就為了能省下一點精力,去抽空寫作。
靠著時間的積累、靠著一年精讀50本書的輸入,靠著一年上百萬字的輸出,她的文字越來越好,對讀者情感的把握越來越好。
許多人因為喜歡她的文字,加入了她的粉絲會。
到現在,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事業越做越大。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中指出。
「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你把時間花在哪裡,最後的收穫就在哪裡。
而走出那些毫不費力的人生,翻越崇山峻岭,終究遇見的是一個更豐盈的自己。
知乎有個問題:你打拼的意義是什麼?
答主唐寶兒講了自己的故事。
之前她在聯通下屬的公司當臨時工,沒有社保與獎金,但工作也輕鬆,隨時可以回家。
沒事時,大部分同事都逛淘寶、聊QQ、玩微信、看電影、聊天。
但她把時間用在學習上,工作期間考取了中級工程師、ISO質量管理體系內審員、會計證等證書。
環境相同,但人的選擇可以不同,結局也大相逕庭。
答主後來辭職,又考上了一級建造師、企業中級培訓師,現收入20多萬。
而原公司破產清算,大部分背景不夠的同事被辭退,沒有任何補償。
成功的路並不擁擠,因為大多數人選擇了安逸。
直到現在,答主依舊每天學習,每天記十頁筆記,每周用紅筆歸納總結。
她說,我曾經被網上90後的小姑娘諷刺是中年婦女。
一個中年婦女都如此努力,年輕的你呢?
玩遊戲、刷手機?的確這些東西能讓人產生短期的快感,但是然後呢?
只會是空虛和寂寞,然後再用這些東西填滿。
相反,你去拼盡全力,雖然苦,但是因為成長,會讓你覺得有希望、很充實,何嘗不是另一種快樂。
而有朝一日,目標實現帶來的愉悅感,更是貪圖安逸的人無法想像的舒服。
很多人,只看到了有錢有閒的A面,就叫囂「我不一定有錢,但可以做到有閒」。
卻沒有看到拼命努力的B面,別人有閒叫選擇權,而你的安逸叫混吃等死。
奇葩說辯手董婧說,面對失敗,最難過的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
深以為然。
你18歲,沒有考上心儀的大學,會不會後悔,高中時不夠努力。
你22歲,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會不會後悔,在大學裡只是假裝學習。
你35歲,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不能給孩子、家人最好的生活,會不會後悔,在之前的十多年中只是貪圖安逸。
決定是現在,是你昨天的選擇;而決定明天的,是你今天的行動。
不要被現在的安逸所蒙蔽,其實每個成年人,都是劫後餘生;
所有的卓然不群,都是逼出來的,所有的輕鬆生活,都是熬出來的。
如果你人到中年,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那麼問一問自己,在之前的十多年中,你是否貪圖安逸。
為什麼,不要貪圖短期的無憂無慮?
為什麼,不要迷戀那種得過且過的人生?
只是為了有朝一日,在面對生活的刁難時,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
也有足夠的底氣說,「歲月不饒人,我也未曾饒過歲月。」
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熊貓直播就各種傳聞不斷,員工離職、主播維權、主播出走、高層內鬥、王思聰撤資……
局勢愈演愈烈,甚至傳出了關閉伺服器,破產清算的消息,而這所有的一切傳聞都在昨晚塵埃落定了。
3月7日晚22時,COO張菊元在工作群「潘達踢威」中發文表示,在資金缺口無法解決的情況下,不得已做出了遣散員工的決定。
熊貓直播破產實錘。
內憂外患,熊貓卒於2019年3月
3月6日,微博認證為知名遊戲博主的「直播點吧」爆料稱,熊貓直播本月將申請破產。
另有網友爆料的一張截圖顯示,熊貓直播工作人員在員工群中稱,已為員工安排了頭條、快手、花椒等多家公司的用人需求。
網上流傳的熊貓直播群內截圖
3月7日晚間,熊貓直播的安卓、iOSApp客戶端在官方下載渠道消失,只剩下一個「熊貓主播版」。
當晚22:00左右,COO張菊元在工作群中發文稱「熊貓TV被迫選擇了這樣的結束,選擇結束並不是對員工與團隊的否定,而是大勢之下,一個無奈而又最理智的選擇。」
他表示,從17年5月至今,熊貓TV在22個月內沒有一筆資金注入,管理層在過去兩年至少尋找了5個潛在的投資方,但遺憾的是最終沒有解決掉資金的缺口。
缺錢成了壓垮熊貓的最後一根竹子。
熊貓TV到底有多缺錢?
有主播稱:從去年10月之後,沒有一分錢入帳。
更戲劇性的是「有個大哥自己給自己刷了150萬,想火。最後平臺倒閉了,錢沒有了,還欠了一屁股債。」該主播稱。
直播是個嗜血的行業,燒錢買命,斷血自然就斷命。
張菊元在內部信裡寫道:「熊貓的運營需要負擔高昂的寬帶以及眾多主播的高額工資,整個行業在追求贏利的路上都在躑躅前行,為了做到收支平衡不斷縮小自身之後,新的融資仍然無法到位。」
「投資環境和垂直領域的不斷惡化,熊貓的空間在不斷縮小,堅持成了某種消耗。」
其實熊貓直播的衰落早有預兆。
2018年年初,就有熊貓直播沒錢可用的新聞被爆出。
緊接著熊貓直播負面不斷,合作公會和熊貓直播員工工資無法按時結算、大主播出走、員工離職等消息接連被爆出,熊貓直播的資金問題開始浮出水面。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9月到2018年2月期間,熊貓直播的日活均值為272萬人。到了2018年12月,鬥魚虎牙從600萬和400萬雙雙提升到700萬,熊貓的日活卻縮水到230萬。
大主播的流失是造成日活縮水的一大原因。
有主播稱熊貓直播的工資曾一度改成了三個月一發,後來三個月都還是有拖欠。
當時熊貓直播旗下數位大主播離開,轉投虎牙與鬥魚。究其原因,無非是熊貓給的價位無法滿足大主播們的胃口,且存在拖薪情況。
彼時,面對資金鍊難題,張菊元回應稱即將從巨頭拿到融資,估值超50億元。同時,公司2018年底還將啟動上市。
但熊貓直播等來的不是融資,而是賤賣自己。
去年年中,熊貓直播曾向鬥魚、虎牙、網易詢價出售,最初報價為30億元。但據熊貓直播披露的數據來看,其有大量負債,總價近40億元,最終三家公司都沒有接盤。
除了資金問題,管理層的「派系內鬥」,也是加速熊貓直播死亡的主要原因。
多位熊貓員工爆出,管理層的「內鬥」嚴重:「來自股東奇虎360的高管在該公司內部屢屢對其他高管進行排擠,包括王思聰自己帶來的高管,都已邊緣化。」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截止目前,奇虎360在熊貓直播的持股比例達19.35%,是繼王思聰之後第二大股東。
奇虎360先是在2016年9月參加了熊貓直播的A輪融資,隨後在2016年11月,作為熊貓的戰略投資者入局。奇虎360的介入,不僅為熊貓直播提供了資金,還為其提供了相應的技術支持。
脈脈上的討論截圖
但同時也埋下了隱患。
網傳熊貓直播員工和直播點吧對話截圖
360系逐漸在把控權力,2016年有兩位副總裁接連離職,「外界看來一片祥和處於上升期的熊貓直播,內部早已暗潮洶湧。」一熊貓員工稱。
脈脈上的討論截圖
即便管理混亂屢遭抱怨,熊貓直播在員工中的口碑還是不錯的。
「熊貓直播還是很人性的,即使沒有賠償,沒有年終獎,我也沒有太多憤怒的情緒。呆了三年,全是不舍。」一員工說。
「雖然去年七月開始就沒有拿到工資,公司欠他幾十萬,但是他仍愛這個平臺。因為熊貓直播這幾年給他的遠不止錢。」一主播稱。
不能否認的是熊貓還是有一部分忠誠度很高的主播和用戶。
很多用戶在得知熊貓要倒閉之後都覺得惋惜,一方面跟了幾年很有感情,另一方面覺得再也沒有「UI好看,廣告少,體驗又好的app」了。
直播間好多主播也是依依不捨,對這個平臺的感情很複雜,「怒其不爭哀其不幸」。主播們雖然很久沒有拿到錢,還是一如既往的來送熊貓最後一程。
熊貓直播官網截圖
2015年,熊貓TV因王思聰的建立而風靡直播界。
初建立,就有諸多大流量主播進駐平臺。後來熊貓TV日漸做大,一度成了繼鬥魚、虎牙之後第三大遊戲直播平臺。
熊貓直播在上線不久就能在直播行業中嶄露頭角,王思聰本身自帶的「流量光環」功不可沒。除了邀請主播,還帶來了王思聰的部分明星朋友站臺。
可惜了一首好牌,還是被打稀爛。
如今熊貓直播破產告一段落,500多名員工就地解散。
但主播討薪風波並沒有過去,直播行業的危機也並沒有過去。
加速洗牌,直播行業進入下半場
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但風起豬飛之後,難保不會有豬被摔死。
早幾年國內直播平臺發展勢頭強勁,頗受資本青睞,先後出現大大小小几十家直播內容提供平臺。
但經過幾年發展,資本趨於理性,大浪淘沙後,脫穎而出的不超過十家,其中以鬥魚、虎牙、映客、熊貓直播表現最為出色。
如今,隨著熊貓直播的倒閉,行業迎來了新一輪洗牌。
活著的平臺,開始加速奔跑。
3月6日有消息稱,直播平臺鬥魚已於春節前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上市申請,這意味著,不出意外,鬥魚最早可能今年上半年就能登陸資本市場。
早前虎牙直播、映客直播已於2018年「跑步」進入資本市場。如今鬥魚在經過負面纏身之後,也開始謀求上市。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2018年直播行業融資明顯向頭部平臺集中,資本催化行業新一輪洗牌,直播平臺在體量和發展前景上差距進一步拉大,頭部平臺掀起上市熱潮,尋求資本盈利機遇,加劇資源和流量的集中效應。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在線直播用戶規模有望達到5.01億人。
雖然用戶基數在不斷擴大,但增速有所減緩。
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原有的流量短缺、運維弊端、資金難題對中小平臺的反噬更加明顯,加之官方監管高壓,許多中小平臺被淘汰出局。
在線直播行業進入「下半場」。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目前,中國遊戲直播市場規模為77億元,同比增長100%;前瞻預測到2022年,遊戲直播市場規模將達到300億元左右。
直播行業,還是大有可為。
這個熊貓倒下了,並不影響下一個熊貓的崛起。
尤其是手機的迭代,5G網絡的加持,直播獨有的互動性,以上種種,均賦予了直播平臺更大的想像空間。
但可為,並不代表誰都能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