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不可思議。
昨晚熬夜刷完這部劇,最大的感覺就是覺得不可思議。
我一直以為按現在的審查和市場環境,要在大陸電視劇裡看到這樣陰暗毒辣還兼具高完成度的劇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市場不成熟,審查不允許。
但現在它就這麼毫無預兆地誕生了。
而且是帶著電影級演員——三位影帝級演員擔綱主演;
電影級拍攝——電影人班底參與;
電影級配樂——全明星音樂人製作;
電影級敘事體量——不注水的12集短劇,在各方面都幾近完美地出現在了我們面前。
口碑自然也同樣爆得不可思議。
僅僅開播2天,就以豆瓣9.2的分數,正式超過了五年前的《白夜追兇》,成為了最近五年,在豆瓣最高分的大陸國產劇(不算紀錄片和動畫片)。
我不知道它是怎麼被拍出來的,經歷了什麼。
但我還是以一隻驚弓之鳥的心態,急急忙忙地給大家出了這篇文,為的是希望大家能抓緊去看。
夜長夢多。
《隱秘的角落》
一
我說過很多次了,判斷一部劇好壞,看它的開場就夠了。
那我們來看看《隱秘的角落》第一段戲。
(開場1分48秒)
一開場,一段無人機航拍,大空景,畫面出聲,不見人,兩段臺詞,交代這是一個晚輩帶著父母長輩在爬山。
無人機飛近,畫面切入一個中景,正好同步他們登頂,風聲,腳步聲越來越清楚,環境音被逐漸放大,觀眾開始因為未知感而產生不安。
晚輩男人開始給山頂上的父母拍照,多次調整角度都不滿意,便上前幫二老調整姿勢。
老人有些不耐煩,問:「好了沒有?」
男人回答:「好了」,慢慢起身,突然間雙臂一用力,將二老從山頂推下。
環境音在這一刻突然消失,畫面切換到邊上巖石被老人墜崖的尖叫驚擾到的變色龍,同時又順著男人「爸!媽!」的假喊聲,轉場切回「謀殺完」父母后的男人。
配樂在這裡一下子炸響,伴隨著配樂裡隱約的嬰兒哭聲,第一幕結束,黑屏。
這個開場好在哪?
僅僅是一個嚇人的意想不到嗎?
不對,它好在意想不到,但意料之中。
意料之中在哪,我們回頭再來倒放一遍。
第一段對白,丈母娘抱怨太累,老丈人提議下去,但男人提出都到這裡了,繼續往上吧。
這是第一個反常的地方。
因為我們能夠從後面的劇情裡知道秦昊飾演的這個男人是個上門女婿,這兩個老人是他的丈母娘和老丈人。
因為倒插門,所以對待老人是言聽計從,逆來順受,現在老人說累想休息,他卻突然堅持要爬完,和他的人物設定是相反的。
原因很簡單「他計劃要在山頂殺了他們」,這是第一個暗示。
而第二個暗示你甚至都不需要知道後面劇情:
在他們登頂之後,有一次兩方人物的精神切換。
在這個切換裡,秦昊有一個轉頭觀察的動作,這個動作單看劇情是非常多餘的。
而導演正是在用這個多餘暗示我們,他正在觀望四周,確認不會出現自己殺人的目擊者。
秦昊對這個眼神拿捏得也非常到位,他表現出來的眼神是完全區別於看風景的那種眼珠轉動,更像是迅速,不願被人發現的觀察。
第三個暗示就更明顯了,聲音。
我上面說了,殺人前,環境音是被故意放大的,這种放大除了讓觀眾不安,更是為了凸顯一個聲音——烏鴉叫。
這一段戲總共1分48秒,從第4秒開始,烏鴉的叫聲就沒有斷過,一共叫了11聲。
烏鴉象徵什麼大家都很清楚——死亡和不祥。
更重要的是,烏鴉是根本飛不了那麼高的。
第四個暗示,是畫面。
在男人給老人拍照的時候,導演直接把攝影機的取景框當成了畫面,男人在調焦的時候,按了兩次。
每按一下,畫面就變成紅色一次,烏鴉也匹配著叫一聲。
而紅色代表什麼?
危險。
這個和烏鴉一樣,是導演故意加入的一段超現實暗示,因為沒有相機會出現這種變色。
第五個暗示,是動作。
我們看到上面那個取景框其實就能知道,那個距離,相機是拍不到全身的,但男人卻偏偏要去糾正老人的坐姿和腿腳的放置。
因為他要保證自己推下他們的時候,他們會徹底失去重心。
第六個暗示,是男人的表情。
這也是第一集最驚悚的幾秒鐘,發生在男人彎腰下去給老人調整腿腳擺放的前後。
彎腰前(面朝老人)——笑臉相迎;
彎腰時(老人看不到)——臉瞬間陰沉,眼珠凸起,嘴唇緊閉。
彎腰後(面朝老人,準備行兇)—— 馬上又變回笑臉,為的是讓二老放鬆警惕。
最後,他就這樣假笑著,把兩個老人推了下去。
嚇人嗎?高級嗎?
做到這兩點,《隱秘的角落》只用了1分48秒,故事甚至都沒有開講呢。
「建議想看但是還沒看過的觀眾先看到這裡,後面的內容存在劇透,可以先拉到底給這篇文點個在看,或者收藏,看完之後再返回來看這篇解讀,你會有更多驚喜。」
二
故事
這個歐亨利式的開場段落,對於後面的故事發揮了什麼作用呢?
按以往我們看到的類似倒敘手法來說,自然是為了讓觀眾好奇:
引導觀眾去想,這個男人是誰?他為什麼要殺自己的父母?這樁看似天衣無縫的謀殺案,如何破局?兇手如何敗露?
當年《白夜追兇》第一集第一案也是用的這個手法。
但你要是在《隱秘的角落》也用慣性思維這麼想,那恭喜你,你成功被導演和編劇騙了。
因為這壓根就不是一部推理劇,它更像是一部人性驚悚劇。
它不是給我們看如何抓兇手的,是給我們看當這個案子像塊石頭一樣砸進各路人的生活之後,引發的那一系列失控。
或者再狠一點說,是所有人的黑化。
秦昊飾演的張東升也只是個幌子,他並不是主角,主角是後續才出場的三個小孩子:
一個叫普普,唯一的女孩,不到十歲。
一個叫朱朝陽,剛剛十歲出頭。
還有一個叫嚴良,也還不到十八。
你可能怎麼也想不到,最黑的也不是張東升,而是這三個孩子——
他們在那座山上遊玩的時候,意外拍下了張東升推下老人的全程。
選擇在這裡被觸發,矛盾便也產生了。
最初朱朝陽打算報警,但報警同時意味著讓另外兩個從福利院逃出來的朋友被帶回去。
於是他選擇把朋友放在了真相之上。
後來尚有原則的他們做出了第二個選擇——決定給張東升寄出匿名警告信,防止他再殺人。
最後在和張東升正面交鋒後,他們為了給普普的弟弟治病,徹底失去了原則,亮出了第三個選擇——勒索張東升30萬。
這叫什麼?
黑吃黑,而且是三個未成年人發起的黑吃黑,夠狠吧?
那張東升的黑和這三個孩子的黑是一種單純的惡嗎?
編劇大概預料到了觀眾會提這個問題,所以他直接在劇中借著人物的嘴回答出來了。
在三個孩子和張東升第一次見面交易的時候,朱朝陽問張東升為什麼要殺人,張東升的回答很妙:
編劇安排這句話的言下之意,就是這些人的犯罪,並非出於惡,而是出於弱點。
「你害怕失去的東西,就是你的弱點。」
這部劇裡的每個人都有弱點。
張東升害怕失去妻子。
因為他為了愛情放棄了一切,從北方老家「上門入贅」到這個南方小城,他把所有的未來都押注在家庭之上。
現在妻子要和他離婚,這意味著他要賭輸了。
主角朱朝陽害怕失去普普和嚴良這兩個朋友。
因為他在學校備受欺負,不合群,沒有人真心待他,他極度渴望朋友。
同時他父母早年離異,他渴望父親的愛,但又必須面對同父異母的妹妹的欺辱,他在潛意識裡想要奪回父親。
這成為了他另一個更大的弱點。
而朝陽媽媽害怕失去兒子。
與丈夫離異後這個女人失去了一切,只剩下兒子,她把兒子和兒子的未來視為比一切都重要的事,甚至可以犧牲自己的情感生活和欲望。
普普害怕失去弟弟。
因為她是孤兒,弟弟是她唯一的親人,她必須弄到30萬,去給弟弟治病。
嚴良害怕失去普普。
因為他在福利院長大,同樣是舉目無親,只有普普一個朋友,所以他要幫普普弄到30萬治病錢。
裡面沒有極端的惡,甚至都是出於愛,但卻依舊可以成為這些人的犯罪動機。
這就叫人性的驚悚。
三
電影感
最後再聊聊大家一直在提的電影感。
到底什麼叫電影感?
我覺得這個東西是有淺層和深層兩方面的。
淺層的電影感很簡單,打光,調色,構圖,服化道,這些技術層面能做到,那感覺就能出來。
但深層的電影感,很難,這是要在人物,鏡頭語言,敘事下功夫的。
而這部《隱秘的角落》,我能在故事、角色上看到很多國內犯罪文藝片名導的影子。
故事像婁燁。
特別像《浮城謎事》,再加上廣東取景,夾雜粵語對白,張頌文秦昊同框,《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的味道在角角落落也都會不經意地湧出來。
角色氣質很像刁亦男+忻鈺坤+翁子光電影裡的角色。
王景春演的警察,人設很像《白日焰火》裡的廖凡+《踏血尋梅》的郭富城,整個警察的探案視角,也類似《心迷宮》裡的旁觀和抽絲。
關於這一點真的可以單獨再寫一篇文。
但是今晚礙於篇幅,我就只拿這部片和婁燁電影的相像來說了。
這部劇最像婁燁電影的地方在於,編劇和導演都很明顯地在防止觀眾對任何一個角色產生共情。
好,壞的標籤,是不停在各個角色之間調轉騰挪的。
我舉個例子。
最初,朱朝陽是一個完全的受害者,絕對的好學生。
乖巧,溫順,在學校因為不願幫人作弊而被欺負,父母離異,擁有一個控制欲極強的母親,和看不起自己的後母,在父親那還要被同父異母的妹妹奪愛和侮辱。
這個時候觀眾一定都是對朝陽有移情的,同時觀眾立場是和那個妹妹和朝陽的爸爸,後母對立的。
但慢慢的,朱朝陽在認識了普普和嚴良之後,開始不對勁了。
為了普普不被帶回福利院,朱朝陽隱瞞了視頻證據,最後又和他們聯合起來勒索張東升,第三集間接導致了同父異母的妹妹墜樓,事後也毫無歉意和悔意,甚至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了重新奪回父愛的竊喜。
黑化開始了。
導演為了完成對觀眾共情的阻擊,在第四集用了一場非常有想法的戲:
朱朝陽過生日的同時,父親和後母正在殯儀館要籤對女兒屍體的火化同意書。
兩個場景,一悲一喜,被交叉剪輯在了一起。
火化這個詞被講出來的時候,立刻接上了朱朝陽點生日蠟燭的畫面:
吹蠟燭前倒數的「三,二,一」,被剪進了父親籤署同意書前落筆的最後三秒,來了個非常狠的聲畫錯位。
妹妹的後母哭天搶地的那句「不能籤字!」,緊跟著的是朱朝陽的「我希望以後每天我都能像現在這麼開心」。
悲痛欲絕的爸媽和正在生日上得意洋洋的朱朝陽構成了一種非常強烈的對比,而且朱朝陽是妹妹死去的間接製造者。
好和壞在這裡調轉了.
還是說,根本就不存在好壞呢?
寫在最後
這部劇可誇的地方當然還有很多。
比如很多細節伏筆很有意思,你們試試看了後面幾集再往前回看,能發現非常多的小伏筆。
還有朱朝陽和張東升這兩個人物,其實是對應的,兩個人很像,張東升完全就是長大後的朱朝陽,這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設置,解讀空間很大。
還有張頌文飾演的朝陽父親,王景春飾演的警察,劉琳飾演的朝陽媽媽,這三個角色都是符號性的,也很值得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