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地震局與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籤署合作意向書

2020-12-22 瀟湘晨報

12月17日,湖北省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晁洪太同志帶隊赴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參加「中南地質科技創新中心2020年學術交流會」並籤署科技合作意向書。晁洪太局長與武漢地質調查中心劉同良主任共同在協議書上簽字。

湖北省地震局與武漢地質調查中心經過了前期細緻充分的研討,達成了科技合作共識。根據協議內容,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聯合開展鄂西及鄰區地質-地震災害綜合調查與防震減災示範研究,共同開展重大項目申報、監測數據共享、科研基地平臺建設等工作,取長補短,推進雙方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李朋德副局長,武漢地質調查中心邢光福副主任、鄢道平副主任、鍾開威副主任、紀委書記曾冶紅,湖北省地震局王滿達副局長、監測預報與科技處、中國地震局武漢地球觀測研究所負責人等出席並見證了籤約儀式。

(責任編輯:尚立堅)

【來源:湖北省地震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調查局地球物理調查中心路彥明
    路彥明博士後、高級工程師中國地質調查局地球物理調查中心主任、黨委副書記自然資源部科學技術獎和高層次人才評審專家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技術類專家和預算類專家自參加工作以來長期從事區域成礦和金多金屬找礦勘查研究工作先後主持參與重大科研任務2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出版專著1部作為負責人承擔首批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在四川川西、西藏藏北、新疆卡拉麥裡、甘肅西秦嶺等區發現10餘礦產地為後續找礦突破奠定基礎
  • 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原)中國人民武裝警察...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原)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2020年度第一批採購實驗測試裝備(進口) 品目 貨物/專用設備/專用儀器儀表/地質勘探、鑽採及人工地震儀器 採購單位 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原)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
  • 中國地質調查局向青島市移交首批城市地質調查階段性成果資料
    2020年9月25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市人民政府在青島市黃海飯店組織召開青島市城市地質調查階段成果匯報移交會議。會上,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介紹了2018年以來,青島市城市地質調查成為全國新一輪城市地質調查首批試點,在以中央資金為引領,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山東省、青島市採取「局-省-市」合作模式,共同出資,統一部署,聯合開展青島市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有關實施情況,並匯報項目工作進展和階段性成果。
  • 盧進會見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書記、局長鍾自然
    ▲鍾自然一行來訪中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盧進首先對鍾自然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自然資源部和中國地質調查局長期以來對中國黃金集團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當前,中國黃金集團礦山企業深部及周邊區域還存在著較大的資源潛力,希望在礦產資源勘查、地質找礦、地質調查等領域,進一步加強與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全方位交流合作,打牢礦產資源基礎和高質量發展基礎。
  • 地質地球所與華為公司籤署合作協議
    「華為公司」)合作協議籤署儀式在地質地球所舉行。地質地球所有關負責人介紹了研究所地球科學大數據與人工智慧中心的基本情況和發展規劃。華為公司」)合作協議籤署儀式在地質地球所舉行。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地球科學AI應用及相關基礎科學技術研究等方面開展合作。  地質地球所所長吳福元介紹了研究所歷史及發展現狀,表示當今地球科學領域已邁入以數據為驅動的新時代,傳統地球科學也向地球與行星科學轉變,新的變革需要核心關鍵技術的支撐。希望雙方加強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關係,促進地球科學領域核心技術研發,助力中國地球科學事業發展。
  • 地質地球所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籤署教育合作協議
    地質地球所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籤署教育合作協議 2020-11-25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籤署教育合作協議。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長張來斌介紹了學校的基本情況,評價了地質地球所在地球科學研究領域的傑出地位,希望學校與地質地球所實現優勢互補,建立全方位合作關係。  吳福元和張來斌代表雙方籤署了教育合作協議。地質地球所領導班子成員、科技處、教育處相關人員,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領導班子成員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物理學院領導班子及相關人員參加籤約儀式。
  • 南沙區紀委監委、中鐵建設集團南方公司及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開展...
    8月27日,廣州市南沙區紀委監委、中鐵建設集團南方公司及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在廣州南沙開展「監企共建」活動。  此次活動旨在建立三方信息共享、優勢互補和共同監督的協作工作機制,營造風清氣正、遵紀守法的廉潔從業氛圍,從源頭上預防工程建設中職務犯罪情況發生。
  • 山東能源集團與山東省地質礦產勘察開發局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近日,山東能源集團與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在濟南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黨委書記、局長張忠明,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希勇出席籤約儀式。李希勇表示,聯合重組後的山東能源集團承擔著保障全省能源戰略安全的重任。
  • 國家海洋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籤署科學文化戰略合作協議...
    內容提要:昨日,國家海洋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籤署科學文化戰略合作協議暨自然文化研究院海洋分院揭牌儀式在國家海洋博物館舉行。天津北方網訊:昨日,國家海洋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籤署科學文化戰略合作協議暨自然文化研究院海洋分院揭牌儀式在國家海洋博物館舉行。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研實力究竟如何?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
    這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便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特色鮮明,學科生態系統日漸完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位於國家中心城市武漢,是國家首批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也是「雙一流」建設高校。這其中凝結著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地質學教授肖龍及其團隊近十年的心血。研製模擬月壤、繪製採樣點地質地貌地圖,研究使用何種鑽探方法取樣、採用何種型號鑽頭……十年磨一劍,終於助力「嫦娥」月面採樣成為可能。不僅於此,眾所周知的三峽工程、葛洲壩工程等大型水利項目也都活躍著地大人勘測、設計和研發的身影。
  •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建設國家二級博物館紀實!
    近日,參觀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模擬月壤及隕石展後,光谷一小五年級學生夏雲飛激動地表示。  就在剛剛不久,逸夫博物館被中國博物館協會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為湖北省高校中首個獲此稱號的高校博物館,這既是對逸夫博物館發揮陳列展覽與科普文化服務功能的肯定,更是對博物館未來建設的鞭策和激勵。
  • 「又見沂蒙山」首屆臨沂地質文化年暨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申報成功...
    【摘要】10月17日,「又見沂蒙山」首屆臨沂地質文化年暨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申報成功一周年宣傳活動在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龜蒙園區隆重舉行。活動期間,聯合發布了「沂蒙山精品旅遊線路產品」,揭牌成立了「金剛石成礦機理與探測」院士工作站,隆重舉行了「首屆臨沂地質文化年」開幕儀式。
  • 地質類專業介紹與就業前景解析
    該專業院校推薦國家重點: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成都理工大學省重點:吉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東華理工大學特色專業: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地質大學
  • 校企合作 共譜華章,東旭集團與中國地質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2020年12月19日,東旭集團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東旭集團大樓會議室舉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黨委書記馬俊傑、副校長王果勝,東旭集團董事長李兆廷、執行副總裁曲俊傑等出席籤約儀式。李兆廷指出,中國地質大學作為地學人才培養的搖籃,為國家建設和地質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學校的研究領域與公司的發展方向高度契合,希望未來能夠加強與學校的合作,在科技交流、人才培養、產學研合作等方面攜手並進,共謀發展。馬俊傑書記對東旭集團取得的成就給予高度評價,對東旭支持學校事業發展所體現出的中國民族企業的家國情懷表示衷心感謝。
  • 「海洋地質九號」完成多個首次創舉
    歷時58天,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海洋地質九號」船近日圓滿完成了2020年度南海設備海試及共享航次任務。本航次由國內相關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23家單位共同組成,累計參航科研技術人員56名,完成測試任務22項,包括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最新自主研發設備10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搭載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共享任務1項以及多項最新引進的調查設備測試。本次南海設備海試及共享航次,檢驗了國產海洋調查設備的實際應用效果,獲取了一系列的創新成果。
  • 地表地下連起來 地質人才強起來
    該校探索出三維地質調查與建模技術剖析地下地質結構與鈾礦勘查,在其精度和應用效果方面走在了國際前沿。「它具有二維平面圖無法比擬的優勢,其立體可視化表達方式使我們對地質深部構造一覽無餘。」江西省核工業地質局261大隊能源礦產院副院長姚亦安說到三維地質模型時異常興奮,與此項技術結緣是在2013年,該隊在開展找礦項目時遇到了技術難題,因為探測至基底界面時,發現含礦條件並不好,他們曾一度失去了信心。此時,東華理工三維地質調查與建模科技創新團隊為他們帶來轉機。依據地球物理探測數據和大隊多年鑽孔資料,該團隊利用三維地質調查與建模技術建立了三維地質模型。
  • 青島海地所「海洋地質七號」科考船交付使用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12月19日上午,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海洋地質七號」科考船在威海石島黃海造船廠交付使用。「海洋地質七號」科考船,由青島海地所原「業治錚」號塢修升級改造而成,是按照中國地質調查局統一命名規則對「業治錚」號啟用的新船名。據了解,「海洋地質七號」(原「業治錚」號)調查船是以我國已故著名海洋地質學家業治錚院士命名的海洋地質科學調查船,是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投資建造的專業海洋地質科學考察船。
  • 地大已不僅僅只有地質較強?沒有圖書館的大學?地大人才湧現
    地質大學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僅僅只有地質比較強。首先大家在高考選擇專業和學校的時候,應該明白選擇的條件跟學校的日常體驗、學校食堂好不好吃、電腦上網快不快沒什麼關係。中國地質大學王牌專業:地學院和資源學院地大最厲害當屬地學院和資源學院,其次是工程學院、地空學院(物探學院)、軟體學院、珠寶學院等。也有數學系、外語系、音樂系、管理系等文科類院系。
  • 泰山景區曹家莊村建設首批地質文化村
    地處泰山西南麓的曹家莊村,南、北兩側泰山餘脈環繞,地質資源豐富。2020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全力推進落實建設「中國十大地質文化村」,會同地方政府建設10處地質文化村(鎮)示範樣板。在天津地質調查中心的推動下,泰山景區曹家莊地質文化村建設列為國家首批十大地質文化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