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卡片關注我
Hello大家好,我是九姑娘!
這個月月初的時候,陳喬恩在社交平臺上自爆了體重,說在去年7月一度胖到了63公斤,體脂率高達32%!
▲現在已經減到52公斤
對於注重身材管理的女明星來說,胖到126斤確實是有點瘋狂...
上鏡也開始顯胖,還被網友猜測是不是懷孕了...
但現在出現,又是當年那個甜美女神
但其實陳喬恩不是第一次發胖-減肥-復胖-減肥了。
2018年曝出自己體重53公斤,引發了大家瘋狂討論「體重過百算不算胖」的問題。
2019年3月瘦了6斤:
2019年4月稱自己胖了10斤:
2019年9月瘦到了48.5公斤,首次下100斤:
在2020年又被嘲胖,之後挑戰10天瘦6斤:
減肥成功後還貼出過減肥食譜供大家參考,
在2021年又一度胖到了126斤:
接著利用6個月減重22斤,2022年瘦回52公斤...
話說回來,43歲的她瘦下來是真的顯嫩
看到這個,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難道女明星都是胖著玩玩的嗎?
但其實,我們應該換個角度想,減肥卻復胖幾乎困擾著所有人,明星也難逃這個怪圈。
少吃點+動一動就瘦10斤,稍微放鬆下立馬彈回原型。
所以這到底是為什麼?
相信不少減肥的姐妹兄弟們,都經歷過體重反覆波動的痛苦狀態。
專業地說,這叫做「周期性體重」,或者「溜溜球效應」。
周期性體重是什麼?
周期性體重是指體重反覆性地減少和增加,經常地,周期性體重都是節食減肥的結果。
一個周期性體重可能只是體重小範圍的波動(5到10斤),可也能大幅度的波動(50斤或以上)。
周期性體重的發生過程如下:
1. 你開始節食,但沒有運動,結果是你身體的新陳代謝速度變慢了。(因為現在身體要「處理」的卡路裡變少啦)
2. 瘦下來以後,你很快又停止了節食。
3. 現在,你又吃得跟原來一樣多甚至更多了(因為你覺得節食的時候「虧」了)
4. 結果,你又再次長胖。(因為你的新陳代謝速度已經變慢,處理不了突然增多的卡路裡)
5. 減肥的願望落空了,於是你又開始節食。
如此循環.
為什麼周期性體重會發生呢?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心理學副教授對節食減肥的人進行了長達一年追蹤。
最後發現,只節食不運動的人,體重反彈率高達41%。
當我們節食的時候,身體依然需要一定量的「燃料」來運行。
如果我們不從食物那裡獲得熱量,那麼我們的身體就會分解它貯存的脂肪及肌肉組織來獲得能量。
而且,它分解肌肉組織的速率比分解脂肪快多了。
這時候,你體重下降了,但可能並沒有減「肥」。
停止節食以後,身體又恢復了大量熱量的吸收,但卻不能有效分解過剩的卡路裡,此時體重再次反彈。
因此,不包含運動的節食減肥計劃很容易導致周期性體重,也很難維持體重。
而且陷入溜溜球效應的人往往卻很難自知,他們重複在減肥-復胖-再減肥-更胖的惡性循環裡,直到無法自拔。
當你反覆的減肥,身體脂肪率會越來越高,肌肉越來越少,你的新陳代謝也會越來越低,因此越來越難「瘦」。
如果你是苛刻節食,後果會更嚴重。
破壞身體內部環境
之前有醫學專家追蹤了一檔2009年有名的減肥真人秀節目的14名參與者,發現儘管他們在30周的時間了都平均每人掉肉一百多斤。但是在之後的六年裡,幾乎所有的人,體重都漲了回來,甚至很多人比參賽之前還胖。
所有選手的體重變化趨勢圖,減肥後第六年,只有一個人的體重下降了,其餘所有人體重都在回升:
為什麼會這樣?
科學家進一步檢查了這些選手的身體狀況,發現他們的基礎代謝率驚人的低——比同等體型的普通人低了500多大卡。
也就是說短時間內大量運動和控制飲食引起的體重快速下降,引起了基礎代謝率的嚴重降低,過了6年也沒有修復過來。
但一般來說,基礎代謝水平都是可逆的。
所以,更可怕的是,
在我們的身體叫做「瘦素」的激素——正常情況下,它能調節人們的飽腹感,讓人們在吃東西以後感覺到「飽了」。
但是科學家們發現這些參加節目的選手,身體幾乎再也找不到瘦素了!!!
他們變得總是感覺很飢餓,非常的渴望吃東西。
而那14個人中唯一的一個體重不反彈的妹子,Errin Egbert,
是因為她每天用自己的意志力和食慾作鬥爭,並且堅持健身,當上了減肥私教。
現在,你知道了嗎?為什麼你的體重總是像過山車一樣,下去了又上來,而且還會越來越高!
讓你「元氣」大傷
各種快速減肥的方式對身體的傷害是長期且難以恢復的。
就好像上邊節目裡的參與者,長達6年,身體依然沒有恢復「元氣」。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健康減肥的速度應該是在三個月內減掉不超過10%的體重,身體脂肪率有所下降,並且身體肌肉不流失或者有所增加。
而短時間內採取極低熱量飲食減肥法或者高強度長時間的運動減肥法,都同樣會導致身體肌肉的流失,從而導致基礎代謝率下降。
一般認為,短期飢餓(1-3)天,肝糖原消耗,機體開始分解蛋白質合成糖來供能;長期飢餓時蛋白質分解比早期略微減少,脂肪消化增加。
例如:
一個體重65公斤的男性,飢餓早期,每天約有75克肌肉蛋白質分解。
飢餓2周後,這個分解量從75克,下降到約20-30克每天。
ps:這裡的蛋白質分解是純蛋白質,因為肌肉裡含有大量水分,75克純蛋白質,大約相當於250克肌肉→這也是為什麼飢餓節食法體重嗖嗖掉——你掉的體重裡有一半是水分以及肌肉。
如果飢餓配合高強度運動,那消耗的肌肉一定會更多。
一般身體肌肉量越多,人的基礎代謝率越高,一天消耗的總熱量也越高。
每增加0.5千克肌肉每天可以多消耗30-40卡熱量。換句話說,增加0.5千克肌肉,每年消耗的額外熱量相當於1.5 -2千克脂肪熱量.
所以衡量減肥成功的標準不是減肥速度和掉秤總量,而是你的成果能維持多久!
對健康有害嗎?
一些研究提出周期性體重可能會引起一些健康問題,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和膽囊方面的的疾病等。
因此,即使過度肥胖人群也應該使用適當的減肥方式,避免因周期性體重而影響健康。
另外,周期性體重會對心理健康有消極的影響。
因為你在再次長胖以後會有氣餒和沮喪的感覺,甚至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
嚴重的還可能導致情緒性暴食/厭食症
人體對體重是有一種慣性的。
減肥速度過快,身體的記憶依然停留在你之前的體重上,稍微不注意飲食就會開始反彈。
而要對抗這種慣性的方法就是慢減肥,讓身體慢慢去適應你減肥後的體重。
一周掉幾斤比較適合?
中國營養學會編著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說到,飲食調整方面,肥胖的人每天減少300~500大卡的能量攝入有助減肥。
另外,書中還建議「超重或肥胖的人每天累計達到8000到10000步的活動量,其中包括每周2~3次抗阻力肌肉鍛鍊」。
下面,我們來做個簡單的加法:
飲食減少攝入:500大卡
每天10000步消耗:240~300大卡
隔天20分鐘中等強度抗阻力運動消耗:200大卡(保守算)
500+300+200=1000(大卡)
這麼算來,在日常基本活動基礎上,我們一天大概可以多減少1000大卡熱量,一周可以多減少7000大卡熱量。
有數據表明,要想減掉一斤脂肪,需要消耗3500大卡。最後我們可以算出,一周減掉2斤左右純脂肪還算是比較正常的。
但是從保守的角度,一般都建議一周減一斤是健康的速度。
嘗試做到這4點
1. 給自己定下適當減肥目標,一個星期最好不超過2斤。
2. 堅持運動。經常進行步行、跑步、騎腳踏車、舉鐵(小啞鈴)等運動,特別要鍛鍊大塊的肌肉,如臀部和大腿。要記著,每一斤左右肌肉每天都會幫你「解決」掉50卡路裡的熱量。一磅肌肉跟一磅脂肪比起來小得多,而且會你讓的體重好看得多。
3. 徹底改變生活方式。如果你把節食當作短期的「地獄式」減肥工具,取得成果以後,又回復到原來的生活方式,體重也很快「原形畢露」了。
4.最好一次減肥成功。所謂減肥成功,不在於你瘦了多少斤,而在於你是否能把堅持成果保持住。
引用39減肥達人@sugar的一句話收尾本文:
對於減肥而言,真正的成功並不是他減了10斤,我減了15斤,我比他厲害。
錯!而是他雖然減了10斤能夠保持10年,而你減了15斤卻只能保持10天。能夠堅持到最後的才是贏家!
之前說過,減肥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減肥後把體重keep住。
各位姐妹兄弟,你在減肥中遇到過哪些困難和問題?可以底部留言,小九會盡力解答!別忘了也給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