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時期,中國古代平民百姓的審美觀以高大豐滿才是美。《詩經·小雅》中歌頌的美人形象多為高大、壯碩。「嘯歌傷懷,念彼碩人。」(唱著令人心傷的歌,思念那心上的人)其中「碩」字形容的美人應該能勾畫出她大致外形輪廓。
而中國最早為了外貌節食減肥的人,可能就是楚國人了。《戰國策》記載「靈王好小腰,楚子約食」。當官的階層都感受到楚靈王的喜好,相約節食瘦身以討楚靈王歡心。後宮佳麗為了討楚王喜歡,餓肚子節食直到餓死了。唐代詩人杜牧就曾喜歡這樣的細腰,「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隋朝隋煬帝採選民間童女的標準是「姿質端麗者」,選美標準以「美貌、高個、膚白」為主導。這一點倒與現代人的審美有一些相似。緊接著,就是大家熟悉的以肥胖為美的唐代了。但唐代對美的標準,可不單單只是胖這麼簡單。以唐代第一美女楊玉環來說吧,史書對她的描述是:「豐豔」「微又肌」「凝脂胭華」——長相豔麗,體態豐滿,肌膚緊實。李白《清平調》把她比作牡丹花,告訴大家楊玉環是一種端莊大氣華豔照人的美。白居易《長恨歌》說她「天生麗質難自棄」,這是說她皮膚好,容貌佳,至於「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到了宋代,思想保守,注重道德高於容貌,憑藉美貌進入皇宮的美女,極少。再加上國勢不振,纖柔病弱之態成為女性美的主流,造就大批溫柔賢淑、嬌羞無力的「病美人」。北宋中期,纏足自宮廷傳至民間,江南的青樓女子也把纏足作為一種時尚。於是,弱不禁風的小腳女人成為女性美的典範。從這個時候開始,便開始瘦子當道的季節了。北宋 何充 《摹盧媚娘像》明代隨著資本主義的萌芽,人們審美情趣開始隨潮流轉變,但對於容貌審美上和前朝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社會對於女性的束縛有增無減,表現在女性的髮飾、服飾等方面。明朝女性的髮型非常死板,衣服也包裹得很緊,沒有什麼個性可言,可謂將女性之美裹了個嚴嚴實實。直到明朝晚期,才逐漸又有了一些特色。
清代,含蓄內斂之美,仍然是女性美的基礎。清朝文人張潮在其著作《幽夢影》中提到「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可以看到清代文人心中要求是內外兼備的審美標準。這種審美意識一直保持到民國。
清代宮廷畫家焦秉貞《歷朝賢后故事圖》局部
再然後,出現了畢卡索、達利、佛洛依德這些不再只追求單純漂亮的女體的藝術家出現,西方對人類的審美,終於開始去看到更多不同的層面,關心到各類不同的群體。
畢卡索《金髮繆斯》 圖源:2018年倫敦蘇富比「印象派與現代藝術」專場拍賣現如今,社會似乎被美麗的容貌綁架了,總覺得美是成功的必然因素,而不美的人就會以各種理由被指責、嫌棄;關於容貌、身材、年齡是許多人心中難以跨越的一道坎。而媒體對容貌焦慮的販賣宛如巨大的零售業市場,到處都是「美=成功」的報導,仿佛在操控人們對美的價值觀、並無情的給其他人蓋上了「醜」印章。在藝術史中,有一位帶「鬍子」的女畫家,她擁有最醜的面部形象:一字眉、鬍子、厚嘴唇、鬢毛.但直到今天她依然是時尚達人們心中的另類女神,她就是弗裡達·卡羅。
這位女畫家在她47歲時就離開了人世。弗裡達的一生也遭遇了各種磨難,但她並不屈服,她堅韌、獨立、有個性,她的自畫像裡總是透露出一種悲傷,抑鬱,憤怒。她用這些充滿力量的畫,打破了社會對外貌的束縛:沒有笑容的表情、憤怒的連心眉、帶有男性特徵的鬍鬚這些醜的元素變成了一種高級美、一種時尚。
21世紀最偉大的發明美顏相機,無論是尖下巴、大眼睛、高鼻梁,甚至是A4腰、筷子腿,它都能為你一一實現。有數據表明,各類美顏相機的月活躍用戶總數已常年高達1億以上,且有78.62%的人在使用美顏相機後還會再進行二次修圖。
於在網絡的世界裡我們再也見不到那些真實的人。外貌焦慮的背後是自卑而又敏感,大家再也不敢向大家投放生圖,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雷同又模糊的臉。
加拿大化妝品商業廣告上的模特體現不同種族的「美」
英國模特Ali Tate-Cutler,2019年維多利亞的秘密首次採用大碼身材的模特。【版權聲明】本微信登載的所有內容均為《收藏·拍賣》獨家原創,未經授權不得擅自轉載和使用。藝術家替工4個月,道出了每個當代打工人的心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