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春晚大家看了嗎?反正我看了以後,沒有一首可以讓我印象深刻的歌。時代變了,以前一拿到春晚節目單,先看有哪些港臺歌手出場,然後就坐在電視機前翹首以待的日子是不會再來了。今天是年初一,要向大家拜個年,送上一首《心中常駐芳華》,這是1992年春晚上由大陸及港臺的歌手聯合演繹的一首歌,這三位歌手在當時也是相當的大牌:毛阿敏、劉德華、張雨生。借其中的幾句歌詞祝福大家:願你種豆得豆種瓜得瓜,願你總與幸福同在,願你心中常駐芳華。
每年過年,我總要花點時間整理下唱片:擺放整齊,擦試一下,再給它們換上新的保護袋。我收集的多是CD,其實每次整理時,看到一些唱片,總會想起和它們相關的一些人和事,這些唱片不僅僅是記錄音樂,而且也是承載感情的方式。對於我這種老派的人來說,雖然也會經常在線聽,但實體唱片的踏實感是不能缺少的:一張唱片應該是立體的,有內容、有溫度的,放進唱機按下PLAY鍵,取出唱片內頁一邊聽一邊翻看,那樣感覺才完整。
說起我買的第一張正版CD,確切說應該是港臺原版的CD,應該是小虎隊1991年發行的《愛》。其實上世紀90年代時,上海的不少音像店裡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港臺原版的CD出售,只是那時一方面囊中羞澀,一方面家裡都沒有播放的器材,根本不會多做考慮。
赤峰路輕軌站裡的回聲唱片,當年曾吸引了許多碟友前去尋寶
記得是在2002年或2003年的某天,一位網友忽然告訴我:在上海的赤峰路輕軌站開了一家專賣港臺原版二手CD的店。聽到這個消息,我立刻飛也似地騎上自行車過去看個究竟。當第一次見到這麼多夢寐以求的原版唱片齊刷刷擺在一起,對我來說絕對是一種心靈上的震撼啊!回想起來,後來哪怕看到再多的藏碟,都沒有那一次來得那麼震撼了。
那時剛上班沒多久,口袋裡沒錢,名堂倒是很多。於是只能精挑細選買一張CD,首選當然是小虎隊的。其實我最初的想法很簡單:收齊小虎隊的全套CD以後就收手了。不過後來形勢的發展卻是失控的,在這條路上越陷越深,十幾年下來收了上千張的CD。說實話,收CD這件事真的會讓人上癮,讓你節衣縮食地買下一張的唱片,可能在許多人的眼裡那只是一文不值的一張薄薄的塑料片。我清楚地記得當時小虎隊的這張華納再版全新未拆的《愛》,標價是150元。買好以後,興奮地騎著車回家的心情,以及當時的天氣狀況,都記得很清晰。
2002或03年時在上海的赤峰路輕軌站買下了第一張原版CD--小虎隊的《愛》。不過當時那張華納再版的CD已被我送給了友人,圖中這張是後來在雅虎奇摩拍下的飛碟首版的CD
2002年以後,當我發現了臺灣的雅虎奇摩拍賣這座「礦」,在那裡淘了大部分的二手CD,之前寫過一篇《藏在歌聲裡的舊時光》詳細說了這些事。其實那時還有好碟網、CDHOME、CDHALL、駱克唱片等購買原版CD的網站,我們這些聽著這些歌長大的人,自然成了消費的主力軍。現在回想起來很有趣:那時沒有支付寶等便捷的支付工具,也沒有強大的快遞網絡,大家買唱片就是各顯神通了,總之你要想盡一切辦法。
2015年第一次去新加坡,在雙溪路的跳蚤市場淘到的其中一張CD,只要2新幣。以後每次去新加坡都要去那裡碰碰運氣,可惜去年再去,雙溪路的跳蚤市場已經關閉了。
2005年我第一次出國去加拿大的溫哥華,心裡很興奮的,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之前聽網友說,有人曾在溫哥華的二手唱片店裡淘到了許多飛碟唱片的絕版CD。帶著這個美好的想法,我一到了溫哥華,就去酒店附近找二手唱片店,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但賣的都是歐美的二手CD,根本看不到華語的唱片,但來都來了,就買下了一張BON JOVI的唱片權當留念了。
2005年第一次出國,在加拿大的溫哥華的二手唱片店買的BON JOVI的專輯
今天下午花了點時間在家裡整理唱片,忽然有了靈感寫了這篇與大家分享。其實這幾年我買CD已經理性了很多,不是特別喜歡的絕不出手,況且目前許多二手CD的價格已經被爆炒得完全看不懂。現在只想把家裡這些唱片好好地聽完,寫出更多的文字與大家分享。想聽聽大家淘碟的經歷,你還記得你買的第一張正版CD是?
2011年第一次去臺北淘到的CD--劉錚的《南下列車》,500臺幣的價格還是挺實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