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曾被大陸、臺灣、日本都禁過的歌,卻成為中國搖滾的啟蒙

2021-02-21 看理想

《聽說》第一集  精彩搶先看

「 這麼多年,不準唱、不準播,但還是不能阻止它的流行。一首所謂的靡靡之音,一首軟綿綿的情歌,卻展現了它最頑強的生命力。」 

——馬世芳

本集完整視頻請掃描二維碼收看

以下為節目文本節選



[  看 理 想  ]

把耳朵借給我

跟著聲音去旅行

以下本文節選自 馬世芳[ 聽說 ] 第二季-第一說

亂 世 中 的 小 確 幸

「 何 日 君 再 來 」

人生難得幾回醉

不歡更何待

來來來

喝完了這杯再說吧

今宵離別後

何日君再來

這首歌是鄧麗君1978年的時候,錄的《何日君再來》。我跟很多的觀眾朋友一樣,多年來都一直以為《何日君再來》這首歌,是鄧麗君唱紅的。後來才弄明白,這首歌早在1937年就已經寫好了。

 

縱觀整個中文流行音樂的歷史,大概很少有作品像《何日君再來》這首歌一樣,它傳唱得這麼廣,但是卻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陸續被查禁,列為毒草,不準唱、不準播,但還是不能阻止它的流行。

 

① 眾多女神演唱過的經典


《何日君再來》這首歌,它居然在不同的時代,接連地被好幾位女神級的歌手拿來演唱,每個版本都變成了一個時代的經典。

玉漏頻相催

良辰去不回

一刻千金價

痛飲莫徘徊

今宵離別後

何日君再來

最早是在1937年的時候錄成唱片的,那個歌手的名字叫做周璇。周璇是1930年代上海灘的歌后,當時她的綽號叫做金嗓子。錄製《何日君再來》的時候,周璇這個小姑娘當年才十七歲。

 

周璇(1920-1957)

《何日君再來》歌譜

這首歌的作曲人,是鼎鼎大名的作曲家,劉雪庵先生。最早這個作品它有點像是一個即興的遊戲之作,在一個大家聚會的場合,他就即興把這個曲子做出來了。

劉雪庵(1905-1985)

到後來,這個歌才因為要配合一部電影的上映,才由那個電影的編劇黃嘉謨先生填上了詞,交給周璇來演唱,那部電影叫做《三星伴月》,這個電影女主角就是周璇。

  

電影《三星伴月》宣傳海報

② 洋人對中國流行音樂發展的貢獻


在1930年代,上海是整個東亞的電影工業跟唱片工業的重鎮。當時這首歌的手風琴的演奏者,名字叫做杜甫。這個杜甫考察起來是一個洋人,這位法國人的姓氏用法文來念叫做Dofour,所以大概就有中國人幫他取了一個諧音的名字,就叫杜甫吧。

 

《何日君再來》黑膠唱片

 

我相信這個杜甫先生,絕對不是當年唯一在上海灘,投身到唱片工業的洋人。當時甚至很多日本人,他們要玩最正宗的爵士樂,他們必須要到上海來找師傅來學的。所以早在三十年代,像杜甫先生這樣的樂手,就已經貢獻到中國流行音樂的歷史了。

 

我們現在聽《何日君再來》的原始版本,你會注意到它的手風琴,拉的是一個探戈的節奏,但它的主旋律是中國的五聲音階,所以這是一個東西混雜的一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曲子。

 

這個探戈的音樂風格,怎麼會在1937年來到了中國呢?當時其實發源自阿根廷的探戈音樂,已經傳遍了全世界。


探戈音樂 

音樂小常識

探戈音樂最早是在阿根廷的最底層的社會,發展出來的民間音樂形式。

它起初是在青樓妓院裡面,為舞客跟妓女一塊兒跳舞,來為他們助興的音樂。

這個發展的歷程,跟美國的爵士樂其實有點像。我們知道爵士樂的根源,來自美國南方紐奧良的妓女戶,到後來爵士樂慢慢地發展,越來越複雜,越來越精緻。

探戈音樂也是這樣,到了1930年代,探戈已經變成了一門廣受歡迎的流行音樂的門類。

③ 亂世之歌

 

1937年,這個唱片發行的日期差不多是七月份吧。1937年七月盧溝橋事變,很快地中日抗戰全面爆發,接下來淞滬會戰,錄製這首歌的百代唱片的所在地上海,也陷入了戰火之中。

 

所以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亂世,這首歌曲折的命運,到了1939年,有了一個大的轉折。它出現了日文的版本,有一個日本的填詞人叫做長田恆雄,幫《何日君再來》寫了日文版的歌詞,這首歌從此就在日語世界傳開來。

 

下一個演唱這首歌的女神級的歌手,叫做李香蘭。她的本名是山口淑子。

 

李香蘭(1920-2014)

 

李香蘭唱的這個聲音是很雍容的,是很細緻的。她在演唱《何日君再來》的時候,也才十九歲,那個時候她是所謂「滿洲國」出身的巨星,當年沒有人知道她真正的身份其實是日本人,大家都以為她是中國姑娘。

 

在「滿洲國」的時代,她演唱並且演電影,是當時不折不扣的超級巨星。有趣的是,李香蘭演唱的《何日君再來》,在當時軍國主義的日本統治者眼裡,也不是一個可以隨隨便便唱的作品。

 

有兩種理由,第一個,在軍國主義的意識形態底下,他們不允許社會上流行這種軟弱的戀愛歌曲,這個在意識形態上不可以的。

 

李香蘭(1920-2014)

另外就是《何日君再來》,這個君你也可以解釋成軍人的軍、軍隊的軍,那你這個是不是企盼什麼時候「國軍」要回來,這個不可以的,裡面可能會有歪曲的解釋。

 

 ④ 她14歲結緣「問題歌曲」

日本人不讓唱《何日君再來》,那麼在當時的大後方也不可以。因為在某一些日本的佔領區,他們刻意地把《何日君再來》這首歌,故意改成「賀日軍再來」,他們把這個歌變成了完全不一樣的意思。

 

再到後來「國共內戰」的時候,你可以說這個《何日君再來》,你是期盼八路軍再回來嗎,還是你是期盼「國軍」再回來,所以不管是在誰的控制底下的區域,這首歌也都不能隨便唱了,就變成一個很有問題的歌。

這首歌的作曲人劉雪庵,到了1957年反右鬥爭的時候,《何日君再來》這首歌被扣上了漢奸歌曲,還有黃色歌曲的大帽子。劉雪庵為了這首歌,吃了很多的苦頭。

 

他有生之年看到了自己的平反,但是在他的平反文件裡面,仍然註明他創作的作品之中,《紅豆詞》和《何日君再來》,仍然定性為黃色歌曲。

 

那麼在國民黨統治之下的臺灣,《何日君再來》就可以唱了嗎?開禁了嗎?也沒有,不過在1967年的時候,有一位14歲的小姑娘,在她生平的第一張專輯裡面,錄了這首歌。這個小姑娘名字叫做鄧麗君。

鄧麗君(1953-1995)

 

鄧麗君出版了第一張專輯,叫做《鳳陽花鼓》。這裡面你看唱片,沒有《何日君再來》這首歌。原來當時這首歌還是禁歌,所以他們就把歌名改了叫做《幾時你回來》。

《鳳陽花鼓》專輯

當時發行這張唱片的公司叫宇宙唱片。所以伴奏樂團就叫做宇宙中西樂團,是一個東西混雜的編制。

你在裡面會聽到,還是保留了探戈的節拍,但是它也有絲竹管弦的音色,也就是所謂國樂,或者說民樂的元素在裡頭。這跟後來七十年代鄧麗君錄的版本,也非常不一樣。

 

⑤ 她唱出人與人之間最私我的空間

1970年代中期,「文革」終於結束了,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時代。當時,來自臺灣的流行音樂,最早通過收音機的電波,傳到了大陸。

 

我很尊敬的作家阿城先生,他寫過一篇文章,就叫作"聽敵臺"。在七十年代聽境外的廣播,叫作"聽敵臺"。

當年阿城在雲南的山溝裡,當時是知青下鄉。那個時候他們就聽收音機,聽的是澳洲臺播臺灣的廣播連續劇《小城故事》。大家一起聽這個廣播劇,阿城他說鄧麗君的歌聲一起,殺人的心都有了。

 

民謠歌手周雲蓬,他也回憶了自己青春期,第一次聽到鄧麗君的歌聲,他也是聽澳洲之聲,他說當時聽到鄧麗君的歌聲,簡直就是天籟。

 

後來,再進一步地開放,很多的海外華僑回到了大陸去,他們就帶著鄧麗君的錄音帶,帶著劉文正、鳳飛飛的錄音帶,這些錄音帶一傳十、十傳百,變成了千千萬萬的聽眾,他們在自己家裡偷偷拿著手提式的錄音機,在放的是很重要的這個生活的寄託。

 

她的歌傳到了大陸,那是一個改革開放剛剛開始的年代,有很長的時間,在大陸你只聽得到革命歌曲、樣板歌曲,也許有一小部分的地方民謠,所謂的流行歌曲是不存在的。

 

從封閉走向開放,這個過程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重新找回了個人的空間,私我的空間。鄧麗君的歌,她在唱的是愛情,她在唱的是人跟人之間,最私我的、最親暱的這種柔情蜜意。

 

 

 ⑥ 菲靡靡之音

 

這首歌在當時的大陸,是不允許公開討論、公開演唱的。它被認為是黃色歌曲、靡靡之音。了解了這段歷史,我才明白為什麼後來有這麼多在中國玩搖滾、玩民謠的先驅,都把鄧麗君看成是啟蒙的女神。

《怎樣鑑別黃色歌曲》1982年 人民音樂出版社 出版

鄧麗君是在1995年在泰國去世的,她只活了四十二歲。她去世的時候,王菲正在籌劃一張向鄧麗君致敬的專輯,她本來有一首歌想要邀請鄧麗君跟她合唱,但是沒來得及,鄧麗君先走一步。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裡共嬋娟

這張專輯就叫作《菲靡靡之音》,它顯然就是要向大家走過的那個年代,以這樣的標題來致意。

 

⑦ 鄧麗君對中國搖滾的啟蒙

也是在這一年,一家日本的唱片公司,邀請了幾支北京搖滾的指標性的樂隊,一起來錄一張向鄧麗君致敬的紀念專輯。

這張專輯《告別的搖滾》,當年我也是聽了這張專輯,才真切地感覺到,原來鄧麗君對中國搖滾的發展,起了這麼重大的啟蒙作用。這張專輯收錄了臧天朔、一九8九、輪迴、黑豹、鄭鈞這些人的作品。

 

專輯裡面,我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之一,是鄭鈞翻唱的《甜蜜蜜》。這個我們耳熟能詳的歌,在他的重新詮釋之下,有了完全不同的新鮮的樣子。

 

在哪裡

在哪裡見過你

你的笑容多麼熟悉

我一時想不起

啊  在夢裡

 

關於鄧麗君對中國獨立音樂的影響,周雲蓬在2006年的時候,他跟朋友們一塊兒辦了一場紀念鄧麗君的小型演出,寫下了這麼一段話,也算是很深情的告白了。

鄧麗君,我們音樂的後娘,我們色情的大姐姐,如果你生在二十一世紀的北京,一定會成為若干地下樂隊的女主唱。北京的沙塵暴,將使你的支氣管無比堅韌。北京強悍的搖滾音樂人,絕不允許你至死未嫁抱憾終生。

——周雲蓬

周雲蓬與邱大立在鄧麗君墓前合影

 ⑧ 何日「君」再來,就是她的名字

 

到了現在,《何日君再來》當然已經不再是禁歌了。曾經這首歌的君,被解釋成是日軍也好,是「國軍」也好,是八路軍也好,那個時代都過去了。

 

現在我們聽到《何日君再來》,這個君字,我想我們想到的,還是鄧麗君的君吧。這首歌在鄧麗君演唱之後,就永遠跟她的名字連結在一塊兒了。

 

多年來中文流行歌曲,翻唱日文歌的例子是非常多的,但是反過來一首中文流行歌變成了日文版,並且在日本流行起來,這樣的例子非常少,《何日君再來》算是少數中文歌的逆輸出的例子之一吧。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那是亂世裡面的一個小小的角落。甚至我覺得《何日君再來》,根本就是一個亂世中的小確幸之歌。

 

這首歌曾經跟所謂萬惡的舊社會連在一塊兒,它曾經被安上了黃色歌曲的帽子,被貶為靡靡之音,在這麼多年,它相繼被查禁、禁唱,但是這首歌還是流傳了下來,大家還是在唱這個歌。

 

因為它是多少人,對於一種世俗情感的寄託,即使是在亂世,尤其是在生活最艱難的時刻,你更需要去渴望這種世俗的情感,你更需要這樣的寄託。所以這麼一首所謂的靡靡之音,這麼一首抒情的軟綿綿的情歌,居然展現了比什麼作品都還要更頑強的生命力。

(以上為節目文本節選)

收看完整節目

點擊 閱讀原文 / 掃描二維碼

編 後 記

上世紀70年代《何日君再來》這首歌剛剛傳到大陸的時期,也正是小編的父母正當年輕,喜歡聽流行音樂的時候。

很感謝馬世芳老師的這期節目,讓我們了解了上一代人都經歷過的一段時代變遷。也因此聽父母回憶了那些偷偷聽鄧麗君磁帶的往事。讓我感覺這歌聲好像又多了一層美妙。

也許你也可以和父母一輩的人聊聊關於這些歌曲的記憶。他們是否也「聽敵臺」?他們是否也喜歡鄧麗君?

掃描二維碼,收藏本集歌單


《聽說》第二季

4月11日起

每周二優酷播出

新增互動環節

 # 馬芳答客問 # 

▽ 掃描二維碼,提問馬世芳

本文編輯 | 灰灰

相關焦點

  • 這首曾被大陸、臺灣、日本都禁過的「黃色歌曲」,是中國搖滾的啟蒙
  • 臺灣搖滾闖大陸
    以至於直到今天,關於他們太商業、「偽搖滾」的爭議從未平息。上周我們寫吳青峰,也提到蘇打綠休團後,獨自來大陸發展之後他捨棄了原先屬於他的、獨特的部分表達。但新生代的這批臺灣獨立樂團,似乎逃過了這個魔咒。他們不用唱正能量金曲,也不用上綜藝節目賠笑。他們只是做自己擅長的東西、表達自己原先就在表達的關懷,就獲得了一張大陸市場的門票。為什麼?
  • 臺灣搖滾之王庾澄慶,曾4張專輯沒能引關注,直到這首歌的到來!
    臺灣搖滾之王的庾澄慶,曾4張專輯沒能引關注,直到這首歌的到來一直很太器張的庾澄慶意識到自己的不足。 在同學與朋友的學習西洋音樂的潮流中,庾澄慶不甘落後,也要在搞西洋音樂方面在同學中出人頭地。十三、四歲時他著迷西洋音樂,他潛在的音樂才能不斷地展出。起點就是擔任搖滾樂隊「艾迪亞」的主唱。這首歌具有濃鬱的據滾風格,為他以後成為「 臺灣搖滾之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新世紀無搖滾?這幾首歌告訴你,2000年後的搖滾也好聽
    大多數人都認為,崔健是中國搖滾樂的教父,喊出了中國搖滾的第一聲。 在崔健之後,中國的搖滾逐漸發展成型,有了黑豹、唐朝、指南針等大批搖滾樂隊,也有了張楚、何勇、竇唯「魔巖三傑」。
  • 新世紀無搖滾?這幾首歌告訴你,2000年後的搖滾也好聽
    大多數人都認為,崔健是中國搖滾樂的教父,喊出了中國搖滾的第一聲。少年曾渴望未來,憧憬著成為美好的自己,然而現實卻給了他狠狠一擊,讓他失落,讓他失望。沒能成為想成為的自己,也再無法成為,最後沒有絲毫猶豫的,「少年」與「自己」割裂,分離。
  • 臺灣老人在大陸唱這首歌上新聞聯播 兩岸網友淚奔
    臺灣老人在大陸唱的這首歌讓兩岸網友淚奔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留下一首讚歌。」 成都,寬窄巷子。一位銀髮老者背著把吉他,就這麼在街頭唱起了那首家喻戶曉的《我和我的祖國》。伴隨著冬日的慵懶陽光,茶碗碰撞的清脆聲響,這位遊子將數十年壓在心底對祖國的熱愛與思念,動情地表達了出來。他就是75歲的臺灣著名音樂人陳彼得。
  • 大陸一首歌「攻陷臺灣」!
    口語化的歌詞、帶著渾厚江湖味的嗓音,加上許多其他知名網紅的翻唱惡搞,讓這首歌的曝光度一夕暴增。大壯的身價更跟著水漲船高,也紅到臺灣來。報導稱,《剛好遇見你》這首歌最近在臺灣也很常聽到。該歌的主唱是歌舞劇演員李玉剛。
  • 《老歌不好找》:《潮——來自臺灣的歌》你還記得嗎?首首經典 曲曲難忘
    許多朋友都是在89年央視播放的電視片《潮——來自臺灣的歌》中第一次看到這麼多臺灣歌手。《潮——來自臺灣的歌》是由臺灣分兩期製作的節目,節目中收錄了那幾年幾乎所有經典的臺灣歌曲,現在聽來依然是那麼親切。這兩期節目讓那時內地的年輕人從此喜歡上了流行音樂,認識了王傑、蔡琴、張雨生、姜育恆、小虎隊還有紅唇族。
  • 有首歌 中國民俗搖滾不完全推薦
    」說起搖滾樂,隨著這兩年選秀比賽的染指在國內有些許要真正成為流行音樂的一種形式的感覺,在傳統意義上,如你們所知當我們討論搖滾的流派時,一般都是朋克、金屬、硬核、迷幻、頹廢……而金屬這個行業最複雜,分的最細,什麼重金、黑金、哥特、古典、工業、說金……讓人眼花繚亂。
  • 她是中國最溫婉的女神,卻用「豔曲」徵服了世界,還搖滾了整個中國!
    鄧麗君演唱搖滾視頻在她的影響下,崔健唱起了《一塊紅布》、《一無所有》,鄭鈞唱出了《赤裸裸》,竇唯有了《無地自容》,中國搖滾開始變得勢不可擋。 崔健說:「鄧麗君搖滾了全中國」。《何日君再來》這首歌曾是抗戰時期的禁歌,李香蘭曾因此被指為間諜,後來作曲人又被打上政治標籤,鄧麗君卻在14歲時將這首塵封半個世紀的「豔曲」唱遍兩岸三地。
  • 他是華語樂壇的異類,被譽為「搖滾詩人」,曾給2位天王歌手寫歌
    早在1997年,因為一部反映臺灣社會的電影,伍佰就為天王劉德華創作了2首傳世經典歌曲,分別是《世界第一等》和《孤星淚》,這2首歌分別是電影《黑金》的主題曲和片尾曲,如今這2首歌都已成為劉天王的經典代表作。
  • 中國搖滾音樂史上的5首經典歌曲,由內而外地感受搖滾樂的力量
    1986年,崔健以一首《一無所有》喊出了中國搖滾第一聲。90年代中期中國搖滾達到高峰,湧現出一批經典歌曲。下面介紹5首個人認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搖滾歌曲,不知道它們是否是你的最愛?第一首:《海闊天空》《海闊天空》具有流行搖滾的所有特徵,而且富於鬥志,是青春年少澎湃熱血在調音臺和效果器後被放大的結果。這首歌的影響已不只是在卡拉OK和點歌節目,而在於人們的心間。
  • 這首歌不準唱!
    這首歌我們當然最記得的,是齊豫跟李老師合唱的版本,是1982年的時候發行的。不過《一條日光大道》問世的時間更早。它是1973年就已經錄成過唱片的一首,算是李老師參與通俗音樂創作很早的作品。這首歌是由三毛作詞,由李泰祥譜曲。當年這首歌,被臺灣地區「政府」給禁播了。
  • 臺灣人來大陸唱首歌,竟「犯法」了?
    這兩天,因為臺灣歌手歐陽娜娜、張韶涵來大陸參加「十一」央視國慶晚會,民進黨當局如臨大敵,又是以臺灣健保相威脅,又是揚言可能面臨「法辦」。不就是唱個歌嗎?多大點事兒!綠營為何竟如此惱羞成怒? 說起這兩首歌,歐陽娜娜將在開場參與《我的祖國》合唱,她在受訪時透露自己「期待又激動,同時也挺興奮」。張韶涵將參與抗疫歌曲《守護》合唱,要把「濃濃的愛,還有正能量傳遞給大家」,同時祝福祖國繁榮昌盛。 聽聞臺灣歌手大大方方地表達拳拳愛國情,民進黨當局急眼了。
  • 五月天聯手日本樂團 為電影版《阿信》唱搖滾
    」 聯手中國臺灣超人氣搖滾天團「五月天」激情獻唱。    兩支樂團曾於2011年10月在中國臺灣有過同臺共演經歷,此番為該片演唱的主題歌名為《Belief-給等待春天的你》,實現了兩支樂團跨越地區與語言障礙的經典合作,阿信率領的「五月天」將與山村隆太率領的「flumpool」為廣大影迷和樂迷傳遞充滿青春激情的音樂理念。    日劇版《阿信》曾在全球68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日劇。
  • 臺灣學生在大陸:追看《中國好聲音》不只是娛樂
    中新社發 劉衛勇 攝     中新網10月24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交換於北京中國傳媒大學的臺灣輔仁大學大三學生陳美潔說,她初到大陸的這一個月,恰巧也正是《中國好聲音》瘋迷大陸的一個月,「每個人都在看《中國好聲音》,感覺不看就不fashion,第二天上課難以加入大家的聊天。」
  • 臺灣樂團闖大陸
    不只落日飛車,過去一兩年有很多臺灣獨立樂團在大陸打響知名度。「茄子蛋」的《浪子回頭》,在抖音上的同名話題有超過 5 億次播放。視頻內容除了茄子蛋演出現場的集體大合唱,還有很多音譯歌詞的教學視頻。部分自詡「小眾」的歌迷在網易雲的評論裡高呼:抖音別動這首歌求求你了。「草東沒有門票」就不用說了。
  • 臺灣樂團上大陸
    部分自詡「小眾」的歌迷在網易雲的評論裡高呼:抖音別動這首歌求求你了。「草東沒有門票」就不用說了。不管小眾青年們願意不願意,從草東沒有派對開始,落日飛車、Deca Joins、Hello Nico 、告五人、老王樂隊、茄子蛋等臺灣新生代獨立樂團,成批成批地通過新興傳播渠道走進大陸聽眾的視線。
  • 李宗盛寫的歌,羅大佑合的唱,臺灣搖滾女歌手第一人如今無人識!
    這首歌其實講的是原唱者金智娟和一個舞蹈老師之間發生過的真實的故事。1990年,來自臺灣的金智娟與一個來自北京的舞蹈教師一見鍾情。在她的眼中,那個男人很優秀。那是個臺胞可以初訪大陸的年代,但臺灣到北京還沒有直航。於是為了看到他,每次都是金智娟輾轉從臺灣飛到香港,然後再從香港到北京去看他。
  • 豆瓣音樂當玩團變成「工作」:臺灣數學搖滾新銳大象體操專訪
    如同「工作」這個名字所暗示的,成為職業音樂人的大象體操三位成員,正式進入了新的人生階段。《工作》中的曲目在許多方面都有更加成熟的表達,而他們在過去一段時間中受到的新的音樂影響也在這張EP 中得到了體現。大象體操即將在今年年末開始一次包括五個城市的大陸巡演。在見到他們之前,豆瓣音樂人和幾位成員進行了一次有趣的訪談。當「玩團」變成「工作」,他們都有什麼新鮮事分享給我們?一起來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