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四
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
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
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
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
由於諸神不能在人間久留
因此第二天要一大清早
送諸神返回天界
現代人很少懂這些規矩
今天選讀的歷代迎神送神作品
很完整地呈現了當時的習俗
送神迎神作
(清·鄭用錫)
閶闔鵷班玉筍聯,如何諸佛亦朝天?
雲車風馬家家送,卯酒辛盤度度虔。
乞奏綠章香一縷,拈投杯珓酒當筵。
郵程計汝無多日,只在新年接舊年。
迎 神
(宋·葛閎)
符法千年人尚畏,神林三鼓酒盈杯。
油囊為取天河水,更折蟠桃海上來。
坊市迎神謠
(明·李之世)
雲蓋層層引畫幡,香花燈燭競千門。
如何水月觀音現,清靜場中轉鬧喧。
送 神
(唐·司空曙)
神之去,迴風嫋嫋雲容與。
桂尊瑤席不復陳,蒼山綠水暮愁人。
送 神
(宋·葛閎)
丹霞縹緲海三峰,歸去瓊臺第幾重。
仙驥一聲風馭遠,月明清露滴金松。
送神因書二小詩以紀靈異
(宋·虞儔)
蓱號起雨風頭好,禾稼如雲水面肥。
從此豐年無一事,前歌后舞送神歸。
送 神
(唐·王睿)
棖棖山響荅琵琶,酒溼青莎肉飼鴉。
樹葉無聲神去後,紙錢灰出木綿花。
送 神
(唐·包佶)
整駕升車望寥廓,垂陰薦祉蕩昏氛。
饗時靈貺僾如在,樂罷餘聲遙可聞。
飲福陳誠禮容備,撤俎終獻曙光分。
跪拜臨壇結空想,年年應節候油雲。
正月初四日南郊禮成
(明·黃哲)
午夜祥雲繞太微,聖明開運六龍飛。
簫韶享帝聲容麗,玉帛來王歷數歸。
寶幄天光臨負扆,金輿春色映垂衣。
儒臣幸睹唐虞際,三祝堯年仰曙輝。
迎神歌
(南北朝·謝莊)
地紐謐,乾樞回。華蓋動,紫微開。
旌蔽日,車若雲。駕六龍,乘絪縕。
曄帝京,輝天邑。聖祖降,五靈集。
構瑤戺,聳珠簾。漢拂幌,月棲簷。
舞綴暢,鍾石融。駐飛景,鬱行風。
懋粢盛,潔牲牷。百禮肅,群司虔。
皇德遠,大孝昌。貫九幽,洞三光。
神之安,解玉鑾。景福至,萬寓歡。
送神歌
(南北朝·謝莊)
蘊禮容,餘樂度。靈方留,景欲暮。
開九重,肅五達。鳳參差,龍已秣。
雲既動,河既梁。萬裡照,四空香。
神之車,歸清都。璇庭寂,玉殿虛。
浚化凝,孝風熾。顧靈心,結皇思。
(據 詩評萬象)
·冷知識·
關羽在宋代真成了神,那他又如何與財富掛上鉤,變成財神爺的呢?
解州鹽池即解池,又稱河東鹽池,位於中條山北麓,正面對黃河由北向東的轉彎處,其面積約130平方公裡,約相當4個澳門這麼大,而地球上內陸鹹水湖不多,可見解池其價值。更重要的是,宋朝時鹽政收入一度佔全部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而其中佔據鹽產量很大部分的便是解池,這樣一來,解池產鹽能否可持續,便成為動輒關乎國運的大事了。關羽和解池能扯上關聯,關鍵就在於關羽的籍貫,《三國志·蜀書六》中記載,「關羽字雲長,河東解人也」。話說宋真宗在位時某年,解州地方官員突然奏報,解池自去年以來水少鹽減,發生災變,嚴重影響了國家的鹽稅收入,當地說法是鹽池遭遇了邪神蚩尤作祟。皇帝在沒鹽吃的不得已之下,請龍虎山張天師解救,天師召來解州本土大將軍關羽,關公大戰蚩尤,這才使鹽池得以修復。當地人為此還謅了一段《關雲長大破蚩尤》的劇本,繪聲繪色地勾畫出關羽神跡。這段話誠然怪力亂神之至,但在《續資治通鑑長編》《宋史》等公私史籍中都有類似記載,至少這個傳說代表了山西群眾對持續吃上鹽這種美好生活的嚮往。然而,民間傳說裡的關羽要進一步神格化,僅靠口口相傳是不夠的,必然要有幕後推手,而這個推手,正是著名的晉商。晉商勢力自宋初因參與徵討北漢而出現後,在整個明清時代都發展迅速,這其中的關鍵也在於鹽。明帝國建立後,長期在北方邊境集結重兵,設置「九邊」以防禦蒙古殘餘勢力的反撲。然而,邊境屯兵所需的糧草從千裡之外運來,成本驚人,國家財政也不堪重負。在此情形下,山西地方官員楊憲提出「開中法」,各地客商可自行運送糧草到駐軍所在地,每上繳一石糧食得「鹽引」一張,憑鹽引可以領鹽。當時用鹽引還可以用來換米、鐵、馬等緊俏物資,用於銷售。晉商在這不斷的食鹽—商品交換中賺取巨量貿易差額,財富快速積累。概括來說,關羽之所以為財神,第一步是作為鹽池開採的保護神而受到晉商擁護,這之後,伴隨著晉商業務範圍在清代的大規模擴展以至遠及海外,這些身在異鄉的晉商便建立了祭祀關羽的關帝廟,並在關帝廟裡團結同鄉、商議生意。最後,由於商貿活動必須有基本誠信這一特點,由於關羽所具有的忠義精神是普適價值,成為了中國傳統商人共同遵循的道德準則。歷經數次複雜的文化構建,「鹽—關羽—財富之間」的邏輯鏈條終於被打通,我們的「關二爺」也終於從威震四方的武將化為了一尊油光滿面、和和氣氣、公正仁義「財神」。(據 歷史研習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