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在阿富汗與俄利益不衝突」,普京這次為何向美國示好?

2020-11-21 手機鳳凰網

普京在做危機公關。

▲資料視頻截圖。

文 | 陶短房

10月25日,俄羅斯《第一頻道》(Rossiya 1)播出了採訪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的片段,採訪中普京表示,美軍在阿富汗的繼續存在「與俄羅斯國家利益不衝突」。

普京說了些什麼

在採訪中,普京稱儘管美俄間「在許多領域存在矛盾」,但雙方特勤部門「存在許多良好合作」,美國特勤部門不止一次提供的情報「幫助俄羅斯防範了很多次恐怖襲擊」,而俄方「也以自己的方式加以回報」。

他舉例稱,美方情報機構——美國特勤局(USSS)曾要求俄方協助尋找一名在敘利亞被逮捕的美國公民,「坦白說他被以間諜罪罪名逮捕」,俄方「說服我們的合作夥伴釋放此人,後來此人經莫斯科輾轉回到美國」。

他表示「或許未來我們可以合作得更好,但總體上我們對此感到滿意」。

就美軍在阿富汗的存在,普京表示,美國如果全部撤出其留在阿富汗的特遣隊「會帶來很多風險」,因為美軍特遣隊的存在「有助於維持當地的穩定」。

普京想說些什麼

普京這番話的直接目的,是為今年早些時候一則廣泛流傳的「江湖傳聞」——「俄羅斯政府在阿富汗懸賞殺死美軍士兵」做「危機公關」。

今年6月26日,美國《紐約時報》援引不願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的話稱,俄羅斯某軍情部門(後有人解讀系「格魯烏」GRU)疑似在阿富汗招募塔利班等恐怖分子,目標針對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軍士兵。

這則消息隨即引發廣泛轟動,並成功在美國朝野激起對俄羅斯的敵意,以及對美國政府改善俄美關係努力的不滿。

但真相可能並非如此。正如許多專業人士指出的,塔利班以及和塔利班有瓜葛但自成一體的阿富汗本土極端組織「哈尼路網絡」(Haqqani network),在阿富汗漫長的戰亂過程中,和俄羅斯素無來往,甚至長期相互敵對,倒是與美方淵源深厚。

「哈尼路網絡」的創始人賈拉洛丁·哈尼路(Djalalouddine Haqqani)更曾是中情局(CIA)的線人。俄羅斯若真打算在阿富汗「僱兇對付美國人」,恐怕選誰也不會選塔利班系統,更不會Low到搞什麼懸賞「買人頭」。

《紐約時報》是左翼媒體,和美國現任總統川普素有過節,卻和民主黨及其候選人拜登打得火熱。民主黨陣營不斷強化這種感覺,藉以削弱公眾對川普及其外交政策的好感。正因如此,國務院、國防部幾次三番公開聲明「闢謠」,川普本人也出面怒斥「假新聞」。

俄羅斯方面也是如此:自6月底起,俄聯邦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等人就一而再再而三表示,所謂「俄情報部門在阿富汗買兇殺人」,只不過是「無稽之談」,請有識之士切勿信謠傳謠。此次普京親自提及此事,並一反常態強調「美軍留在阿富汗挺好」,旨在進一步撇清。

俄羅斯在美俄軍情合作、美在阿富汗駐軍問題上的基調「暖化」,並非偶然。前不久,俄羅斯還就俄美《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續約問題表現出了戲劇性妥協。

普京能說些什麼

儘管「僱兇殺美國兵」的傳聞破綻百出,怎麼看怎麼像「文藝故事」,但許多阿富汗人、美國人囿於根深蒂固的印象,恐怕仍是「寧可信其有」、認為「無風不起浪」,很難因俄方或普京本人的一番辯白就扭轉既有印象。

而對骨子裡篤信孤立主義、不希望美國「無償為外國流血」,且在4年前就承諾「結束美國在阿富汗存在」的川普來說,他可能根本不希望美軍繼續在阿富汗以特遣隊形式繼續存在。所以普京這番示好的話能取得怎樣的效果,或許也可預見。

□陶短房(專欄作家)

相關焦點

  • 美國正式參戰?一架安-124從阿富汗起飛,大批美軍抵達亞塞拜然
    據俄媒avia.pro新聞網10月15日報導,15日當天,一架安124-100重型運輸機突然從美國駐阿富汗巴格拉姆軍事基地起飛。隨後,這架運輸機降落在亞塞拜然的巴庫。 報導稱,巴格拉姆基地中不光是美軍,還有大量的北約部隊。
  • 國際刑事法庭審判美軍,蓬佩奧抵制,美國人也不買帳,讓普京高興
    據悉,近日國際刑事法庭正對美軍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進行調查,這也是國際法庭首次以美軍在阿富汗的不正當行動為由起訴美軍。事實上,這並不是美軍第一次收到關於國際刑事法庭對其展開調查的消息,只不過在此之前,美軍方面一直拒絕配合國際刑事法庭的調查行動。
  • 【關注】川普的「按捺不住」與普京的「按兵不動」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無論是川普一天前對敘利亞的用兵,還是普京一年多前對敘利亞的出兵,都不是頭腦發熱的一時衝動,而是權衡利弊的理性決策。其「詭道」中的門道,值得細細品味。    4月7日,川普這邊忙著與習近平主席共同規劃美中關係未來50年的大方向,那邊則騰出手來,在敘利亞大動幹戈。
  • 巡邏隊發生激烈衝突,關鍵時刻美軍槍口朝天,俄:差點爆發戰爭
    而戰爭頻發的中東地區也並不安定,在敘利亞境內,敘俄聯軍同敘利亞叛軍的戰鬥一度非常激烈,敘俄聯軍的攻勢非常猛烈,幾度要將叛軍最後一個據點伊德利卜省攻破。而在這個關鍵階段,美國卻頻頻向敘利亞增兵,更是無所顧忌的挑釁俄軍,最近消息指出,巡邏隊發生激烈衝突,關鍵時刻美軍槍口朝天,俄:差點爆發戰爭。
  • 川普:看到伊朗疑似向阿武裝分子懸賞襲擊美軍的報導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華盛頓消息 美國總統川普表示,他對於伊朗當局疑似向阿富汗武裝分子懸賞襲擊美軍的報導並不驚訝。記者請求川普就關於伊朗懸賞襲擊阿富汗境內美軍的報導發表評論時,川普拒絕評論,但他說:「對此並不驚訝」。
  • 美國走出戰爭泥潭,塔利班逼和美軍,阿富汗或將迎來久違的和平
    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相差懸殊的塔利班武裝為何能在美國的高壓下堅持19年,並最終獲得象徵性勝利的呢?這要從近幾年塔利班武裝重建「軍火庫」開始。塔利班武裝分子而直到2014年,歐巴馬政府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當時的美國政府認為美軍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塔利班武裝的軍事力量被大部分摧毀,也是美軍覺得全面撤出阿富汗戰場。
  • 美式英雄主義電影,被普京評為爛片,美軍進入俄本土猶如無人之境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美國大片」成為了美國電影的標籤,我們無法否認美國電影中那些驚人的特技,同時也無法否認美國電影中那些令人震撼的電影畫面,但不是所有的美國電影都是好電影,有一部場景令人震撼的美國電影,其在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評論中,卻被定義為爛片。
  • 美式英雄主義電影,被普京評為爛片,美軍進入俄本土猶如無人之境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美國大片」成為了美國電影的標籤,我們無法否認美國電影中那些驚人的特技,同時也無法否認美國電影中那些令人震撼的電影畫面,但不是所有的美國電影都是好電影,有一部場景令人震撼的美國電影,其在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評論中,卻被定義為爛片。
  • 美國人深陷在阿富汗舉步維艱,那麼美國在阿富汗究竟在打什麼?
    美國政府認定這次襲擊事件的幕後黑手是賓拉登領導的蓋達組織,向賓拉登藏身之所,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交出賓拉登及其蓋達組織,但遭到塔利班的拒絕。戰爭的導火索就此點燃。美國以塔利班包庇和窩藏911幕後兇手為由,經聯合國授權,向阿富汗發起大規模的空襲。
  • 阿富汗塔利班「密會」駐阿美軍司令
    阿富汗塔利班和駐阿美軍11日證實,塔利班多名領導人與駐阿美軍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駐阿特派團司令斯科特·米勒前一天在海灣國家卡達首都多哈會面,討論「減少暴力衝突」。路透社報導,這次會面的背景是塔利班指認美軍屢次協助阿富汗安全部隊向塔利班發動攻擊,違反塔利班和美方今年2月籤訂的和平協議。駐阿美軍淡化這次會面的起因。一名發言人告訴路透社記者:「作為協議中建立軍事渠道的一部分,米勒將軍昨晚與塔利班領導層會面,話題圍繞減少暴力衝突的必要。」
  • 叛軍被盟軍拋棄留下悔恨淚 俄請求土採取打擊行動 美:同床異夢
    那麼,這場已經打響的大戰,為何會偃旗息鼓?圍繞伊德利卜戰事,相關各方都有哪些盤算?年初,俄敘聯軍的兵鋒移至叛軍的大本營伊德利卜。自2015年9月起,伊德利卜省就被叛軍武裝控制,是敘目前唯一一個政府軍沒有收復的省份。對於敘利亞來說,收復伊德利卜不僅能徹底解決反對派武裝問題,還能為進一步處理庫德問題創造條件。
  • 敢不聽普京警告?土耳其強行出兵虎口奪食,這次捅下大簍子了
    圖為俄軍車隊進入戰區持續一個多月的納卡衝突目前已經結束,有大批俄軍維和部隊已經進入戰區監督停火協議,然而土耳其卻準備強行出兵納卡維和,看來這是想跟普京搶地盤,那麼這個國家敢不聽普京的警告嗎對此有專家指出,如果土耳其強行出兵進行虎口奪食,那麼這次埃爾多安就等於捅下大簍子了,因為普京絕對不會輕易放過土耳其,雙方關係也會回到冰點。
  • 川普將再從阿富汗伊拉克撤軍,美國內反對,為何川普堅持己見
    據美國媒體11月17日報導,川普預計將於本周發布政治命令,要求美軍進一步從阿富汗和伊拉克撤軍。據稱,美國國防部已經向前線指揮官發出通知,要求做好1月15日之前將駐阿富汗美軍從4000人減少到2500人,將駐伊拉克美軍從3000人減少到2500人。
  • 美軍頻繁侵擾俄邊境,普京迂迴作戰,一記左勾拳,要在東南亞反擊
    據俄媒報導,俄戰機在伴飛過程中保持了安全距離,並在美軍偵察機遠離俄羅斯國界線之後返回。儘管俄軍方聲稱「沒有發生侵犯俄領空的情況,美國軍機在飛行中也嚴格遵守有關國際規定」。但實際上,這僅僅只是美俄兩國軍事對抗的惡一個縮影。兩國軍機在空中的激烈較量,卻隨時都有可能因為發生摩擦而引發不可控的後果。
  • 頭號盟友悄無聲息反目,扣32名俄羅斯人質示好西方,普京緊急發話
    圖為白俄羅斯電視臺播出的抓捕現場畫面近日,俄羅斯的頭號盟友悄無聲息突然反目,白俄羅斯安全人員在境內逮捕了32名俄羅斯公民,稱這些人涉嫌在白俄羅斯大選時進行破壞,在這32名俄羅斯公民被扣為人質後,有觀點認為白俄羅斯扣押32名俄羅斯人質或許是為了示好西方
  • 誰才是美國的敵人?蓬佩奧巴結拜登和川普,普京絕不妥協
    不少美國專家、媒體和官員異口同聲指責俄羅斯實施了這次網絡攻擊。但俄羅斯方面回應稱,此事毫無根據,美國有關部門遭遇黑客攻擊與俄羅斯無關。俄媒還表示,美國一向以所謂的網絡攻擊進行反俄宣傳,這已經成為了美國政治的傳統,也是美國兩黨抹黑俄羅斯的工具。
  • 只有永恆的利益!普京棄仇怨救下埃爾多安,讓俄土關係峰迴路轉?
    埃爾多安現在大家可能認為俄羅斯與土耳其之間的關係惡化,真要論起來,不要說俄土關係惡化,他們的關係一直沒有好過,幾百年血仇只是一時緩解一下。如果讀一下俄羅斯的歷史,那麼不難發現,其興起的過程當中一直向南部擴張,為此與奧斯曼帝國打了至少10場戰爭,俄羅斯興起幾乎就是一部土耳其人的血淚史!
  • 美國2架轟炸機飛往中東,普京態度發生轉變
    所以,一旦美國發生大規模外部衝突或內部矛盾,如今還沒下臺的川普,確實有機率成為"戰時總統",繼而"賴"在白宮不走。儘管,這個可能性非常小,但它還是存在的。如今,川普或許正打算將這個"微乎其微的機率",擴大至"有可能"的範疇。
  • 離開白宮已成定局,川普是否會向俄尋求庇護?普京第一時間劃清界限
    在近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了2020年度記者會,在回答川普相關問題時,普京表示,川普不需要來俄尋求庇護,因為美國有很多人支持他,有近50%的美國人把票投給了他。
  • 美國61歲翻譯叛變!向情人列出美軍周密計劃,司法部:美國的恥辱
    據英國BBC廣播電臺3月4日報導,美國國防部一名語言學家被控向一名與黎巴嫩伊斯蘭激進組織有聯繫的外國人傳遞「高度敏感的機密」信息。報導稱,61歲的美軍翻譯瑪麗安·湯普森被控洩露真實姓名,危及美國軍人和其他「現役」人員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