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專門針對香港持有英國國民(海外)(BNO)護照居民的新政1月31日開始實施,中國外交部和香港特區政府已經就此做出聲明,表示不再承認所謂BNO護照作為旅行證件和身份證明。去年6月香港國安法通過後,英方便揚言要給香港居民進入英國學習和工作、並最終申請英國國籍開闢新的通道。現在是英方將它的威脅付諸實施。
過去BNO持有者只能在英國逗留6個月,並且無居留和工作權,英方新規定將逗留時間提升到5年,並且允許持有人在英居住5年後申請永久居留權,獲得定居身份一年後可申請入籍英國。
據估計,符合申請BNO護照資格的香港居民有約290萬人,加上他們的家屬可以用此通道前往英國的香港居民高達500多萬,這些人當然不會都去英國。如果去得過多,他們自己難以維持生計,英國也受不了。
其實倫敦還是反覆扒拉了小算盤,他們預計5年內大約有30萬香港人帶著資金前往英國,不僅不會造成新的「移民衝擊」,還會帶來資金流入,因而對英國有利。
BNO導致的港人向英國移民會有什麼經濟後果,這對英國重要,但對中國這個超大經濟體來說不具有什麼長遠意義,短期問題也非無法克服。而且一些合作意願低的人離開香港,更不值得特區政府和整個國家焦慮。
因此,這個問題的政治象徵意義比其他影響都大,想必大多數香港人在通過BNO移民英國的問題上會很謹慎。
現在無疑是英國歷史上最困難的時期之一。它受到新冠疫情的沉重打擊,死亡人數全歐洲排第一。其國家實力的長期要素也在萎縮,退出歐盟其實是它整體彷徨和焦慮的表現。
這個時候英國說實話沒有能力在香港問題上代表西方舉旗,主動挑起是非。它如果不識時務地搞挑釁中國的政治作秀,必將遭到中方反擊,落得自取其辱。
西方輿論對香港問題的指責很多,但是西方一些人也在沉澱下來部分認識,包括香港之前確實太亂了,北京推動制定香港國安法是恢復香港穩定的必然之舉;西方的幹預只能是一種姿態,改變不了北京和香港特區政府的決定。另外就是,美國對香港問題的施壓另有一層利用香港局勢與中國博弈的意義。
一個很重要的現實是,香港正在走出2019年的動蕩,香港國安法逐漸將這座城市帶向平靜,這將改變外界幹預香港事務的場景。英國如果繼續在香港問題上往高跳,它的政治得分必將越來越少,相對於各方面損失的性價比越來越糟。慢慢地,英國這樣幹的價值只剩下討好、配合美國的戰略了。
英國需要小心自己不要「澳大利亞化」,不斷迷失自我、在僅僅為美國戰略利益的搖旗吶喊中變成一個小的從屬角色。至少在對華問題上,現在可以清晰看到英國在不斷被美國改造,它的獨立性已經不如一些美國的亞太盟友。
英國從幾年前倡導英中關係「黃金時代」,到如今變得有點像是華盛頓的提線木偶了。它在放棄自己的影響力,同時失去的包括一些潛在的重要機會。
迄今為止,整個西方對香港的「制裁」規模非常小,口頭上的東西明顯更多些。希望英國保持清醒,守住自知之明,別以為自己仍是一門大炮,卻稀裡糊塗地做了美國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