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2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中國食品安全唯一中央網絡媒體
夏日來襲,飲料消費進入旺季,各大廠商早已展開近距離的「肉搏戰」。打開主流電商平臺不難發現,夏日飲品各種大促狂轟消費者。
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的覺醒,碳酸飲料消費有所下降。針對這一消費習慣的轉變,一方面是傳統飲料廠商在果汁類、茶類飲料投入更多,以期抵消碳酸飲料消費下降帶來的損失;另一方面也給了期待發展更多品類的廠商,以及新興品牌切入市場的機會。
「不論是果汁類飲料還是茶飲料,是否健康已經成為消費者選擇與評價的一個重要維度,因此,果汁在強調天然與果汁含量,茶飲則在強調原料加工與無糖配方。」業內人士說。
本周,中國食品安全網輿情中心針對「茶飲料」這一品類,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茶飲料品牌,綜合其輿情口碑指數,帶領讀者了解今年夏天茶飲料該怎麼選。
中國食品安全網輿情中心綜合根據網絡輿情信息量、傾向性、熱度,對當前市場主流的「茶飲料」品牌輿情口碑環境進行了梳理(如下表)。
Vitasoy/維他奶 維他檸檬茶
維他檸檬茶上市以來,以真茶、真檸檬俘獲了眾多消費者的心,消費者對口感評價也頗高,與此同時,該產品也一直伴隨著太甜,令消費者無形中糖分攝入過多的爭議。近來,有媒體測評顯示,500毫升瓶裝維他檸檬茶含糖量竟相當於14.4塊方糖。
今麥郎茶飲料
今麥郎旗下茶飲料有冰紅茶和綠茶。該品牌茶飲料一直以來口碑較差。一方面是口感,消費者反映茶味較淡,另一方面是該品牌茶飲料的包裝,大大拉低了消費者的認同感。「包裝幾乎照抄國內同品類的大品牌,就像是山寨貨,沒什麼信任度。」
元気森林燃茶系列
元気森林燃茶系列,有桃香等多個口味,主打無糖、低卡。作為近年來的新興品牌,直指消費者想喝又怕胖的痛點。但近期一些輿情使該品牌形象大打折扣,一是該品牌最新的包裝設計涉嫌抄襲日本品牌,二是在電商平臺所謂的促銷中,價格甚至比便利店還貴,名不副實。
茶π
消費者對茶π的口碑存在分歧,有的可謂大愛該產品,也存在不少消費者敬而遠之。愛是因為流量明星代言,且口感較好;敬而遠之則是因為該產品較甜,引發消費者對含糖量的擔憂。近日有媒體報導,一瓶茶π含糖量相當於近9塊方糖。
伊藤園茶飲系列
來自日本的品牌,主打無糖、低熱量,從消費者反饋來看,口感與產品的健康理念受到消費者的認可,但由於該品牌目前的認知範圍與認知度有限,因此,輿情口碑在激烈競爭的茶飲料品類中並不佔優勢。
康師傅茶飲系列
多年來,康師傅茶飲系列憑藉冰紅茶、茉莉蜜茶等多口味產品,受到消費者的廣泛認知與普遍認同,尤其是近年來,該品牌推出了多種不同規格的包裝,適應了更多消費場景的需求,積累了較好的輿情口碑。
三得利烏龍茶系列
三得利烏龍茶,強調無糖配方,順應了當前消費者對健康飲品的追求,無糖配方也使該產品口感清淡且更解渴。事實上,無糖配方也給消費者更多發揮的空間,有消費者反饋,飲用時會DIY加入一些牛奶等輔料,自製成健康奶茶等。
東方樹葉茶飲系列
與茶π一樣,東方樹葉同屬農夫山泉旗下,但東方樹葉卻與茶π定位不同。東方樹葉強調無糖配方,再加上其本身較濃鬱的原茶口感,使得該品牌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輿情口碑評價也較高。
統一茶飲系列
統一一直以來也是茶飲料品類的第一梯隊品牌。統一綠茶、統一冰紅茶兩大拳頭產品經久不衰,多年來也積累了不錯的輿情口碑。此外,統一也積極開發新產品,給消費者帶來持續的新鮮感。
立頓
外來品牌,一直以來在城市白領階層擁有不錯的市場佔有率和輿情口碑。立頓在茶飲料領域,同樣瞄準市場需求,主打低糖系列,尤其是加入了過重果味配方,頗受女性消費者青睞,但一體兩面的是,較濃鬱清晰的果味,也令一些消費者認為其失去了茶飲料的靈魂。
(出品:中國食品安全網輿情中心、阿米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往期熱文回顧:
原標題:《「茶飲料」輿情口碑排行榜:無糖成為趨勢 維他檸檬茶相當於14塊方糖創品類含糖記錄》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