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Romanticism Fool
懸疑電影中的懸疑要素就好比數學之於理科,往往會和別的題材結合出現諸如恐怖、犯罪、推理、靈異等等,仿佛只要賣弄一些懸念就可以稱之為懸疑片,那種心痒痒的感覺和對未知的細微恐懼,是觀眾對懸疑片永遠好奇的緣由。
也許是《閃靈》這種驚悚教祖,也許是《電鋸驚魂》這種小成本Jump Scare先鋒,或許是《咒怨》這種在一眾美式B級片中獨闢蹊徑的心靈系,或許是殭屍道長林正英的清朝港風混搭,又或許是《京城81號》以及筆仙碟仙筷子仙等國產廉價恐怖……不論如何,當初瑟瑟發抖不敢睜開眼睛看屏幕的經歷,到最後好像都會莫名其妙納入童年回憶的一部分。
總之,在國產懸疑電影這方面,靈異題材的組合拳是沒法指望了,實話說,近年來就算是在主角精神問題上下功夫的套路也不再新鮮,又不如《蝴蝶效應》之類在敘述手法或電影結構上成熟精妙的操作,自然只有想辦法搞點本土特色了。
近幾年像《唐人街探案》、《妖貓傳》、《烈日灼心》、《心迷宮》等懸疑電影的表現都很不錯,果然還是中國人最懂中國人怕什麼,怕什麼就是喜歡什麼,就是想看什麼。
對於中國觀眾來講,美式和日式的懸疑片或許能體驗一把燒腦快感或者感官刺激,至多只停留在「好震撼啊」的感覺上,但對於本土化的優秀懸疑電影,就會有一股涼意從心底升起,好像這樣的事隨時都會發生在身邊似的;又或者是有一種中國人文化思維模式下的悲涼審美。
畢竟懸疑總是難以和家好月圓的喜事聯繫到一起去的,正應了那個形容,中國人比起恐怖……更害怕的是「邪門」。
《血觀音》就是一部令人驚喜的臺灣懸疑片,曾獲得過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由惠英紅、吳可熙、文淇等實力演員主演。
影片主要講述了古董商棠府的三代女人被捲入一位親近官員的滅門案中而產生的一系列風波,不知道的乍一看這介紹還以為是宅鬥戲。
這部電影既沒有精神錯亂的主角,沒有怪力亂神,也沒有血腥暴力的噱頭,卻處處叫人看著難受。海報上形似羅剎的半個頭和團簇的彼岸花佔據一半版面,另一半是三個詭異的大眼人物畫像,像外星人一樣缺少人的情感流露,各自看向不同方向。
《血觀音》國際版海報
這故事情節說來也簡單,惠英紅主演的棠佘月影是大將軍的寡婦,做古董生意,同時也是立法院馮秘書的情婦。她為了幫助馮在政治鬥爭中打倒對手王院長,借用土地開發計劃做了一個很大的局,中間犧牲了無數炮灰、官員、家僕乃至自己的女兒棠寧。
棠寧生性叛逆,渴望得到母親的愛同時又憎恨著她,恨棠夫人把自己當做棋子利用。
出於家族排面的考慮,棠夫人把棠寧未婚生育的女兒棠真宣稱是棠寧的妹妹,棠真表面溫馴順從,是棠夫人中意栽培的下一個對象。棠真對棠寧亦是又愛又恨,在這次風雲動蕩中也逐漸顯露本性……
虎毒尚且不食子,無論哪個觀眾都一定會對棠夫人的狠毒、棠真的冷漠、棠寧的縱慾那種來自人性本源的汙穢和惡留下深刻印象……
要說《血觀音》和普通犯罪懸疑片區分開的,不完全是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和人心糾葛,還有其獨特的表現手法。
故事一開場就有兩個帶著墨鏡的人在一個詭異得像是陰曹地府的地方唱起了念歌,故事進行到一定階段時也總會唱著念歌。是一種特意的設置,這兩個念歌人並不是故事中的角色,看似割裂觀影體驗的念歌插播實際上可是大有來頭。
念歌是有意要使觀眾不過於沉浸在故事裡,時不時要跳出來重拾「舞臺」與「觀眾」的距離感,觀眾其實和冥府裡的念歌人一樣,是用上帝視角去俯視人間罪孽和沉浮的,同時也是提醒觀眾:
你在看電影,就好像看著這面孽鏡……也有一個別的什麼人在時刻審視著你的功過,等待著死後的審判。
是不是很像《紅樓夢》裡的太虛幻境?凌駕於現世,早已記述好每個人的命運。
這面鏡子是不是也很像《紅樓夢》裡的風月寶鑑?棠府的表面的風光和諧,背後也不過是紅顏枯骨。
還有劇中無處不在的斷手觀音和彼岸花裝飾,本來象徵著佛教聖潔慈祥的佛像透著一股總也說不出的邪氣……還有每個角色鬼氣森森的面龐。
劇中的斷手觀音輾轉幾度,到誰手裡誰就倒黴。觀音菩薩總給人聖潔慈祥的感覺,電影裡這尊觀音像背後卻沾染了看不見的鮮血和人命,強烈反差造成了諷喻。
血觀音也暗喻著棠夫人和棠真捨棄對人性美好一面的留戀,棠夫人殺了不甘被擺布的棠寧;棠真原以為殺了閨蜜能搶到她的愛情,誰知愛情也是假的,斷了一條腿。
母親無法依靠,外婆冷酷無情,最後還是拾起了禁果,活成了棠夫人的樣子。她詛咒晚年想死而不能的棠夫人「長命百歲,富貴萬年」。
我想,如果比恐怖更可怕的是「邪」,比「邪」更遙遠的是「惡」,那麼在「惡」的盡頭……大概就是命運的悲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