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爾1月25日電(記者 陳尚文)「正是基於務實的發展態度,才有了中國如今的發展成就」,韓國國會科學技術情報放送通信委員會(簡稱「科放委」)委員長、執政黨共同民主黨議員盧雄來日前與記者分享了其對中國發展的認知。
從韓國每日經濟新聞社到MBC電視臺,盧雄來做了21年的新聞記者。從跑口社會部、經濟部、國際部等,到在韓國輿論勞組任副委員長,積極為韓國社會的「乙方」,即弱者爭取權益,成為讓他頗感驕傲的經歷。之後盧雄來步入韓國政壇,在國會擔任一屆議員後,準備再選而結果卻並不理想。
為了開啟新的政治生涯,盧雄來決定「再充電」。2008年,他以研究學者身份來到北京大學國際政治學院研修,並於次年在武漢大學任短期客座教授。談及當年選擇中國的原因,盧雄來告訴記者,一方面中國正成為可以比肩美國的世界強國,另一方面更是因為中韓兩國在政治、安全、經濟等各領域有著緊密的聯繫,且需要更緊密的合作。
回到韓國後,當選韓國第19屆、20屆國會議員,盧雄來將自己在中國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出版了《藍色中國》一書。他說,中國的真實面貌遠超出韓國人的認知和想像。中國國家「務實」精神,中國社會「多勞多得」的薪酬制度,中國人民「朋友一交就是一輩子」的親切踏實等,這些都讓盧雄來印象深刻。
特別是1978年以來,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徵程。在盧雄來看來,40年的改革開放為中國帶來了高經濟增長率等一系列令人驕傲的發展成就。中國從本國為中心,正在改變世界經濟版圖。
具體來看,盧雄來說,中國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40年來,中國人均GDP從150美元增長為近9000美元,增長近60倍;居民人均衣著支出漲超40倍;電話普及率從0.38%增長為102.5%,即目前每100人中擁有電話機102.5臺……除此以外,中國的貧困人口從1978年末的7.7億減少為2017年末的3046萬。可以說,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不僅是解決了中國人民「吃住生活的問題」,更進一步是為世界政治體制帶來了新的平衡,這一點意義重大。
盧雄來說,韓國與中國地理相近,文化相通,韓國對中國貿易依存度高,韓中關係發展至關重要。在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歷史變革中,於韓國而言,在經濟層面上韓國在改革開放初期進軍中國開闊的市場,並吸引大量遊客,分享了中國發展紅利。然而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快速崛起,韓中從結構互補到競爭,韓國也在其中感到了危機。他表示,如今深入了解中國快速發展變化和發展趨勢,有助於探索韓國21世紀發展之路。
2018年7月以來,盧雄來任韓國「科放委」委員長。在他看來,中國已經成為位居世界前列的科技大國。不久前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成功,中國實現了人類首次對月球背面的探測。「這足以證明中國的航天技術」,盧雄來感慨,「正是基於務實的發展態度,中國如今實現了科技崛起」。
中國在人工智慧方面嶄露頭角。盧雄來說,據其了解,中國政府在2017年一年時間內裡對人工智慧技術投資過百億美元,人工智慧技術相關專利申請年度增長率近兩年呈直線上升趨勢。「如果說中國的人工智慧技術世界一流,我想沒有人會不同意。」
盧雄來還說,韓國的晶片、顯示屏等領域目前仍在世界範圍內保持著領先優勢,且韓國率先發展了未來型汽車、氫動力汽車等。期待韓國能在相關領域與中國的先進技術展開緊密合作。
此外,談及近來朝鮮半島局勢的積極變化,盧雄來說,儘管韓朝進行經濟合作的前提是解除對朝經濟制裁,但韓國企業仍然對朝韓經濟合作抱有很高關注,特別是在信息通信技術領域。
盧雄來說,根據相關資料,朝鮮手機用戶近500萬,朝鮮對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給予了高度關注。朝韓可就此進行雙贏的合作。SK Telecom、KT等公司為了能在解除對朝經濟制裁後立即啟動相關合作,而成立了負責對朝合作的相關部門。為了實現韓朝專業人才的合作,需要實現準備設立合作機構並進行考察。去年,韓國國會舉辦了討論會,討論了通過韓朝信息通信技術合作推動韓朝共同發展的戰略及方案。他指出,未來隨著韓朝關係進一步改善,要摸索韓朝在第四次工業革命領域合作的著力點,並要在法律、制度、資金等層面進行支持。
盧雄來表示,以中國改革開放40年為契機,中國將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期待韓中兩國在國會和政府層面進一步活躍交流、增進關係,攜手走「共同發展」之路。
(責編:楊牧、劉潔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