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囉嗦,這部又破了韓國票房紀錄的《The King》是半部改變國家的電影。
沒錯,我說的是半部。因為這部電影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用一句話總結就是——「半部好片」。
但這又是一向百無禁忌的韓國影壇生產出的又一部直言不諱的電影,也就是所謂的「改變國家的電影」。
相信很多人在看《The King》之前,最大的期待是演員陣容:
這部電影囊括了韓國影壇的兩代男神——鄭雨盛和趙寅成。當然還有你們最愛的——狗煥
兩個男神爭奪王者,加上在韓國影壇屢試不爽的揭黑牌使得這部電影在韓國上映後票房炸裂。
首日觀影人次達到28萬8961,超越了《柏林》此前保持的韓國曆年1月上映影片的最高首日票房紀錄。
首周末觀影人次超過130萬,怒摘冠軍頭銜。直到突破了500萬人次,才被池昌旭的新作《被操縱的城市》擊敗。
在口碑方面,《The King》在泡菜的叫好程度幾乎是百分之百。
可看完這部電影之後,韓劇叔覺得影片的優點和缺點是同樣兩個字——夠狠。
所謂「王者」,就是站在權力最頂端的人。
這部電影最狠的地方,就是把韓國幾十年的政壇風雲,都融入了一個爭奪王者的故事中。
但就像絕頂高手的命門往往就在它最厲害的部分一樣,這部電影最狠的地方恰恰是它的軟肋。
韓國電影有一種新套路叫「改變國家的電影」整個故事,就是趙寅成飾演的屌絲從檢察官打入上流社會,最終和鄭雨盛爭奪王者的故事。
影片開場,三個穿正裝的男人正坐在車裡說笑。其中一位是我們的主人公樸泰秀。突然,汽車被撞。
在慢鏡頭中,我們的男主在玻璃碎片橫飛的畫面裡開始回顧自己一生。
日後成為檢察官的樸泰洙早年是個小混混,有天他看到爸爸被年輕檢察官任意欺凌,這一幕改變了小混混樸泰洙的一生。
所以說…讓樸泰洙心生嚮往的,不是正義而是權力。
在小混混看來,只要有權,就能從無法無天的小混混,變成有權力的無法無天的小混混。
於是小混混奮發圖強成為學霸,他考進了首爾大學,通過相親泡到了白富美妻子,隨後一路順風的登上檢察官大位。
接下來,他遇到一個改變命運的案子:學校老師性侵學生——行兇者父親是國會議員。
這裡是不是和《熔爐》很像?,那麼我們正義的檢察官要替天行道了?
惹!才怪!
正因為這個案子,前輩檢察官找到了小混混和他談買賣:放棄這個案子就能進入高級俱樂部。
於是樸泰洙毫不猶豫地放棄了這個案子,成為1%的精英人士。
接下來,他又遇到了改變自己一生的人——鄭雨盛飾演的韓強植,真正黑白通吃的權力玩家。
從此,樸泰洙開始辦重大要案,他開始調查高層,並享受到了權力的樂趣。
直到——從小到大在一起的兄弟"狗煥"飾演的崔鬥日的命運改變整個故事。
在矛盾開始之前,新總統上臺,站錯隊的韓強植遭遇了新一輪的清算。而樸泰洙則成為了扳倒韓強植的關鍵武器,並成功贏得了公眾的同情,開始進軍權力的最高峰。
那麼為什麼說,這是一部用改變國家的電影的套路拍出的電影?
因為整部電影,都是用一個虛擬的故事,代入了韓國觀眾對改變國家的電影的期待:
揭露腐敗,毫不留情。
當上檢察官的樸泰洙,左手幫媳婦搞定黃金檔新聞主編,右手幫姐姐拿地賺錢上下其手。
展示政治醜陋,入木三分。
韓強植帶著眾人邊唱邊跳《在巴士上嬉笑》,暗諷韓國娛樂圈和政治圈一家。
影射娛樂圈性交易,敢作敢當。
電影裡貫穿始終的明星桃色事件,更直接映射了韓國娛樂圈的張紫妍事件。
嘲笑權力,酣暢淋漓。
官場內部,弱肉強食,正義公理,無人相信,調查高管不過是幫上位者清理對手;壯士斷腕,不過是不顧兄弟情義的遺棄。
但這也是這部電影最大的命門:
整部電影就像照著某種改變國家的電影的公式交出的作業,可這樣的作業稱得上佳作嗎?
《觀相》導演的雄心只夠拍出《The King》的半部好戲這裡必須隆重介紹,身兼《The King》導演和編劇兩職的韓在林,他絕對算得上是忠武路新一代導演中的王者。
2005年,他憑《戀愛的目的》入圍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
2013年宋康昊和李政宰主演的熱門韓影《觀相》觀影人次破900萬大關,僅次於931萬人次的《雪國列車》,更令韓在林擊敗金知雲這樣的忠武路大佬拿下韓國電影大鐘獎最佳導演。
對韓劇叔來說,不再憑《觀相》借古諷今,而是直面韓國數十年現實政治風雲的韓在林才是電影最大看點。
在電影的技巧部分,韓在林將好萊塢黑幫片和韓國政治片融為一爐,兩者的互補與碰撞,產生出讓人驚豔的化學反應。
電影的很多技法,都令人想起馬丁·斯科塞斯的經典黑幫片《好傢夥》:
超現實影像,真人出鏡紀錄片感,旁白貫穿全片,雙主角,搖滾配樂,定幀畫面…甚至最後主角的幡然醒悟都讓影片處處散發著好萊塢經典黑幫片的邪氣。
另一方面,在故事元素和人設上又處處充滿著韓式犯罪亂鬥片的氣質。
說白了就是——技巧高大上,內容黑暴邪
韓劇叔之所以說它是半部好戲,就因為這種爽感的確拍出了韓國新一代導演的功力,野心與血氣。
但,王者的野心太大也正是力有不及的根源。
這部電影在敘事節奏上有明顯的bug:
開場過於冗長,沿途拖泥帶水。如《觀相》一樣,導演敘事依舊不夠爽利。想表達的太多,節奏就容易處處阻滯。
角色刻畫也出了問題。
相對於鄭雨盛角色一黑到底的相對純粹,趙寅成的主角一不小心就走歪:
他到底是改邪歸正的勵志男主,還是被鄭雨盛角色黑化的蛇蠍男主,直到影片最後也沒有定論。
這種角色上的矛盾也影響了情節邏輯的通暢。
好基友的死喚醒了男主角,但他逆襲的過程又過於順風順水:比如說一抬手就扳倒了根深蒂固的鄭雨盛。
這樣硬掰出來的結局,未免令整部電影失去了應有的重量。
就算只是半部好戲,這部電影在韓國還是票房炸裂。
票房的成功一半要歸功於兩位主角,可以說單看他們的大長腿王者對決,這部電影就已值回票價。
鄭雨盛的演技看這一場戲就夠了——黑化趙寅成。
良知尚存的趙寅成被帶到某會館見識了精英俱樂部,趙寅成仍不願同流合汙。鄭雨盛飾演的韓強植部長親自出馬,只用三招就讓趙寅成良心狗帶
第一招開罵:你裝什麼裝!
第二招開打:上去就一記霸氣的耳光,打到趙寅成飾演的小白檢察官徹底蒙圈兒。
第三招開懟: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表示丟掉自尊心,和我們一起快樂地玩耍吧!
看來…當年那個和章子怡合演武俠片只會耍帥的鄭雨盛,已經默默演變成了真正的實力派。
而趙寅成的表現同樣精彩。
他將一個小混混爬上權力頂端又墜落,然後又爬上去的心理過程演得絲絲入扣。
狗煥死去在那一刻,趙寅成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絕望。可功成名就的那一刻,那種志得意滿與顧盼自雄,又讓我們看到角色的冷血。
當韓國電影的兩代男神,在最後一場戲中最後對決時…可以想像,那種火花四溢的感覺已經要溢出熒幕。
然而,這部電影演得最帶感卻是——你們的狗煥。
柳俊烈在影片中演出的是一個跟趙寅成從小玩到大,又跟著趙寅成一起上位的小混混。
原本這也只是一個令趙寅成反轉的配角,但在影片中,他將一個小混混的殘暴,狡黠,可惡,與對趙寅成的單純,情義,血氣演進了一個角色中。
柳俊烈在最後一場戲裡平靜地表現著決絕,然後用命完成了對兄弟的最後告白。
相對來講,《The King》的女性角色有些被火力壓制。但金雅中的美,一張動圖就足以表達。
某種意義上說,《The King》是一部被過譽的電影。
韓國觀眾的打分已愈發演變成一種站隊和表態:用飆高的分數,表達對影片態度的點讚和對現實的不滿。
但對於一部影視作品的評價終究應該回到電影本身。
從電影本身而言,當全片最狗血的臺詞——「我是否當選總統由你來決定」出現時,電影最重要的一口氣已經洩掉了。
所以比起所謂改變國家的電影,我更欣賞的反倒是這些釘在歲月裡的男神。
曾經,鄭雨盛和趙寅成也不過是我們的流量小生般的演技,或者說演技趕不上他們的顏值。
可經過這麼多年的打磨,他們已經無愧於演技派男神這幾個字。
而新一代的柳俊烈,也已經充滿新一代演技男神的氣場。
有的演員是為了當明星給你們舔屏的,有的演員卻為戲而生。
他們用最笨的方法一步步磨練演技,只為了有一天,用演技而不是顏值驚掉你的下巴。對於他們來說,演戲不是為了流量而是為了修成一門手藝。
韓國電影之所以能夠成為亞洲電影新的王者,也正是因為有一群這樣執著於演技的王者給它撐腰。
所以這部不太完美的《王者》…你們要看嗎?
----
看過電影的可以來說觀後感啦!
(應上面要求,開了個微博給大家做互動,有什麼想說的想抱怨的都可以找我哦!來吧一起玩耍!閱讀原文裡是我的微博主頁 @_柚哥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