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老年人切切實實感受到
「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幸福和滿足
網友也被這些「老琴童」的快樂所感染
「雖然是鋼琴演奏界的『後浪』,
但是華齡追夢人真的好可愛!」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11月7至9日,2020年「珠江·愷撒堡」全國老年鋼琴大賽總決賽在廣州增城珠江鋼琴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愷撒堡音樂廳舉行。全國各賽區優秀代表選手在此切磋琴技、聆聽鋼琴大師鮑蕙蕎專題講座、參加盛大的頒獎音樂會。大賽由廣州珠江鋼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廣州地區老年大學協會協辦。
三個「老琴童」的故事——
59歲的陳鍾敏與珠江鋼琴有一段緣:
音樂使我快樂,快樂使我年輕
來自江西南昌的陳鍾敏今年59歲了。他說:「音樂使我快樂,快樂使我年輕!」
總決賽上,陳鍾敏演奏的外國曲目是舒曼的《夢幻》,「音樂綿綿悠長,既有兒時的夢幻,也有人生的夢幻」;中國曲目是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中《快樂的女戰士》。陳鍾敏說,「我選曲的關鍵詞是快樂。參賽是為了快樂而來。音樂和快樂這兩個詞中的『樂』字是一字多音,老年人參加這個活動很有意義。特別是在國家強盛、人民生活不斷邁向更加美好的當下。」
這是陳鍾敏首次在舞臺上彈鋼琴,「雖然在大學裡改學了鋼琴專業,但後來一直從事教育、出版工作。近幾年重新開始練琴,正好遇到珠江鋼琴辦的這個賽事,我也來高興一下。彈琴是讓我身心愉悅的好事。」
陳鍾敏
陳鍾敏和珠江鋼琴有一段緣。「四十年前,為了我能更好地學習鋼琴,父母把積蓄拿出來,又借了一部分錢,湊齊1988元買了一臺『珠江』鋼琴。當時,大多數人的月薪只有幾十元。」從此,這臺「大傢伙"成了陳鍾敏音樂之路上的好夥伴。「四十年過去了,它的音質還是那麼清亮和堅實,陪伴我完成了一次次的跨躍和挑戰。」
此次來廣州,陳鍾敏參觀了珠江鋼琴的藝術館,「看到了珠江鋼琴的歷史、文化,感受到了珠江鋼琴人的艱辛、奮鬥、努力和智慧。」 陳鍾敏說。
69歲的趙小亮連續4次參賽:
選擇有難度的曲目,每次進步一點點
趙小亮69歲,這是他第四次參加此項大賽。「之前最好的成績是在2017年的比賽中獲得第一名。」本次比賽,他獲得「華齡二組」(63-70歲)銀獎。
趙小亮
趙小亮退休前在廣州第一巴士公司從事IT類的工作,「羊城通」IC卡推出前,他是籌備組的成員。
趙小亮8日上午參加總決賽,演奏的是海頓的《D大調奏鳴曲》第一樂章和《黃河頌》。「曲目比較難,這是對自己的挑戰。我希望每次參賽都加一點難度,能有一點進步,在琴藝上有所收穫。」
趙小亮6歲時在父親的影響下接觸鋼琴,後來在「少年之家」跟著老師學到5年級。中學畢業後下鄉,1975年回廣州後又學了1年。後來因為工作原因又「丟掉」了,「這一丟就是30年。直到2006年,我買了鋼琴,才開始恢復練習。那時候手指是硬的,只能慢慢撿。2014年進了老年大學的鋼琴班,一直學到現在。」
老年大學有很多人學鋼琴,「大家互相點評,互相促進。我的樂感比較差,在彈練習曲《山丹丹花開紅豔豔》的時候,大家給我在技術和情感上提出各種建議,終於幫我把這個曲目練成了,這首曲目後來也在比賽中獲了獎。」趙小亮說,「我們經常聚在一起切磋琴藝。」
老年大學的同學也結伴參加「珠江·愷撒堡」全國老年鋼琴大賽,趙小亮說:「非常感謝這個交流的平臺,我們樂在其中,享受樂器,也享受樂趣。」
參賽選手開心合影
57歲田大河想去老年大學代課:
要將這項大賽的賽區開到貴州銅仁
57歲的田大河在總決賽上演奏了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和王建中的《山丹丹花開紅豔豔》。最終,他獲得「華齡一組」(55-62歲)金獎,獎品是一臺珠江精品立式鋼琴。
田大河
這是田大河第一次參加這項比賽。「我在銅仁學院工作。彈鋼琴是半路出家。師範畢業之前沒看過鋼琴,20多歲去進修的時候才開始學鋼琴,一學就愛上了。畢業後老師看我學得比較好,就把我留下了,又送出去進修,最後教鋼琴。」 田大河說,「這次比賽貴州來了4個,銅仁只有我1個。」
「我每天要彈兩個小時鋼琴,這樣會讓我感覺很舒服、精神很好。」田大河說,「老年人退休後學有所樂,學有所成,每天有收穫,有利於身心健康。這項比賽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高規格平臺。」
工作之外,有很多中老年人和田大河一起「開心」玩樂器。「鋼琴的普及教育在小孩中做得很好,在老年人群體還可以做得更好。老年大學有這種班,我也可以去代課,也希望以後開闢老年鋼琴大賽的銅仁賽區。」
大師說——
著名鋼琴演奏家鮑蕙蕎:
展現老年人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
著名鋼琴演奏家、教育家鮑蕙蕎歷任中國幾乎所有重要鋼琴比賽的評委或評委會主席,也應邀在十餘個重要國際鋼琴比賽中擔任評委。
鮑蕙蕎舉行音樂專題講座
作為「珠江·愷撒堡」全國老年鋼琴大賽的評委,在接受廣州日報記者採訪時,鮑蕙蕎坦言:「中老年鋼琴大賽不要過多地考慮水準問題,這是一個參與其中、感受快樂的過程—全民族追求更高的精神層面。青少年學鋼琴還有美育的需求,老年人學鋼琴則主要是提升精神面貌。老年人有活力、精神面貌好,對整個社會大有裨益。」
在鮑蕙蕎看來,參賽的很多老年人的精神風貌都很好,「他們不緊張,樂觀向上,很快樂地參與比賽,即使彈錯了也淡定地繼續彈。」 這項比賽鼓勵老年人走上舞臺,鮑蕙蕎個人比較欣賞那些即使水準不太高但是能投入音樂、欣賞和表現音樂的選手。
現在學習鋼琴的中老年人很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貴在堅持,「畢竟中老年人的手指靈活性、記憶力、協調力都在下降。但是只要認定這件事情並且堅持,總會有收穫。」鮑蕙蕎說。
鋼琴已有300多年歷史,樂器在發展進化,無數作曲大師也留下了很多音樂文化的精品,「接觸到即使是其中的一部分,都是很好的事情。老年人在精神層面有更多的美好追求,一個大家庭,祖孫兩輩一起學習,甚至來一下四手聯彈,這樣的家庭氛圍會很好。」 鮑蕙蕎說,「我接觸的很多中老人年學習鋼琴,超出了彈琴本身的意義,鋼琴成了他們的精神寄託和生命支柱。」
鮑蕙蕎今年80歲,「對我來說,鋼琴不僅是我的專業、職業,它已經和我的生命融為一體。我也希望鋼琴能成為愛好鋼琴的中老年人生命中的一部分。」
參賽選手開心合影
文之道——
踐行國企擔當,傳播先進文化
在珠江鋼琴公眾號的一條推文下,曾參加2019年「珠江愷撒堡」全國老年鋼琴大賽的網友「葉知秋」留言:「廣州是一個有大愛的城市,珠江鋼琴更是用博大的胸懷擁抱全國的老年鋼琴愛好者。讓老年人有了展示風採的舞臺。」
2013年開始,珠江鋼琴集團借鑑多年舉辦「珠江·愷撒堡」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的豐富經驗,把目光聚焦到銀齡健康事業,創辦了「珠江·愷撒堡」老年鋼琴大賽,填補了國內中老年鋼琴大賽領域的空白。走到2020年,「珠江愷撒堡」全國老年鋼琴大賽旨在弘揚高雅藝術,傳播先進文化,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展示當代老年人的精神風貌和時代風採,促進老年人音樂藝術交流,推動老年人音樂藝術向前發展。
這項大賽只是珠江鋼琴集團踐行國企擔當、傳播先進文化、推動中國音樂藝術不斷向前發展的一個側面。事實上,珠江鋼琴成立六十多年來,設立了珠江鋼琴獎學金、珠江·愷撒堡獎學金、裡特米勒獎學金等獎學金項目,支持教育部全國高校音樂教育本科學生基本功展示,舉辦「珠江愷撒堡鋼琴」全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比賽、「未來音樂家」全國才藝大賽等重要賽事,產品先後亮相國際國內重大活動,是中國樂器面向世界展示文化自信與綜合實力的靚麗名片。
正如參賽選手陳鍾敏說,「一個企業到了一定的高度,要有胸懷,要有視野,要在世界的高度上綜合展示企業的文化、實力和擔當。」 韶華易逝,琴心常在。珠江鋼琴助力老年人用音樂裝點生活,用琴聲寫意最美夕陽紅。
獲獎名單——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張素芹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張素芹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張素芹
通訊員 溫振宇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戴雨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