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屆的上影節(以下簡稱SIFF)影迷到底有多瘋狂?
數據顯示,開票 5 分鐘售出 9.8 萬張。而這還是排片減少,上座率控制在不超過 30%的前提下 ;回看上一屆,開票 5 分鐘也「僅」售出近 15 萬張影票。
實際上,這一屆的上影節,還被賦予了承上啟下的價值。
這不僅體現在,整體縮減之下,創投單元、大師班等向產業上遊發力的環節依然分量不小;其於短視頻環節的進一步加碼,已經透露出明顯的行業指針的意味:不僅短視頻為電影產業的賦能,正進一步被「學院派」、電影行業與更廣泛的層面所認可。
環顧四周,短視頻已經從抖音快手的「局部戰爭」,到今年逐漸演變成為一場諸侯混戰。從 1 月微信視頻號開啟內測;5 月知乎發布視頻創作者招募;7月微博重啟視頻號;愛奇藝的隨刻宣布品牌升級……短視頻賽道似乎一夜間再度成為風口。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不過三四年前,今日頭條、一點資訊、大魚號、企鵝號、大風號……補貼、流量傾斜共同掀起了一波內容紅利。但如今回望,無論內容生態、用戶體驗還是都未曾因為競爭而進入上坡路,反倒是內容同質化遲遲難以改善。
在我們看來,具體的運營路線只是一方面,當下短視頻形態已經榨乾了 4G 網絡的性能潛能,無法承載更豐富的信息增量與玩法,才是如今創作者不得不「一處水源供全球」根本原因。如何破局?押寶 5G,圍繞短視頻生產鏈條進行系統化升級。
而要看懂這一趨勢,作為 SIFF短視頻單元官方戰略合作夥伴的咪咕,為加速短視頻產業升級加速打出的這一波組合技,成為了最好的切入點。
01
SIFF加碼短視頻,咪咕打出組合技
實際上,咪咕與 SIFF 結緣已久。
早在 2018 年,咪咕便於 SIFF 開啟了合作。彼時,咪咕作為線上展映專區的落地產品,實現了 20 部獨家影片與線下影展排片的同步放映,更將消費場景延伸至 OTT大屏。
可以說,這一次合作的成績為後續打下了基礎。2019 年,咪咕與 SIFF 籤訂了長達五年的戰略協議,不僅完成了全球首場 5G+真4K 直播,更聯合發起了首個短視頻單元。
從線上影展,到高清直播,再到扶持創作者,咪咕與 SIFF 的合作基調一直沿著「從提供服務到賦能產業」的路線在走。而從今年的合作內容來看,這一路線依然處於加速狀態。
其一,通過技術,咪咕進一步打通了線上線下的體驗邊界;
不只是媒體們可以通過「雲採訪」,彌補現場採訪規模有限的遺憾,將業內人士專業權威解讀第一時間帶給觀眾;廣大影迷還可以通過依託 5G雲包廂技術的私人云影廳、24小時永不落幕的「雲上影院」、電子電影票等新奇有趣的玩法,在線上獲得社交滿足感與儀式感。
其二,咪咕進一步強調短視頻對於電影產業轉型升級的推動作用;
基於自身技術優勢,咪咕搭建起了一個5G語境下的VR超高清內容優質展播平臺;不僅在前期為此次「四分鐘凝聚影像力量」短視頻單元,線上徵集了千部短視頻作品;吸引了更多優質PGC、UGC作者參與其中,推動 SIFF 進入沉浸觀影時代;
更通過向《5G上珠峰》授予咪咕特別關注榮譽,《烈山氏》咪咕最佳VR作品榮譽,《椰枝亂舞 塵沙飛揚 360度觀「胖五」發射》最佳VR效果榮譽,啟動了「千人5G創作合伙人計劃」和「萬眾視頻彩鈴創作大賞計劃」,進一步加碼創作人才的挖掘和培育。
重點聊一下「萬眾視頻彩鈴創作大賞計劃」,其背後所代表的,並不能與 4G 時代的短視頻平臺們簡單地劃上等號,而是下一個具備想像空間的全媒體傳播場景。
一方面,通話前,本質上是一個高效觸達的場景,從某種程度上與電梯分眾傳媒有相似之處。在億級用戶的強勢流量推動下,能在短時間裡在公共社交場域中形成「環繞聲」,在短時間能佔領用戶心智的能力;而另一方面,這一場景在社交化、遊戲化等豐富的應用場景包裝下,擁有了分眾廣告所不具備的雙向互動能力,能通過後臺用戶數據分析實時反饋,幫助咪咕用戶進行數據化、科學化的視頻內容生產,進一步激發創作活力。
從中不難看出,在戰略合作來到第二年後,SIFF 和咪咕在如何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合力,有了更加清晰的打法:基於咪咕的資源與技術,加速短視頻的產業升級,最終實現賦能電影行業。
02
5G+4K+VR 成為「第二引擎」:加速短視頻的消費升級
正如 SIFF 的活動現場,曾斬獲金馬獎的導演周子陽表示,自己的電影之路就始於短視頻,大學時期創作的一部 5 分鐘影像作品讓他堅定地走上了影視創作的道路。
換言之,作為人類有史以來生產和消費門檻最低的媒介,短視頻的價值不只在於 to C 層面更強的 kill time 能力,更在於為更多具備潛力空間的從業者提供通向未來的試煉場。
在我們看來,咪咕通過 5G、4K、VR 等技術創新加碼「基礎設施」建設,全面賦能短視頻生態的轉型升級,無疑是整個電影產業下一個階段極為重要的「第二引擎」。
其一,5G 能加速短視頻的消費升級;
如果將 2017 年抖音的全面爆發作為「短視頻元年」進行觀察不難發現,發展三年有餘的短視頻已經走入了一個拐點。一方面在於內容,段子等 Kill Time 內容依然是平臺的流量大戶;另一方面在於形式,時長、清晰度、互動形式的升級,在 4G 帶寬限制下,都僅限於淺嘗輒止。
而相對的卻是優質內容難以在現有的短視頻平臺呈現。以《烈山氏》為例,這部 9 分 41 秒的作品由國內的 Pinta Studios 製作,早在 2018 年就入圍威尼斯電影節 VR 單元,卻遲遲無法在短視頻平臺上線。
一邊是內容生態走入瓶頸,一邊是優質內容缺乏曝光渠道,原因何在?
不妨舉個例子:2G 時代含有圖片的新聞門戶網站們都會在標題裡加上「多圖」字樣,到了 3G 時代微博/朋友圈都默認加載圖片,而 4G 時代的抖音,啟動 App 便會自動播放短視頻。
流量費用高、加載時間長等因素,在消費心理層面疊加出了更大的負擔。5G 能帶來什麼?大帶寬、低延遲、廣連接,4G強加於短視頻頭頂的枷鎖由此被打開。
比如上文提到的《烈山氏》,4G 基本處於無法播放的卡頓中,而在 5G 網絡中則不僅能實現「秒開」流暢的 4K 原畫播放,幀率更是能提升到 50,並支持畫面動態範圍更大的 HDR 效果。
而由於 4G 動輒 50ms 以上的延時無法滿足投影設備的解碼需求,用戶的動作與反饋到眼前的畫面「脫節」,將會造成嚴重的眩暈;只有 5G 理論低至 1ms 的延時,才能滿足 VR 的需求。
一個直觀的例子就是年初的咪咕與 CBA 全明星賽的合作。在 5G 大帶寬、低延遲、廣連接支持下,現場 16 個超高清機位取景下,球迷只需要通過「自由視角」功能在手機屏幕上進行滑動;
不僅球場畫面即可圍繞賽場任何視角與距離自由切換,不錯過任何動作與戰術細節;高達 8K 的解析度,為 VR 提供了更充足的數據量,為用戶開啟了現場觀眾都沒有的上帝視角。
簡單來說,基於 5G 的底層推動,與 4K、VR 等技術的呈現,短視頻終於邁進了沉浸時代。
03
讓創作者專注創作,5G賦能短視頻生產升級
上文提到了為球迷開上帝視角只是一個典型案例。實際上,同樣的功能早已在 NBA 等職業賽事領域,被用於科學訓練等領域。為何直到如今,夢想才逐漸照進普羅大眾的現實?
以往,實現類似場景不僅需要多臺攝像機,還需要在其間安裝多個微博中繼系統,並鋪設長距離光纜進行畫面上傳,僅投入成本和難度就遠非一般人能夠承受,更不用提後期的剪輯製作。
而在 5G 加持之下,不僅可以實現設備小型化,更能做到生產效率的提升。
比如通過 5G視頻編碼傳輸背包,攝像機就能與附近的 5G 實時傳送信號,只需要極少的人力就能完成多機位拍攝的布置與維護,而基於 5G 高帶寬和低延遲的特性,切換、轉碼、修復、存儲、剪輯、發布等功能,都能藉助雲端的 AI 能力與工具高效完成。
比如上文提到的「自由視角」,用戶手指切換的時候,實際是在不同機位的高清攝像機切換,高清攝像機捕捉到畫面的圖像,拍攝後合成一路4K流,在雲端進行拼接、轉碼、裁剪,再回傳到用戶的手機端。
而早在 2018 年世界盃期間,咪咕的「AI直播剪輯官」就能做到識別球隊、球員、場景三種維度,並通過智能剪輯實時推送給用戶;彼時,第一輪小組賽中由 AI 剪輯的 C 羅進球短視頻觀看人次就破億僅花費了不到 24 小時,可用性已經及格線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 CBA 賽場上,「AI直播剪輯官」能力再一步升級,能識別突破、投籃、罰球、三分球、扣籃、慶祝等多種動作,剪輯一段時長 1 分鐘以內的短視頻只需要短短 10 秒。
從咪咕在 SIFF 公布的「千人5G創作合伙人計劃」——面向5G、超高清、VR等領域招募5G創作合伙人,藉助平臺資源,為作者帶來資金、技術、IP、商業等多方面的創作空間。不難想像,短視頻製作無疑能進一步剝離繁重的重複性體力工作,將更多的時間和經歷投入到創意之中。
04
未來已來:5G賦能短視頻的生態升級
正如咪咕視訊總經理王斌表示,在行動裝置上享受視頻內容的機會越來越多,短時間內打動用戶變得越來越重要;高清+VR的發展解放了視頻表現張力,讓用戶享受更沉浸式的體驗。
從 SIFF 與咪咕合作積極擁抱短視頻不難看出,短視頻體現出的價值,更像是一條鯰魚一頭扎進了電影業的沙丁魚群中,從某種意義上間接促進了電影質量和院線終端技術的提升:
站在這一視角上,5G+4K+VR 這一套技術組合拳,對於短視頻轉型升級至少有兩方面價值:
一方面,激活消費端,樹立下一代短視頻內容標杆;
正如傳播學者麥克盧漢的「媒介即信息」,電影、電視技術的誕生,真正催生了如今的影視形態和產業。但如今看來,網際網路只是通過拓寬渠道,讓視頻內容的消費能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
但反觀即將邁進 5G 時代短視頻,基於 4K、VR 等技術的原生內容風口已經有了雛形。
比如咪咕的「9秒短視頻」就是一個例子。基於 5G 網絡,用戶可以將 9 秒的 60 幀高清視頻設為自己的視頻彩鈴。在與朋友雙屏同時顯示的基礎上,實現點讚、搶紅包等雙向社交玩法;而要製作屬於自己的個性彩鈴也很簡單,藉助咪咕的AI智能剪輯 1 秒鐘就能搞定。
為此,咪咕推出了「萬眾視頻彩鈴創作大賞」,面向全球用戶徵集優質超高清視頻彩鈴作品。底氣在於,從 2018 年推出視頻彩鈴後,咪咕已經目前已經與超過1000家合作夥伴開展深度合作,支持終端近 4 億部,用戶規模突破 1 億。
另一方面,消費端的將反過來加速上遊基礎設施建設;
比如,在拍攝中,動輒數倍於普通視頻的燈光等器材使用量,成倍提升了原始素材的體積,往往幾分鐘視頻就能達到數 TB,這對於處理、傳輸、協作都有著極高要求。
5G 的技術優勢,將為超高清視頻行業的採、編、存、傳、播等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帶來改變。而咪咕之所以能實現高效採集和分發,離不開其一直以來通過加碼研發,在編碼技術和網絡覆蓋等底層優勢上領先了一個身位。
實際上,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是,在一眾網際網路公司還在 4G 形態下的短視頻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咪咕在幾年前便牽頭成立了5G多媒體創新聯盟(5MII),更是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聯盟(CUVA)的副理事長單位、內容組組長,4K上線內容更常年位居行業第一。
不客氣地說,咪咕在 5G 短視頻上的布局和探索,很有可能顛覆下一階段的行業格局。
聯繫&合作
商務合作,請聯繫ID:spymagicv
轉載開白、加入社群,請聯繫ID:techsuoma01
你可能還想看
百度航母開啟乘風破浪模式:
網盤會是下一個「作業幫」嗎?
每日優鮮血淋漓
抖快捕淘,微信小商店在後
點個「在看」
願所有的喜歡都能長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