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這場舉國戰「疫」行動中,醫護人員受到了空前的關注,其中,除了前赴武漢增援的勇士,還有一批守在省內進行馳援的戰士。
2月18日,來自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手術室的臨床護士皇甫瑞威正式開始了為期14天的隔離期,此前他在長沙市衛生救治中心的重症病房進行了20天增援。在這場戰「疫」中,作為重症病房的護理人員,感受了病人因新冠肺炎逝去的不幸,也獲取了更多重症患者治療出院後的希望。他說,自己本是一名平凡的護理人員,但在舉國抗疫的特殊時期,卻成了被隔離患者的希望。
真心:護理的本意在於尊重人的價值
「阿姨/叔叔,今天上午血氧比昨天有進步,有什麼需要你隨時叫我。」這是長沙市衛生救治中心的重症病房北區近來常發生的一幕。在對新冠肺炎患者進行護理時,尤其需要注重心理幹預,整個社會都為之緊張時,許多患者內心的焦慮需要醫護人員極度耐心才能撫平。於是,皇甫瑞威與他的夥伴們在穿上防護服進入病房的那一刻起,便擔任起除了護理之外的更多責任。
1996年出生的皇甫瑞威從小便有當醫生的願望。「後來陰差陽錯學了護理,當了護士。」與記者通話時,這位95後的小夥子剛結束了本輪增援,準備進入隔離期,他語氣輕鬆,笑意連連。
談起20天的增援時光,他對記者說,自己覺得很有滿足感,在護理了這麼多患者,並成功將他們送出院後,大家都對於當前新冠疫情的態度更樂觀了。「每天都有病人出院,這很鼓舞我們,這說明新冠肺炎並不是不可戰勝的。」
而這份樂觀源於皇甫瑞威深藏在內心的一句話:護理的本意在於尊重人的價值。這是他的入門恩師傳授他的,並強調這裡面也有堅持的力量。
皇甫瑞威的工作裝束
下班後脫下防護服的皇甫瑞威全身衣服多已溼透
安心:原以為很難說服,他們卻是最堅強的後盾
「謝謝爸媽無條件的支持和鼓勵,還以為很難說服的他們卻成了我出發前最安心的後盾。」因為初三要值班,皇甫瑞威在初二便離家返回長沙。在接到醫院通知已被選為增援人員時,他冷靜了片刻,然後撥通了媽媽的電話。原以為溝通會曲折不易,但出乎他的意料,父母毫不猶豫地支持了他的舉動。於是,他在自己的日記本上寫下了這段話。
大年三十的晚上,皇甫瑞威接到通知,可以申請上前線抗疫,作為黨員,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關鍵時刻迎難而上是他從事護理工作以來對自己的要求。
「小皇甫,萬般思緒不知道從何說起,桃源至長沙的思念,難以用言語來表達。團圓之際,使命來臨,身為黨員的你不假思索地報了名上前線,對於你的舉動,我們感到無限欣慰和驕傲,但又萬般擔心。疫情兇猛,只希望你保護好自己,早日平安凱旋!」
媽媽的手寫信簡短,字裡行間卻充滿了對皇甫瑞威的鼓勵和關心。作為家中的獨子,皇甫瑞威過年只與家人團聚短短幾天便趕赴前線,但他在重症病房抗疫的20天裡,對於與爸媽聯繫這件事卻有些「膽怯」。「一是怕他們擔心,二來擔心在封閉狀態下工作,自己也幫不上家裡的任何忙,干著急家裡的生活物資、消毒用具等夠不夠……」
出發時媽媽給皇甫瑞威的手寫信
讓他安心的是,媽媽每日一通的電話裡都是笑意滿滿的鼓勵和安慰,每天的那句「我們一切都好,你要好好照顧自己。」是媽媽每天掛電話前從未漏掉過的叮囑。
皇甫瑞威的父母認為,勇往前線是對的選擇,更是他作為一名醫護人員的責任。
暖心:默契逗趣,緩解前線壓力
與皇甫瑞威一同前往長沙市衛生救治中心增援的夥伴有9位,其中4位與他此前便是同科室的同事。
皇甫瑞威與他的4位小夥伴出發前互相打氣
護士作為一線工作者,每天面對重症病人,除了觀察病人各項指標外,更要積極引導病人接受治療,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因此在病房工作時,皇甫瑞威一直保持著相當樂觀的狀態,他說,只有自己保持好狀態,才能幫助病人挺過這次困難,畢竟對於隔離在重症病房的患者而言,醫護人員就是他們的希望。
連續20天的戰「疫」生活,皇甫瑞威都是酒店、病房兩點一線。由於是重症病患的親密接觸者,他與小夥伴下班後各自在房間,不能互相串門。期間,除了與家人通話,皇甫瑞威最放鬆的時光是每天下班後在微信群裡和夥伴的分享與鬥嘴。
「交流工作心得,聊聊每天發生的有趣的故事。」皇甫瑞威對記者說,看似平常的聊天逗趣在關鍵時刻成了他緩解壓力的重要途徑。
第一個夜班時皇甫瑞威與同事們的合照
記者手記:截至2月24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共派出55名醫護人員進行省內救援,其中,共有4名95後醫護人員,今年將滿24歲的皇甫瑞威最年輕。
穿上白大褂,他們是危難在前依然堅毅前行的勇士,脫下白大褂,他們是備受家人寵愛的小公主、小王子。他們在接受安排前並不知曉自己會去往哪個醫院、哪個城市,對他們而言,病患需要的地方,就是出徵的戰場。
感謝堅守在抗疫前線的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