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中國農曆庚子年,生肖為鼠。鼠是中國傳統十二生肖之首,與十二地支相配,故稱子鼠。鼠是一種小巧,狡黠,機敏,繁殖能力強的物種,在人類的生活圈內,頑強的維持著種族的興旺。於是,鼠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民間兒歌
小老鼠,上燈臺。
偷油吃,下不來。
叫媽媽,媽不在。
流眼淚,喊奶奶。
奶奶聽了趕過來,
不哭不哭寶寶乖,
燈臺不高你別怕,
咕嚕一滾就下來。
——兒歌《小老鼠上燈臺》
齊璜燈鼠軸
民間風俗
唐 鼠神圖
農曆正月二十五為「填倉節」,各地糧商祭「倉神」,而倉神就為老鼠。在《燕京舊俗志·歲令篇》提到:「大耗星君,所以配享此君者,傳系掌管倉中之耗子」,即指祭老鼠為倉神。
在江漢平原還有「老鼠嫁女節」,時間是正月二十五,當晚,家家戶戶不點燈,靜坐床頭,摸著黑吃一種叫老鼠瓜瓜的麵食,給老鼠嫁女提供方便,以免得罪了鼠族,一年消停不了。可笑的是,人們送鼠女出嫁竟嫁給了老貓,折射出一定的厭鼠情緒,卻通過以禮相送的形式「送瘟神」,顯示國人化害為吉的美好願望。
民間傳說
鼠咬天開:
古語有云:「自混沌初分時,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天地再交合,萬物盡皆生。」傳說天地之初,渾沌未開。老鼠勇敢地把天咬開一個洞,太陽的光芒終於出現,陰陽就此分開,民間俗稱「鼠咬天開」。
老鼠也成為開天闢地的英雄。老鼠的圖騰,象徵著對太陽的崇拜、對光明的追求。「子神鼠破混玄,天開;從警,戒身以平安;從捷,迅足以登先;應萬物之靈,吐物華天寶之獸。」寥寥數字便生動概括了鼠的靈性以及「鼠咬天開」的神話故事。
引子李長卿《松霞館贅言》:「子何以屬鼠也?曰:天開於子,不耗則其氣不開。鼠,耗蟲也。於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屬鼠。」
鼠送谷種:
在洪荒渾沌之時,人類沒有谷種,人賴以活命的穀子,是鼠從另一世界偷來的;也有的神話說,鼠是另一個世界的成員,是鼠親自把糧種送到人間,還教人耕地、種穀。
近代 玉鼠支神
在「鼠咬天開」、「鼠送谷種」等神話傳說的影響下,人們將鼠稱為「應萬物之靈,吐物華天寶之獸。」
古人論「鼠」
《夢園叢說》節選
(清)方濬頤
粵東有錢鼠,其吻尖,其尾長,
其聲若數錢然,故名。
俗雲,見則主人家有吉慶事。
《茶香室叢抄》節選
俞樾
常鼠亦能作數錢聲,俗雲朝聞之,主耗財;
暮聞之,為數入,主聚財。
18世紀 銅鎏金持鼠黃財神像
《魏風碩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
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黠鼠賦》節選
(宋)蘇軾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餘者,曰:「汝為多學而識之,望道而未見也,不一於汝而二於物,故一鼠之齧而為之變也。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無失聲於破釜,能搏猛虎不能無變色於蜂蠆,此不一之患也。言出於汝而忘之耶!」餘俛而笑,仰而覺。使童子執筆,記餘之作。
《飢鼠行》
(明)龔詡
燈火乍息初入更,飢鼠出穴啾啾鳴。
齧書翻盆復倒甕,使我頻驚不成夢。
狸奴徒爾誇銜蟬,但知飽食終夜眠。
痴兒計拙真可笑,布被蒙頭學貓叫。
民間藝術
魯迅的《狗·貓·鼠》寫道:我的床前就貼著兩張花紙,一是「八戒招贅」,滿紙長嘴大耳,我以為不甚雅觀;別的一張「老鼠成親」卻可愛,自新郎、新婦以至儐相、賓客、執事,沒有一個不是尖腮細腿,像煞讀書人的,但穿的都是紅衫綠褲。
可見在當時,「老鼠成(娶)親」已成為民間年畫的傳統題材。
現代四川綿竹「老鼠娶親」年畫
20世紀老鼠迎親剪紙
國外的鼠緣
在印度,奉鼠為神,在寺廟的守護神中,有一位叫多聞天王的大神手託老鼠。印度有老鼠廟,信徒們堅信「人死變鼠,鼠死變人」的輪迴。
鼠兆豐年、鼠年大吉、瑞鼠運財、玉鼠迎春、玉鼠送財、福鼠迎春、福鼠呈祥、金鼠獻瑞、金鼠旺財、金鼠迎春、金鼠送喜、金鼠鬧春……
鼠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