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騰訊來說,2010年是個坎兒。成立12年以來這家公司整體上順風順水,在中國網際網路大爆發的火紅歲月裡進駐了全國人民的電腦桌面,小小企鵝躋身一線巨頭。然而,2010年360開發出新的隱私保護器,直指QQ侵犯用戶隱私。騰訊也不示弱,宣布只要裝了360的電腦企鵝一律不伺候,3Q大戰就此爆發。後來在政府干預下兩家「權且罷兵」。馬化騰隨後連開10場討論會,討論騰訊的「核心能力」到底是什麼。6名高管交出21條回答,小馬哥最終選出兩條,一是資本,二是流量。
這兩個關鍵詞道盡了網際網路公司的成長真相。曾經的「小破站」B站也就是嗶哩嗶哩(BILI.US)也是這樣長大。
2019年B站跨年晚會盛況
一、資本,B站的內容破圈之路
從根兒上說,B站之前是一家遊戲公司。上市之初,手遊業務是B站營收的大頭,佔比一度接近80%,這顯然不符合B站「文化與社區」的定位,而且B站的遊戲業務以二次元為主,天花板十分明顯。做內容的話,自製比引進的性價比更高已成為行業共識。然而一家公司不可能覆蓋所有內容,利用資本手段擴大內容影響力和布局產業鏈是唯一可行的途徑。截止9月30日,B站長期投資約為15.5億,基本上是對內容製作團隊的股權投資。
?
摘自《bilibili2020年三季報》
B站的投資規模不算大,但溢價率不低,溢價80%以上是常規操作。這說明B站投資願望比較強烈,但是在進行收購時面對的競爭壓力比較大,畢竟等著燒錢的大佬太多,B站很難成為優秀團隊「賣身」的第一選擇。
高昂的溢價沒有白費,積極的產品策略開始見到成效。藉助與UP主原創內容的互動,B站從紀錄片入局,已經逐步構建起涵蓋影視劇、綜藝和直播業務的完整內容生態。自製說唱類綜藝《說唱新世代》以3.5億總播放量和9.2的豆瓣評分成功收官,盡顯黑馬本色。
相比引進內容,自製內容更易於控制成本。今年前3季度B站營收同比增長71.04%,而成本同比僅增長57.44%,毛利顯著提升。
摘自《bilibili2020年三季報》
然而,公司銷售費用激增是一個危險信號。從投入變現的角度來說,成本和銷售費用實際上不應該分割來看,尤其是對講究「觸達」的網際網路企業來說,傳統的生產歸生產(成本),銷售歸銷售(費用)的分析方法已經不適用。如果把成本和銷售費用之和看作內容產品的總成本,那麼B站的內容總成本增長了83.37%。遠高於收入增幅,這也是前3個季度虧損同比擴大141.21%的原因所在。
收入越多虧損越大,所以內容破圈之後,生存破局仍然是個問題。
二、流量,B站的生存破局希望
通過不斷強化內容,B站「破圈」已經成功,生存破局的關鍵在於提升用戶粘性和付費率,這就要說到成長的第二個關鍵詞,流量。
今年前3個季度,B站月活用戶比增長54%,移動端月活同比增長61%,日活同比增長42%。尤其令人驚喜的是,月均付費用戶增長89%,增幅遠超月活增幅,說明B站「文化與社區」,淡化社交而強調「愛好」的競爭策略造就了極強的用戶粘性,提升了用戶的付費意願。
摘自《bilibili2020年三季報》
但是反過來看,收入增幅又比付費用戶增幅小得多,說明用戶平均消費水平降低了。當然這也是意料之中:B站由「二次元」向泛娛樂文化社區演進的過程中用戶結構越來越多元化。畢竟不願意花錢的永遠是大多數。
用戶結構的變化帶來了流量的變化,收入結構理所當然也會有變化:前3個季度遊戲業務營收仍佔比45.03%,但第三季度已經降到39.53%,這也是遊戲業務佔比首次降到40%以下。值得一提的是,B站遊戲業務仍以代理運營為主,自研遊戲和獨立遊戲沒什麼起色。今年遊戲業務同比增長34.74%,減速明顯,主要是因為獨家代理的遊戲沒出什麼爆款。
摘自《bilibili2020年三季報》
讓橙哥覺得驚訝的是前3季度B站廣告收入暴增一倍多,B站基本不打貼片廣告(除非有些引進內容的版權方強制要求必須加貼片廣告),廣告收入主要來自於獨立廣告。目前阿里、小米甚至一些汽車、美妝和奢侈品公司都在B站開設帳號,發布獨立廣告,這說明B站的傳播價值得到了越來越多品牌方的認可。
另外,增值服務(主要是直播等)也有一倍以上的增長,和廣告業務共同提供了B站增長的主要動能。目前B站已經拿下英雄聯盟全球賽事獨播權,有望帶來新的增量。
三、結語
在去年的一次內部會議上,B站董事長陳睿談到:「要想活下去,B站市值必須在3年內突破100億美元。」然而僅用不到1年時間,今年4月B站市值就突破了百億美元。又過了半年多,一份超預期的三季報繼續把這個數字推升至200億美元以上。走到第11個年頭的B站已經和當年思考「核心競爭力」的騰訊處於同一個年齡段,雖然成長值得肯定,引來騰訊和阿里雙雙進行戰略投資也說明未來可期。但是市值創新高的同時虧損也在創新高,對於摘掉「二次元」人設的B站,或許成長之路才剛剛開始。
相關閱讀:
渾水做空不講武德,B站破圈有備而來?
一年燒掉13億!嗶哩嗶哩,想說「破圈」不容易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星空財富。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冉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