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下圖)
先起線稿,看準風景的地平線的位置,和山林的高低起伏以及樹林的高矮。
因為是溼畫法,會造成上色邊緣輪廓線模糊。所以要用長線條將畫面景物的大概位置和形狀區分出來。注意細節處的樹木和大雁。描繪時稍微明確一些,讓畫面更加的精緻。
第二步:(下圖)
第二步的時候用刷子蘸清水在畫紙上的遠處背景做暈染。為了一開始就將霧氣的氛圍營造出來,可以用松鼠筆蘸料群青加水調淡後,上第一層底色,將遠處的景色概括出來。
然後蘸取翠綠色加水調淡,開始進行溼畫疊色。將更靠近的那一片樹林概括出來。注意控制顏料的流動,保留一定的形狀。
當畫面足夠溼潤的時候,加色的顏色會完全與底色融合。想要控制好加色的時機,除了平時多練習,還可以用筆尖在畫面上少量試色進行確認,確認後用筆肚快速加色。
第三步:(下圖)
開始鋪前景色,為了配合整體。目前的前景不打算細化。所以這裡必須一步到位將空間感突出來。顏色濃度也要比底色高一些。這裡先用筆蘸翠綠色大面積鋪色,然後再蘸取檸檬黃在上端鋪一層顏色。注意控制筆上的水分,不要過多,畫好後讓顏料自然流動即可。
第四步:(下圖)
等底色快幹的時候畫出最左邊的樹木。這時差不多就是用幹畫法畫畫兒啦。兩棵樹也有前後遮擋關係。先用翠綠色,畫出前面的樹,再用翠綠色加鎘紅色畫出後面的樹。注意讓兩棵樹的顏色銜接一些。這樣可以使顏料自然流動混合在一起。
中間樹木做一定的輪廓虛化處理。因此用邊緣線漸變進行處理,與兩邊樹木對比出空間關係。先蘸取翠綠色,畫出枝幹,然後加水暈開,這樣可以不產生明顯的邊緣痕跡。
大家或許對疊加的顏色深淺不夠肯定,總擔心顏色過重。其實顏色和水漸漸散開後,顏色會變淺。如果不確定用多深的顏色。我們可以在上色前在試紙上試色。
第五步:(下圖)
這個時候需要把湖岸和湖面的交接處區分出來。用綠色加鎘紅色調在邊緣進行加色,要畫出層次感。樹林的加色是為了讓它更突出,注意加色時不要用過灰的顏色。
第六步:(下圖)
整幅畫兒幾乎都是以綠色為主,但是可以通過不同的綠色進行上色對比。在色彩上要區分出畫面的空間關係。如遠景是偏藍綠色。中間是綠色,近處偏黃綠色,同時越遠的空間顏色越灰,反之越亮。
中間的樹是視線最容易注意到的地方,所以內容應該更豐富一些。可以用翠綠色加上一棵小樹在它們中間就會顯得更自然和靈活。
最後讓畫面更加的精緻,用翠綠色加一點灰色畫出柵欄。
畫面裡的大雁我們可以用白色墨水,或者是丙烯白色顏料。大雁是這幅畫的點睛之筆,接著用筆尖蘸取黑色顏料。在大雁的翅膀上色,讓大雁看起來更真實。細節雖然很簡單,但是要畫得精緻一些,同時有一些深淺大小變化,讓小細節更有看點。比如大雁的近大元小,柵欄的線條粗細變化。
總結一下:水彩畫是控制水的藝術,水份和顏料的多少配比是很關鍵的,同學們要多多練習和觀察。相信大家會越畫越好,也歡迎評論區留言溝通,有問必答。
#每日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