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包漿豆腐 Epoch故事小館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男性網紅都去生孩子去了。
「疼哭了」「沒想到有這麼疼」「完全不想再來第二次」是高頻詞彙。流汗、大叫、身體亂動是這些視頻的標配。看到這些男人猙獰變形的臉,按理來說也該勸退觀眾了。
來源:小紅書
誰能想到,居然有不少人對這種劇痛種草。民間的「分娩體驗」服務雨後春筍一樣地冒了出來。
在大眾點評輸入「男士分娩」四個字,逾百個結果浮出來。只需要稍微花點錢,就能讓你好好疼上一把。
私立醫院、孕嬰寫真、月嫂中介、產後修復機構都在分這杯羹。
在分娩體驗的商業沃土上,顧客大可以豐儉由人。最樸素的1元促銷能保證你痛感不打折扣,豪奢一些的,售價幾百元,工作人員會握著尖叫雞給你加油,還會為你抱來誕下的「嬰孩」。
不管附加服務有多花哨,絕大部分的分娩體驗的原理,都是通過電流刺激神經元,讓大腦產生不同水平的痛感,從而模擬產婦感受到的陣痛。
這臺機器不可小覷,對於不同的客戶來說,它可以是情侶情感的試金石、可以是妻子向丈夫復仇的工具、也可以是母親教育孩子的教鞭。
機器的進價從幾百到幾千元不等,佔地面積不大,怎麼算都是賺。
夏女士頗有些得意,她是最早發現財富密碼的人。
她經營一家月子中心,這臺機器在最初的一年多裡鮮少有人光顧。即使有,顧客基本都是陪產婦休息的新手爸爸。
酒香也怕巷子深,月子中心的顧客群體決定了這臺機器輻射不到多樣的人。
於是夏女士註冊了一家新店「男士分娩陣痛體驗館」。名為體驗館,其實寄生在月子中心的公共休息區,無需另外租賃物業。
對於零成本開張的新店,夏女士不打算傾注太多人力,經營策略是姜太公釣魚。如果有人上門,值班護理師誰得空誰去照應。
沒想到,在這種佛系經營下,第一周客流量就超出預期,來的客群也超過了她的想像範圍:抖音網紅、情侶、母子、單身人士都有。
大蔣就是被大眾點評頁面吸引來的,他本以為單身男性和月子中心八竿子打不著,一臺機器輕鬆架起了橋梁。
大蔣說他好奇分娩和蛋疼哪個更疼。這個網上的知名論戰如今終於有了大一統的度量衡工具。
體驗過後,他也說不上來哪個更痛。
在醫學上,兩者都被認證為劇痛,沒必要華山論劍分出勝負。
夏女士說,到店體驗的女士普遍能堅持到八九級,而男性在哪一級退出的都有。人們容易產生錯覺,女性對疼痛的耐受力更高,然而研究表明,女性的平均痛閾低於男性,女性其實更容易感到疼痛。
到店體驗的顧客不乏單身人士,阿江也是其中一位。
他有一段傷心事,前女友生理期的時候,他總是只會說「多喝熱水」,為此一直被前女友抱怨。
這次,他聽說8級疼痛和女性生理痛相當,特地前來試試,「想感受一下她當時到底有多疼」。
Viva是女孩,也是單獨前來。她說她將來有生育打算,提前來試試分娩痛是不是自己所能承受的範圍。約莫8、9級的時候還能聽到她疼得哼哼,10級過後她疼得咬牙,不再發出聲音。
她最後一路試到了12級,休息時她告訴我:「剛剛痛得沒法說話了。大約像斷腿那麼疼。」
她做出這樣的類比,因為半年前遭遇車禍,大腿骨折植入鋼板還未取出。「送到醫院當晚不能馬上做手術,因為腿腫得很高,等到第二天中午才進手術室。」那一夜,她一直忍受著12級的切膚之痛。
Viva的描述嚇退了排在她後面的一對情侶。
這個分娩體驗到底夠真實嗎?來體驗的客戶基本都是沒有生育經驗的,最有發言權的大概就是生過孩子的夏女士本人。
她說這臺機器痛感12級大約與產前陣痛相仿,但這似乎還是不夠「公正」,因為男士們在12級痛感下堅持30秒即為通關,媽媽們卻要在痛一分鐘停一分鐘的交替中煎熬數小時。
男士可以隨時按下停止鍵,孕婦真實分娩無法叫停。夏女士認為,比起真實情況,「分娩體驗只是灑灑水啦。」
更何況,「分娩的痛伴著無助、恐懼種種情緒,過程漫長,不是短暫的疼痛可以相比的。」
夏女士看到同行們的分娩體驗戲碼更足:為通關男性發證書、設置手術臺、VR……其中也有可取之處,但她不願意這麼做。一方面是不想添加成本,二則不希望這項服務變得過分娛樂化。
夏女士唯一一次拒絕過客戶的體驗要求,是一名媽媽領著十歲左右的小朋友。「讓你知道媽媽有多辛苦,你不聽話以後都來電一電。」
夏女士聽了很不舒服,她不反對把這項服務當作德育項目,但那建立在孩子自願的基礎上,讓孩子感受疼痛,然後用「孝」和「聽話」來綁架孩子,「那和楊永信有什麼區別?」
這項業務也遇到過一些差評。體驗區就設置在月子中心的大廳,人來人往,顧客反映沒有私密感。
他們原本期待逼真的產房體驗,沒想到會被陌生人圍觀,就像「在公司前臺坐按摩椅」。
「這有什麼,我那時候生小孩,主任帶著好幾個實習生在那觀摩手術呢。」夏女士不以為然。
分娩體驗的用戶中,大比例是有婚育打算的情侶,這也是月子中心的理想客戶。將來他們很有可能會迎來真的孩子,月子中心能給他們提供孕期彩超、月嫂中介、產後諮詢、上門通乳等服務。
「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如果有好的預後方案,有些痛苦可以避免。」夏女士授意護理師在合適的契機施展這套話術。
「我不是在販賣焦慮,真實的分娩只會比這更殘酷。很多人誤以為打了無痛針就高枕無憂了,先不說無痛針得等到宮口開三指才能打,在這之前很多人已經痛得不行了。而且,如果有腰肌勞損史,無痛針的後遺症能讓人腰疼一兩個月。」
比起劇烈的痛感,還有更多的辛苦被低估了。
最近,微博上有一則視頻很火,主題是「這些信息,我生孩子前根本沒人告訴我」。
視頻裡的媽媽們面容憔悴,對著鏡頭展示自己鬆弛的皮膚上撐開的紋路,講述自己產後才知道的那些殘酷的真相:在產床上大小便失禁、私密部位的腫脹撕裂、上廁所時直接子宮脫垂、上了無痛之後失去知覺的雙腿……
這還不包括之後的人生裡,女性為撫育孩子,總要犧牲職場的機會、個人的理想、幾乎所有的時間。
這些,都是無法被一臺機器所模擬的。
護理師說她值班時遇到過一對夫妻,丈夫想要二胎,妻子不想生。兩人來做分娩體驗,丈夫試到了9級示意要停,妻子捂著控制器不讓停,一直到12級結束,丈夫撇開磁片很生氣:「你為什麼一定要這樣懲罰我?非要我痛?」
妻子回應:「你也知道痛了,那為什麼非要我痛?」
原以為不費力的導流生意,讓護工們背上額外的「情緒勞動」——在店裡鬧不愉快的情侶大有人在。
位位是二胎媽媽,是月子中心的常客,公立醫院的彩超隊伍難排,私立機構便成為位位的選擇。
她說第一次讓丈夫嘗試分娩機時,丈夫沒有絲毫推脫,撩開肚子就躺下了。到4級時,他開始吱哇大叫;到6級時,他大喊「我不行了、我不行了!」在場的人看出了他的表演成分,都笑了。
位位說她當時沒有笑,她感到難堪,不知道是不是孕期激素的影響,她回家哭了一下午。
她希望丈夫能通過「感同身受」和她共情,而不是想要看一段詼諧的表演。丈夫的反應讓她覺得委屈,「你根本就不想認真理解我!」
丈夫說這只是個遊戲,哄老婆的遊戲。位位聽了更生氣了,「為什麼你們總覺得女性需要哄,需要順毛捋呢?」
她想要被傾聽和理解,丈夫卻輕飄飄地給了個「哄」字,就仿佛她是因為不夠理性、意氣用事才讓丈夫上的分娩體驗。
生理上的疼痛總有痊癒的一天,但是身邊人對於痛苦的輕視讓位位很不舒服。
位位生第一個孩子時,婆婆和媽媽一起照顧她。她餵奶乳頭皸裂,媽媽見怪不怪:我那時候餵到你長牙還沒斷奶,流的血比你多得多吶。婆婆也表示贊同,「沒關係,我那時候也是這樣的。」
同樣經歷過生育的婆婆、媽媽尚如此,位位對分娩體驗的期待很有限,「但我絕對沒想到丈夫會是那樣的態度。」
據夏女士說,她見過在體驗過後當場吵架、慪氣、流淚的,但都「已經算不錯的了,畢竟他們願意互相商量著來體驗一下」。
更多的情侶,可能在走進體驗館的門口前,已經吵得不歡而散了。
或許,是否該讓男生體驗一次分娩疼痛,已經成為情侶之間的一輪新的考題。
在某紅書的男性分娩體驗視頻下,最高贊的評論往往長這樣:
而在知乎「如何看待女生想讓男生體驗分娩痛」的問題中,拒絕參與體驗的題主寫道:
在我面前這位和我三觀相符,性格相投,相處愉快,幾乎不吵架而且喜歡小孩的女朋友竟然還是說出了那句「女權的話。」回答她說自己不想,是覺得自己不能放任她走上女權的道路。
其實,不難看出,男女三觀再一致,到了兩性關係上也難免會出現分歧和偏差,就像我今天和她發生的這件事,這個事我不打算道歉,而她更不可能。
問題下的答案則大多是這種畫風:
「這屬於赤裸裸的道德綁架。試問,若是男方因公骨折了,是不是也得讓女方骨個折來體驗一下男方的痛苦,好讓女方更關心他?」
「這真是讓我搞不懂的…如果你喜歡一個人,不是想方設法讓對方更快樂,反而要將自己的痛苦施加於對方?」
「今天你生孩子了,就想讓男生也體驗一下;那說句不中聽的話,萬一哪天您不幸身亡了,是不是還要你老公陪葬才行呢?」
「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和痛處,而有的人只能感受到自己承受的痛苦卻說別人不懂「共情」,還要讓對方強行感受毫無意義的痛苦,這種人才是最缺乏「共情」的。」
看到這些提問和回答,大概也能想見,夏女士所言不虛。大多數的情侶,在「是否體驗疼痛」這個問題上,就難以達成共識。
在網際網路的影響下,生育的風險和痛苦終於逐漸為人所知。一部分女性感同身受、一部分女性望而卻步;一部分男性表現出了理解和同情,但也有很多男性,將其視為「田園女權」「帶節奏」「煽動性別對立」。
說到底,分娩體驗即使可以模擬痛感,也遠遠無法模擬生育本身。那麼讓男性體驗這種疼痛真的有意義嗎?會讓他們更能共情、更能理解女性嗎?這些可能都存疑。
但至少,疼痛不再是僅存在於女性之間的公開的秘密,不再是時過境遷之後輕飄飄的一句「所有女人這樣過來的」,而是可以被審視、被考慮、被討論的一件事。這也算是一種進步吧?
作 者 | 包 漿 豆 腐
編 輯 | 麻 薯
設計、排版 | 排 骨
圖片 | 網 絡
Epoch意為「新時代、新紀元」,也有「歷史或生命中的一段時刻」的意思。不論這是最好還是最壞的時代,這都是一個有故事的時代。
原標題:《在男性分娩體驗館裡,看到情侶之間的一百種分歧》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