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不懂藝術都能看懂的 象外
L'air du soir, c. 1893
遙遙晚空
點點星光
好奇怪,看亨利-愛德蒙·克洛斯的畫,我的第一感覺就是譚詠麟《朋友》裡的這句歌詞。
Henri-Edmond Cross
1856 - 1910
1856年生於法國北部城市杜埃,克洛斯的原名是亨利-愛德蒙-約瑟夫·德拉克洛瓦(Henri-Edmond-Joseph Delacroix)。為了把自己跟眾所周知的那個德拉克洛瓦區別開來,他改名克洛斯(Croix,在法語中是十字架的意思);後來為了跟另一位法國藝術家亨利·克洛斯區分,他再次改名,最後成為亨利-愛德蒙·克洛斯。
不過這個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他跟後印象派運動淵源較深——先是採用點彩畫法,到了晚年,則轉而用較為寬大的塊狀筆觸進行繪畫。
La Chaîne des Maures, 1906–1907
局部可見其塊狀筆觸
在他的畫面上,產生了類似馬賽克的筆觸和質感,馬蒂斯受他晚年作品的影響很大,有評論因此認為他是野獸派和立體主義的先驅。
哦!我今晚騎車的時候,瞬間看到了什麼?我只得記下這些轉瞬即逝的東西......用水彩和鉛筆快速地記下:非正式地塗抹對比色、色調和色相,所有的信息都裝滿了,以便第二天在畫室的安靜閒暇中做出一幅可愛的水彩畫。
——克洛斯記一次樸素的出遊
比利時象徵主義詩人埃米爾·韋海倫評論克洛斯的風景畫——
不僅僅是一頁純粹的美,而是體現了一種抒情的主題。他們豐富的和聲滿足了畫家的眼球,他們豐滿奢華的視覺是詩人的享受。然而,這種富足永遠不會提示為過剩。一切都是輕盈而迷人的……
Landscape with Stars, 1905-1908
我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是他的那件《有星星的風景》,作於1905-1908年,距離他患癌症去世還有兩年。這張水彩畫非常美,有浮世繪質感,令人想到印象派肇興之初的日本源頭。
Les Iles d'Or (The Golden Isles) , circa 1891
另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則是《Les Iles d'Or (The Golden Isles)》,作於1891年,描繪的是金島的一處瑰麗沙灘。它製造了一種令人身臨其境的錯覺——腳下是金黃如黃金的沙子,漸次往前看是黃藍混雜的海水,遠眺可見深藍的海水和粉中帶紫的遠山。實在太美。
美無是非。
Dormeuse nue dans la clairière, 1907
禪家曰: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去除過去心和未來心或許稍易,現在心也要去掉,最是不易。但或許在「美」中,過去、未來連同現在都可忘掉。
疫情肆虐全球,病毒彼伏此起,生計艱難,今天就以這組圖集,讓大家略為偷一偷閒吧。
.
END
.
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
+
大英博物館動物簡史
[英] 克里斯多福·馬斯特斯
[英] 黛布拉·曼考夫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2020年6月
236.00元/套裝2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