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中國臺灣一名網絡主播在一處廢棄醫院直播探險時,發現一具上吊的遺體。據當地媒體報導,醫院已廢棄3年,該主播稱進入醫院後,聞到一股「很濃的味道」。直播畫面中顯示,主播進入X光檔案室內,用燈一照,發現一具已風乾的遺體吊在屋頂。
警方經調查得知,該遺體是已失蹤1年多的38歲男子。主播事後發文稱,死者家屬泣不成聲,並給他包了紅包表示感謝。
延伸閱讀
恐懼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心理?
任職於匹茲堡大學的恐懼社會學家瑪姬·克爾做了不少研究,這些年來,她不斷造訪世界各地的駭人景點,希望能夠通過那些令情緒和心靈震撼的經歷,去探索——恐懼如何觸發我們的生理機制,又如何觸動我們的心理感知。
瑪姬·克爾和她的研究團隊在恐怖屋的地下室設立臨時實驗室,讓購買門票的人參與實驗。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裡,超過250人在進入恐怖屋之前和之後填寫了情緒問卷,通過腦電圖對大腦活動的測試結果,研究者們發現,對於那些感到無聊或疲憊的人以及那些經歷過非常恐怖和驚險刺激的人來說,恐懼的情緒會讓他們的大腦活躍程度降低。換句話說,恐懼造成的刺激,能夠為我們帶來不可思議的愉悅——甚至比跑五公裡更令人放鬆。
有意思的是,研究還發現,當我們與其他人一起「被嚇」時,這種「放鬆」效果會翻倍。或許,這就是人們為什麼愛看恐怖片、玩雲霄飛車、去恐怖屋探險……偏要讓自己嚇破膽的最大原因。
專家解惑
居安思危,人類更易深陷恐懼
在這個世界上,你最害怕的是什麼?老鼠還是蜘蛛,被人欺騙還是被人拋棄?雖說地球上絕大多數生物知道「害怕」的感覺,但從對恐懼的反應角度看,人和動物存在本質區別。
「動物的恐懼與理性思考無關,常產生於此時此地它能看到的事物。比如說,老鼠從不會擔心食物有毒與否,只擔心近在眼前的貓;兔子不會擔心食物中有農藥殘留,也不會對千裡之外的老虎感到恐懼。」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心理學博士李雅方告訴記者,人類既是「理性的動物」,也是「擁有語言的生命」,我們擁有認知、語言和抽象思維能力,而其他動物卻沒有。因此相對於動物的恐懼而言,人類內心的恐懼顯然要複雜得多。
正如文化人類學家歐內斯特·貝克爾所說——人類天性憂傷,從呱呱墜地起,死亡的陰影便如影隨形。於是他們變得過於敏感,害怕一切潛在的傷害和威脅。即使一切歌舞昇平,他們也會居安思危。
「恐懼」對人類而言,屬於「非單一性」的心理機制,既像被觸碰到觸角時畏縮的蝸牛那樣簡單,也相當複雜。國梅奧醫學中心研究顯示,在電梯、公交車、購物中心等地方很容易令人產生恐懼,因為密閉的狹小空間容易激發焦慮情緒,讓人對環境產生極度不安全感,失重狀態也容易讓人極端恐懼。除此之外,蜘蛛恐懼症、深海恐懼症、密集恐懼症、廣場恐懼症……李雅方表示,只要我們將刺激事件或行為認作即將發起攻擊或存在威脅,恐懼情緒就會油然而生。
(原標題:極度驚嚇!網絡主播探險廢棄醫院 發現一具已風乾的遺體吊在屋頂)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時間視頻、廣州日報
流程編輯:u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