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
一諾,00後讀書人,愛讀書,東西縱橫,觀察世界,看待問題視角新穎,善於獨立思考,發現真相。心懷悲憫,關照萬物。
海棠雅集紅樓品讀會
《紅樓夢》是從小陪伴著長大的一本,書中的少女們哭哭笑笑早已隨著流水的逝去漸行漸遠,只有他們生動鮮活的靈魂總在無數個未眠的夜晚與我作伴,感同我的身受。
今有幸來到海棠雅會,時隔多年再讀紅樓,幾分惋惜又添幾分愧疚,正所謂紅樓一夢,爭奇鬥豔;繁華落盡,各話悲涼。在厚重的書頁裡,曹公為自己和看官們造了一場華麗而悲壯的夢,夢裡的這些個少女們盡情沉醉,演繹著自己唯一的故事。
可痴醉人裡,獨獨她醒著,「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讀罷全書,很多場景紛紛擾擾,但晴雯撕書的畫面依舊深刻浮現在我眼前,她眼裡溢出神採,玉蔥般的手指在扇子上下揮舞,笑罵著聽似尖酸的詞語,她迎著寶玉溺愛的臉,爆發出一陣近乎幸福的大笑。那一刻,我認定她一定清醒:浮沉翻滾的紅塵裡,她總決絕的選擇自己要的,直言自己心中所想;或許刻薄了幾度,卻也愛憎分明、嫉惡如仇。
等級森嚴的賈府裡,與許多卑微討好的丫鬟不同,她不屑於襲人的獻身和眾夫人的賞賜,她總湧動起最熱烈的叛逆給階級以重拳,生命雖短促,可她活得明朗暢快。曹公在給晴雯的判詞裡寫「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在屬於她的那幅畫中,沒有山水,也沒有人物,竟只是一些水墨水彩的塗抹堆積,好似團團烏雲似的掩於畫上。
這讓我不禁感動,因為在我看來,這幅畫是晴雯生命裡的最佳註解,張揚熱情,堅強傲骨,從不與規矩的畫作類似,只走自我的風格。花花綠綠的水彩是她內心嚮往的顏色,肆意造作的畫面是她跳躍靈動的,只屬于晴雯的人生。
這一場紅樓夢境裡,晴雯活得最清醒,而作為小姐的黛玉,好像昏沉著一樣,卻總沉溺於和寶玉糾結的情愫及自身命運的悲涼裡,無法脫身。所謂襲為副釵,晴為黛影,在曹雪芹的筆下,四位女子相互照應,塑造了絕對豐滿立體的人物形象。就像國畫裡的皴,再次敷色一樣,晴雯和黛玉正是一幅工筆的兩面,他們都是削肩膀,水蛇腰,眉眼中有幾分相似的靈動,而同樣的傲骨與倔強,也導致他們的悲劇結局。
(芙蓉花)
在晴雯出場在第八回,她先是嗔怒寶玉失約,又道自己手凍僵,引得寶玉憐惜。「寶玉聽了,笑道: 我忘了。你的手冷,我替你握著,說著便伸手攜了晴雯的手,同仰首看門鬥上新書的三個字。」 揚首同看,就是一幅畫,這可能再也沒有了。晴雯一出場,就已經將人物性格表露的清晰明了。晴雯的結局由王夫人一手鍛造,這也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王夫人離黛近釵的想法,暗示了寶黛二人的結局。在我心裡,黛玉晴雯二人是住在兩個皮囊裡的同一靈魂,她們在蒙塵的人世間盡情舒展,以不同的方式詮釋女人花的盛放與凋零。
晴雯在怡紅院的眾姐妹中,她是深得寶玉憐、愛、護、惜的「第一等人」(第七十七回晴雯被攆後寫寶玉,「且去了第一等的人,豈不傷心,便倒在床上也哭起來。」)在某些方面,寶玉視之甚而超過襲人。如寶玉欲向黛玉傳情,「便設一法,先使襲人往寶釵那裡去借書」,然後命晴雯去瞧黛玉,並傳遞了兩條大有深意的舊帕子。此等私密之事,不用襲人,單用晴雯,可見在寶玉眼裡,晴雯還是可託心事的知己。晴雯才剛十歲時被賴大家買來作婢,因常跟賴嬤嬤進來,又生得伶俐標緻,賈母十分喜愛,便做了賈母的丫頭。後來又特特地給了寶玉,意是要給寶玉作妾的。這在王夫人向賈母回稟攆晴雯、芳官等人出去一事時賈母猶還不信,說:「但晴雯那丫頭我看他甚好,怎麼就這樣起來。我的意思這些丫頭的模樣爽利言談針線多不及他,將來只他還可以給寶玉使喚得。」
可見賈母取中的並非襲人,而是晴雯。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模樣言談針線(暗合勇補雀金裘一節)均在眾丫頭之上的「第一等人」,最終卻落得個悽慘的結果。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其脾氣秉性不為大觀園中代表不同利益的群體所容。晴雯之死,於寶玉而言是紅顏知己的消散,是年少最好的紀念。因此寶玉寫了一篇《芙蓉女兒誄》,在這一篇裡,雪芹集眾彩之墨,不吝溢美,寫出了晴雯之美和其冰清玉潔的性情。如果把這一篇美文翻譯過來,就是優美的現代歌詞。猶記得,她烏黑的長髮垂在病榻之側,咬下自己的青蔥玲瓏的指甲贈與寶玉,又與寶玉交換了內襖,說既已擔此名,做什麼事也不相干了。
直到最後一刻,晴雯仍然不屑於服從溫順,極具叛逆色彩的她,事實上已經超過了許多現代女性的覺醒。這在十三世紀的時代,是很了不起的。我們終日遊走穿梭在鋼筋水泥中,只能在某個間隙裡喘一口氣,許多時候,我們也誤入了現實的夢境,我們幾次竭盡全力完成世俗定義的完美和合適,卻在匆忙之中忘記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曹公筆下這位為自由和愛及尊嚴不息奮鬥掙扎的女奴,嘔心瀝血的為她自己掀開真實世界的面紗。晴雯是反封建反權貴的代表人物,時局的不幸造就了她的悲劇。
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是晴雯驕傲放縱的性格造就了她的悲劇,而我偏認為,心如芙蓉花般純潔的她,不屈服於命運的薄涼,不求全於權貴階級的壓迫,事實上,並非晴雯自身的性格缺陷促使她的落幕,而且黑暗迂腐的封建社會無法容忍像她這樣皎潔的靈魂,隨即將其扼殺。「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正是這樣一個絕代女子,心中渴望獨立自由的心,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太過超前,無法相融。當下的我們呼吸著平等與自由的芬芳,卻又有幾人能做到晴雯的率真傲骨。
寶玉在寫給晴雯的悼文中寫到:眉黛煙青,昨猶我畫;指環玉冷,今倩誰溫?這給予晴雯最後的溫存,令我動容。透過深入骨髓的詩歌,我仿佛又見那樣一個明朗倔強的女子款款走來,她的眉間蹙著一縷愁苦,可面容卻堅毅而熱情;她睡眼惺忪,又好像大夢初醒,在她親手翻閱過的許多個女子的判詞裡,她都一一找到了自己。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晴雯守護著自己純潔如琉璃的心,靜靜的轉身走掉了,而那一瞬間的回眸,當下即是永恆。
海棠雅集紅樓品讀會第三期 | 花絮
立足經典,守望傳統
尋歸真我,解放生命
歡迎交流共學
TEL:15771372619
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