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 | 編劇幫
文 | 居澄妙書
「如果用一句話或幾個關鍵詞來形容這部劇的話,我能想到的是熱血、成長和堅持。」面對記者的提問,熱血青春勵志劇《熱血同行》總編劇蘇蓬這樣告訴記者。
近年來,在影視市場上,採用「Y」字型敘事結構,兼容不同元素又深化熱血青春精神內核的傳奇劇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流行趨勢。這些劇大多習慣把故事背景設定在動蕩不安的亂世下,通過年輕人的獨特視角,把傳遞「青春向上」的主旋律價值導向作為整部劇的基本敘事基調。日前,正在優酷視頻獨家播出的《熱血同行》,就是這樣一部具有歷史背景的傳奇劇。
熱血賦長歌,不負青年行。《熱血同行》主要講述了清末民初時期,以崇利明和阿易為首的一眾愛國青年攜手前行、護衛家國的熱血傳奇。展現了一代中國青年在內憂外患的危急關頭,敢為人先,精忠報國的大無畏精神。
熱血、成長和堅持,是熱血青春勵志劇《熱血同行》的三大核心關鍵詞。
年輕正當時,心懷抱負,無畏前行。「熱血」代表了以崇利明和阿易為首的一眾愛國青年,國難當頭,他們身上散發出的那種無畏、勇氣和銳意。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蓋世英雄,千秋萬代,永垂不朽。「成長」代表了歷經國讎家恨風雨洗禮的年輕一代,在痛苦和蛻變中,逐漸變成了最好的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堅持」代表了只要我們敢為人先,並肩而立,不負信仰,不負家國,就一定能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彼時的中國大地,正處在劇烈的變革之中。中西文化碰撞,新老勢力交替。人民陷入水火,青年志存高遠,抱定捐軀赴國難的心態投身革命浪潮之中。
《熱血同行》作為一部尊重歷史脈絡的傳奇劇,而非歷史正劇,整部劇中,雖然並沒有出現任何真名真姓的歷史人物,但鋪陳的年代感,隨處可見。
「開始做戲的時候,就想突出展現時局動蕩背景下這些有為青年的精神風貌,所以你看我們的這些角色,他們是虛構的,但生活的年代卻是真實的。進一步講,你看光緒和慈禧從來沒露過臉,但他們都在背後影響著這個時代,會影響崇利明、阿易等人。可以說從最開始的劇本設計到劇情拍攝,都是有據可查的。」關於這部劇的年代感,蘇蓬解釋道。
《熱血同行》正式開播後,前幾集彈幕裡出現的高頻詞彙,必有一個「燃」字。蘇蓬認為,對於這部作品來說,「燃」是一個貫穿始終的東西,前期是個人向的燃,後期是家國向的燃。前期的時候,就像崇利明為了打抱不平,選擇專門懲治惡人。阿易為了救大傻,不顧個人安危闖青幫。後期的時候,當每個人的命運,和國家與民族的危亡捆綁在一起,就是家國的熱血與燃了。
崇利明是一位留洋歸來的滿清貝勒爺,雖出身尊貴,卻毫不迷戀榮華富貴,亦不與腐朽勢力同流合汙。在亂世之中,崇利明為守護國家尊嚴而奮鬥,為民眾疾苦而奔走。阿易自幼與母親分離,童年悽慘。結識崇利明後,加入了「豔勢番」,最終成長為一名保家衛國的戰士。
在人物塑造上,崇利明是高富帥的貝勒爺,阿易是社會底層的貧民孤兒。從劇本角度考量,蘇蓬表示:「劇中兩位主人公的人物設定,主創團隊最初的設想是崇利明和阿易這兩個人分別代表了他們所處年代的典型階層。回看歷史,清末民國時期,貴族階層和貧民階層就是兩個典型階層,我們在這兩個階層裡各挑選了一個代表性少年。以崇利明為例,隨著劇情的高潮迭起,我一定是要讓他破碎的。因為在對應的歷史時代裡,貴族階層一開始高高在上,最後沉淪到低谷,而阿易代表的貧民階層一開始任人宰割,最後是一步步往上走的。」真實歷史就是這樣推進的,身份地位懸殊的兩個人,在同一個信仰的引領下,最後變成了一樣的人。
《熱血同行》的成長線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一眾擁有新思想萌芽的新青年,他們在艱難坎坷與挫折挑戰的環境中,經受著心理和生理的雙重磨礪,最終成長蛻變為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另一方面是女性的成長,語初是「豔勢番」中唯一的一位女性成員,也是一位出身皇室的天之嬌女,在清末民初波譎雲詭的動蕩時局下,有著女性的堅韌。
「每一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是獨一無二的。」提到崇利明和阿易的飾演者,黃子韜與易烊千璽時,蘇蓬有這樣的感受:「子韜的熱情與投入,這是我在一般的年輕演員身上很難看到的。《熱血同行》拍攝期間,從第一天到最後一天的每一場戲,每一個鏡頭,他從始至終都在那裡。只要是他的戲,他的部分拍完了,對手的部分他一定會在旁邊搭戲,是全情投入那種。千璽拍攝打戲時,在每天拍十到十二個小時、連續拍攝一個禮拜的情況下,直到最後一天他還是希望能自己上,這一點是非常難得的。」
這一次的《熱血同行》,蘇蓬既是總編劇,也是監製。劇組拍攝總共歷時8個月,中間實際拍攝差不多6個月,蘇蓬大概有3個月左右的時間都扎在劇組裡。這期間,他跟導演的配合、溝通,跟演員的配合、溝通,可以說都是十分順利的。 蘇蓬說:「很多最開始劇本設計和我們想要表達的東西都如實呈現了,有些地方甚至是加分的。從通過角色塑造到鏡頭運用來講故事這些,都是加分的,這是我滿意的一個地方。除此之外,我們在看一些網友的評論和視頻網站上的彈幕時,發現我們編劇在寫戲時預埋的一些點,追劇觀眾們都能既快又直接地感受到,這也是我滿意的一個地方。」
每一部影視作品,主創團隊都會向普通觀眾傳遞一個終極意指或中心思想。「我就是想寫這樣一批年輕人,在面對時代賦予他們的一切時,如何去做取捨。像崇利明所代表的是貴族階層,要不要放棄自己的尊貴身份,要不要為了家國而去反抗自己的原有階層,這是他們面臨的抉擇。像阿易這種貧苦百姓,當他們看到了國家與民族未來復興的希望,要不要挺身而出去引領這個時代,這是他們面臨的選擇。如果說崇利明與阿易所處的時代與我們有一定的距離,那麼就我們當代來說,漫漫人生路上,一個人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選擇與誘惑,你如何守住本心,並有勇氣地去選擇你認為是對的,這是極其不容易的,這是我們想要傳達的。」
當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大時代下的兒女情長又要如何取捨。在劇本創作過程中,蘇蓬是這樣巧妙處理的。「咱們這個戲越到後面,在真正面臨各種抉擇的時候,我們男一與女一的情感濃度也是跟著越來越高的。人其實是這樣的,沒有那麼非此即彼。簡單說,在面臨家國大事的時候,你讓他一定要把個人情感拋到一邊。對於有血有肉的人來說,這是不科學的。他一定會被牽絆,一定會因情感產生搖擺,甚至改變他的個人選擇,人不可能一下子想得那麼明白,我覺得這才是真實的心理感受。」
抓住了時代背景新鮮感的《熱血同行》,在此基礎上進行戲劇創作,不僅打通了「青春」「熱血」的雙向壁壘,更是實現了類型內容的整合升級,這種創新路徑值得總結採納。傳奇劇逐漸向年輕化探索與靠攏,講什麼樣的主旋律故事,如何講好主旋律故事,這種呈現方式值得思考揣摩。
責編 | 火娃
E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