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這問題的朋友看來是沒有喝過米酒的,對於米酒能喝醉人嗎?我只能呵呵了,一旦米酒喝醉,那可不是平常的醉酒,一般人都會留下永久的記憶,甚至是心理陰影。米酒也是有酒精度數的,飲用後開車肯定屬於酒駕。
我曾在福建省工作過幾年,期間喝過客家糯米酒,營養豐富,有「液體蛋糕」之稱。其營養價值超過了有「液體麵包」之稱的啤酒和營養豐富的葡萄酒。客家糯米酒甘辛溫,含糖、有機酸、維生素B1、B2等,可益氣、生津、活血、散結、消腫,功效非常多,用法也很多。其中有一種客家糯米酒叫「紅軍可樂」。因作為當年紅軍的踐行酒而得名。這酒黃褐中透著亮,香氣豐富多彩,味較甜,清淡如水好入口,度數雖然不高(7%-12%(V/V))但後勁大,不知有多少人被」可樂」二字忽悠,沉醉不知歸路,不服人只扶牆。
我在福建時,曾接待一東北的哥們,據說他是白酒三斤不醉。招待了幾天都沒有喝盡興。後來用「紅軍可樂」招待他,一開始他說這是飲料,隨便喝。喝完酒後,他三天都沒起床,說以後再不敢喝「紅軍可樂」了。
所以,米酒看似酒精度數不高,但它的後勁較大,喝醉後屬於慢性酒精中毒,更不容易清醒。而且各家釀造的米酒因方法和保存年限的不同,酒精度數不相同,後勁也不相同,飲用時更不容易掌握,等你感覺喝多的時候已經晚了。
客家人自中原大地舉族南徒遷入,大多數群聚居在山區,生活艱難。為了驅寒氣和避漳,便用自產的糯米釀製米酒,家家戶戶皆可自釀,世代相傳。客家米酒,稱為水酒,清淡爽口,入口香甜。
客家人家家戶戶都會釀製米酒,釀製一般由家裡的女主人承擔。因而又被稱為「客家娘酒」。「蒸酒磨豆腐,冇(mao)人敢稱師傅」。客家糯米酒的製作看似簡單,實則十分考驗釀酒師傅的釀酒經驗和技巧,每一道工序的一點差別,都可能會導致釀出的酒味有異。
酒娘釀造起來的時候,其實還是比較傳統簡單的,材料主要用的是糯米和酒麴。工藝上大概是先把糯米泡好,蒸熟。涼後加入酒麴,放入專用的酒缸裡發孝。出酒後加水配兌,再用酒缸盛好,用文火去燉,成酒用玻璃瓶或瓦罐盛裝保存。五年以上的米酒就像蜂蜜一樣黏稠、甜潤、可口,但後勁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