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來了,早晚會感到很深的涼意。
秋天,是一個令人傷感的季節,蕭瑟的景象往往會令人不自覺地聯想到人生中的一些傷心事。
一層秋雨一層涼,秋風秋雨愁煞人,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一句句關於秋天的詩句總是難以繞開寒涼之意,傷感之情。
歷來關於秋的的歌曲和音樂,總能將人們悲秋的情緒充分表達,
這些歌曲,亦總難除卻傷感的基調和悲涼的意境,因為秋天,實在是一個傷感的季節。
而其實秋天,更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由此看來,滿則虧的道理由秋天得到了最好的解釋。
今天我們就來推薦幾首關於秋天的音樂。
第一首,《黑蝙蝠中隊》
也許你感覺這首歌的名字有些陌生,但如果說出它的演唱者,又很熟悉了。
來自劉德華的一首說唱歌曲,這首歌印象當中甚至早於周杰倫的說唱歌曲。
之所以將這首歌放在第一位,是因為這首歌講述了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
這首歌的一開始,是一段口琴獨奏,接著是飛行員起飛前的聲音,
緊接著,劉德華用他低沉又略帶滄桑感的嗓音講述了一個非常動人的愛情故事…………
秋風無情,吹落葉飄滿地,流水無心,像東去的漣漪,
請別再哭泣,那傷心的歌曲,當柳葉再紅,我會回來看你
其實,喬治不是很喜歡劉德華的歌,唯有這首歌例外。
第二首,《晚秋》
粵語版:黃凱芹,普通話版:毛寧。
流行更廣的應該是毛寧這版的。
毛寧的聲音,屬於清亮柔和的,非常舒緩的感覺,但在這首曲風略帶哀傷的歌曲中,
毛寧的聲音裡更增添了幾許淡淡的揮之不去的傷感。
這首歌當年的火爆程度並不是現在的流行歌曲能相比的,一首歌能火一兩年,
這在當下的流行音樂中是極為罕見的。
晚秋是毛寧歌唱事業巔峰時期的作品,彼時的毛寧模樣清秀,聲音清澈,從唱功到外型上,
絲毫不輸港臺歌手,這首歌與《濤聲依舊》成為毛寧的代表作,至今都被奉為經典。
第三首,《秋意濃》
張學友被奉為歌神,他的聲音高可激揚亢奮,低可如泣如訴,而《秋意濃》正是一首纏綿悱惻
、如泣如訴的歌曲。
《秋意濃》是張學友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在專輯《吻別》當中。
1989年,中日合拍的電視連續劇《別了,李香蘭!》(又名《再見李香蘭》)正式播映,澤口靖子飾演李香蘭。主題曲為玉置浩二創作的《不要走》。
該片主題曲後來被改編,成為香港歌手張學友主唱的粵語流行曲《李香蘭》。1993年,《李香蘭》被重填國語歌詞,取名《秋意濃》,收錄於張學友銷量與口碑俱佳的《吻別》專輯。
一首歌,經歷了多次改編,最終形成現在大家聽到的最為經典的版本,這首歌曾被數次拿來在綜藝節目中演唱,但這首歌特別難唱,幾乎誰唱這首歌,也難唱出張學友的味道來。
從曲調到歌詞,再到張學友的唱腔,均是缺一不可的存在,歌詞更是悽美到令人斷腸:
不怕相思苦
只怕你傷痛
怨只怨人在風中
聚散都不由我
啊~ 不怕我孤單
只怕你寂寞
無處說離愁…………
這首詞,完全可以稱之為白話歌詞中最悽美的一首,也是最具意境的一首。
第四首,《秋風落葉》
作曲姜玉陽,演唱姜玉陽。
大概是在二零零九年的時候,聽了姜玉陽的歌,聲音有一種且吟且唱的寂靜感,
尾音處又總是能帶給人撕心裂肺的傷感。
姜玉陽雖然是一名曇花一現的歌手,但喬治以為,中國流行音樂中,應該有他的一席之地。
他的《秋風落葉》和《午夜唱情歌》都是讓人聽過之後難以忘懷的歌曲,
直達心底的一種傾搞訴,能將浮燥的心瞬間安撫到平靜。
《秋風落葉》一首傷感的歌曲,唱盡失戀之後落寞與不舍的心情。
整首歌唱出的是古詩: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的感覺。
第五首,《秋天不回來》
2009年我第一次聽到了這首歌曲,而那一年,也是中國流行音樂百花齊放的一個年份。
《等一分鐘》、《求佛》、《感動天感動地》、《好聽》、《發如雪》等歌曲悉數登場,
其中當然包括這首《秋天不回來》,但在這首歌之後,便不見了歌手王強的消息。
而我們決不能因為他的淡出視線而忘記這首歌,這實在是一首很好聽的歌。
《秋天不回來》是王強演唱的歌曲,由王強作詞,胡力譜曲,收錄於2006年12月26日由華誼兄弟發行的同名專輯《秋天不回來》中。 該曲2007年1月16日獲得年度十大暢銷金曲獎。
秋天,是一個傷感的季節,秋天也是文人墨客抒發胸臆的絕佳季節,
高遠的藍天是秋的背景,漫天飛舞的落葉是它的舞者,而偶然灑落的雨滴是秋的眼淚,
總是吹起離愁別緒的秋風又是秋的心情,每一處風景都瀰漫著傷感的空氣,
秋天真的是個分手的季節。而關於秋天的音樂,仿似每一個音符都是分手的淚滴,
滴落在心湖裡,泛起層層漣漪,無法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