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福的小兒子江衛民,性格懦弱窩囊,從小就感覺沒有出息,這完全不像是他和安傑的孩子,大概是繼承了他倆所有的缺點吧,既沒有江亞非的那種男子氣,又沒有哥哥們的那種志氣和勇氣,他的存在始終是感覺若有若無的,在這個家裡,誰都可以欺負他,就連最小的亞寧都可以對他發脾氣,在父母面前他很聽話,但絕對不是父母最喜愛的那一個。有的時候都覺得他很可憐,在家裡也沒有地位,好像總是被忽略的那一個,兩個哥哥感情好,常常在一起,卻好像很少帶上他,亞寧和亞非一起玩,只有他是孤單的。
日子一天天過去,孩子們漸漸地都長大了,哥哥們當了兵,亞非成了話務班女兵,亞寧則考上了大學,成了江家唯一一個大學生,只有江衛民還在家呆著,據後來亞非所說,家裡人想讓衛民在島上當兵,可他自己不幹,感覺在島上呆夠了想出去,第二年想當兵卻沒有了機會,只能趕上上山下鄉的熱潮,所以江德福找他談話,問他願不願意回自己的老家下鄉,老家親戚多,方便照顧,也方便以後回調,江衛民從小就沒什麼主見,也沒有什麼志氣,好像很少為自己的前途打算,對於江德福的安排沒有反對,依照他的意思,在哪裡種地都一樣,在哪裡當農民也一樣。那個時候上山下鄉和當兵一樣,都是無比光榮的,胸前也配上一朵大紅花。
可是江衛民下鄉之後,根本吃不了那種苦,不到一年,不顧家人的反對,擅自做主去了拖拉機廠當工人,不但這樣還在當地娶了媳婦生了孩子,對於這個兒子,他們沒有過高的期望,他畢竟不是江衛國江衛東。到了二十一世紀的時候,沒想到二人雙雙下崗,只好回到了安家。安傑已經帶大了他們的女兒丫丫,現在又得一日三餐的伺候他們,關鍵他們還不思上進,無所事事,甚至連床都懶得起,安傑怎麼能忍受呢?對於這個兒媳婦,他們都很看不慣,甚至是對於這個兒子,更是恨鐵不成鋼。
江衛民夫婦自己也知道,安傑江德福不怎麼待見他們,相處起來都很尷尬。為了給他們找個事幹,安傑想把洗衣店盤下來給他們,沒想到他們還挑三揀四,嫌洗衣服丟人,為此爭吵起來,恰巧江亞非回家,面對不講道理的江衛民夫婦,她實在是看不過去了,狠狠地訓了他們一頓,有理有據,說的他們竟無力還嘴。吵架歸吵架,畢竟也是自己的兒子,最後安傑出資為他們盤下了茶館,這才作罷,衛民夫婦成了茶館的老闆老闆娘,這結局也算不錯。
記得安傑和江德福抱怨,衛民現在怎麼成這樣無賴了,到底該怨誰? 江德福說,當初要是不讓他下鄉就行了。如果當初不讓他下鄉,衛民就能有好的結果嗎?就像江亞非說的,上山下鄉的那麼多,怎麼就江衛民不行?王海洋一樣是下鄉,還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安傑江德福固然也有一部分責任,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自己,客觀上說是命不好,運氣不好,主觀上來說就是自己的能力不夠,沒有耐性,怕吃苦,更是沒有遠大的目標,非要中途跑去工廠上班,如果在堅持一下,被調回工作也不一定,都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