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的破圈與聚焦|何蘇六專欄

2021-02-21 綜藝報
在紀錄片產業跨界與破圈現象漸成常態、紀錄片的「公眾時代」進一步坐實的趨向下,作為紀錄片人的我,也不由得會有一種冷思考:產業化背景下的紀錄片「破圈」,是一次創新大膽的遠徵,還是一次本性的遠離?「跨界」「破圈」,成為紀錄片產業化探索的關鍵詞,頻頻被提起,並常常成為論壇主題。今春,我受邀主持騰訊短視頻創作聯盟首期大師班圓桌論壇,主題就是「紀錄片2.0時代如何『破圈』」。參加論壇的嘉賓《奇遇人生》導演趙琦、《了不起的匠人》新媒體運營總監張忌安,以及短視頻內容品牌Figure創始人張銳,他們所運營的熱門項目,一定意義上也都是行業「破圈」現象的代表。近幾年紀錄片界出現的一個又一個熱點話題、爆款作品,背後也多與「破圈」這個話題相關。一方面,紀錄片與娛樂類節目等其他影視文本元素嫁接,形成新的泛紀實內容形態產品;另一方面紀錄片被納入大影視產業甚至其他行業領域中,形成跨界化學反應,成為釋放其產業價值的重要抓手。這似乎已成為紀錄片發展突破瓶頸的有效良方,甚至一定程度上成了必由之路。當前產業化語境下的紀錄片「破圈」,至少有兩個層面的解讀:首先是產品層面的類型融合與伴隨而來的產業邊界突破;其次是用戶思維下的紀錄片觀眾培育與圈層拓展。2013年,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CDRC)推出的紀錄片藍皮書《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就提出「紀錄番外篇」概念,用以描述「新的社會文化環境下,紀錄片或紀實元素以各種衍生形態被納入大影視產業鏈結構中的行業現象」。事實證明,這一類型產品在當下正成為一種模式。根據網綜真人秀《創造101》打造的紀錄片《成團:中國第一女團誕生之幕後故事》;優酷依託其知名綜藝IP打造的衍生紀錄片《這!就是舞者》《灌籃吧!兄弟》;騰訊出品傍焦風行電視劇《如懿傳》推出的紀錄片《生活在古代·乾隆與如懿》等,這些跨界破圈產品因為傍焦熱點,融入更多娛樂元素,贏得了遠超傳統紀錄片的關注度,繼而成為「爆款」的聚集地。來自其他行業、領域的破圈與跨界合作不斷出現,以「真實」或「記錄」為基底的「紀實+」將成為紀錄片商業模式的新常態,「大紀錄片產業」或「泛紀實內容產業」概念浮出水面。以紀錄片為核心的泛紀實內容無疑會吸引更多用戶和觀眾,受眾的培育與圈層拓展將在這一過程中實現。綜藝節目《這就是街舞》熱播之時,真人秀觀察式紀錄片《這!就是舞者》播放量近2億,表明紀實內容符合主流年輕人的審美習慣和關注點時,極易產生爆款。我曾在「舌尖(一)」播出後預測,中國將進入紀錄片「公眾時代」。事實也證明,「舌尖」 效應瞬間發酵,持續升溫,終演繹成一種現象。「舌尖」現象點燃的絕不僅僅是社會對於紀錄片的熱愛,還有對紀錄片產業化甚至政治化的期待;也不止於喚醒國人對於美食的熱愛,還有瀰漫的鄉愁和社會心理的重構;也不只是創設紀錄片的新體,還因此改變了媒體紀實與娛樂節目的生態。然而,市場話語的不斷強大,正在改變紀錄片的美學樣貌,也一定意義上重塑著紀錄片產業的邊界和內涵。在紀錄片產業跨界與破圈現象漸成常態、紀錄片的「公眾時代」進一步坐實的趨向下,作為紀錄片人的我,也不由得會有一種冷思考:產業化背景下的紀錄片「破圈」,是一次創新大膽的遠徵,還是一次本性的遠離?捋清紀錄片本體內涵與產業外延很重要。對於紀錄片本體而言,當下的「破圈」現象,一定意義上是一次基於紀實內核的同心圓式的延展,對於整個大文化產業而言,則是各行業領域交叉圓間的化合反應,它們的核心動力都源於市場和商業力量的驅動。紀錄片是多元價值的統一體。這個話題將在以後專門探討。對紀錄片產業而言,無原則地迎合資本力量,肯定不是行業發展長久之計。只有謹守紀實本真,才能真正佔據市場、擁有用戶,才是可持續的生存之道。這是紀錄片特殊的生命周期和長尾效應所賦予的,也是紀錄片的清奇和良心。紀錄片破圈,不應淡忘如何守正。只有聚焦紀錄片最為根本的美學品性和社會責任,並以此作為產業化發展的核心資源和能量,才是真正的生存智慧。

聶辰席總結新中國70年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成就與經驗

直擊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影視節目展 「合作共贏未來」主題推介會

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來源,並附上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登錄手機版「綜藝+」m.zongyijia.net

相關焦點

  • 網絡紀錄片:小眾題材用文化「破圈」
    資料圖片今年以來,《風味人間》《文學的日常》《探世界》《此畫怎講》等網絡文化紀錄片的熱播得到業界與觀眾的一致好評,掀起了人們對小眾文化的關注。前不久,B站推出的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斬獲金鷹獎「最佳電視紀錄片獎」,在各大電視節紀錄片單元的獎項和提名中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像《但是還有書籍》這類文化紀錄片的「破圈」傳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媒體紀錄片的繁榮發展。
  • 網絡紀錄片:小眾題材用文化「破圈」
    資料圖片  今年以來,《風味人間》《文學的日常》《探世界》《此畫怎講》等網絡文化紀錄片的熱播得到業界與觀眾的一致好評,掀起了人們對小眾文化的關注。前不久,B站推出的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斬獲金鷹獎「最佳電視紀錄片獎」,在各大電視節紀錄片單元的獎項和提名中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像《但是還有書籍》這類文化紀錄片的「破圈」傳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媒體紀錄片的繁榮發展。
  • 情牽英烈故土 心繫何蘇發展——高縣教體局局長蘇德強到高縣何蘇...
    四川民生報導網宜賓訊(龔敏 周宗良)2020年12月23日上午,高縣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和體育局黨委書記、局長蘇德強到高縣何蘇女士希望小學校調研工作,高縣教育和體育局規劃財務和基建項目股股長艾貴洪、安全和後勤管理股股長徐昌言、高縣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中心陽軍副主任全程陪同調研
  • 網絡紀錄片:小眾題材用文化「破圈」傳播
    像《但是還有書籍》這類文化紀錄片的「破圈」傳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媒體紀錄片的繁榮發展。在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蘇六看來,「這些年來,網絡紀錄片通過製作團隊和平臺方的不懈努力,已經成長為紀錄片領域的重要一脈」。流行文化參與,實現跨界資源整合紀錄片如何實現「破圈」傳播?
  •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將播 聚焦古建修繕保護
    中新網北京12月25日電 六百年前,紫禁城在北京落成。六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高手匠人不斷延續著這片古老建築群的生命。《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紀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的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將於12月31日晚登陸央視紀錄頻道。
  • 網絡紀錄片:小眾題材用文化「破圈」傳播_旅遊中國_中國網_中國...
    像《但是還有書籍》這類文化紀錄片的「破圈」傳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媒體紀錄片的繁榮發展。在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蘇六看來,「這些年來,網絡紀錄片通過製作團隊和平臺方的不懈努力,已經成長為紀錄片領域的重要一脈」。流行文化參與,實現跨界資源整合紀錄片如何實現「破圈」傳播?
  • 網絡紀錄片:小眾題材用文化「破圈」_娛樂頻道_中國青年網
    資料圖片  今年以來,《風味人間》《文學的日常》《探世界》《此畫怎講》等網絡文化紀錄片的熱播得到業界與觀眾的一致好評,掀起了人們對小眾文化的關注。前不久,B站推出的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斬獲金鷹獎「最佳電視紀錄片獎」,在各大電視節紀錄片單元的獎項和提名中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像《但是還有書籍》這類文化紀錄片的「破圈」傳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媒體紀錄片的繁榮發展。
  • 聚焦自然影像,B站攜紀錄片「出海」
    將視角再聚焦,拍攝天行長臂猿隱秘生活的紀錄片《天行情歌》又是另一個中國影像 這些以自然萬物為題材的紀錄片,在聚焦生物多樣性的同時傳遞著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11月上線第一部原創紀錄片《大象女王》……不同取材、不同製作機構的自然紀錄片展現出近年來紀錄片製作的發展趨勢:流媒體入局,國際合作形式更為多元。
  • 紀錄片《洹洹西遊》完美收官,藝術家張洹微博出圈
    據悉,這部關於西部之旅的紀錄片,以拉薩為起點,穿越新藏線,一路西行,直抵中印邊界,是一部充滿人文情懷的藏區創作之旅,而微博作為首席合作平臺,憑藉其社交媒體的天然裂變式傳播,讓#洹洹西遊#強勢破圈,得到了廣泛的用戶關注。
  • 紀錄片《守護解放西2》的破圈底色是什麼?
    這部聚焦長沙解放西坡子街派出所的紀錄片,由嗶哩嗶哩和中廣天擇聯合出品,其片名看似很主旋律,但內容卻十分硬核。全片充斥著層出不窮的奇葩笑點和海量信息,急緩搭配的故事節奏,讓觀眾始終「沉浸式」追更。以至於網友們一邊將它評為「下飯菜」,一邊又時常在彈幕裡發出高能催淚預警。
  • 愛心無止境 大愛滿校園——重慶高縣商會愛心人士到高縣何蘇女士...
    2020年12月31日上午,重慶高縣商會愛心人士到高縣何蘇女士希望小學校捐贈書包200個,暖流在這個寒冷的冬日裡流淌。捐贈儀式在充滿愛和感激的氛圍中進行。儀式上,高縣何蘇女士希望小學校校長張通致了歡迎詞。首先,向重慶高縣商會捐贈助學的義舉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時向大力支持學校教育事業發展,關心我們下一代成長的高縣教育和體育局、慶符鎮黨委政府領導表示最真誠的感謝!
  • 見賢思齊 博採眾長——高縣何蘇女士希望小學校召開第二輪教師跟崗...
    四川民生報導網宜賓訊(龔敏 何杰)高縣何蘇女士希望小學校第二輪教師跟崗學習已圓滿結束,為了促進學習教師進行內化和分享學習成果,2020年12月10日,該校在教導處的主持下召開了第二輪教師跟崗學習返崗匯報交流會,參加學習的5位教師在會上分別做了交流發言。
  • 「爆款」頻頻破圈,當下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紀錄片?
    從《派出所的故事》到《人間世》,從《航拍中國》到《如果國寶會說話》,近年來,越來越多有溫度、有態度、有高度的紀錄片作品紛紛湧現,多元化的敘事語言和影像風格,賦予了其獨具中國色彩的人文和歷史意義,也吸引了不同年齡層和教育背景的觀眾走進紀錄片的世界。中國紀錄片行業的現狀是什麼樣的?未來中國紀錄片又會有哪些成長?
  • 歡娛影視打造首部紀錄片《鳳凰》 聚焦女性審美紀錄時代變遷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悅 10月27日,歡娛影視首部紀錄片《鳳凰》亮相2021騰訊視頻V視界大會,這也意味著以影視劇製作而在行業內外站穩腳跟的歡娛影視將正式涉足紀錄片領域。據悉《鳳凰》將邀請10位當代女演員展現10位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女性的生活細節,看點十足。
  • 社交化營銷破圈,《冰雪道路》如何撬動紀錄片價值?
    而《冰雪道路》除了對於冰雪運動本身的價值之外,還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體育文化紀錄片類型,使其從「專業小眾」向「大眾傳播」升級,給體育紀錄片帶來新的內容增長空間,這一內在價值不容忽視。《冰雪道路》節目中呈現的「專業性、精準性、全球性、廣泛性和趣味性」特點,對於體育紀錄片市場來說,具備一定的新穎性和稀缺性。
  • 訪馮宇飛:從聚焦到破圈,iQOO有這些路要走
    04 破圈已聚「天時地利」,核心仍指消費者需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做頭部的品牌自然也很難有著一切從消費者需求出發的決心。在未來發展方面,iQOO有著自己的「小目標」:「三到五年時間衝刺第一陣營,至少奔著前三去,向行業的優秀品牌靠齊」。
  • 《西泠印社》完美收官,成為高冷紀錄片破圈的生動樣本
    豆瓣網友評論截圖截止目前,《西泠印社》位列騰訊紀錄片排行榜「歷史科普類」和「歷史類」第一,評分為8.8分,播放量達百萬級。美蘭德紀錄片融合傳播力49.72,列綜合第二。如何用新潮的傳播方式,構建紀錄片與年輕受眾的連接,讓它的生命力不止在屏幕上綻放?《西泠印社》提供了一個生動的樣本。海報狂魔?任性導演?這個攝製組「針不戳」如果你是第一次打開《西泠印社》紀錄片官方微信公眾號「西泠不冷」,可能會誤以為自己進錯了門。看看這標題:《君子的表情……包,是針不戳呀》。
  • 從線上「火」到線下,B站高分紀錄片靠什麼「破圈」
    從線上「火」到線下,B站高分紀錄片靠什麼「破圈」市場信息網   2020-08-24 16:29:20   來源: 新華網   評論:   還記得今年追過的B站高分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嗎?昨天,這一爆款IP的同名線下實體書店開業,落地上海靜安大悅城,自成摩天輪下的一道風景線。
  • 專欄|六集電視紀錄片《輝煌中國》近期播出
    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的六集電視紀錄片《輝煌中國》將於近日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晚間黃金時間播出。
  • 專題論壇集錦|論壇十:影視內容生產與紀錄片專題論壇
    本場論壇由紀錄片專委會秘書長、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黃桂萍副教授主持,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傳媒學院電視學院副院長何蘇六教授和中國傳媒大學紀錄片研究中心高級編輯趙曦擔任點評人。黃桂萍副教授何蘇六教授趙曦呂修齊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蔡盈洲教授率先發言,他以和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生呂修齊共同完成的論文《西班牙扶持女性電影人的政策解析》為題,講述了女性參與電影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