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中,副歌常常會升調,那麼究竟是如何寫出來的呢?趕快來教程吧
很多流行歌曲在副歌的時候,尤其是最後一段,都會升一個半音。
我們知道小二度的音程是很不和諧的,因此升一個半音的轉調,只要是個人都能聽出來,這也達到了作曲者的目的。如果都按照古典手法,使用四度或者五度的轉調,一般人是聽不出來的,歌手也不好唱。
但是,很不和諧的小二度,在歌曲的轉調裡卻聽起來如此完美無缺。而轉調的那個和弦,也不像一般的主調和弦一樣容易聽出來。
下面千古來給大家解釋一下轉調是如何寫的
為了直觀起見,我們用具體的歌曲來舉例。
想到轉調,大家最熟悉的歌是什麼?我相信一定是光良的《童話》
從第一段副歌的Gb大調轉到Ab大調,再轉到Bb大調
當然,這裡面的轉調是一個大二度全音,也屬於不和諧的音程,所以我就先講這個大二度了
我們先分析一下《童話》副歌的和弦進行,能用三和弦的都用三和弦表示
Gb Db/F Ebm Gb/Db
我願變成童話裡 你愛的那個天使
B Db Gb Gb7
張開雙手 變成翅膀守護你
B Db Gb Db/F Ebm
你要相信 相信我們會象童話故事 裡
B Dbsus Db Gb
幸福和快樂是 結 局
《童話》副歌部分的和弦從1級開始,回到1級
升一個全音之後,新的1級在Ab
如何在一個小節之內從Gb過渡到Ab?
在這裡,我們採用的是最簡單的方法,直接把大三和弦升一個全音,從Imaj升到IImaj,也就是新的調的Imaj
但是,如果只需要一個和弦就轉調的話,未免太突兀了,不符合一般歌曲中花一個小節來顯示轉調的風格。
所以在Gb之後,作者加了一個Eb/G,這樣聽起來就像一個authentic cadence(中文叫什麼?終止式嗎?),既作為上一句的結束,又作為下一句的開始。
第二次轉調,從Ab到Bb,方法相同,就不再多說了
下面來講小二度的升調
我們再來舉例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周杰倫的《青花瓷》,A大調轉Bb大調
還是來看副歌后半段的和弦
D E
天青色等煙雨 而我在等你
C#m F#m
月色被打撈起 暈開了結局
Bm E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
A
你眼帶笑意
沒錯,這就是被用爛的4536251
那麼我們在轉調的時候要用A來接Eb,也就是一級接四級
在這裡先插一下
如果你想降一個調,而不是升一個,在這裡就可以直接用A7接Eb7,再接Abmaj,這裡使用了tritone substitution,暫時不說
回到正題,看一下譜子
在 這裡,作者用了VIImaj-#Imaj-#IVmaj的方法,當然這是參照A大調,換做Bb大調,那就是bVIImaj-Imaj-IVmaj。 bVIImaj是一個在轉調中很常用的和弦,無論是降一個大三度,升一個小三度還是升一個純四度都是很好用的,大家可以多試試。在這裡轉調的方法就相當於 升一個純四度的轉調方法,用到了一個plagal cadence(中文叫變格終止?)
完了 我覺得我解釋不清楚了
反正轉調的關 鍵就是讓一個和弦在不同調中發揮不同的作用,比如這個關鍵的Abmaj,既是A調的七級,又是Bb調的降七級,也可以理解成Eb調的四級……然後讓這個和 弦連接前面的時候發揮前一個調的作用,連接後面的時候發揮後一個調的作用,讓人耳不知不覺的完成調性的轉換。
在這兩個例子中,準確是說在幾乎每首歌的例子中,用到的大三和弦很多時候是屬七和弦的簡略版。比如童話中的Eb/G和青花瓷中的Ab,本質都是屬七和弦。 因為屬七和弦有很強烈的向主和弦行進的性質。很多時候轉調都是通過屬七和弦來進行。比如我想從C調升到Eb調,我就可以C-Bb7-Eb;我想從C調升到 E調,我就可以C-B7-E;我想從C調升到F調,我就可以C-C7-F(C7在歌曲中更多的不是升到F調,而是作為下一個樂句F和弦開始的銜接,比如青 花瓷副歌兩段之間「就當我為遇見你伏筆」的「伏筆」)不管是用作轉調還是銜接,他們都叫做secondary dominant(中文叫什麼?),就是一個屬七和弦充當另一個調的五級屬七和弦……
來源千古留名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查詢「目錄」,尋找你想要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