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收視達到48點,囊括TVB臺慶六項大獎,2007年TVB播出一部以「家族爭產」為題材的電視劇,出手就打出了「王炸」。
它的名字叫《溏心風暴》。
以「海味鋪」為背景設定,講述了一個關於利益牽扯出一個家庭的爭產風暴故事,《溏心風暴》在播出當時,無疑讓許多觀眾的好奇心大增。
這部豪華演員陣容的電視劇,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樣的爭產風暴故事,能夠打動觀眾甚至奪得多個大獎?
這是今天湯粉要講的主題。
喜歡以「家長裡短」作為故事題材的TVB,在家庭這個故事上的打造,顯然是「拿手好戲」。
《溏心風暴》在製作模式上,不僅採用了豪華演員的陣容,甚至就連客串的演員,都「不斷加戲」,只因劇情過於優秀。
劇情比演員陣容更加出彩,打出「王炸」的《溏心風暴》,到底有多經典?
在家庭人物梳理的構造上,《溏心風暴》的主體分成兩代人,分別是中年一代和青年一代。
在中年一代的演員選擇上,以夏雨、李司棋、關菊英以及米雪等演員作為主要陣容。
在青年演員的選角上,則採用了陳豪、鍾嘉欣、黃宗澤、楊怡、陳法拉等豪華級演員陣容。
從陣容的選角上來看,故事的呈現像是中年演員與青年演員「互飆演技」,實際上恰恰相反,故事的走向更準確來說,是「相輔相成」。
青年演員們的表現能有多優秀?在哭戲上有極強的掌控力,在情緒渲染的力度上也能夠拿捏自然。這些出道後逐步登上主角寶座的當紅花旦、小生們,用顏值與出色的演技,撐起了每一部電視劇。
在《溏心風暴》的內容呈現上,有更精彩的劇情點與演員的閃光點。
那麼,該劇的亮點都在哪裡呢?劇中唐仁佳與凌巧、王秀琴的三者人物關係呈現非常有看點,擁有性格看起來「多面性」的常在心讓人眼前一亮,每一個角色都有吸晴的地方,值得觀眾去細細揣摩。
在這部電視劇中,林峰飾演的「程亮」本是客串,當時的林峰還有其他電視作品正在拍攝。但因為林峰在戲劇中的效果表現得很出色,以至於「不斷加戲」,甚至擠進主演的行列。
這種加戲,與我們現如今認知的「演員加戲」十分不同。
憑藉演員的出色演技,以及劇情的打動,在2007年TVB頒獎典禮活動上《溏心風暴》包攬了最佳劇集、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喜愛女角色、最喜愛男角色等多個獎項,可謂是當年的「大滿貫」。
毫無疑問,演員陣容是屬於豪華級的,但一部電視劇好還是不好,除了看演員陣容外,還得看故事本身是否合理,是否出彩。
能夠奪得如此多的獎項,《溏心風暴》的故事劇情比演員陣容更加精彩。
故事定位在「唐記海味鋪」上,主人公唐仁佳與正室凌巧一家九口,從小小的老鋪到發展成超過六億資產的富豪,卻仍然保持一顆不驕傲、奢靡的心。
沒有豪門的金碧輝煌,故事前期的內容主體呈現是歡樂、家庭和諧融洽風格,但隨著劇情發展,故事的內容也變得越來越戲劇化,劇情也進入高潮期。
這種過渡變化的原因,來自「王秀琴」這個角色。
《溏心風暴》的故事內容精彩點在哪裡,除了演員陣容、金錢背景外,最精彩的亮點,在於夫妻關係。
在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上,身為主人公的唐仁佳卻擁有正室和偏房「兩個老婆」。正室凌巧賢良淑德、能夠撐起家庭重任。偏房王秀琴喜歡算計,忍氣吞聲的背後,都是為了想要得到唐家的金錢。
一正一反的人物對立呈現,讓觀眾對現實中那些富豪的家庭,有了一定的遐想空間。《溏心風暴》以這樣的人物來進行呈現,也是觀眾想要追這部劇的原因。
故事聚焦中年演員的劇情,來自家庭管理和公司店鋪利益產生衝突。作為主要角色,王秀琴對家庭的管理不及凌巧,甚至總是「攪風攪雨」。在店鋪的利益上也總是有不同意見,只為一己私利。
在青年演員的聚焦上,則是著重在年輕人們的感情線刻畫。人與人的相處,走進婚姻的關係以及兩個人背後家庭的溝通與矛盾,都在《溏心風暴》中有著出色的展現。
故事的演變,從最開始和諧,到後來產生各種衝突,甚至到後期反目成仇,一個關於家庭爭產的故事就此爆發,這些都是《溏心風暴》的亮點。
在塑造角色的形象上,以唐仁佳、凌巧、王秀琴、唐至安、常在心這幾個角色為重點。
作為本劇的主人公,唐仁佳雖是家庭的重要人物,卻總是一副「笑臉盈盈」的面孔,在家庭中的定位是開心果。
在家享盡齊人之福的唐仁佳,性格優柔寡斷,以至於後期的風波衝突,都跟唐仁佳脫不了干係。
出身大戶人家、深懂人情世故的凌巧,為家庭可是付出了不少心血。唐家之所以能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庭和睦都歸屬於凌巧的功勞。
這個「滿嘴都是大道理」的女角色,讓觀眾心服口服。李司棋的「正直媽媽」形象,以及「金句王」的頭銜,都成了觀眾眼裡的意難忘。
王秀琴,在本劇的定位更像是「反派」,但她的人設卻相當精彩。
表面恭順、實則陰險的性格,王秀琴是個把金錢和名分都看得非常重要的人。前期看似善良,都在為後期翻臉埋下伏筆,形成鮮明的對比。
但觀眾也能看到,如此「蛇蠍心腸」的女人,最後又得到了什麼呢?最心愛的兒子與自己反目,曾經心愛的老公也離開人世。
王秀琴又何嘗不是一個「孤寂」的人呢?
在很多觀眾眼裡看來,程亮與常在心是非常匹配的一對,但程亮這個角色被寫死,是很多觀眾都不能接受的。
不過從故事的開展與鋪墊來看,身為男主角的唐至安與常在心的情侶走向,也是很出彩的。看似很「憨」的「得得地」,讓觀眾看到了不一樣的陳豪。性格多種呈現的「常在心」,也讓觀眾看到了表現優異的鍾嘉欣。
《溏心風暴》為什麼能夠成為經典?它不僅是 體現在演員演技上,更重要的是劇情的刻畫。
在中年演員的人物群像刻畫上,編劇採取了對立形象,正室的正直與偏房的貪性。為了能夠中和這段關係,男主人公被塑造成和諧歡樂的人物形象,也就是唐仁佳。
年輕人的朝氣與拼搏,遇上各種挫折與磨難時的悲歡離合,都在《溏心風暴》中一覽無遺。
那麼問題來了,《溏心風暴》的主題核心到底是什麼?
答案顯而易見,是「家」。
充滿家庭色彩的《溏心風暴》,刻畫出正能量的「大契」,在教育孩子和對待家人的問題上,都以「理」相待。溫馨和諧的畫風不僅是教育理念,更給予了電視機前的觀眾一些思考的空間。
從家的角度出發,到底什麼是正確的,甚至是錯誤的,觀眾都擁有一個「是非觀」。
形態上屬於「反派」的王秀琴,為兒子謀權力與錢財,為自己奪得她自認為「應得的那份」,最後她又得到了什麼?王秀琴的結局,應驗了扮演者關菊英在歌詞中唱的那句:
「即是多風光都要清醒,有幾多掌聲也是孤清。」
到頭來,王秀琴孑然一身。
溫暖,有家的味道,在製作電視劇的道路上傳輸正能量,這便是《溏心風暴》的主題核心。
劇情比演員更出彩,把故事講得很清楚、很通透。《溏心風暴》能夠如此優秀,不是沒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