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天生都是藝術家|《臺灣漫遊》分享會

2021-02-14 寧波楓林晚書店


上周六,楓林晚的小書房裡來了一位特別的老師。有小朋友說,這是他聽過的楓林晚第二好的分享會(第一好就不說啦~哈哈~),放棄看電影而選擇來聽分享,是再正確不過的決定。

這位老師,就是《臺灣漫遊》的作者王曉林。

王老師的《臺灣漫遊》吸引了許多書友。或者抱著對臺灣的好奇,或者源於對手繪的喜愛,赴約而來。於是,一個叫做「邊走邊畫」的夢想就這樣出現在我們眼前。

《臺灣漫遊》是王老師「邊走邊畫」的第一部出版作品。但本次分享不僅限於書,而是他繪畫夢想的傳遞。


他說:這是一個品牌,也是一個夢想

以前是為了成全了別人,現在則要成就自己


他說:這是一個信仰

只有在行走和畫畫的時候

我才能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所以我必須邊走邊畫

===

繪畫是上帝賜予的特別的禮物,是有別於其他人的藝術語言。在王老師看來,繪畫是自然而然的,特別是在孩童時期,千萬不要為了讓孩子學畫畫,而隨便找一個老師,扼殺孩子的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讓他們自己想畫什麼就畫什麼吧,也許就有成年人意想不到的「佳作」誕生。因為,我們每個人,天生就是藝術家!

他為我們講述自己女兒的故事。故事裡,小女孩兒是伴著畫筆長大的,一路畫,一路成長。她用畫筆記錄生活,表達豐富的情感,紓解煩惱,最後將畫畫當作了自己追求的理想。

***

一開始是這樣的。



長大一點兒,是這樣的。畫中的小女孩常常是平頭,頭頂是空空的。爸爸有次給她補上了腦袋,她卻「鬧」起來,覺得爸爸破壞了她的畫。她就是個平頭的小姑娘。


再大一些,就有了更多的表達,而設計也成為她主修的專業。


除了女兒的故事,王老師還提到藝考的學生。他很配合那些雖然美術功底不好,卻很勇敢的學生。也許在專業標準來看,這些作品很不合格,但從個性上說,卻都非常有意思。所以,畫畫沒有標準,只要是「有趣」的表達,就值得鼓勵。


***

關於《臺灣漫遊》


(後面貼著《臺灣漫遊》的原稿)

這是一本讓人感到十分親切的小書。平實質樸,圖文並茂,日常物件隨意穿插。說它是書,其實更像是一本旅行日記,很生活,很真實。


每一頁都是故事,每個故事都給王老師留下深刻的回憶。比如下面這張。右邊拿著話筒的是他們的導遊,正在介紹一款商品。王老師強調說,當導遊開始介紹時,他已經隱隱明白後面將要發生什麼,但因為這推銷不是強買強賣,而是介紹商品功用,因而也不覺得不快。


還有這一張,左圖是他從咖啡館裡收集的糖包。不似我們這兒的連鎖咖啡館,臺灣的咖啡館會給糖包這樣的小東西注入許多妙想,明明是一模一樣的糖包,卻用不同款式的包裝,讓客人永遠有新鮮感。


***

關於新書

除了《臺灣漫遊》這一本,王老師還有另兩本新書即將出版——《藍色土耳其》和《情遇尼泊爾》,同樣是邊走邊畫的方式,記錄旅行的人和事兒。不過,關於這兩本的故事,我們就先保持神秘吧!等書面世了,大家再了解不遲。


加入楓林晚微信群,

請添加小編微信2470994762,備註「加群」

下載映客APP並關注映客號134004881,

即可收看活動的視頻直播哦!

相關焦點

  • 臺灣繪本藝術家分享會——將自然的美和珍貴傳達給你
    本周日下午,他將作為主持人,給大理熱愛自然的人們帶來一場「繪本故事分享會」。圖:野性中國文:野性中國轉自公眾號:野性中國時間:4月1日 下午2:30~4:00地點:大理的小院子·蒼山公共圖書館主持人:奚志農       「用影像保護自然」一直以來就是「野性中國」的使命。
  • 《臺灣漫遊》
    在大家千呼萬喚中《臺灣漫遊》姍姍而來《臺灣漫遊》是我的第一本
  • 人在連江,手機卻「漫遊」到臺灣,這是怎麼回事?
    趁著假期到連江旅遊,不料卻接入臺灣地區的漫遊信號,並收到簡訊稱已在臺灣地區產生漫遊流量。
  •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 孩子眼中的超級英雄原來長這樣……
    但總有一些空間留給我們去想像新的超級英雄形象,可有誰比孩子們更有資格去想像和創作呢?孩子可以通過無限的想像力創造出獨特的、原創的東西,孩子也會被英雄事跡所激勵,並夢想自己成為英雄……於是,來自不同國家的孩子們被賦予了一項任務——創造新的超級英雄!「Best Kids Stuff」邀請孩子們來創作,並且聘請一位專業的插畫師來重現孩子眼中的超級英雄。
  • C-TALK 第02期 | 臺灣視覺藝術家劉熙真創意靈感分享會
    從藝術總監,影像導演,視覺設計師到漫畫藝術家,熙真在她不同角色上都有非常出色的作品。她曾經獲得過多次國際設計大獎,作品包括大家熟悉的金點設計獎 2014 - 2018主視覺與典禮包裝設計,紅衣小女孩系列電影片頭與臺北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國際宣傳影片,並且執導了蘇打綠《故事》mv。
  • 【快訊】人在連江手機卻「漫遊」到臺灣 或是信號重疊!
    趁著假期到連江旅遊,不料卻接入臺灣地區的漫遊信號,並收到簡訊稱已在臺灣地區產生漫遊流量。
  • 臺灣漫遊2.0
    臺灣漫遊2.0       【 博雅原創佳作推介】廣東實驗中學高二仵潤宜同學作品《臺灣漫遊2.0》 ,被廣東作家協會《小作家》雜誌
  • YELLOW黃宣:臺灣新青年漫遊
    他一邊說著感謝的話,一邊不時地用手扶一扶黃色鏡片的眼鏡,很篤定地說:「我們即將迎來最美好的音樂時代」。黃子佼在典禮結束之後說的話像是一次註解:「這個時代的好處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被聽見。以前你要是進不了臺視、中視、華視,上不了節目,你就是紅不了。現在不一樣了,你還是有機會紅,有機會被大家看到。所以,這是好的時代」。
  • 人在連江手機卻「漫遊」到臺灣! 收到流量使用提醒簡訊……
    趁著假期到連江旅遊,不料卻接入臺灣地區的漫遊信號,並收到簡訊稱已在臺灣地區產生漫遊流量。昨日,市民林小姐撥打福州晚報新聞熱線反映此事。
  • 分享會|臺灣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家之一謝春德: 「天火:由重生到平行宇宙」
    8月22日(本周三)晚8:30,邀請臺灣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家之一謝春德分享其近期的影像創作「天火——平行宇宙」。參與方式請見文末。      謝春德臺灣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家之一。1949年出生於臺中,目前工作、生活於臺北。
  • 撒米拼貼: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藝術家
    撒米拼貼: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藝術家今天,我們談談拼貼文化「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藝術家」的話題。玩手帳拼貼的很多朋友都知道撒米,撒米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手帳拼貼平臺,很多人都是從美術史或者藝術的角度來談這個問題的,所以這次我們換個角度,從我們日常生活的審美來談一談。首先「人人都是藝術家」這個觀點是正確的,廣義上說藝術家並不都是要求有很高的藝術成就,而是藝術家都是有創造力的,並且把這種創造力豐富到自己生活中去,因此每個人都是具備創造和創新能力的。
  • 你相信這10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嗎?
    所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表達和訴求,我們教孩子畫畫不要只是簡單地教畫法技法,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教孩子們用繪畫去表達。田老師:「兒童天生就是藝術家。毫不誇張地講,我們老師的想像力比起他們小小年紀的想像力,我們已經遠遠落後於他們。我們已經失去了畫畫最重要的東西:心靈的表達。觀看直播的家長 一定要問孩子,你想畫什麼,你想表達什麼。」
  • 我們每個人都是「王迅」
    這一刻,似乎每個人都在王迅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其實,在王迅身上看到自己的時刻,又何止這一期。即便是在叫好又叫座的《極限挑戰》前四季,王迅也是男人幫6人當中,最像我們的人。我們身邊總有一些人,他們可鹹可甜,好像他是全世界最會演戲的人
  • 藝術家們眼中的「愛麗絲」,都是什麼樣的?
    愛麗絲最初的形象由道奇森本人繪製。他的創作手稿中不僅有文字,還有三十多張親手繪製的插圖。道奇森在繪畫上雖然是業餘,但他對藝術的追求可一點都不低,因此在準備出版時,他選擇另找一位專業畫家,也就是下文提到的約翰·坦尼爾。但比起專業的坦尼爾,我倒覺得道奇森的畫作更有一種別樣的味道。
  • 活動 臺灣,越慢越美麗——微信群分享會
    新浪微博:@旅人小柚,微信公眾號:yoyoyo0712▼分享會:臺灣,越慢越美麗時間:4月14日,周四,晚8-9點1.臺北的秘密角落我想,對於大部分旅行者來說,臺北都是不可錯過的重要一站。但在這一次的分享會中,我不打算介紹那種塞滿了觀光客的大眾化景點,而希望能介紹一些更加深入、更有當地氣息、更能融入普通臺北人生活的地方。比方說,如果想暖暖地泡一次溫泉,該要去哪裡?想淘一本二手書,該要去哪裡?想看一場live表演,該要去哪裡?想去臺北人最愛的夜市吃宵夜,又該要去哪裡?
  • 臺灣 西線漫遊(慢活漫遊寶島的生活)
    臺灣 西線漫遊(慢活漫遊寶島的生活) Shirleen-親子教育顧問
  • 大陸電信運營商開先例,取消在臺灣跨境漫遊費
    8月2日,多家臺媒報導,大陸電信商——中國移動推出全國不限量包月套餐,把港澳臺都納入適用地區。這對臺青、臺商和頻繁往來兩岸的民眾,堪稱一大福音。有臺媒指出,大陸網絡曾有段子嘲諷三大電信運營商「不愛國」,「到港澳臺都算國際漫遊」,這以後將是「歷史名詞」了。也有報導稱,此舉對臺灣電信業是沉重打擊。
  • 每個人都是一艘船 | 對談藝術家劉行
    #Pabeteam來自於我們的手袋品牌PabePabe,是我兩年前逐步開始做的一個箱包品牌,在創立初同窗的Logan也加入了,#Pabeteam最開始來說也不算一個藝術組合,就只是PabePabe裡一起共事的人,但我們都是學純藝術出身,我們對待之前的產品都是以類似創作的心態去設計的,比如最開始我們的那款握手腰包,我們到現在都還是很喜歡這個設計。
  • 15天,我們在臺灣遇見的那些食、景、人
    這一趟半個月的時間,除了有兩天住旅館外,其他時候我們都住在不同人的家裡,有住在老師師母家,也有其他的朋友家裡,感覺每個家庭對我們都很周到地安排而且經常噓寒問暖,讓我們內心感覺很溫暖。       跟隨劉老師學習的過程,有很多機會聽到團體中每個人的生命經歷,同樣我們也會分享自己的經驗,在進行了很多次的課程後,我突然發現,雖然在不同的土地和文化背景成長起來的人,家庭的問題和生命成長的困難卻是如此地相同,對於生命工作有著更深的體會。
  • 天生的藝術家
    裡面就有一個他,只是我還不知道,他就是陳丹青。那個視頻只看了十幾分鐘,記憶最深的就是他的樣子。昨天看到他本人的時候,才想起來。開場看了一個視頻,是他的一個原創作品,名字叫「局部」。這個視頻,讓我們跟隨陳丹青的眼睛,洞見幽微遼闊的萬華世界,欣賞名畫細節精彩。他們說,陳丹青的眼睛,是這個時代最珍貴的藝術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