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通訊員 劉燕
2020-08-18 13:29 來源:澎湃新聞
由醫生作詞作曲,女高音歌唱家與醫生共同演繹的原創紀實MV《光》。 視頻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提供(10:19)
8月18日,一首由醫生作詞作曲,女高音歌唱家與醫生共同演繹的原創紀實MV《光》正式在線發布。
這部作品匯聚了社會各界力量,融合了歌曲藝術、紀錄片採訪、科普劇情等多元素。《光》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金垂體團隊創意策劃,醫院感染科李發紅醫生作詞、作曲,紀錄片導演趙美東攝製,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新十大女高音歌唱家周旋,音樂劇演員、上海音樂學院研究生杜釔樵與李發紅醫生共同演繹。
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教授在MV中為團隊點讚,稱「華山·金垂體」團隊有讓人「脫胎換骨」的神奇力量,金質的治癒效果和人文情懷真正體現了「患者至上」的醫者擔當。
毛穎教授說,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多學科融合模式是醫學發展的大勢所趨。陳靜 攝
今年疫情期間,李發紅創作了兩首抗疫MV刷屏朋友圈,一首《唯一的可能》為武漢抗疫前線送去溫暖支持;一首《春暖武漢》迎接醫護凱旋,疫情中給無數人帶來了心靈的慰藉。
在一次會診的過程中,她受華山醫院虹橋院區副院長、「華山·金垂體」診療中心負責人、神經外科副主任趙曜教授邀請,為團隊創作一首主題曲,獻給攜手戰病魔的醫護,也獻給中國醫師節。李發紅欣然答應後,幾經打磨,終於在6月初完成詞、曲創作。導演趙美東、編曲家劉灝、音樂製作人蔣寬、歌唱家周旋、音樂劇演員杜釔樵等先後主動加盟團隊,用公益創作致敬醫護工作者。
一首由醫生作詞作曲,女高音歌唱家與醫生共同演繹的原創紀實MV《光》在線發布。陳靜 攝
MV的參演者還有許多從這個病區康復出院的患者。他們主動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除了表達對醫護人員的敬意與感謝,也想讓更多的人了解垂體疾病,獲得早日戰勝病魔的信心。
垂體瘤是一種很容易被忽略的常見垂體疾病,因為表現多樣,診斷複雜,診治往往涉及神經外科、內分泌科、放射科、病理科、婦產科、泌尿外科、感染科等眾多學科,很多患者因為找不到門道,兜兜轉轉好多年才終於確診,往往已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華山醫院是國內最早開展垂體瘤臨床診治和基礎研究的單位之一,國內頂尖神經外科和內分泌科的緊密合作讓華山醫院的垂體瘤診治領先全國、聞名業內。
趙曜說,抗疫精神是一種為了百姓和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拼盡全力、做到極致的醫學精神。陳靜 攝
「我們最初創意這個MV是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從藝術作品中獲得關於垂體疾病的科學知識,看到中國垂體病醫護團隊為了治癒患者竭盡全力,並因此獲得戰勝病魔的勇氣和力量。」趙曜教授說。
趙曜進一步表示,「今年醫師節的主題是弘揚抗疫精神,護佑人民健康。抗疫精神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精神?我們想,這應該是一種為了百姓和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拼盡全力、做到極致的醫學精神。」
華山醫院院長毛穎表示,我們所做的不僅僅是治病,更是治人,診療過程中,給患者最好的治療與最大的關懷。同時,盡一切努力推動醫學進步,這是敬佑生命的使命擔當。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華山醫院,醫護,致敬,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