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畢業自學英語 維修進口設備不再靠廠家
12月16日,西飛維修電工張向鋒等10人榮獲「西安質量工匠」稱號,說起技能人才,張向鋒說,技校畢業的學生一定要有信心,工作後多付出多充電,技能人才一樣可以幹出成績。
為練技術提前三小時上班 為修設備自學英語
12月16日,「西安質量工匠」表彰大會在市政府圓形報告廳舉行,會議授予白焰等10名同志「西安質量工匠」稱號,授予楊樂等20名同志「西安質量工匠」提名獎稱號。
西安西電開關電器有限公司電焊工白焰從業30年,練就了聽聲音就能準確判斷焊接質量的「人焊合一」技術,他說,練就這項技術他用了20年。「一個合格的焊工至少需要3年培訓,這是個手工作業,需要日積月累的練習。」白焰說,反覆練習反覆琢磨很重要,他剛上班時經常提前三四個小時到單位練習。經過多年的積累,總結出「心靜、氣勻、眼精、手準」的經驗,只要拿起焊槍整個人就要時刻關注焊槍的狀態全身心投入。因為技術過硬,他不僅可以焊接同種材料,還可以進行異種材料的焊接,參與了三峽電站等多項重要工程的開關殼體焊接。
航空工業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維修電工張向鋒年僅35歲,被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評聘為維修電工工種首席技能專家,並先後榮獲「陝西省技術能手」、「全國技術能手」等多項榮譽。2002年,張向鋒畢業於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工程專業,進入西飛公司後負責數控工具機電器的維修,「剛開始維修一臺工具機需要半個月。」張向鋒說,那時候工具機技術不像今天這麼成熟,公司的設備基本都是靠進口,大都來自德國、日本、義大利,說明書全是英文,如果設備出故障常常需要請廠家來維修,費時費力成本高。自己維修就需要將設備原理徹底搞懂,語言就是個難關,為此他專門自學《數控技術專業英語》,除此之外,還需要掌握自動控制、計算機、傳感器等多種科技,只能靠刻苦鑽研和學習,這些年他總是會隨身攜帶一個筆記本,分門別類總結維修中的經驗和方法,現在已經記滿了13本。
「勤能補拙,只有多付出多充電誰都可以做出成績。」張向鋒說,現在單位的設備已經不需要再請廠家來修了,他還經常去外單位進行排故維修。總結個人的成長,他認為,技校畢業後進入企業的學生一定要朝著高技能人才的方向發展,師傅帶徒弟的傳承很重要,因為學校的很多東西和實際工作是脫軌的。同時,技校畢業生也要有信心,相信人都不笨,踏踏實實一步步來,利用課餘時間多充電,一定能夠獲得成長。
上官吉慶稱各行各業都要弘揚「工匠精神」
要求完善高技能人才培養機制
據了解,此次「西安質量工匠」評選活動由西安市質量強市工作推進委員會發起,活動歷時四個多月,在部門、社團和企業推薦的基礎上,經過層層篩選和材料初審、網絡評選、現場核查、綜合評審,並徵求市質推委成員單位意見和公示,決定授予白焰等10名同志「西安質量工匠」稱號,授予楊樂等20名同志「西安質量工匠」提名獎稱號。
表彰會上,上官吉慶市長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表彰的「西安質量工匠」獲得者和「西安質量工匠」提名獎獲得者表示了熱烈祝賀。
上官吉慶說,抓質量、強質量,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要求,也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迫切需要,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切實舉措。對政府來說,有質量才有力量。對企業來說,有質量才有市場。對百姓來說,有質量才有幸福。他希望受表彰的質量工匠,能夠堅守工匠之心、傳承工匠之技,珍惜榮譽,擔當示範,為西安經濟社會發展,帶動培養更多技藝精湛、愛崗敬業的「能工巧匠」。也希望全市各行各業、各條戰線上的廣大職工:都能樹立爭創一流的進取精神,以受表彰的「工匠」為標杆,弘揚「工匠精神」,努力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最大化,著力打造「西安質量工匠」新品牌,為大西安追趕超越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張向鋒從技校畢業後工作15年就獲得多項國家榮譽,這很了不起。」上官吉慶說,所以要重視青年職業能力的培養,他要求,西安市質量強市工作推進委員會(簡稱市質推委)要牽頭負責,進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和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培訓和激勵機制,大力實施青年職業能力提升計劃,推廣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為質量工匠成長和發展提供堅實保障。要進一步抓好西安市各項人才、戶籍新政的落實,不斷完善創新創業政策體系,吸引更多技術人才落戶,確保各類人才能夠「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好」。同時,也要支持廣大企業提高質量工匠和技能人才的地位,不斷改善他們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
華商記者 趙瑞利
編輯:華商報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