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詞,「爆缸了」。
大多時候,這是越野跑者表達難以承受極限壓力的一種戲謔。但對李龍(小龍)來說,戲謔本身就是他生活的態度。
小龍進入更多人的視野,是因為年前他拍攝的《申,申,申》三組長鏡頭影像,以攝影師的身份。這三組長鏡頭記錄了港百冠軍申加升奪冠的過程,不少跑友說,這是裡程碑式的一段影像記錄。
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關注,是因為拍攝高水平越野冠軍不易,能夠得到如此完整的幾組鏡頭,也實屬難得。除了需要攝影師具備超強體能和極其豐富的越野跑經驗之外,運氣也佔有很大的因素。
小龍不止一次地說,「運氣很好」。在此之前,他做了很多次類似的拍攝嘗試,所得影像,要麼主體虛了,要麼出框了,要麼主體離鏡頭太近或太遠,都不太如人意。像這次拍攝主體一直在框內,遠近距離相對適中的長鏡頭影像,確實難得。
「特別忐忑」、「我都一直在發麻,就很緊張」。這是小龍在電腦上看到拍攝畫面前和看到後的感受。帶著拍攝任務的他,緊張兩件事,一是拍不到,一是拍不好。因此制定了兩個方案,一個是保險地跟在他身後,能夠確保拍到他,雖然只是背影。另一個方案是現在呈現的這種,在他前面拍,但風險較大。
「但是看到他出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突然決定我要冒一次風險,就是拍到他的正面,所以我在他前面先下去了,我就開始把鏡頭轉向他開始拍。其實到拍完,我都不知道鏡頭裡面是什麼。」
事後再回憶,他覺得「太不容易了」。把一個精英選手進站的過程很完整地記錄了下來。
這一段影像資料確實難得,但我們也不難看出,因為上邊提到的限制條件,視頻的構圖和光線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小龍不是專業攝影師。在做攝影師之前,他是一個越野跑者,也曾創業過,身上的抬頭也有不少,例如,「12年職業戶外玩家」;「中國瀾滄江漂流探險隊員」,2009年4月入選中國瀾滄江漂流探險隊,並與隊友成功漂流穿越雅魯藏布大峽谷月亮灣峽谷;「15個月單人單騎環中國」;2018黃山超級越野賽100km亞軍;2018龍城100越野賽100km冠軍。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單人單琦環中國。剛有這個想法,小龍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仔細做出了整套完整的行程。當時小龍拿著自己的方案去山西電視臺想與電視臺合作對他的環行進行跟蹤報導,卻被看門的大爺擋在門外,大爺認為他「瘋了」。
最終在朋友集體熱心的籌集下,這個大膽的想法才得以實現。2010年8月1日,小龍 從老家山西太原啟程(因為李龍是太原人,所以從家出發更具有紀念意義),開始獨自單車環中國——歷時15個月,454天,途徑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程30580公裡,海拔最高5370米。
討厭一成不變,喜歡未知。這是小龍給自己的標籤。和「爆缸了」一樣,他的高頻詞彙還有「崩潰了」。「今天都能想到明年的今天我在做什麼,這事兒想想就崩潰。」
他提到一個有趣的經歷。他曾推開保險公司的門,「主動送上門」去做保險銷售員,只是因為覺得「有意思,很有挑戰性,很想嘗試」。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做到全太原市個人業績第七名,實收保費是50多萬」。體驗結束就辭職,因為「怕崩潰」。
這樣的經歷為數不少,但做賽事是小龍持續時間最長的一件事。「做比賽,我做了整整四年。」也曾在華奧星空做與賽事相關的事項,在壹季做賽事總監,離開壹季後,給企業或政府做一些不同規模的賽事活動。如今來到軻影像,換一種方式參與賽事。
小龍的經歷背後也反映出,在中國有這樣一批人,他們是跟隨著中國越野跑的崛起成長起來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越野跑運動能夠發展得如此迅猛。」美國iRunFar 的主編Bryon Powell曾這樣說。而這一批跟隨中國越野跑成長起來的越野跑者或者說是從業者,剛好處於發展越野文化最好的時代,但也是最壞的時代。
沒什麼規劃性。這是小龍給自己的另一個標籤。他不愛做規劃,對未來也不規劃。「目前的越野跑目標還沒有完成,要做的事還沒做好,還沒有其他更想做的事。所以我還是想把我目前幹的事都幹好。如果哪天我覺得差不多了,沒什麼遺憾了,我可能就會另外選擇一個愛好,或者重新發掘新的好玩兒的事情。」
佛系又有些戲謔的人生態度,造就了現在的小龍。被問到最想和誰對話時,他的腦子裡唯一出現的一個人是K天王,他說「可我和他沒什麼好說的,只是腦子裡突然出現了他。」
而他能想到的一件遺憾的事是「我跑步有點晚,我應該早點跑的。」
然後他說:
「我是在廈門過的30歲生日。在我29歲那年,我聽朋友說30歲是一個特別神奇的時間,它會改變你生活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我當時不以為然。但當我真的進入到30歲的時候,就突然覺得時間特別緊迫,之前有點太玩鬧自己了。
那時我就覺得,我要抓緊時間做我要做的事情,玩兒出點東西、玩兒出點樣子來了。
成熟,好像就是一瞬間的事兒。」
推薦閱讀
故宮變革啟示錄
9個月,80多名合伙人,累計服務30000多名孩子,它是怎麼做到的?
春節旅遊,體驗消費受青睞,三四線城市成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