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給中國軍神的日本護士:被誣陷殺夫,卻是錢學森都敬重的偉大女人

2021-02-18 世界華人周刊


愛上他的人,並愛上他的國。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薺麥青青

洞燭幽微,發掘名人世界的人性之光

她在無邊的幻覺之中,仿佛又看到他了,英姿勃發、氣宇軒昂的他,旋即,面影又變得模糊,最後宛如一幅水墨丹青,徐徐暈染開來.晚年時的蔣佐梅,經常會被這樣的夢境驚擾,直到88歲那年,已了無牽掛的她親自去尋他,長伴他。

1913年6月18日凌晨,河北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操場上傳來了一聲清脆的槍響。

自殺前夕,蔣百裡給母親留下了一封家書:「為國盡忠,雖死無關重要,然於陸軍及民國前途有益。遺幣二百,薄田數畝,聊供贍養。」可謂字字泣血。作為當時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少將校長,蔣百裡一腔肝膽,救亡圖存,但有志難伸,四處碰壁,於是想通過一死以誓天下。只是這顆穿肋骨而過的子彈,並沒傷到心臟,亦無性命之憂,卻為他帶來了改變了自己一生的幸運女神。不久,一輛英國製造的黑色馬車停在了軍校的門口,馬車上火速下來一位日本軍醫和一名日本女子。蔣百裡得救後,醫生建議他繼續靜養。袁世凱傳話說必須留一人照顧蔣百裡。

▲ 袁世凱

那時的佐藤剛剛21歲,她來自北海道的一個貴族家庭,從一所護士專門學校畢業後,被派往日本駐中國公使館工作。佐藤第一次看到的蔣百裡,臉色慘白,精神不振,即便被救,他也許依舊會選擇輕生。當時蔣百裡在枕頭底下藏了大量的安眠藥,準備伺機服下。主治醫生深知心病還須心藥醫,便對佐藤說:「校長命不該絕,勸他放寬眼界,你的責任比我重要。」於是,通過傾心交談,她了解到了蔣百裡孤注一擲背後的故事。

出生於浙江海寧的蔣百裡,家境寒微。13歲時父親亡故,蔣百裡在叔父的資助下完成學業。求學期間,博覽群書,以改變天下為己任,無論是在杭州書院,還是在東城書院,他都經常名冠榜首,成為享譽一方的才子。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割地賠款的屈辱讓他下決心投筆從戎,東渡日本,進入東京士官學校學習。後來,他又赴德國深造,他的才氣縱橫、文武雙全深得德國軍事學家伯盧麥將軍的賞識:「拿破崙說過,若干年後,東方將出現一位偉大的軍事學家,這也許就該在你身上吧!」

回國後,蔣百裡成為把近代西方先進軍事理論系統地介紹到中國的第一人。他以超前的眼光意識到日本可能會侵華,便著手建立了東北第一線國防,並提出了對日持久作戰的觀點,被譽為「軍神」。最初,他本可以到雲南去做享高官厚祿的民政長,但他最終選擇了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當校長,在他看來,這條道路更能幫助他實現興兵強國之壯志。

走馬上任的那天,蔣百裡身著黃呢軍衣,腰佩指揮刀,腳套長馬靴,騎著一匹高大的白馬,站在尚武堂石階上,莊嚴威武,凜然不可犯。彼年,剛剛29歲的蔣百裡,一聲號令,學生組成的隊伍為之一震,隨之自動快速地分為整齊的兩排。
「今天方震(蔣百裡名方震)到校,有兩點向同學們說:一是精神上的主旨,一是學問上的主旨……如不稱職,當以自戕謝天下。」臺上信誓旦旦,臺下竊竊私語。一句「自殺以謝天下」在很多人眼裡未免顯得冠冕堂皇。很多大過天的誓言,最終不過是一場欺世盜名的妄語而已。可蔣百裡報效國家的堅定信念從未動搖。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軍人,他怎能不知,軍紀廢弛,軍隊不堪用,勢必會任由列強宰割。而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所正規化、規模最大的軍事學府的校長,他要率先垂範。上任僅三個月,他相繼進行了野外、課堂、內務、人事管理的各種檢閱,並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為了培養出更多優秀的軍事人才,學校亟需大量預算來增添設備及聘用軍官等。他向部裡請款,然而北洋政府起初建校的目的並非培養軍事人才,而是定位為門面裝點。因此部裡推三阻四。面對百般搪塞的態度,蔣百裡據理力爭:「辦一流的軍校,就該不惜任何代價,將來才有莫大的收穫。我不能因循敷衍,做一個有名無實的裝飾品。」

▲ 蔣百裡(前排左二)與梁啓超(前排左三)赴法國巴黎參加和談會
他將所有學生和教官集合到操場:「我到本校後曾經教訓過你們,我要你們做的事,你們必須辦到;你們要我做的事,我同樣也要辦到。你們辦不到,我要責罰你們;我辦不到,我要責罰我自己.」

▲ 蔡鍔、張孝準、蔣百裡

這位曾與蔡鍔、張孝準並稱「中國三傑」的將軍,以死明志的決心震驚了朝野。

被救下後的蔣百裡,仍在絕望中徘徊,於是佐藤決定好好開解這位報國無門的志士。她輕言安慰他:「遇到困難,用自殺的方法來逃避,是最輕鬆、最容易的辦法,但是,生命不是屬於自己,而是屬於國家的。國家花那麼多錢培養人才是非常不容易的。既然想報效國家,活著才能報效國家,才有機會報效國家。」佐藤一番至情至理的話讓蔣百裡羞愧難當:大丈夫當死得其所,怎能在國恥未雪、生靈塗炭的情況下意氣用事?死不足惜,但真的會使昏聵之當局肅清弊政嗎?萬念俱灰的蔣百裡在佐藤的耐心規勸下和精心照料下,慢慢解開了心結,也逐漸對這名異族女子產生了不一樣的情愫。沒有了佐藤在身邊,蔣百裡的生活仿佛變得空空蕩蕩。不知不覺中,對佐藤的思念在他的心中潛滋暗長。蔣百裡傷勢好轉後,不願意繼續擔任保定軍校校長的職務,於是向陸軍部遞交了辭呈,到北京休養。抵京後,蔣百裡驚喜地發現護理他的依舊是佐藤屋登。他緊蹙多日的劍眉終於再次舒展開。幾天後,那個曾經在保定治療過百裡的醫生,悄悄地告訴佐藤:「校長託總統,總統託公使,公使再來轉託我,有一件事要和你商量,就是你的終身大事。」

▲ 蔣百裡與蔣佐梅合影

蔣百裡不是魯莽的匹夫,但已經愛上佐藤的他希望心儀的女子能嫁給自己。經過三周的相處,佐藤對這位勇毅果敢的中國軍人印象頗深。但她並未想到過兩人的進一步發展。一名日本女子遠嫁中國,從來就不在她的人生規劃內。不久,她修書一封寄回了日本,請求家中誑報母病,以便她請假歸國。很快,那份偽造的電報,使她的回國順理成章。佐藤的遠走,並沒有斬斷蔣百裡的情絲。他的無數封信化作殷勤的青鳥,飛越滄海,向佐藤送去問候。這一封封飽含深情的情書,徹底擊潰了佐藤的心理壁壘。可父母卻不想女兒遠走他鄉:「日本不是沒有好青年,何必嫁給一個身帶暗傷的中國人。」

▲ 蔣佐梅

關山迢遙,愛難安放。佐藤只能用大量的工作來衝淡內心的失落。
哪知這位執拗的中國軍人來信更加頻繁:「我因你而生,你現在又想置我於死地!我馬上到日本,要死就死在你的家裡。」蔣百裡痴情至此,佐藤也非常痛苦。百般輾轉之下,她將他寄來的信件一一拿給父母看。長久的沉默後,母親含淚說道:「一個人呱呱墜地時,就把一生的命運帶來。你救過他一次,便應當再救一次。你若捨棄他嫁別人,你此生必耿耿於懷,這精神的痛苦對你也是不利。」最終,佐藤屋登答應了蔣百裡的求婚,離開日本前,她告訴自己的家人:「本人現為一中國婦人,因仰慕將軍及熱愛中國而嫁至蔣氏。」

1914年,一艘來自日本的輪船在天津塘沽口靠岸。在翹首的人群中,蔣百裡終於等到了佐藤。

那一年,蔣百裡32歲,佐藤屋登24歲,兩人在天津德國飯店完婚。

辦完婚禮,她回日本探親時,蔣百裡欲花大價錢買一個鑽戒送給她,但被她拒絕。

她不是那種貪慕虛榮的女子,只要有他的愛在,便覺富比王侯。

▲ 蔣百裡全家福

蔣百裡酷愛梅花,婚後,蔣百裡遂給佐藤冠以己姓,以梅為名。從此,佐藤屋登有了中國名字——蔣佐梅。

後來,他在家鄉浙江硤石東山西麓購地數畝,種梅二百株,稱為「梅園」,打算將來告老還鄉,以梅園為歸隱之所。但後來這些梅花皆毀於抗日戰爭之中。

1927年4月12日,蔣百裡的學生唐生智在武漢起兵,東徵討蔣,蔣百裡因此受到牽連,被捕入獄,羈押於南京。

當時佐梅在醫院養病,得知丈夫在南京被捕,立刻出院回家,帶上細軟,一面四處奔走求援,一面搜集古今中外名人獄中生活的片段,激勵蔣丈夫更好地活下去。

三個月後,南京對蔣百裡的態度有所和緩,甚至可以每天有家屬探望,她將正在讀書的大女兒和二女兒寄宿在學校,帶著尚幼的四女和五女將上海的家搬到南京。

蔣佐梅每天都去探監,有了蔣佐梅的陪伴與慰藉,蔣百裡的獄中生活不至於太煎熬與苦悶。

他每天打太極拳半小時,陪著兩個女兒踢毽子,給女兒講解古詩詞,伏案練字。後來筆墨縱橫的《靈飛經》就是在那時練出來的成果。

後來,在各界人士的共同施壓下,蔣介石才準許蔣百裡出獄。出獄後的蔣百裡依舊奔波於國事,盡著一名軍人的職責。

1937年,蔣百裡發表了名震四方的軍事著作《國防論》,扉頁題詞是:「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

▲ 蔣百裡著作《國防論》

這本軍事論著在二戰中成為中國軍隊的戰略指導依據。

中日開戰後,蔣佐梅面臨著在兩國之間做出痛苦抉擇的難題:

他鄉與故國,愛情與親情,難分伯仲,每一樣都是她的幸福所系。

但她最終選擇站在了愛情和正義這一邊。

身為日本人,蔣佐梅沒有替自己的國家開脫:「中日交戰,是日本軍閥侵略的過錯」,為此,她切斷了和日本的一切聯繫,終生再也沒有踏上日本的土地。

在戰爭中,她帶著五個子女,追隨丈夫輾轉南北,支持他的抗日行動。

家中積蓄捐贈一空,她便把金銀首飾變賣,換來布料和醫用的紗布,日夜趕製軍衣及繃帶,再託人送往前線,救死扶傷。

1938 年9月,蔣百裡出任陸軍大學校長。此時的陸大,在湖南桃源辦學,正擬遷往貴州遵義。

僅僅兩個月後,蔣百裡因日夜憂勞,突發心臟病,不幸於11 月4 日病逝,年僅57歲。

雖然作為中國近代著名的軍事理論家,一代兵學泰鬥,他未戰死沙場,但是他身後的榮耀卻異乎尋常。幾年之後,他更是被國民政府以國哀之禮風光大葬。

這個硬骨頭的軍人曾放言:「不論打到什麼天地,窮盡輸光不要緊,千千萬萬就是不要向日寇妥協,最後勝利定是我們的。你不相信,可以睜眼看著!」

可惜,蔣百裡沒能親眼看到他堅信一幕的出現。8年之後,抗戰勝利,當他移葬西湖的時候,眾人發現蔣百裡的屍骨竟然未腐。

▲ 竺可楨

好友竺可楨撫棺慟哭:「百裡,百裡,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國戰勝矣!」

蔣百裡去世後,蔣佐梅生命中的大樹也仿佛倒了,悲傷過度的她也幾度病倒。

尤其讓她難過的是,蔣百裡去世時,竟有人誣陷是她毒死了丈夫,只因她是一名日本女子。

當時有人勸她回日本尋求庇護。

但戰時的中國,雖然到處炮火紛飛,但那是丈夫生前的家邦,她離開了,將剩下他一個人的孤冢獨對滿目瘡痍的故土。

▲ 圖為1936年蔣百裡(中)、蔣英(右二)、蔣和(站立者)及友人在德國寓所的合影及臨行歸國前蔣百裡同蔣英留影。

最終,蔣佐梅仍選擇留在了中國。

大病初癒,她帶著五個孩子繼續抗戰,不僅為抗戰積極捐款,而且親赴前線為中國傷兵提供治療服務。

▲ 蔣和、蔣佐梅、蔣百裡、蔣英在柏林動物園

知夫莫若妻,她將丈夫尚未完成的遺志繼承了下來,也將他們的孩子們撫養成人。

五個女兒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皆學有所成,成為和她們的父母一樣有氣節的人。

最為出名的是三女兒蔣英。

▲ 蔣英

蔣英是中國最傑出的女聲樂教育家和享譽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建國後長年任教於中央音樂學院;蔣英的丈夫是我國著名的功勳科學家錢學森。

錢學森為我國航天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正是因為有了錢學森,中國才在1970年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由他負責研究的火箭,使中國成為同蘇聯、美國一樣能把核彈頭髮射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國家。」

當年,錢學森能得以繼續深造航空工程專業,是蔣百裡說服了極力反對兒子選擇的錢父,才讓錢學森的科研夢得以實現。

1955年,當錢學森衝破層層阻撓與蔣英回國參加新中國建設後,蔣佐梅才終於與女兒女婿團聚。

▲ 蔣英、錢學森結婚照

雖然蔣佐梅是日本人,但她卻從不教女兒們學日語,平時一家人都用一口地道的北京話溝通交流,而且她一直以中國文化傳統教育子女,獲得了中國人的普遍尊敬。

▲ 電視劇《東方》

1978年,蔣佐梅溘然長逝。

遠離故鄉,飽經戰亂之苦,屢遭失去親人之痛,以羸弱之軀獨自撫養五名孤女。時代的驚濤駭浪,生命的疾風驟雨,終於在她艱難走完88年的人生旅程後,煙消雲散。

她代替他盼到抗戰勝利,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其後多年,歷經白雲蒼狗的滄桑變幻。

「闊別」40年後,她終於與蔣百裡在天上,重逢。

他踏雪尋梅,她應聲而去。

遵照其遺言,她墓碑上篆刻的名字為「蔣佐梅」。

▲ 蔣百裡夫婦合葬墓

1984年,蔣英將母親的骨灰護送至杭州,和父親一起合葬在鳳凰山下的南山墓。

墓地對面,是一片櫻花樹。她眺望千裡之遙的故國,也能永枕所愛之人的身畔。

曾經,對她而言,「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如今,百裡之內,落梅繽紛,再也沒有什麼能將他們永遠分離.

同樣離家去國的婚姻還有很多,有的感天動地,有的被愛所負 ,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遇見薺麥青青」,回復關鍵詞【安娜】了解郭沫若與日本妻子的情感故事。

◇ 參考資料:陶菊隱.科學普及出版社.蔣百裡傳


◇ 責任編輯:華小妹 微信(huaxiaomei2018)

相關焦點

  • 日本護士嫁給中國軍神,不教後代一句日語:她是錢學森都敬重的女人
    袁世凱就這樣,一名叫佐藤屋登的日本護士留了下來。那時的佐藤剛剛21歲,她來自北海道的一個貴族家庭,從一所護士專門學校畢業後,被派往日本駐中國公使館工作。回國後,蔣百裡成為把近代西方先進軍事理論系統地介紹到中國的第一人。他以超前的眼光意識到日本可能會侵華,便著手建立了東北第一線國防,並提出了對日持久作戰的觀點,被譽為「軍神」。最初,他本可以到雲南去做享高官厚祿的民政長,但他最終選擇了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當校長,在他看來,這條道路更能幫助他實現興兵強國之壯志。
  • 中日跨國戀:日本護士遠嫁中國,從不教孩子日語,女兒嫁給錢學森
    也有人說是因為他找蔣介石要軍費被拒絕,還有人說他當時對中國的政府深感絕望。不過主要起因也是愛國之心。蔣百裡萬萬沒想到,自己非但自殺未遂,還以此為契機,找到相伴一生的愛人,而這個讓他深愛的女人是日本人。這個女人也不是平凡的日本人,她為愛情所做出的事情,也令人敬佩。這女子在1980年出生,名為佐藤屋登,是一名護士。
  • 錢學森嶽母蔣佐梅,本是日本護士的她,是怎麼和中國軍官在一起的
    一說到錢學森這三個字,我的內心就會充滿了敬意。作為新中國初期最著名的科學家,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相比於錢學森先生,蔣佐梅這個名字知道的人可能不是很多,她是錢學森先生的嶽母,同時也是也是一個來自日本的護士。
  • 日本護士嫁給中國將軍64年,生下歌唱家女兒,女婿則是人人皆知
    比如咱們今天要談到的這位日本護士,她嫁給了中國將軍64年,生下歌唱家女兒,女婿更是人盡皆知。這個日本護士就是佐藤屋登,她的丈夫可是大名鼎鼎的蔣百裡將軍,她自從嫁給蔣百裡之後,就把自己完全當成了一個中國人,並且一生都在追隨丈夫抗日。雖然佐藤屋登只是一個小人物,但她卻是一個值得被尊敬的日本女人。
  • 蔣佐梅:日本籍護士,嫁中國將軍64年從未回國,女婿是錢學森!
    每個人的愛情都是一場緣分,只是或早或遲而已。 佐藤屋登對這位曾在日本陸軍學校將日本天皇佩劍帶走的中國將軍敬重不已,常常勸導他國家培養不易,要好好活著報效祖國。而蔣百裡則對眼前這位溫柔體貼的日本姑娘心生愛意。
  • 日本護士嫁給中國將軍64年,生下著名歌唱家,女婿更是家喻戶曉
    那時,「抗日」的氣氛瀰漫全國,人們自發抵制日貨,對日本人也十分畏懼。即便如此,兩國的婚姻還是勇敢地打破了障礙和偏見,為了追求幸福而在一起。近代著名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蔣百裡也是眾多「痴情男子」中的一員。人們只知道他是錢學森的嶽父,一生都在研究對日抗戰戰略,但卻不知道他還有一個日本妻子。
  • 日本女護士嫁給中國將軍,女兒貌若天仙,女婿是世界聞名的錢學森
    日本女護士嫁給中國將軍,女兒貌若天仙,女婿是世界聞名的錢學森文\九品翰林有人說,沒有愛的人生,就像沒有花的春天。在所有的愛中,最令人難解的恐怕就是男女愛情了。但是有些愛情卻是令後人感到無盡的溫暖與感動,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一個普通的日本女護士偶然的機會結識了一位中國將軍,進而仰慕將軍的人格,二人經過一番波折,終於喜結連理。其實,這段令人倍感溫馨的愛情源於一個奇葩的開始。
  • 日本女護士嫁給中國將軍64年,期間從未回家,女兒如今人人皆知
    佐藤屋登,1890年出生於日本北海道。中學畢業後她考入護士學校,後被派到日本駐中國公使館服務。因為蔣百裡最愛梅花,更以梅花寄意,送了妻子一個中國名字,蔣佐梅。自此,佐藤屋登成了蔣佐梅,這個名字也陪伴她度過餘生。
  • 日本女護士嫁給中國將軍64年,女兒是歌唱家,女婿是兩彈元勳
    生活中愛情總是能引起人們的共鳴,那些偉大的愛情總是讓無數人飛蛾撲火,真正的愛情是可以超越國籍和年齡的。為了愛情可以為自己心愛的人付出一切,甚至跨越國讎家恨。在歷史上就有一位日本的女護士,不顧世俗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嫁給了一位中國的將軍,為了自己丈夫她從此在中國紮根,再也沒有回過日本。這位日本的女護士就是佐藤屋登,1890年出生於日本北海道,在學習了護理之後成為了一名護士。成為護士之後因為工作能力出眾,她被派往了日本駐華大使館做護士。
  • 一漂亮的日本女人,表白追求中國小夥,死前做法,讓人敬重
    一漂亮的日本女人,表白追求中國小夥,死前做法,讓人敬重文/猿飛日月對於郭安娜這個人,我們大家是否了解呢?作為一個日本人,此女子出生在仙臺地區,她的家庭有著比較奇特的背景,作為當地有名的大家族,從小她就受到父親的影響,她的父親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因此耳濡目染之下,她也成為了一名基督徒,在她長大之後,也是愈發的美麗,不過作為一個新時代的日本女青年,她熱烈的渴望自由戀愛,希望能夠在茫茫人海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靈魂伴侶。
  • 她是日本女護士,卻嫁給中國將軍,追溯丈夫抗日,終生不回日本
    蔣百裡,名方震,字百裡,中國近代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教育家,在中國軍事學上有著極高的貢獻。在他的軍事生涯裡,曾先後被段祺瑞、袁世凱、黎元洪、吳佩孚、孫傳芳、蔣介石等軍界大佬聘為參謀長或顧問;他所撰寫的《國防論》,被譽為是中國軍事學上除《孫子兵法》之外最偉大的著作。
  • 蔣英:嫁給乾哥哥錢學森,成就學生李雙江,終活成一代傳奇
    身為女高音家的她容貌俊秀、成就突出,不僅如此,她的親戚都是人盡皆知的大人物。著名軍事理論家蔣百裡是她的父親,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是她的丈夫,而徐志摩和金庸是她的表哥與表弟。在如此優秀的家庭當中,她也不知不覺受到了薰陶,這註定了她的一生是豐富多彩的。
  • 抗戰爆發前,一個日本女人嫁給了中國軍人,他們的女婿無人不曉
    蔣百裡是一名將軍,心懷天下,他的妻子原名為佐藤屋登,是一個日本人。按照當時的情形,兩人根本沒有結合的可能,但就是緣分讓兩個人走到了一起。此後,佐藤屋登在中國結婚生子、長期定居,也再沒有回過日本,也沒有教孩子學日語,而他們的女兒和女婿,也都成為了中國近代的大人物!
  • 她7歲嫁給國王,喪夫後拒絕嫁給殺夫仇人的兒子,後來19歲病故
    古代歐洲王國的婚姻都是政治聯姻,不講年紀,所以有一位英國國王娶了一位7歲的法國公主,在國王被殺後,王后才11歲,她拒絕嫁給殺夫仇人的兒子,回國後嫁給堂弟,又在19歲病故。
  • 嫁到中國的日本女子,從不教孩子日語,女兒的名字家喻戶曉
    日本侵華期間,日本軍隊在軍國主義的洗腦下熱情高漲,日本國內民眾也採取各種措施支持國家的戰爭。但是,戰爭終究沒有湮滅所有人的人性,一些日本人意識到了這場戰爭的本質,選擇站在正義的一邊。一個日本女人毅然嫁到了中國,她從沒教過孩子日語,生了一個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女兒。
  • 她是日本人,為愛毅然嫁到中國,從不教孩子日語,生下一女家喻戶曉!
    袁世凱就這樣,一名叫佐藤屋登的日本護士留了下來。那時的佐藤剛剛21歲,她來自北海道的一個貴族家庭,從一所護士專門學校畢業後,被派往日本駐中國公使館工作。回國後,蔣百裡成為把近代西方先進軍事理論系統地介紹到中國的第一人。他以超前的眼光意識到日本可能會侵華,便著手建立了東北第一線國防,並提出了對日持久作戰的觀點,被譽為「軍神」。最初,他本可以到雲南去做享高官厚祿的民政長,但他最終選擇了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當校長,在他看來,這條道路更能幫助他實現興兵強國之壯志。
  • 日本女護士嫁中國將軍64年,從未回家過,女兒是家喻戶曉的歌唱家
    戰爭對人們生活的傷害是毀滅性的,它讓人們懸於生死一線,連基本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也讓人們身不由己,帶來了無數死別與生離,一旦戰爭打響,人們就失去了安穩的生活,只能寄希望於生存下去。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抗日戰爭這段歷史,日軍對我國人民犯下的罪行慘無人道,給我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所幸我國有著勇敢堅毅的人民,他們對日軍的侵略奮勇抵抗,花了十四年的時間將他們趕出了中國的土地。真正崇高的人並不會被戰爭改變本性,抗日戰爭期間我國有部分漢奸背叛國家轉而為日軍效力,也有日本人意識到本國軍隊的不正當,站到了中國這一邊。
  • 蔣英:嫁給乾哥哥錢學森,成就學生李雙江,看她如何活成一代傳奇
    俗話說,每一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那如果,一個女人背後站著四個成功男人,會是一種什麼感覺呢? 軍事理論家蔣百裡、「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詩人徐志摩、作家金庸,將這四位響噹噹的人物聯繫在一起的,卻是一位女高音歌唱家。 她就是蔣英。
  • 她本是一名日本女子,24歲嫁給蔣百裡,並取一中國名字,此後再未回去
    這個女子名為佐藤屋登,出生於日本北海道,在24歲前,她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日本護士。但在24歲後,她成了中國人的媳婦,而這一切源於一次意想不到的邂逅。 當時的北洋政府聽聞,便專門派遣了一位日本醫生為他治療。待到醫生做完檢查後,就轉身離開了,只留下一位年輕美麗的護士獨自看護,這個護士便是不久前被日本帝國大學附屬醫院派來中國的佐藤屋登。
  • 彼之英雄,我之仇寇:死在中國戰場的六個日本「軍神」
    軍神,在日本的辭典裡,意思是「壯烈戰死後神格化的軍人。」圖: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潛艇敢死隊九軍神日本自古是個恃勇好戰的國家,從近代開始連續發動戰爭,所以誕生了不少所謂「軍神」。查閱日本公開資料,在日本侵華期間,有以下六個被我軍擊斃的「軍神」。風哥今天一一介紹。1、肉彈三勇士。三個陸軍一等兵,戰死於淞滬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