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他的人,並愛上他的國。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薺麥青青
洞燭幽微,發掘名人世界的人性之光
她在無邊的幻覺之中,仿佛又看到他了,英姿勃發、氣宇軒昂的他,旋即,面影又變得模糊,最後宛如一幅水墨丹青,徐徐暈染開來.晚年時的蔣佐梅,經常會被這樣的夢境驚擾,直到88歲那年,已了無牽掛的她親自去尋他,長伴他。1913年6月18日凌晨,河北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操場上傳來了一聲清脆的槍響。自殺前夕,蔣百裡給母親留下了一封家書:「為國盡忠,雖死無關重要,然於陸軍及民國前途有益。遺幣二百,薄田數畝,聊供贍養。」可謂字字泣血。作為當時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少將校長,蔣百裡一腔肝膽,救亡圖存,但有志難伸,四處碰壁,於是想通過一死以誓天下。只是這顆穿肋骨而過的子彈,並沒傷到心臟,亦無性命之憂,卻為他帶來了改變了自己一生的幸運女神。不久,一輛英國製造的黑色馬車停在了軍校的門口,馬車上火速下來一位日本軍醫和一名日本女子。蔣百裡得救後,醫生建議他繼續靜養。袁世凱傳話說必須留一人照顧蔣百裡。▲ 袁世凱
那時的佐藤剛剛21歲,她來自北海道的一個貴族家庭,從一所護士專門學校畢業後,被派往日本駐中國公使館工作。佐藤第一次看到的蔣百裡,臉色慘白,精神不振,即便被救,他也許依舊會選擇輕生。當時蔣百裡在枕頭底下藏了大量的安眠藥,準備伺機服下。主治醫生深知心病還須心藥醫,便對佐藤說:「校長命不該絕,勸他放寬眼界,你的責任比我重要。」於是,通過傾心交談,她了解到了蔣百裡孤注一擲背後的故事。出生於浙江海寧的蔣百裡,家境寒微。13歲時父親亡故,蔣百裡在叔父的資助下完成學業。求學期間,博覽群書,以改變天下為己任,無論是在杭州書院,還是在東城書院,他都經常名冠榜首,成為享譽一方的才子。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割地賠款的屈辱讓他下決心投筆從戎,東渡日本,進入東京士官學校學習。後來,他又赴德國深造,他的才氣縱橫、文武雙全深得德國軍事學家伯盧麥將軍的賞識:「拿破崙說過,若干年後,東方將出現一位偉大的軍事學家,這也許就該在你身上吧!」回國後,蔣百裡成為把近代西方先進軍事理論系統地介紹到中國的第一人。他以超前的眼光意識到日本可能會侵華,便著手建立了東北第一線國防,並提出了對日持久作戰的觀點,被譽為「軍神」。最初,他本可以到雲南去做享高官厚祿的民政長,但他最終選擇了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當校長,在他看來,這條道路更能幫助他實現興兵強國之壯志。走馬上任的那天,蔣百裡身著黃呢軍衣,腰佩指揮刀,腳套長馬靴,騎著一匹高大的白馬,站在尚武堂石階上,莊嚴威武,凜然不可犯。彼年,剛剛29歲的蔣百裡,一聲號令,學生組成的隊伍為之一震,隨之自動快速地分為整齊的兩排。▲ 蔡鍔、張孝準、蔣百裡
這位曾與蔡鍔、張孝準並稱「中國三傑」的將軍,以死明志的決心震驚了朝野。被救下後的蔣百裡,仍在絕望中徘徊,於是佐藤決定好好開解這位報國無門的志士。她輕言安慰他:「遇到困難,用自殺的方法來逃避,是最輕鬆、最容易的辦法,但是,生命不是屬於自己,而是屬於國家的。國家花那麼多錢培養人才是非常不容易的。既然想報效國家,活著才能報效國家,才有機會報效國家。」佐藤一番至情至理的話讓蔣百裡羞愧難當:大丈夫當死得其所,怎能在國恥未雪、生靈塗炭的情況下意氣用事?死不足惜,但真的會使昏聵之當局肅清弊政嗎?萬念俱灰的蔣百裡在佐藤的耐心規勸下和精心照料下,慢慢解開了心結,也逐漸對這名異族女子產生了不一樣的情愫。沒有了佐藤在身邊,蔣百裡的生活仿佛變得空空蕩蕩。不知不覺中,對佐藤的思念在他的心中潛滋暗長。蔣百裡傷勢好轉後,不願意繼續擔任保定軍校校長的職務,於是向陸軍部遞交了辭呈,到北京休養。抵京後,蔣百裡驚喜地發現護理他的依舊是佐藤屋登。他緊蹙多日的劍眉終於再次舒展開。幾天後,那個曾經在保定治療過百裡的醫生,悄悄地告訴佐藤:「校長託總統,總統託公使,公使再來轉託我,有一件事要和你商量,就是你的終身大事。」▲ 蔣百裡與蔣佐梅合影
蔣百裡不是魯莽的匹夫,但已經愛上佐藤的他希望心儀的女子能嫁給自己。經過三周的相處,佐藤對這位勇毅果敢的中國軍人印象頗深。但她並未想到過兩人的進一步發展。一名日本女子遠嫁中國,從來就不在她的人生規劃內。不久,她修書一封寄回了日本,請求家中誑報母病,以便她請假歸國。很快,那份偽造的電報,使她的回國順理成章。佐藤的遠走,並沒有斬斷蔣百裡的情絲。他的無數封信化作殷勤的青鳥,飛越滄海,向佐藤送去問候。這一封封飽含深情的情書,徹底擊潰了佐藤的心理壁壘。可父母卻不想女兒遠走他鄉:「日本不是沒有好青年,何必嫁給一個身帶暗傷的中國人。」▲ 蔣佐梅
關山迢遙,愛難安放。佐藤只能用大量的工作來衝淡內心的失落。1914年,一艘來自日本的輪船在天津塘沽口靠岸。在翹首的人群中,蔣百裡終於等到了佐藤。
那一年,蔣百裡32歲,佐藤屋登24歲,兩人在天津德國飯店完婚。
辦完婚禮,她回日本探親時,蔣百裡欲花大價錢買一個鑽戒送給她,但被她拒絕。
她不是那種貪慕虛榮的女子,只要有他的愛在,便覺富比王侯。
▲ 蔣百裡全家福
蔣百裡酷愛梅花,婚後,蔣百裡遂給佐藤冠以己姓,以梅為名。從此,佐藤屋登有了中國名字——蔣佐梅。
後來,他在家鄉浙江硤石東山西麓購地數畝,種梅二百株,稱為「梅園」,打算將來告老還鄉,以梅園為歸隱之所。但後來這些梅花皆毀於抗日戰爭之中。
1927年4月12日,蔣百裡的學生唐生智在武漢起兵,東徵討蔣,蔣百裡因此受到牽連,被捕入獄,羈押於南京。
當時佐梅在醫院養病,得知丈夫在南京被捕,立刻出院回家,帶上細軟,一面四處奔走求援,一面搜集古今中外名人獄中生活的片段,激勵蔣丈夫更好地活下去。
三個月後,南京對蔣百裡的態度有所和緩,甚至可以每天有家屬探望,她將正在讀書的大女兒和二女兒寄宿在學校,帶著尚幼的四女和五女將上海的家搬到南京。
蔣佐梅每天都去探監,有了蔣佐梅的陪伴與慰藉,蔣百裡的獄中生活不至於太煎熬與苦悶。
他每天打太極拳半小時,陪著兩個女兒踢毽子,給女兒講解古詩詞,伏案練字。後來筆墨縱橫的《靈飛經》就是在那時練出來的成果。
後來,在各界人士的共同施壓下,蔣介石才準許蔣百裡出獄。出獄後的蔣百裡依舊奔波於國事,盡著一名軍人的職責。
1937年,蔣百裡發表了名震四方的軍事著作《國防論》,扉頁題詞是:「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
▲ 蔣百裡著作《國防論》
這本軍事論著在二戰中成為中國軍隊的戰略指導依據。
中日開戰後,蔣佐梅面臨著在兩國之間做出痛苦抉擇的難題:
他鄉與故國,愛情與親情,難分伯仲,每一樣都是她的幸福所系。
但她最終選擇站在了愛情和正義這一邊。
身為日本人,蔣佐梅沒有替自己的國家開脫:「中日交戰,是日本軍閥侵略的過錯」,為此,她切斷了和日本的一切聯繫,終生再也沒有踏上日本的土地。
在戰爭中,她帶著五個子女,追隨丈夫輾轉南北,支持他的抗日行動。
家中積蓄捐贈一空,她便把金銀首飾變賣,換來布料和醫用的紗布,日夜趕製軍衣及繃帶,再託人送往前線,救死扶傷。
1938 年9月,蔣百裡出任陸軍大學校長。此時的陸大,在湖南桃源辦學,正擬遷往貴州遵義。
僅僅兩個月後,蔣百裡因日夜憂勞,突發心臟病,不幸於11 月4 日病逝,年僅57歲。
雖然作為中國近代著名的軍事理論家,一代兵學泰鬥,他未戰死沙場,但是他身後的榮耀卻異乎尋常。幾年之後,他更是被國民政府以國哀之禮風光大葬。
這個硬骨頭的軍人曾放言:「不論打到什麼天地,窮盡輸光不要緊,千千萬萬就是不要向日寇妥協,最後勝利定是我們的。你不相信,可以睜眼看著!」
可惜,蔣百裡沒能親眼看到他堅信一幕的出現。8年之後,抗戰勝利,當他移葬西湖的時候,眾人發現蔣百裡的屍骨竟然未腐。
▲ 竺可楨
好友竺可楨撫棺慟哭:「百裡,百裡,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國戰勝矣!」
蔣百裡去世後,蔣佐梅生命中的大樹也仿佛倒了,悲傷過度的她也幾度病倒。
尤其讓她難過的是,蔣百裡去世時,竟有人誣陷是她毒死了丈夫,只因她是一名日本女子。
當時有人勸她回日本尋求庇護。
但戰時的中國,雖然到處炮火紛飛,但那是丈夫生前的家邦,她離開了,將剩下他一個人的孤冢獨對滿目瘡痍的故土。
▲ 圖為1936年蔣百裡(中)、蔣英(右二)、蔣和(站立者)及友人在德國寓所的合影及臨行歸國前蔣百裡同蔣英留影。
最終,蔣佐梅仍選擇留在了中國。
大病初癒,她帶著五個孩子繼續抗戰,不僅為抗戰積極捐款,而且親赴前線為中國傷兵提供治療服務。
▲ 蔣和、蔣佐梅、蔣百裡、蔣英在柏林動物園
知夫莫若妻,她將丈夫尚未完成的遺志繼承了下來,也將他們的孩子們撫養成人。
五個女兒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皆學有所成,成為和她們的父母一樣有氣節的人。
最為出名的是三女兒蔣英。
▲ 蔣英
蔣英是中國最傑出的女聲樂教育家和享譽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建國後長年任教於中央音樂學院;蔣英的丈夫是我國著名的功勳科學家錢學森。
錢學森為我國航天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正是因為有了錢學森,中國才在1970年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由他負責研究的火箭,使中國成為同蘇聯、美國一樣能把核彈頭髮射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國家。」
當年,錢學森能得以繼續深造航空工程專業,是蔣百裡說服了極力反對兒子選擇的錢父,才讓錢學森的科研夢得以實現。
1955年,當錢學森衝破層層阻撓與蔣英回國參加新中國建設後,蔣佐梅才終於與女兒女婿團聚。
▲ 蔣英、錢學森結婚照
雖然蔣佐梅是日本人,但她卻從不教女兒們學日語,平時一家人都用一口地道的北京話溝通交流,而且她一直以中國文化傳統教育子女,獲得了中國人的普遍尊敬。
▲ 電視劇《東方》
1978年,蔣佐梅溘然長逝。
遠離故鄉,飽經戰亂之苦,屢遭失去親人之痛,以羸弱之軀獨自撫養五名孤女。時代的驚濤駭浪,生命的疾風驟雨,終於在她艱難走完88年的人生旅程後,煙消雲散。
她代替他盼到抗戰勝利,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其後多年,歷經白雲蒼狗的滄桑變幻。
「闊別」40年後,她終於與蔣百裡在天上,重逢。
他踏雪尋梅,她應聲而去。
遵照其遺言,她墓碑上篆刻的名字為「蔣佐梅」。
▲ 蔣百裡夫婦合葬墓
1984年,蔣英將母親的骨灰護送至杭州,和父親一起合葬在鳳凰山下的南山墓。
墓地對面,是一片櫻花樹。她眺望千裡之遙的故國,也能永枕所愛之人的身畔。
曾經,對她而言,「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如今,百裡之內,落梅繽紛,再也沒有什麼能將他們永遠分離.
同樣離家去國的婚姻還有很多,有的感天動地,有的被愛所負 ,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遇見薺麥青青」,回復關鍵詞【安娜】了解郭沫若與日本妻子的情感故事。
◇ 參考資料:陶菊隱.科學普及出版社.蔣百裡傳
◇ 責任編輯:華小妹 微信(huaxiaomei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