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採風行
文 / 王芳
有些事情,不是結束了,就完全過去了,他往往會被潛意識定義為一次美好的經歷,慢慢變成一幅畫,印在心板上,偶爾回憶起來,依舊清晰,仿佛就在昨天,就在眼前,那種感覺真的很美很美。
去年初秋,一個陽光美好的日子,有幸和縣文聯的一行人,共同參加了一次採風活動。其間的所到之處,其間的歡聲笑語,今又想起,清晰如昨,雖時隔一年,卻常憶常新,歷歷在目。
那是一個周六的上午,參加「永恆杯」扶貧徵文頒獎典禮過後,己臨近正午,我們便在板橋鎮政府吃了一頓工作餐。隨後,大家又在板橋鎮政府相關人員帶領下,一行人走進「板橋雪楓公園」和與此毗鄰的「板橋雪楓溼地公園」進行採風活動。
車子在公路上行駛,遠遠地就看到「雪楓公園」四個鎦金大字,敬意便油然而生。
邁進雪楓公園的大門,大家心中又不由得升騰起一股敬仰之情,面對著高高矗立的「板橋集戰鬥紀念碑」,隊伍不約而同地站立兩排,瞻仰靜默。我想,此時此刻,每個人心中一定都充滿著對逝去的烈士無限緬懷之情吧!我也是,甚至有一種想流淚的感覺,鼻子不時一陣陣酸。一個自豪的閃念,我爸爸也曾是軍人……直到有人說「請繼續往前看」,三三兩兩緩緩前行,此時,我才踏上石階,近距離地拍了下面這段文字: 板橋及抗日戰鬥紀念碑於2006年11月17日在板橋集戰鬥紀念館落成,紀念碑佔地81平方米,寓意「八一」建軍節;碑座高3.7米,寓意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碑身高11.17米,寓意1940年11月17日板橋集戰鬥。紀念碑建築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外表由花崗巖、漢白玉和青石板等材料組成,碑身正面刻「板橋集戰鬥紀念碑」八個大字,由參與指揮板橋集戰鬥的新四軍四師五旅旅長滕海清題字,碑座前後刻有碑文,兩側有人物浮雕。生動地再現了當時軍民抗戰的情景,為紀念板橋集抗日戰爭勝利66周年,謹以此立碑紀念。
順著紀念碑的塔身轉了一圈,我們便走下石階,只一個左轉身,就來到了一架飛機前,這架飛機靜臥在紀念碑的西南角,目測,也就二十米遠吧,隨行的解說員,手扶著飛機側翼,大家眾星拱月般地圍著他,凝神側耳傾聽,只見他神採飛揚、口若懸河、如數家珍——
「那是1940年6月27日,八路軍第二縱隊和新四軍第六支隊會師後,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當時彭雪楓任司令員,也是當年,就在這裡打了一場『漂亮仗』!」
說話時,他眉宇間流露出自豪與激動,右腳不由得用力上下跺了幾下。繼續說道,「1940年11月16日,日軍第十二旅團以及宿縣、蚌埠等地的偽軍共計5000餘人,坦克30餘輛,上空還有數架飛機掩護,正向淮北地區進犯,哼,真是可惡!沒想到,駐該地區的國民黨軍竟沒有採取有效的抵抗措施,且聞風而逃,多虧八路軍第四縱隊第五旅指戰員奮起迎戰!」
說到這兒,他又提高了嗓門,饒有興致地接著說下去,「17日上午8時,日偽軍先頭部隊迅速對板橋集來了一個包圍態勢。10時,日偽軍又分兩路連續發起衝擊,均被我軍擊退!18日拂曉,部隊向安全地帶轉移時,在唐集南邊和王集又分別與南坪集出動的日偽軍3000餘人狹路相逢。儘管日本當時科技比較發達,有飛機、坦克掩護,但是,經過第五旅和特務團指戰員曉勇善戰,拼命衝殺,最終,擊毀敵人坦克和汽車10餘輛,擊落敵機1架,日偽軍死傷千餘人。」說到這,故意停頓了一下,環顧了一下在場所有的人,又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看了看這架飛機,仿佛在欣賞一件稀世珍寶,再一次自豪地說道,「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架飛機,就是當時的戰利品,板橋集戰鬥給了日偽軍一個重創,不僅狠狠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還創造了八路軍用輕武器擊落飛機的先河,這一不爭的事實,被光榮地載入我軍史冊!」大家的掌聲也不約而同地響起來,那掌聲久久迴蕩在耳邊,迴蕩在公園的上空和公園裡的每一個角落……
解說員最後補充道:「為了讓這段歷史紮根這片熱土,深植於民眾心間,2006年11月17日,『板橋集戰鬥紀念碑』在蒙城縣板橋集鎮雪楓公園落成,這裡也已成為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清明節與國慶節前後,都有絡繹不絕的遊客來此參觀。」
在講解員熱情洋溢的詳述下,大家了解了這架戰鬥機的來歷,收穫滿滿,意猶未盡,此時,這一架飛機在燦爛的陽光下,散發出勝利的光彩。雖然對戰爭了解的不多,但我知道,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所以,又忍不住偷偷地向紀念碑敬了一個禮。
接著,大家又滿懷敬意地走進了蒙城縣司法局社會矯正紅色教育基地——板橋集戰鬥紀念館。館內的每一件物品都是那麼的珍稀貴重,似乎在一一述說著70多年前那次戰役中驚心動魄的每一個場景……
「大家看,這部老式電話機,太笨重了吧!可沒有現在的手機方便呀!」隨行的一個小女孩,十來歲的樣子,皮膚白皙,頭頂上扎著一個高高翹起的馬尾辮,上穿粉紅色裙褂,下穿白色打底褲,一雙紅色運動鞋,整個人,亭亭玉立,很是活潑可愛,招人喜歡,像一團火溫暖了我們一行人。人都說,童言無忌,是啊,當時擔任縣網絡作協的邵主席緩步向前,輕輕撫摸著小女孩的頭,側彎著腰溫和地說:「小朋友,一定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呀!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相信自己,一定行!」小女孩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其他人也一致投來讚賞與鼓勵的眼光。
準備離開雪楓公園時,有人提議合影留念,大家也欣然應許。
隨後,我們便向緊鄰雪楓公園的溼地公園走去。
這座溼地公園佔地面積約1500畝,剛一進去,空氣清新撲鼻,成片的花草綠地,路兩旁的梧桐樹枝繁葉茂,自然地搭建了一條條林蔭道,河道內有大中小三座小島,島上樹木叢生,鳥兒自由自在地飛翔、嬉戲,像是在歡迎我們這些前來參觀的人,好一個鳥的天堂!同行的一個還學起了口技——鳥鳴,博得大家陣陣讚嘆聲!
接著,大家相繼參觀了水庫,土山,石碑,長廊,仰英閣,青年林……
其中,最讓大家津津樂道的就是,刻有「鄭板橋渡河小憩處」的一塊石碑,碑後刻有幾行小字,板橋的由來:公元1751年,58歲的清代書畫家、詩人、揚州八怪鄭板橋乘船北上,穿秦淮,入北淝,民間採風。一日偶遇大風,在斑鳩集停船靠岸小憩,遂拜謁尉遲敬德佛寺,構畫北淝晚渡。有詩讚曰:北淝水浪滔滔,難擋詩人板橋,仰望尉遲敬德,八怪品行清高。後人為紀念克柔先生北淝一遊,故城板橋集。大家各抒己見,引經據典,合理構思著大詩人鄭板橋途經寶地的點滴畫面,「板橋」之名,相信將淵遠流長……
移步換景,我們在前進,太陽也在悄悄挪移,不知不覺間,已經偏西,調皮地逗弄著西邊的雲彩,一朵朵、一片片,都羞紅了臉。我們的影子也被逐漸拉長,再拉長,然後又變得有些模糊了。大家不得不離開了溼地公園,隨後也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板橋這塊風水寶地。
雖說,採風活動早已結束,時間也很短暫,但帶給我的收穫與感動,是滿滿的、濃濃的、久久的……
王芳,安徽蒙城人,小學語文一級教師,本科學歷,任教於蒙城縣壇城中心小學,從教20年來,一直信奉「愛是最好的教育元素」。喜歡文字,善於交流,教學之餘,一有空閒就靜心閱讀,寫寫教學隨筆,個人感悟,有多篇教育教學論文獲省市縣一、二、三等不同獎項,作品偶見於《人民日報》《亳州晚報》《蒙城教育》《西散原創》《絕對文學》《美文賞析驛站》等。
《絕對文學》徵稿函
關注《絕對文學》閱讀精彩文章
總顧問:老楊頭 主編:魏強 題字:李瑞華
▼點「閱讀原文」欣賞《絕對文學》往期作品
喜歡請轉發朋友圈,閱讀後,請點下面的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