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魔幻特效大片的熱潮,似乎將隨著《霍比特人:五軍之戰》(簡稱《霍比特人3》)的公映徐徐落下了。彼得· 傑克遜照例為觀眾們送來了氣勢磅礴的「五軍大戰」,這與其說是又一次的視覺震撼,不如說是影迷們對於「中土世界」的追念,感慨經典,稍縱即逝。
《魔戒》:影響了一代人的美學
當年邁的比爾博再次打開家門,迎接遠道而來的甘道夫時,《霍比特人3》的結尾又回到了《魔戒》的起點。這就像是一個輪迴,兩段相隔幾十年的歷險,串起了《魔戒》長達14年的特效大片系列,構建出一段完整的銀幕歷史。可以說《魔戒》電影系列影響了一代人的美學興趣,對於觀眾欣賞口味的塑造和引導意義,在電影史上僅次於《星球大戰》系列。雖然是晚輩,但傑克遜前後兩度拍《魔戒》《霍比特人》三部曲的心態,與喬治·盧卡斯頗為相似:第一輪都是在質疑中摸索,獲得了巨大成功,票房口碑雙贏,橫掃奧斯卡,引領時代新潮,跟風模仿者無數;二輪再拍「前傳」三部曲時,無論是《星戰》還是《霍比特人》都有了更加成熟的技術和模式,票房上高歌猛進的同時,卻難掩劇情的重複和審美疲勞。
可以預見的是,《霍比特人3》一定程度上的確會給觀眾帶來審美疲勞,但這次在特效的處理上似乎較《霍比特人2》有了較大的提升
畢竟,時代的口味在變,如今已不是魔幻大片當道的年代,21世紀初興起的這輪基於「神話傳說」的奇幻特效風潮,已然被《復仇者聯盟》為代表的漫威超級英雄系列,以及《飢餓遊戲》系列式的「青春反烏託邦片」所替代。2014年北美票房前十名中,除了《霍比特人3》,只有一部《沉睡魔咒》勉強能算上魔幻大作。好萊塢幾大片廠更是投觀眾所好,大量資金和營銷都投到了鋼鐵俠、變形金剛和少年英雄身上,那些曾經精緻、典雅的神話世界,雖然閃爍著迷人的光芒,卻逐漸失去了以青少年為主體的觀眾市場。畢竟,他們喜歡看到與自己的生活更貼近的「近未來」故事,而不是老邁的甘道夫和小矮人。彼得·傑克遜和他的《霍比特人》系列由此成了「舊時代」最後的榮光,只有他塑造的「中土世界」、巫師、精靈和矮人們,能夠繼承神話的精髓。而這種階層分明,善惡對決,弘揚勇氣與友誼的「古典主義」價值觀,也唯有在託爾金筆下的世界,才值得用最先進的特效來呈現。於是,在《霍比特人3》中,影迷們再一次見證了魔幻世界中最經典的三大傳說:勇士屠龍,法師鬥惡靈,以及人神獸五軍大戰。
李·佩斯在《霍比特人3》中的表現格外值得一提,精靈王的光彩甚至蓋過了精靈王子
《霍比特人》系列的變革
然而比起最高潮的決戰,其他的情節和人物多少有些顧此失彼的尷尬。上一部中矮人小分隊能夠奪回孤山城堡,趕走巨龍史矛戈,固然巧妙地使用了「黃金」戰術,但終歸給人感覺僥倖,畢竟無論是從體形還是法力來看,史矛戈都具有碾壓性的優勢。而這個本該是終極BOSS的噴火巨龍,到了第三部居然淪為了開場小高潮的犧牲品,還沒等出片名就掛了,這可就不能用「僥倖」來解釋了。這場持續僅10分鐘的戰鬥更像是一場人類的「災難片」,史矛戈和它的火焰毫無顧忌地毀掉了整個長湖鎮,人類在它面前只求苟延殘喘的運氣,可是為了突出英雄巴德一家,導演硬是讓他用唯一的弓箭射中了史矛戈的要害。無須糾結為什麼史矛戈的烈焰不去摧毀小小的塔樓,導演為了把作為次要人物的巴德提升到英雄的位置,也為了宣揚父愛和勇氣,不得不設計了這個忽視邏輯的開場。畢竟,在《霍比特人》系列裡,孱弱的人族還沒誕生一個像阿拉貢那樣真正的英雄,巴德只能算是最為接近「人格魅力」的好父親了。
彼得·傑克遜正在現場指導演員完成特效表演
與《魔戒》原著小說相比,《霍比特人》的小說篇幅其實並不長,這就造成在改編成三部曲時,傑克遜不得不加入許多原創劇情來豐富人物的情感,並與《魔戒》的情節相呼應。譬如在《霍比特人3》中,精靈女隊長與王子、矮人的三角戀,鋪墊良久終以悲劇收場。雖然這場三角戀被許多原著迷吐槽「畫蛇添足」,但作為導演的傑克遜加入這份愛情,其實可以看作是對《魔戒》三部曲的補充:即暗示了矮人族與精靈相愛的可能性,也間接解釋了為什麼精靈王子會與矮人成為好友。精靈族在整個《霍比特人》系列中,並不算作是最核心的成分,但對於劇情的推進起到了關鍵作用,他們與矮人族的世代恩怨貫穿始終,增添了影片的戲劇性。在《霍比特人3》中各懷利益的陣營關係,正是隨著精靈王瑟蘭迪爾的立場所改變,原本同屬正義之師的精靈和矮人兵戎相見,這種現實意味的矛盾,在善惡分明的《魔戒》正傳中並未出現。最後一場「五軍」大決戰,就是在這種複雜的政治博弈中展開,精靈族因為戰略上的失誤,讓自己陷入了兩面受敵的被動局面,所幸在甘道夫和比爾博的努力斡旋下,正義一方又等到了援軍,再次獲得了「翻盤」的機會。其實,從《魔戒》到《霍比特人》,這種「欲揚先抑」的伎倆貫穿了數場中土戰役,導演傑克遜屢試不爽,雖然無論是特效渲染,場面調度,動作設計,還是3D效果,技巧上已相當成熟,可對於看過前5部的觀眾來說,難免有些套路化的審美疲勞,少了意外驚喜。
對於大場面特效的製作和調度,對彼得·傑克遜來說幾乎已經是駕輕就熟,《霍比特人3》作為「中土世界」的完結篇章,他也幾乎將其畢生精力灌注其中
「中土世界」圓滿落幕
「孤山」一戰,是《霍比特人》系列的最高潮,以索林· 橡木盾為代表的矮人族只能算是慘勝。作為全片真正的主角,他內心世界的微妙變化,相較外部的戰鬥更值得分析,一步步逼近了「家園何在」的主題。這也是託爾金創作中土小說時,特意花大筆墨刻畫的心理起伏,《魔戒》系列中弗羅多受黑暗面的誘惑,與索林奪回孤山後患上的「龍病」,有著異曲同工的軌跡。而比爾博之於索林,就如同山姆之於弗羅多,作為好友在危機時刻把他們拉回到善良一面,這正是託爾金所歌頌的「偉大友誼」。貪圖財寶原本就是矮人族的本性設定,為了這些金子和寶石,他們的祖先不惜殺死精靈,但《霍比特人》系列卻要把他們人性中最值得稱頌的一面揮發出來,索林這個角色的複雜之處就在於,他為了奪回故土家園所表現出的勇敢和頑強,在《霍比特人3》中轉換成了固執與吝嗇。而在精靈的狹隘和矮人的自私面前,霍比特人的善良大度實在是可貴,也難怪甘道夫會與比爾博成為好友。弗裡曼用他那標誌性的英國表情和小動作,演活了這個可敬可愛的人物,當他從懷中掏出寶鑽的一刻,眼中沒有巨大的財富,而是一張能夠「化幹戈為玉帛」的契約。所幸被貪慾蒙蔽一時的索林,還能被比爾博喚回正義感,他與半獸人的同歸於盡,一如傳說中的悲壯英雄,掩埋了所有權力與欲望的殘酷面。
彼得·傑克遜作為《魔戒》《霍比特人》的締造者,所到之處均是「神」一般的擁戴
用6部影片來打造的「中土世界」,終歸還是落幕了,語言學家託爾金憑空杜撰的神話,能以如此逼真的方式展現在銀幕上,實在是這代觀眾的幸事。畢竟,這類基於西方歷史和古典主義的美學傳統,在今天的價值觀中已被悄然遺忘和稀釋了,回到家鄉的比爾博,也為彼得·傑克遜自己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魔戒》迷必須知道的「霍比特人」故事
精靈王瑟蘭迪爾
飾演精靈王瑟蘭迪爾的李·佩斯,其實比飾演精靈王子的奧蘭多·布魯姆還年輕兩歲。十年前布魯姆在《魔戒》系列中的扮相被無數粉絲驚為天人,他也憑藉該角色一舉躍升好萊塢一線小生,並加盟了《加勒比海盜》系列等A級大製作。然而近年來布魯姆力作不多,在《霍比特人3》中再度亮相,身手依然矯健,面容卻略顯滄桑,深陷三角戀不禁讓喜愛他的影迷為之感慨。
高齡演員回歸
身為《魔戒》前傳系列,《霍比特人3》中最讓人感慨的是一眾老人的回歸,因為他們是不死的精靈和巫師,所以在容貌上不會留下時光的痕跡。然而諸位老演員的身體卻不比十年前,尤其是飾演甘道夫的伊恩·麥凱倫,飾演老年比爾博的伊安·霍爾姆,以及飾演薩魯曼的克里斯多福·李,都已是八九十歲的高齡,經不起外景拍攝的折騰。所以霍爾姆和李都是在倫敦完成了自己的戲份,並沒有去紐西蘭。此外,「女王」凱特·布蘭切特在《霍比特人》三部曲中皆有露面,《霍比特人3》裡更是雷霆一擊「魔王索倫」,其實她總共在片場的檔期時間只有8天,這更像是「友情客串」,補完了整個「中土世界」的「大事記」罷了。
眾演員留道具紀念
《霍比特人3》中的道具和配飾精美如工藝品,為了紀念《霍比特人》系列的終曲,許多演員都把劇中的道具留作紀念:李·佩斯把他的精靈王劍帶回了家;「華生」馬丁· 弗裡曼則留下了「霍比特人」獨有的假耳朵和佩劍,理察· 阿米蒂奇也把片中斬殺無數半獸人的「獸咬劍」留作紀念。此外,在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精靈王坐騎,一頭健壯俊美的麋鹿,碩大的鹿角幾乎成了精靈族的旗幟,其實是由一匹名為「慕斯」的馬扮演的,後期通過電腦特效加工完善,別有仙韻。
………………………………………………
周末畫報·城市版官方微信平臺[周末i城市]
微信號:mwi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