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寧吉喆在《人民論壇》發表署名文章

2020-12-27 澎湃新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我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既立足近期,又謀劃長遠,二者相互銜接,為持續推進各項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清晰可行的路線圖。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同心同德、埋頭苦幹、奮勇前行,努力將「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變為發展現實。

「十四五」規劃的重要意義

及其與2035年遠景目標的內在邏輯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

國家統計局局長、黨組書記寧吉喆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在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為謀劃未來我國改革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全會重點研究「十四五」規劃問題,將「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是今後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為國家未來發展擘畫了宏偉藍圖。

編制「十四五」規划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站在歷史關鍵節點上,編制好「十四五」規劃,就「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對於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編制「十四五」規劃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戰略安排的重大任務。黨的十九大將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這30年分兩個階段來作出戰略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議》全面總結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複雜變化,明確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同時清晰展望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必將有力推動「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有機銜接,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編制「十四五」規劃是統籌「兩個大局」的現實需要。胸懷兩個大局,是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從外部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得這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從內部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迎來無比光明的前景,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建議》直面錯綜複雜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明確前進方向和奮鬥目標,強調保持戰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為我們統籌「兩個大局」,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確保我國發展行穩致遠指明了科學路徑。

編制「十四五」規劃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生動體現。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展,我國長期所處的短缺經濟和供給不足的狀況已經發生根本性改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總體上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建議》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原則,將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特別是在2035年遠景目標中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質部分強調了「紮實推動共同富裕」。這樣表述,在黨的全會文件中還是第一次,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立場。

編制「十四五」規劃是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有效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從1953年開始,我國已經編制實施了13個五年規劃(計劃),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國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按《建議》要求編制好「十四五」規劃綱要,將黨的主張轉化為國家意志,能夠充分發揮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保持政治穩定的顯著優勢,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為「十四五」時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提供堅強保障。

編制「十四五」規劃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鬥的強勁動力。「十四五」規劃編制過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於民統一起來,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建言獻策,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規劃編制中來,推動「十四五」規劃編制順應人民意願、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今年8月,「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在網上徵求意見,這在中央全會文件起草歷史上是第一次,廣大人民群眾踴躍參與,網上留言有100多萬條。「十四五」規劃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將為社會各方面提供共同遵循的行動指南,有力動員和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奮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長遠戰略目標。

實現「十四五」規劃

和2035年遠景目標具備堅實基礎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十三五」時期,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預計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將跨越100萬億元大關,佔世界經濟比重超過16%,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穩步邁向高收入經濟體行列。今年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效,經濟運行穩步復甦,將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全球主要經濟體。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消費在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重點領域投資持續較快增長。糧食產量連續五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增加值比重上升。2019年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53.9%。科技創新作用凸顯,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脫貧攻堅成效舉世矚目。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生態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和社保兜底脫貧等全面推進,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預計今年年底剩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可全部實現脫貧、未摘帽貧困縣將全部摘帽。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將歷史性得到解決,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創造了人類反貧困史上的中國奇蹟。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京津冀等重點區域空氣品質明顯好轉,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超過90%,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不斷提升,國土綠化行動有序開展,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

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東中西和東北「四大板塊」聯動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落實。新型城鎮化戰略縱深推進,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鎮落戶目標順利實現。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若干領域實現了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產權保護法治體系加快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持續深化,市場化價格機制基本建立。財政金融等重點改革持續深化,重大風險攻堅戰取得成效,金融等重要領域風險總體可控。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建立,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推動多雙邊經貿合作取得新成效。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義務教育有保障的目標基本實現,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城鎮新增就業超過6000萬人,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人民生命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文化建設和政治建設進一步加強。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加快普及,2019年全國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9.4%。文化產業快速發展,2016-2018年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8%。文化軟實力日益凸顯。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不斷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保障持續加強,依法治國實踐得到深化。

「十四五」規劃

與2035年遠景目標是相互銜接的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既立足近期,又謀劃長遠,二者相互銜接,為持續推進各項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清晰可行的路線圖。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是內在統一、協調一致的。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一以貫之的主題是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改革開放以來已經和正在制定九個五年規劃(計劃)。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黨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歷史起點上,立足於我國新的歷史方位和發展實踐,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對新時代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頂層設計,並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新的戰略安排。長遠戰略目標的實現,不可能一蹴而就,奮鬥進程中應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將長遠戰略目標分解為階段性發展目標。「十四五」時期,要努力實現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到2035年,要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要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就需要把長期與短期結合起來,體現歷史的延續性和實踐的新要求,既明確奮鬥的目標是什麼,又把握奮鬥的手段是什麼,還清楚奮鬥的路徑是什麼,實現目標、手段與實現路徑之間的內在統一,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是有機聯繫、接續推進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的目標。為此,要落實好「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十二個方面的重大任務。這將為到2035年在科技創新、經濟發展、國家治理、文化建設、生態環境、對外開放、居民收入、安全穩定、人民生活等九個方面基本實現現代化提供條件、打下基礎。2035年遠景目標錨定了未來15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為五年規劃提供了明確對標的參照系。這要通過三個五年規劃引導來逐步實現。「十四五」規劃作為開局階段的第一個規劃,需要按照遠景目標的指引不斷推進各領域現代化。「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充分體現了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堅強意志和不變決心,充分彰顯了戰略上的堅定不移、理論上的一脈相承、實踐上的接續奮鬥。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是孕育新機、可期未來的。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從國際來看,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從國內來看,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面臨更具有戰略性、可塑性的機遇。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面臨更具有複雜性、全局性的挑戰。這就需要我們切實增強機遇意識、風險意識,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順利推進。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新徵程已經開啟

藍圖已繪就,奮鬥正當時。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同心同德、埋頭苦幹、奮勇前行,努力將「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變為發展現實。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確保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得到不折不扣貫徹落實。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堅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加強幹部隊伍建設,落實好幹部標準,以正確用人導向引領幹事創業導向。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不斷增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鍥而不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加強政治監督,強化對公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健全各類生產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的保障制度。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健全覆蓋全面、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處置機制。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新發展理念是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推動綠色發展,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位化發展。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託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始終堅持系統觀念。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要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實施國家安全戰略,防範和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確保國家經濟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充分認識把握這兩個大局的發展大勢和基本特徵,處理好開放和自主的關係,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擴大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來源:《人民論壇》雜誌社

作者:寧吉喆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黨組書記

新華網發表寧吉喆署名文章

《旗幟》雜誌刊發國家統計局典型做法:紮實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

《求是》發表寧吉喆署名文章:經濟運行穩定恢復 發展韌性持續彰顯

人民網發表寧吉喆署名文章

原標題:《【媒體聚焦】寧吉喆在《人民論壇》發表署名文章》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李仰哲在《中國紀檢監察報》發表署名文章:聚焦「兩個維護」 強化...
    今天,《中國紀檢監察報》論劍版頭條刊發福建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監委主任李仰哲的署名文章,現予以全文轉載。站位要更高 落點要更準 方式要更活 自身要更硬聚焦「兩個維護」 強化政治監督李仰哲「兩個維護」是黨的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規矩,新時代強化政治監督的根本任務就是「兩個維護」。
  • 駐泰國大使館臨時代辦楊欣在泰國主流媒體發表署名文章
    人民網曼谷7月1日電(記者 孫廣勇) 7月1日,中國駐泰國大使館臨時代辦楊欣在泰國主流媒體發表題為《長風破浪 開拓進取 攜手共建中泰關係更加輝煌的明天》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1975年7月1日,周恩來總理與克立·巴莫總理在北京籤署建交公報,中泰關係掀開了嶄新篇章。
  • 侯豔琪大使發表署名文章:以歷史照亮未來,讓和平永駐人間
    侯豔琪大使發表署名文章:以歷史照亮未來,讓和平永駐人間 2020-09-03 2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熊運浪書記發表署名文章,趕緊來...
    熊運浪書記發表署名文章,趕緊來看看!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文章推薦
  • 趙立堅:發表文章是假,設局栽贓是真
    早在2013年4月15日,時任美國艾奧瓦州州長的布蘭斯塔德先生就在《人民日報》3版刊發題為《同中國的獨特夥伴關係》的署名文章,表達了希望和中國建立更為有力的經濟夥伴關係的願望。去年和今年,在人民日報社積極支持下,布蘭斯塔德大使在本報所屬《環球時報》先後發表了題為《我當美國駐華大使這一年》、《我們對抗COVID-19的全球響應》等署名文章。
  • 侯豔琪大使發表署名文章:《跨越珠峰的友誼,共同繁榮的紐帶——中...
    侯豔琪大使發表署名文章:《跨越珠峰的友誼,共同繁榮的紐帶——中尼邊界合作回顧》 2020-11-03 12: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駐印尼大使肖千在印尼主流媒體發表署名文章(中英文)
    4月27日,駐印尼大使肖千在印尼最大英文報紙《雅加達郵報》評論版和網絡版同時發表題為《團結合作是戰勝疫情最有效的「處方」》的署名文章,介紹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態度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國際合作,批駁一些西方政客出於一己之私對他國搞汙名化,呼籲包括中印尼在內的各國團結合作
  • 中國駐東協大使鄧錫軍發表英文署名文章:《協力抗擊疫情,同心構築...
    在中國—東協關於新冠肺炎疫情特別外長會即將召開之際,中國駐東協大使鄧錫軍於2月19日,在印尼《雅加達郵報》和寮國《萬象時報》發表英文署名文章《協力抗擊疫情,同心構築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文章內容如下:中國—東協關於新冠肺炎問題特別外長會將於2月20日在寮國舉行。
  • 【方志四川•特稿】彭清華在《求是》雜誌發表署名文章:堅持系統...
    編者按:2020年第24期《求是》雜誌發表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的署名文章《堅持系統觀念謀劃推動「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立足當前、面向未來的布局需要突出戰略性,緊盯實現奮鬥目標的重大戰略問題,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以求「落一子而活滿盤」。
  • 習近平在吉爾吉斯斯坦媒體發表署名文章《願中吉友誼之樹枝繁葉茂...
    6月11日,在對吉爾吉斯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九次會議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吉爾吉斯斯坦《言論報》、「卡巴爾」國家通訊社發表題為《願中吉友誼之樹枝繁葉茂、四季常青》的署名文章。
  • 《山東法制報》發表李軍院長署名文章:深化「三轉」,做實「三最...
    《山東法制報》發表李軍院長署名文章:深化「三轉」,做實「三最」,奮力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 2020-12-25 1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龔曉燕在《中國婦運》發表署名文章:凝聚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巾幗力量
    近日,陝西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龔曉燕在《中國婦運》2020年第12期就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發表了題為「凝聚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巾幗力量」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凝聚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巾幗力量《中國婦運》(2020年第12期)百年交匯、謀篇布局。
  • 【中英文對照】習近平在智利媒體發表署名文章《共同開創中國和...
    11月22日,在對智利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智利《信使報》發表題為《共同開創中國和智利關係更加美好的未來》的署名文章。文章如下: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published a signed article on Tuesday in the leading Chilean newspaper El Mercurio under the title "Work Together for a More Promising Future of China-Chile Relations,
  • 《光明日報》發表何雄署名文章——《營造敬業樂業精業興業的社會氛圍》
    10月26日《光明日報》發表中共濮陽市委書記何雄署名文章——《營造敬業樂業精業興業的社會氛圍——河南濮陽開展全民敬業行動的實踐與思考》。
  • 李彥宏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認為:人工智慧將有助於縮小數字鴻溝
    (原標題:李彥宏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認為:人工智慧將有助於縮小數字鴻溝)
  • 寧吉喆來淮考察
    寧吉喆認真聽取介紹,對淮安在對臺經貿合作、服務臺商臺企、推動淮昆平臺載體建設等方面工作取得的豐碩成果給予充分肯定。 寧吉喆稱讚淮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認為中國漕運博物館對研究全國漕運歷史、傳承傳統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 轉發| 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在《旗幟》雜誌發表署名文章...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是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廣大人民群眾熱切期盼良好生產生活環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快改善環境質量,讓人民群眾進一步享受到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清水綠岸、魚翔淺底,鳥語花香、田園風光,不斷提高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在《南華早報》發表英文署名文章 支持多邊...
    4月28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大使在《南華早報》發表英文署名文章,慶祝聯合國「多邊主義和外交促進和平日」。文章說,多邊主義是人類社會經歷一場世界大戰之後的共同選擇,是我們享受75年安寧與發展的根本保障。
  • 海報視頻丨2020中國網絡媒體論壇在上海開幕 聚焦網媒責任與使命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璦輝 上海報導9月27日上午,2020中國網絡媒體論壇在上海開幕。來自政府、學界、業界的嘉賓將圍繞「變局中開新局:中國網絡媒體的責任與使命」這一核心主題展開深入探討和交流。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務會議成員孫玉勝,騰訊公司營運長任宇昕,人民日報社編委委員、海外版編輯部總編輯王慧敏,全國政協常委、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及行政總裁劉長樂,新華社副社長、黨組成員劉思揚,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在開幕式發表主題演講。
  • 芬蘭最大英文媒體發表習近平卡通形象故事
    人民網赫爾辛基4月4日電(記者 李玫憶) 在習近平主席抵達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對芬蘭進行國事訪問的3個小時前,芬蘭當地時間13:30左右,芬蘭最大的英文媒體《赫爾辛基時報》刊發了題為「習近平主席的故事」系列卡通,該系列共七段,分別以「年輕時做過農民」、「愛讀書」、「愛運動」、「重視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