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校長,恭喜獲得了『春蠶獎』,成教專幹獲得這樣的榮譽太不容易了。」8月底,2020年省「春蠶獎」名單公布後,溫嶠鎮文化技術學校負責人趙子平得到了不少同行的祝賀,他是台州市首個獲得該項榮譽的成教專幹,同時在省內也是屈指可數。
「春蠶獎」這份榮譽,對趙子平來說,是對他二十年成教工作的最好肯定。
敢於實踐創新,成績屢屢翻新
2000年,趙子平從小學教師崗位轉到箬橫成技校。進入成教第二年,骨子裡不甘平庸的趙子平就做出了成績,他和原「大奏鼓之父」陳其勝一起舉辦了「泥腿子」走T臺活動。新穎的形式、有趣的內容,贏得了老百姓的喝彩。這場活動讓箬橫成技校一炮而紅,吸引了不少媒體報導。
2003年,趙子平創建了箬橫鎮田後社區學校,把技能培訓、文化活動等項目繼續往田間地頭延伸,這也是台州市第一所農村社區學校。
「成人教育是一種跨界的教育,一頭連著政府,一頭連著企業,還有一頭連著老百姓,我們要站在經濟社會產業發展的角度,選擇能培養實用性人才的項目。」十多年的成教工作,讓趙子平學會了帶著跨界的眼光去開設培訓課程。
2016年,在進入溫嶠成技校的第四年,趙子平通過調研開設了「網際網路+工量刃具」公益培訓。
第一次開設這樣的課,原計劃50人的課堂,最後來了150多人,黑壓壓擠滿了整間教室。這令趙子平信心大增。根據學員的培訓需求,他又開設了「網際網路+工量刃具」營銷提高班、精英班,學員期期爆滿。學員方丹彤通過培訓,月銷售額從3000元提高到30萬元以上。
4年來,「網際網路+工量刃具」營銷累計培訓11期186人,其中152人實現了就業和創業,年增加銷售額1.56億元。「聽學員說賺錢了,我就非常激動,非常有成就感。」趙子平說,百姓致富就是他工作最大的動力。
助力鄉村振興,為百姓謀幸福
成技校不同於普通學校,老師少,但學員數量龐大,流動性很強,學校的事情幾乎都落在趙子平身上,幾乎全年無休。
「做成教工作人不在多,而在於勤。」趙子平說。
為了尋找好的培訓項目,趙子平勤與當地政府聯繫,了解政策動態;勤與百姓溝通,掌握培訓需求。平時,他還勤看《農民日報》,「我做農民工作,就要及時了解與農民相關的信息。」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趙子平也緊緊圍繞「鄉村振興」這個主題,緊扣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務當地產業,滿足百姓需求開展培訓工作,制定了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的《溫嶠鎮鄉村振興千人計劃項目實施方案》,開展了「一村一電商」「一村一月嫂」「一村一鄉廚」等「八個一」工程系列培訓。
「我們不僅要搞培訓,還要鼓勵學員去考證,讓大家持證上崗。」趙子平說。僅2019年,學校培訓廚師129人,其中75人考取了技能證。他還通過舉辦市、鎮兩級廚師大賽,為學員提供創業、就業機會。
目前,「網際網路+工量刃具」、鄉廚培訓以及月嫂技能培訓等3個項目已成為浙江省成教品牌。
心中裝著信仰,把工作當作愛好
在成教專幹崗位工作這麼多年,練就了趙子平精準、獨到的培訓目光。「他會因時制宜設置培訓項目,將產業與群眾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溫嶠鎮相關領導評價道。
今年,受疫情影響,廣交會首次在線上舉辦,對於直播帶貨,許多企業毫無經驗。於是,為解決企業的實際困難,趙子平和溫嶠鎮相關負責人商量,決定舉辦直播帶貨培訓課,為參與廣交會的企業提供網絡直播銷售培訓。
「這次培訓就像一場及時雨,著實讓我受益匪淺。」在參加直播培訓後,歐港鞋業的銷售主播感嘆道。
在溫嶠成技校這幾年,趙子平就像上了發條,一環扣一環,完全停不下來,他說,政府投入這麼多錢,給了溫嶠成技校這麼好的教學環境,同時,給予他自身這麼多榮譽,他沒有理由不努力工作。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趙子平把成教工作當作興趣愛好,憑著真幹、實幹和巧幹,讓成技校成為農民致富的聚寶盆,成為鄉村振興的橋頭堡。目前,學校年培訓3.6萬多人次,為當地培養本土人才1268人,增加就業3200多人,為百姓增加收入3.5億元。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