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兩次妙用毛澤東詩句的歷史契機與時代意蘊——聚焦開放新...

2020-11-24 騰訊網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國際環境發生新變化,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和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如約而至。11月4日,習近平在進博會開幕式主旨演講的收尾處講到:「中國人常說,『不到長城非好漢』。當前,世界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我們要堅定信心、增強勇氣、共克時艱。中國願同各國一道,在開放中創造機遇,在合作中破解難題,攜手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明天!」。11月12日,習近平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講話的收尾處又引用了一句毛澤東詩句:「『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上海是一座光榮的城市,是一個不斷見證奇蹟的地方」「在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壯闊徵程上,上海一定能創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蹟,一定能展現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氣象!」。一周前後,習近平一連兩次在重要講話的收尾處引用毛澤東著名詩句,以真「好漢」與「更好看」直抵開放新格局,這正是妙用毛澤東詩詞的神來之筆。

一、「不到長城非好漢」凝聚了穿越時空的長徵精神

「不到長城非好漢」出自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這是一首著名的紅軍長徵詩詞。在長徵期間,儘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遭遇敵人的圍追堵截和張國燾另立中央、分裂紅軍的破壞,但是,紅軍克服重重困難、歷盡千難險阻,一路向前進發。1935年9月,紅軍翻過岷山,進入甘南地區進軍六盤山。六盤山是紅軍長徵途中的最後一座高山,翻越此山就能實現紅軍大會師,昭示長徵的勝利。蔣介石親任西北「剿匪」總司令,調集二十萬大軍,在六盤山地區建立封鎖線,妄圖阻止紅軍北上。10月初,紅軍英勇鬥爭粉碎了敵人的圍追堵截,順利翻過了六盤山,毛澤東興之所至、欣然命筆,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經典詩詞。

習近平在引用「不到長城非好漢」時,特意提到「中國人常說」,正可謂意味深長。這表明在中國,毛澤東的「不到長城非好漢」著名詩句,已經成為人民群眾膾炙人口的習慣用語和偉大民族精神的象徵。

紅軍傳唱「長徵謠」

毛澤東原始詩詞,實質上是一首自由詩體的「歌謠」,叫「《長徵謠》」:「天高雲淡,望斷南歸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同志們,屈指行程已二萬!同志們,屈指行程已二萬!六盤山呀山高峰,赤旗漫捲西風。今日得著長纓,同志們,何時縛住蒼龍?同志們,何時縛住蒼龍」。這首「長徵謠」,當即就在紅軍中傳唱開來,對鼓舞紅軍鬥志、取得長徵勝利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詞中的「不到長城非好漢」,採用雙重否定的修辭方式,大大增強了紅軍「縛住蒼龍」、推翻反動統治的意志和力量,也是對紅軍長徵精神的高度褒獎和生動感召。後來毛澤東的「長徵謠」在抗日根據地和八路軍、新四軍中廣為流傳,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神奇作用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在抗日戰爭中,我軍有一支部隊在和敵人的戰鬥中遭遇包圍、眾寡懸殊,他們在打開收音機中聽到《清平樂·六盤山》中「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詩句時,渾身充滿力量,決心衝出敵人的包圍圈,最終成功突圍。這短短的一首詩詞,在關鍵時刻竟能發揮出如此神奇的力量!其奧秘就在於把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轉化為革命戰士的戰鬥力、凝聚力和和創造力。

抗戰勝利進行曲

毛澤東的這首詩歌以其思想性、藝術性融為一體,成為革命浪漫主義與革命英雄主義相結合的佳作,在根據地、解放區的軍民、幹部黨員中已經廣為傳誦和刊印,影響深遠,深受群眾喜愛和好評。1941年12月5日,由中共秘密組織主辦、在上海出版的文學刊物《奔流新集之二·橫眉》刊載了這首詩,題目是《毛澤東先生詞(長徵時作)》。1942年8月1日,中共淮海區委主辦的《淮海報》副刊《文藝習作》上也刊登了這首詩,極大地鼓舞了抗日軍民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奪取抗戰勝利的鬥志。

毛澤東由詩改詞以後,藝術再現了偉大的長徵精神,更加廣受群眾喜好。1949年7月底,上海《解放日報》在發表這首詩之前,毛澤東對原詩作了較大的修改,將其自由詩形式改為「清平樂」規範詞曲,題目也由《長徵謠》改為《清平樂·六盤山》。該詞分為上、下兩闕:「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捲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斯諾在《西行漫記》中首次向世人介紹毛澤東創作的《長徵》詩時,曾經感慨萬千地寫道:「這些千千萬萬青年人的經久不衰的熱情,始終如一的希望,令人驚詫的革命樂觀情緒,像一把烈焰,貫穿著這一切,他們不論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絕不承認失敗——所有這一切以及還有更多的東西,都體現在現代史上無與倫比的一次遠徵的歷史中了。」習近平多次引用「不到長城非好漢」,作為毛澤東長徵詩詞的經典名句,弘揚了偉大的長徵精神和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偉大氣魄。

紅軍長徵精神融鑄了共產黨人的革命品格和精神風貌,凝聚了中華民族血脈的崇高精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講到:「長徵路上的苦難、曲折、死亡,檢驗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向世人證明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是堅不可摧的。」「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廣為流傳,一直鼓舞著全國各族人民奪取革命和建設的一個又一個勝利,今後仍然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不竭精神動力。在新的徵程中,不論面臨多少嚴峻挑戰、驚濤駭浪,只要我們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理想信念和意志定力,始終拼搏奮進,就一定能夠在攻堅克難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強國夢中譜新篇

習近平引用《清平樂·六盤山》中「不到長城非好漢」名句,具有開啟實現民族復興強國夢新長徵的深刻寓意。2013年,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實現我們確立的奮鬥目標,我們既要有『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進取精神。」2016年,在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之際,習近平在參觀寧夏固原三軍會師紀念館時深情地說,我們黨領導的紅軍長徵,譜寫了豪情萬丈的英雄史詩。紅軍長徵創造了中外歷史的奇蹟,革命理想高於天,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克敵制勝,這些都是長徵精神的內涵。我們要繼承和弘揚好偉大的長徵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習近平對寧夏地方幹部強調,要大力弘揚「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精神,走好新的長徵路。他強調,長徵永遠在路上,這次專程來這裡,就是緬懷先烈、不忘初心,走好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新的長徵路。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決心有恆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習近平引用毛澤東「不到長城非好漢」詩詞名句的目的,就是要告訴全黨,我們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新的長徵。從現在起到本世紀中葉,是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30年。在第一個百年目標即將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和第二個百年目標將要開局的關鍵性歷史時刻,我們還要一如既往地弘揚「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精神。

二、「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體現了胸懷兩個大局做好自己事

近年來,習近平經常談到,我們領導幹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面對國際風雲變幻和形勢發展的波詭雲譎,我們要清醒認識國際國內各種不利因素的長期性、複雜性,妥善做好應對各種困難局面的準備。習近平引用毛澤東「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的詩句,就是這一大局觀的生動體現。

裝點「更好看」

「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出自毛澤東1933年夏天創作的《菩薩蠻·大相地》一詞。全詞44字,分為上下兩闕:「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該詞是毛澤東故地重遊,憶及1929年由他與朱德領導的紅軍在江西瑞金大柏地通過激戰擊潰敵軍,取得轉戰井岡山以來首次重大勝利。毛澤東在詞中通過生動形象的寫景狀物,動感極強地描寫了大柏地慘烈戰鬥的突出特點和歡快回憶的主要看點。毛澤東以十分輕鬆的筆調,一掃受王明排擠的鬱悶心情,呈現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陽光心態。該詞從上闕以擬人口吻追問誰在手持七色彩虹綢帶「當空舞」,到雨後復陽之群山的「陣陣蒼」;再到下闋把往昔鏖戰留下的「彈洞璧」,及天公「裝點」之下的美麗「關山」,作為「今朝更好看」的生動美景。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堅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美好願景。

30年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國內改革風起雲湧,黨中央全面研判國際國內大勢,統籌把握改革發展大局,作出了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重大決策,掀開了我國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的嶄新篇章。特別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親自倡導「開發浦東」,他高瞻遠矚地指出「開發浦東,這個影響就大了,不只是浦東的問題,是關係上海發展的問題,是利用上海這個基地發展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流域的問題」,要求「抓緊浦東開發,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30年來,浦東創造性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生產總值從1990年的60億元躍升到2019年的1.27萬億元,財政總收入從開發開放初期的11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逾4000億元,浦東以全國1/8000的面積創造了全國1/80的國內生產總值、1/15的貨物進出口總額。30年披荊斬棘,30載雨雪風霜。經過30年發展,浦東已經從過去以農業為主的區域,變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真可謂是滄桑巨變。現在,浦東新區正在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勇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彰顯「四個自信」的實踐範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道路。

走好三條路

從浦東開發開放戰略到推動長三角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上升為國家戰略,一切都在證明浦東新區三十而立,經過開發開放的「裝點」之後,其「更好看」之處,就在於「浦東開發開放30年的歷程,走的是一條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是一條面向世界、擴大開放之路,是一條打破常規、創新突破之路」。30年歷史與實踐成就,見證了上海是一個不斷創造奇蹟的光榮城市。在未來3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徵程中,我們要把浦東新的歷史方位和使命,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兩個大局中加以謀劃,放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予以考量和謀劃,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變局中開新局、於危機中育先機。在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壯闊徵程上,上海一定能創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蹟,一定能展現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氣象!

三、「好漢」「好看」彰顯變局中開新局的創新精神和執著追求

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國際格局深刻調整,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面對更為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越是面對挑戰,我們越是要遵循歷史前進邏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呼應人民群眾期待,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好漢」與「好看」

習近平妙用毛澤東「好漢」與「好看」的著名詩句,體現了我國與世界各國攜手並進朝向更高奮鬥目標的追求。面向未來,我們不僅確立了新發展理念、進入新發展階段,而且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第三屆進博會上,習近平提出了三個「致力於」:致力於推進合作共贏的共同開放;致力於推進合作共擔的共同開放;致力於推進合作共治的共同開放。「中國願同各國一道,在開放中創造機遇,在合作中破解難題」。真誠的承諾,讓世人再次看到中國擴大開放的堅定信心,也為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共同目標註入了強大動力。

習近平指出,從歷史上看,不管遇到什麼風險、什麼災難、什麼逆流,人類社會總是要前進的,而且一定能夠繼續前進。各國走向開放、走向合作的大勢沒有改變。我們要攜起手來,共同應對風險挑戰,共同加強合作溝通,共同擴大對外開放。正是在這個方面,我們呼籲世界各國攜手並進,大力提倡「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奮鬥精神,追求全球開放新格局「今朝更好看」的美好願景。

「王牌」加「品牌」

開發開放,是浦東新區與進博會共同的本質特徵,體現鮮明的時代特色。習近平妙用毛澤東的「好漢」與「好看」詩句的深刻寓意,也在形成新發展格局中相互交融。開發開放的浦東、突飛猛進的上海,乃至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張「王牌」。連續三屆進博會,已經成為我國新發展格局的一張「品牌」。一方面,浦東開發開放和上海的區位優勢,促進了一年一度進博會的成功舉辦;另一方面,進博會的開放與浦東的開放優勢互補,讓世界各國八方來客賓至如歸。在進博會上各種浦東概念格外亮眼,從參展到落戶浦東的「朋友圈」逐年擴容,進博會助推了浦東新一輪騰飛並書寫了上海的新傳奇。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習近平接連三屆在進博會的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都是圍繞積極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強調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不僅永遠敞開,而且越開越大。進博會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一扇窗口,是中國與世界各國維護和平發展、實現合作共贏的重要平臺。中國需要世界,世界亦需要中國。從首屆進博會開始,我國不斷推進世界各國的開放合作具體舉措,展示了中國同世界分享市場機遇、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不變初心。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蔓延,使跨國人員和商品流動均受到嚴重阻礙,市場信心遭受重創,使本就增長乏力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習近平強調,任何國家在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由中國主辦,世界貿易組織等多個國際組織和眾多國家共同參與,「不是中國的獨唱,而是各國的大合唱。」我們「要開放不要封閉,要合作不要對抗,要共贏不要獨佔。」他指出,「我們應該堅持以開放求發展,深化交流合作,堅持『拉手』而不是『鬆手』,堅持『拆牆』而不是『築牆』。」「我們要堅持合作共贏理念,信任而不是猜忌,攜手而不是揮拳,協商而不是謾罵。」

做好自己事

習近平在《胸懷兩個大局,做好自己的事情》一文中再三強調:胸懷兩個大局,關鍵在於「做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的還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謀定而後動,厚積而薄發,更加主動辦好自己的事情」。往昔,我們靠做好自己的事情走到今日;現在,我們一定能夠靠把自己的事做好而走向明天。剛剛閉幕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對中國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全面規劃的建議,中國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國之治,實現了自身發展與世界發展的良性互動;中國開放,成為世界和平與繁榮之錨。

總之,世界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我們要堅定信心、增強勇氣、共克時艱。實現我們確立的民族復興偉大奮鬥目標,既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精氣神,又要有「今朝更好看」的新格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規劃開篇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再創新奇蹟、製造新輝煌。

相關焦點

  • 新時代新理念丨跟著習近平總書記重溫毛澤東重要著作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領導幹部加強讀書學習的重要性,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自覺養成讀書學習的習慣,「真正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今天,小編與您共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再讀毛澤東同志經典著作,溫故知新,力學篤行。【一】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生產力布局經歷過幾次重大調整。
  • 今天,跟隨習近平總書記的腳步,一同紀念一代偉人毛澤東
    1893年12月26日,  在湖南一個普通農民的家庭,  誕生了一個新生命——  他的名字叫毛澤東。  中華民族,  一個在風雨中飄搖的民族,  迎來了一個新希望——  他就是開國領袖毛澤東。他兩用毛澤東詩句「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桑」概括說明中華民族的昨天和今天。  2.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
  •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判斷:歷史溯源與時代意蘊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做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的重大判斷,並進一步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新論斷。
  • 堅定不移地走好新時代的改革開放之路
    原標題:堅定不移地走好新時代的改革開放之路   2012年12月,黨的十八大後接過歷史接力棒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深圳,回顧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向世界宣示中國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決心。6年後的2018年10月,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又來到深圳,更加堅定地對外釋放出改革開放的信心。
  • 習近平強調的「釘釘子精神」
    "釘釘子精神"是2013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以樸素的話語,提出的一個意蘊深遠的命題,指的是幹事業要秉持的一種腳踏實地的精神。習近平曾在多個場合提到「釘釘子」精神。今天,黨建網微平臺整理了總書記的部分相關論述,邀您一起學習。
  • 新時代勞模精神的嶄新意蘊與當代價值
    新時代勞模精神的嶄新意蘊  勞模精神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託相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我們的奮鬥目標,開創我們的美好未來,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始終為了人民,必須依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
  • 新中國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關係研究
    這一系列論述包括: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次歷史性飛躍」。十三大報告指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的結合有兩次歷史性飛躍,即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第一次飛躍和發生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第二次飛躍。二是從兩次「偉大革命」到「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十四大報告就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發展提出了兩次「偉大革命」的論斷。
  • 習近平引用的這些名句源自何處?
    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在超過萬字的講話稿中,習近平多次引用古今中外的名句。這些引用,既有中國古代的經典名言,也有恩格斯、毛澤東、鄧小平、魯迅的論述。這些名句,從理論依據、歷史實踐、文化淵源、民族精神等方面,深化了對中國改革開放內涵的認知。今天,小編對這些名句進行解讀,以饗讀者。
  • 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更大奇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經濟特區,中國改革開放的靚麗名片。改革開放以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5個經濟特區相繼建立,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中譜寫了勇立潮頭、開拓進取的壯麗篇章,成就舉世矚目。「經濟特區不僅要繼續辦下去,而且要辦得更好、辦出水平」——習近平總書記鏗鏘有力的話語,宣示新時代改革開放走得更穩、走得更遠。
  • 人民日報評論員: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 人民日報10月17日評論員文章: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重要講話人民日報評論員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 聚焦「三大三新」重點產業 促北部灣經濟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
    自治區北部灣辦常務副主任 魏 然:此外,圍繞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強首府戰略和北欽防一體化等發展機遇和發展任務,北部灣經濟區將聚焦大健康、大數據、大物流、新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三大三新」重點產業領域,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 毛澤東詩詞和鄧小平「南巡講話」
    孫行之  在被推選為總書記之後的歷次公開講話中,毛澤東、鄧小平的論著被習近平引用次數最多。他對鄧小平話語的引用多達40次,為所有引用文字出現頻率之最,引用集中出現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達34次。毛澤東的理論闡述和詩句也頻繁出現在習近平的講話中,多達25次,其中包括《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的13次引用。
  • 新時代推動深圳改革開放再出發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指出,黨中央經過深入研究,決定以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為契機,支持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以清單批量授權方式賦予深圳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一攬子推出27條改革舉措和40
  • 我們的時代坐標與歷史自覺
    我們應該在時代坐標中把握新徵程的開啟,甚至應該在整個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思考中國現代化道路、中國現代化理論繼承了什麼、發展了什麼,以中國現代化道路、中國現代化理論影響世界,並在此基礎上形塑並發展認識人類歷史命運的歷史自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昭示中國將邁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 習近平:人民解放軍新統帥
    「改革」是20世紀80年代初的解放軍精簡整編(這為幾年後百萬大裁軍探了路),陸軍38軍試點機械化(幾年後解放軍陸軍在此基礎上開啟「集團軍時代」)等等。 那是一個文革後百廢待興的時期,也是改革開放伊始摸著石頭過河的初創期。當時的解放軍最高統帥機關一邊經歷著實戰運籌考驗,一邊經歷著改革強軍考驗。
  • 開啟馬列主義統一戰線思想中國化的偉大實踐——毛澤東統一戰線...
    深入研究毛澤東統一戰線思想在湖南的起源與實踐,對於進一步廓清黨的統一戰線理論和實踐脈絡,推動新時代統戰工作高質量發展、凝心聚力畫出最大同心圓具有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一、湖南是毛澤東統一戰線思想的起源地 「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
  • 改革開放40周年紀錄片——《必由之路》第一集《歷史之約》
    11日晚播出第一集《歷史之約》。第一集《歷史之約》解說詞【序】  【解說詞】  五千年,中華文明長河奔流不息。  四十年,中國改革開放波瀾壯闊。  今天,復興路上,中國人探索出一條符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帶給中國人民無限福祉,也影響著國際格局和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
  • 學思踐悟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解釋學解讀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以下簡稱「第三卷」)是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文本之一。當下,引入哲學解釋學方法,解讀這部具有豐富內涵、獨立結構、完整體系和真理價值的重要著作,有助於更全面深入把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精髓。
  • 增強掌握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自覺——學習《習近平談...
    這一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貫通黨的十八大以來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的各個方面,體現在新時代治黨治國治軍、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的各個環節,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就要在掌握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下功夫。
  • 把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時代意義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冬梅  讀懂新時代,需要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引領  劉卓紅 華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二級教授  要學好第三卷,首先要認識新時代,讀懂新時代。這是當前全面認識我國所處的歷史方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21世紀取得更大勝利的重要思想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