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編的朋友圈出現這麼一幕,在被地寶萌的不行不行的同時也感覺到現在部分人對掃地機存在著很大的誤解。小編在原博主評論下摘抄出部分評論,大家請自行感受。
地寶掃地是用兩個小鬚鬚,有一天地寶不知道劃拉到哪了,小鬚鬚打掉了一個,然後地寶整整消沉了三天,我才找到它的鬚鬚……
我們家的也是!!每次都一定要把我的垃圾桶懟倒然後滾著垃圾桶前進
我家那位也是自己找不到充電的地兒每次在電視柜上猛磕……
在看完大家的吐槽之後樂於助人的小編覺得需要給大家科普一下怎樣選擇一款高智商的掃地機器人了!
在科普之前我們先看幾個掃地機的開發研製過程中的趣事(真實事例):
文/夏勇峰(小米生態鏈副總裁)
來源/知乎
*左右滑動查看發布會未展示PPT
其實自2001年全球首款家用掃地機器人產品Electrolux Trilobite面世,掃地機器人產品經過了十餘年的發展,新技術的引入讓它有了長足的發展。
那究竟如何選購一臺掃地機器人呢?
在選購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以導航方式區分的掃地機器人的兩大類別:
隨機碰撞機型:通過內置一些機械的固定動作,機器人會隨機的在房間內行走,時而沿牆時而折返前進,「無頭蒼蠅」式方式讓機器人運行起來毫無章法可言。判定清掃結束主要靠時間閾值或電池電量閾值,不能保證地面全部覆蓋。
路徑規劃機型:以SLAM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為基礎,機器人通過機身傳感器繪製房間地圖,準確的知道自身當前位置和已清掃及未清掃區域,實現精確導航完整覆蓋。
掃地機器人是近些年發展迅速,但市面上大多數產品都有嚴重的基本功能缺陷。清掃不乾淨、噪音大、亂碰撞、有些區域反覆清掃而有些區域總是到達不了;還有被頭髮、電源線纏繞;甚至是到了桌子沙發下面困住出不來。這些讓人頭痛的問題頻繁出現,即便是國際頂級產品同樣讓購買的用戶大失所望,久而久之用戶對掃地機器人失去了信心。
下面我們逐個梳理一下市面上的掃地機器人的問題和誤區:
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數掃地機器人採用的都是隨機碰撞算法,這種算法實現上相對簡單,採用隨機布朗運動的機器人通過一些固定的動作在地面隨機行走,機器人在感應到障礙物後隨機轉向。
這種算法的最大的缺陷是機器人並不知道自身所處位置及已清掃區域,只能簡單的通過清掃時間和電池剩餘電量來決定是否清掃結束並回充,在家裡有多個房間的情況下漏掃和重複清掃較為嚴重。
路徑規划算法則在效率上比隨機碰撞高的多,但這種算法對掃地機的信息收集、處理以及路線計算要求非常高,掃地機器人需要通過眼睛(傳感器)感知房間環境,通過大腦(處理器)規劃路線。
目前市場上比較好的方案是利用雷射測距傳感器,構建地圖並通過SLAM算法計算路徑,但對掃地機廠商的研發能力要求極高。
首先,掃地機器人的邊刷主要用來清理牆角和障礙物根部的垃圾,邊刷在其他地區的清掃時不是主要的清掃結構,反倒是在非沿牆清掃過程中,邊刷如果一直高速旋轉有可能會打飛垃圾。
其次,掃地機器人永遠只有一邊會貼著牆或障礙物根部清掃,另一側是其實是不需要邊刷的。
最後,雙邊刷在碰到線纜纏繞的時候,兩個旋轉反向相反的邊刷被纏繞的脫困難度遠比單邊刷大。
真正好的設計應該是可動態調節速度的單邊刷,非沿牆時降低邊刷轉速防止打飛垃圾主要清掃工作,沿牆時再提高轉速清理牆角垃圾。
要做到掃乾淨,最重要的就是吸力要足夠大。這個很好理解,掃地機的原理類似吸塵器,如果吸力不夠大肯定是吸不乾淨的。這一點要看的就是掃地機的電機風壓大小,一般的掃地機風壓都在千帕以下,少部分高端掃地機比如小米生態鏈剛發布的米家掃地機器人能達到1800帕,這樣就能保證只要是它經過的地方,灰塵都能清掃乾淨。
面對家庭地面環境中,地磚、地板縫隙和地毯邊緣容易積聚灰塵,一些高端掃地機配備了浮動主刷,就可以根據地面的情況上下浮動,緊貼地面,還不損失吸力,從而把地面縫隙中的灰塵和垃圾清掃出來,達到深度清潔地面的效果。
最後掃乾淨的還有一點其實跟我們最開始說的路徑算法也有關係,好的路徑算法應該是能做到不漏掃,不重複,不盲目亂掃,覆蓋房間的每一個角落。
// 續航不給力,生命周期短
目前掃地機器人普遍還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續航,對於隨機碰撞型掃地機來說,續航直接決定它能掃多少面積,而且大多數這種掃地機還不支持斷點續掃,回充之後一切又重頭來過。
如果只是頻繁回充也就罷了,我們知道電池是有使用壽命的,一般的鋰電池能充放電500個周期,如果頻繁的將電池用幹又充滿,1-2年後續航甚至會比剛買的時候差一半,更別說很多掃地機器人還在使用鎳氫電池,續航和壽命更低。
建議大家選擇儘量選擇擁有大容量電池的掃地機,這樣掃完一次後只用掉20%-40%的電,大大減少充電次數,也就延長了掃地機的使用壽命。
如果對比國內和國外的掃地機器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國內的掃地機基本都支持掃拖一體。在機器的後面拖了一塊抹布,看似能同時解決掃地、拖地兩個工作。
但實際使用中,光靠掃地機重量根本無法擦乾淨地面,抹布擦過之後反而造成二次汙染,把灰塵拖的到處都是。同時也會大大降低掃地機越障和脫困能力,到最後連最基礎的掃地都做不好。
類似的噱頭還包括紫外消毒、殺菌除蟎、空氣淨化等等,掃地機器人已經脫離了原本設計的初衷,廠商為了營銷而不停創造各類賣點有些甚至是虛假的,消費者在各類產品迷失了雙眼。
其實掃地機的作用和我們家庭裡必備的洗衣機類似,同樣是把我們從這種機械枯燥的家務中解放出來。所以對於一款掃地機器人,高智商、掃得乾淨掃得快應該是最高的評價了。
它應該支持路徑規劃,這樣才能做到掃地覆蓋全、不漏掃也不重複,同時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時間,出門遛個彎的功夫就能把家掃一遍。
它應該要吸力夠大,這樣才能掃得乾淨,同時應該兼顧降噪,最大可能的降低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它應該要省心耐用,面對複雜情況要能自主脫困,畢竟我們買掃地機是為了減輕負擔,而不是整天去床底桌子底下「解救 」它。
它還要夠智能,易上手,家裡的孩子老人都會用,萬一碰上出差,還能遠程控制掃地那就再好不過了。
那麼問題來了,
這麼多要求的掃地機器人去哪裡找?
玲琅滿目,功能繁多的產品怎麼挑?
米家掃地機器人,高精度雷射測距傳感器,配合SLAM算法實現了強大的智能路徑規劃,保證了最優的清掃效率;超大風壓與浮動主刷設計,可以清理地磚、地板縫隙和地毯邊緣容易積聚的灰塵;超長續航智能控制,一次可清掃250平米大戶型,省心可依賴的家庭新成員!
米家掃地機器人,你的居家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