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女兒還在上小學,老師經常布置一些令人頭疼的任務,靠她自己的力量是很難完成的,於是我經常出手相助。我也知道小孩子應該得到一些鍛鍊,但是對於超出其能力的鍛鍊,作為家長,是應該幫忙完成的。我記得班主任曾布置了在一周內完成摘抄100個好詞、100個好句的任務,著實讓孩子感到頭疼。
「到哪裡去找100個好詞、100個好句啊?」女兒嘆著氣說道。
「課本上現成的好詞好句有很多,你可以去抄啊。」我說。
「老師說了,不可以抄課本上的,也不可以隨便上網抄;每個好句不能自己編,還要註明出處。」
「你認為好詞容易找,還是好句容易找?」我問。
「當然是好詞了。」她答。
「你打算怎麼找好詞?」我問。
「只能翻課外書找了。」她無奈地說。
過了半小時,她也沒能完成100個好詞的摘抄任務。我把一本成語詞典放到她跟前,說:「每個成語都是一個好詞,你可以抄成語啊。」她非常興奮地抄了起來,很快就完成了。
女兒是個機會主義者,專門挑筆畫少的成語抄,一丘之貉、兩面三刀、三心二意之類的成語抄了一大堆。我說:「這些成語都是好詞,且都有出處,但是在你們老師眼裡可能都不是。你還記得那次期末考試組詞被扣掉的那1分嗎?」
「記得。那次期末考試,卷子上有道組詞題,要用『在』字組詞,我寫了『在家』,結果被判錯,扣了1分。你還為這件事和老師交涉了,並且翻出了最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證明這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詞語。老師雖然承認了錯誤,但是拒絕修改分數,說已經錄入網上系統,進入區教育局備案了。好在沒有影響我的排名,還是年級第一,只是和隔壁班的一個同學並列。如果不是這1分,他根本沒有機會和我並列。」女兒憤憤不平地說。
「我後來問過你們班小陳、小朱等同學的家長,人家組的詞是『現在』『存在』,這可是公認的詞語,不需要查閱工具書就能判定正確的,你為什麼不寫這些詞語呢?批卷老師不可能為了一個自己認為錯誤的詞去查工具書的,所以你得寫出讓他們無法判為錯誤的詞語。就像這次摘抄好詞的任務,如果老師認為你寫的這些都是負能量的詞語,不算好詞,會不會讓你重寫呢?」我說。
女兒覺得我的話有道理,就換上同舟共濟、真才實學、蕙質蘭心等老師挑不出什麼毛病的詞語了。
接下來就是摘抄好句的任務了,過了4天,女兒才完成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要在3天內完成,有點夠嗆啊,還得我出馬。老師讓孩子摘抄好詞好句的目的是讓他們以後在寫作文時能夠用上這些內容,可以得到一個比較高的分數。老實說,我對這種看法持保留態度,比如張天翼先生的名著《寶葫蘆的秘密》,按照孩子班主任的觀點,整部作品中是沒有一個好詞好句的,但是這部描述夢境的小說雖然不及《愛麗絲漫遊奇境記》的內容那樣曲折,也足夠精彩。好在這不是什麼原則性的問題,我也就不便去和老師辯論了,只能配合她的工作,努力幫孩子完成任務。
家裡的藏書不少,我給孩子又翻出了一大堆讓她慢慢找。為了幫孩子省點時間,好讓她把寶貴的精力多用在複習語數英功課上,以便期末考試時再考出好成績,我又代勞了。
《故事會》上的好詞好句千萬不能找,班主任曾和我閒聊時提起過她最喜歡看這本雜誌了,如果孩子摘抄了這上面的好詞好句,班主任是不會感到有任何新意的。
《柳林風聲》《西頓動物記》上面有一些好句,我在相關頁面夾了書籤,方便孩子摘抄。碧野先生的《天山景物記》列印出來了,這是擅長使用華麗辭藻作家的經典作品。不可以抄課本上的,肯定是不可以抄現在課本上的,沒說不可以抄老課本上的,葉聖陶先生在民國時期主編的《開明國語課本》裡也能找到一些好句。《讀者》雜誌上的好句不少,可以很容易找到。就這樣,我給女兒準備了一大堆好句,當天她就完成了摘抄任務。
幾天後,班主任在班裡點名表揚了女兒,說她是全班完成摘抄好詞好句任務最好的學生,並且在家長群裡也說了這件事。
我感覺孩子的成長過程像是另一個版本的《西遊記》——我們陪著她克服各種困難,就像不斷地打怪,不斷地走向成功的彼岸。我完全有理由相信,終有一天,她會憑藉自己的能力,取到人生的真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