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聲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通讀全詩可以發現,詩人以悽美的筆調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暮春三月,東風和煦,柳絮飄舞,在江南一個美麗的小城,一個女子在苦苦等待心上人的歸來,她的心宛若孤寂的小城,沒有東風,也沒有柳絮,她聽不到青石街道上有意中人的足音,因而意態慵懶,雲鬢不整,心靈也如窗扉緊閉,春帷不揭。浪跡天涯的「我」打這裡走過,聽到達達的馬蹄聲,企盼已久的她如蓮花般綻開了笑顏可「我」未入家門,她失意萬分,盈盈笑靨又像夏末的蓮花迅速地枯萎凋謝了。全詩不足百字,而故事情節卻隨著主人公的情感變化一波三折,先是漫長的期待,然後是聽到馬蹄聲的驚喜,最後是失望,再後來又是無盡的等待。言已盡而意無窮,可謂餘音嫋嫋,耐人尋味。
寫於2007年9月27日
鄭愁予,原名鄭文韜,祖籍河北寧河,1933年生於山東濟南,當代詩人。童年時就跟隨當軍人的父親走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抗戰期間,隨母親轉徙於內地各地,在避難途中,由母親教讀古詩詞。15歲開始創作新詩。1949年隨父至臺灣。畢業於臺灣中興大學。他的一些詩篇如《錯誤》、《水手刀》、《小小的島》、《情婦》、《如霧起時》等,不僅令人著迷,而且使人陶醉。被稱為「浪子詩人」,「中國的中國詩人」。
點擊「閱讀原文」,收看鳳凰網關於鄭愁予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