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亦洋
電影中,有一次,池亦洋在家裡因為作業不會做而大哭,他邊哭邊說:「所有的作業都不會做!本來五分鐘就能做完的作業到現在還沒有做完!」
一個三年級的孩子,能夠清楚地發現自己遇到的困境,並明確表達出自己面對困境的感受和想法,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父母對他學習遇到困境時的討論和決定,是尊重的,是關懷的,是能夠體諒孩子處境的。
媽媽和爸爸都沒有以我最害怕的思想和態度來對待困境中的池亦洋,他們是站在池亦洋的立場上,而不是把家變成對池亦洋來說比學校更加困難的處境。他們做決定的核心思想是如何尊重孩子,找到孩子最擅長的項目讓孩子重新升起自信。
如果沒有父母的理解,沒有在被愛和尊重的環境中成長起對自我的認知、自己的立場、自己的觀點,沒有被周圍環境所接納的體驗,孩子在這個時候會把遇到的困難和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品質混為一談。
對於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兒童,在需要求助時不敢求助,這意味著他們必須隱藏困境,必須壓抑憂愁,他們的心靈可能就因此被傷害,健康的心靈變得不再健康。
隨著經歷的困難越多,他們的人格就越多地失去光彩,因為所處的環境不能接納他們作為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孩子所必然出現的錯誤和困境。
看《零零後》這部電影,可以給更多老師和家長提起「什麼是孩子良好狀態」的認知。因為,所有的孩子在風光和成功時流露出的微笑是一樣的,心情和狀態也是差不多的,但是在遇到困境時所表現出的態度和狀態卻千差萬別,在困境當中才能夠顯示出教育和成人支持的結果。
柔柔
當年池亦洋是中途從別的幼兒園轉來芭學園,記得在他就要上小學之前,我最努力的是為他建立課堂原則和對人群規則的遵守。
柔柔也是從其他幼兒園轉來芭學園,在消除她可能被集體排斥的特質的同時,我們拼命地彌補她對數字的不敏感。記得我花了整整一周的時間,都沒能幫助柔柔把8的數字、數名、數量配對。
那時馬上要幼兒園畢業的柔柔總是眼睛看著8的數字,嘴巴讀著8的數名,手裡的數棒已經抓到了十幾,然後嬉笑著把一大把數棒放在8的數字槽中。努力了一周,我們沒有任何進步。當時我認為,隨著年齡的增大,柔柔會開竅的。
幸運的是,媽媽為她選擇的是一所極其包容和能夠正確幫助孩子的學校。柔柔在數學課堂上露出的自我解嘲的表情,真的是太可愛了,太健康了,這個表情意味著柔柔知道自己數學沒學會但並不覺得這是見不得人的,表現出這樣的狀態意味著她的環境是健康的。
當發現孩子身上我們人類天然會有的不同特質或不足時,孩子會如何感受這種不足,家長們又如何看待這種不足,這是電影《零零後》給家長們的看點。
如果我們的眼睛只看到柔柔輝煌的結果,只看到那些優秀的模範,就會忽視自己孩子作為一個「人」的不一樣,作為一個「人」的不完美,作為一個孩子的生命價值,甚至恨不得自己的孩子身上馬上就長出能上北大清華牛津哈佛的小蘑菇。
而且由於為此目標的付出需要極大的承受力,我們有可能失去耐心,最後把孩子身上長出來的靈芝草踢掉,責罵孩子為什麼不長出名貴的蘑菇。
當我們這樣做時,孩子也會因為自己沒有長出蘑菇而長出靈芝感到對家長和人類犯下了天大的錯。最後,他們可能靈芝也失去了,蘑菇也沒有長成,陪著對自己感到失望的家長度過一生。當他們有了孩子,他們可能再用父母養育自己的方法對待自己的孩子,或者放任自己的孩子。
《零零後》影片裡柔柔的故事,給到父母們這樣一個信心——勇敢地保護自己的孩子,堅決地幫助自己的孩子,面對反對者堅持正確的道路,孩子最後會開出意想不到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