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2021-02-07 傳物




舟夜書所見

清 / 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賞析』


這首詩好似一幅速寫,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漁火化作滿天星星的片刻,幾筆勾勒,立即捕捉住了這轉瞬即逝的景物。這首詩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點漁火,黑白對比,反差特別鮮明。


前兩句是靜態描寫,把暗色和亮色聯繫在一起,顯得形象鮮明。


第一句「月黑見漁燈」,「月黑」兩字很有特色。這是一個有月亮的夜晚,月亮卻沒有光,人們見到的只是月亮的輪廓和黑影。因為月黑無光,河面也黑沉沉的,突然見到河中的一盞漁燈,格外引人注目。第二句「孤光一點螢」,寫如豆燈光像江岸邊一點螢火,是意中之象,描寫漁燈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點燈光閃爍著,仿佛是一隻螢火蟲在原野裡發出微弱的光。


後兩句為動態描寫。不難想像,當詩人見到微風騰起細浪,燈影由一點散作千萬這動人一幕的時候,心情是何等地興奮。


第三句「微微風簇浪」拋開了燈光,一轉而寫夜風。微風從河面陣陣吹來,河水譁譁作響,輕輕的掀起浪花。第四句「散作滿河星」猶如天外奇峰,劈空而來。那如螢的孤光,剎那間似乎變成萬船燈火,點綴河中,又如風吹雲散,滿天明星,倒映水中,使這靜謐的黑夜,單調的河面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壯觀。風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螢般的燈光攝進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燈光。



『好物推薦』




傳物設計編輯整理。

時光的長河裡有太多傳統、傳世的物件

離我們漸行漸遠


關注 傳物


每天十分

一起尋找舊時光裡的美好

相關焦點

  •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國人被清廷劇洗腦,以為滿人皇帝和藹可親,也是凡人盛世。其實不然,清代猖獗不衰,皇帝樂此不疲的運動,便是文字獄,除了明遺民的緣故,大抵仍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顧慮作祟。讀詩需從閒情雅致起始,查慎行《舟夜書所見》算是五言絕句裡的速寫,羈旅詩人,夜宿小舟,萬籟俱靜,眼眸一瞥,河面漆黑,沒有月亮,只有周遭漁船上的燈光,「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簡簡單單的幾筆勾勒,比之「江楓漁火對愁眠」的情緒流動,似乎餘味無窮。
  •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悶熱的夏夜,給孩子們講講螢火蟲黑暗中的光。清涼的愜意!詠螢火李白(唐)「雨打燈難滅,風吹知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邊星。」黑暗中的光螢火蟲是一種自身能發光的甲蟲。它們利用光線吸引配偶,並警告捕食者遠離。從近距離看,我們是這個樣子的,但不是所有螢火蟲都能發光。
  • 願 你是我的眼睛 陪我見山欒 見湖泊 陪我看這一世的風景
    一詩一文一個堅持原創的平臺 / 每一天的詩歌和夢想,不要再和我擦肩而過《晚安》文/Hlove王雅薈午後陽光明媚,狸貓在地上打滾,纏在窗戶上的葡藤,落了一地影子,細細碎碎的,像你眼裡的光。想你見了幾個朋友。不願意讓你知道,我對你深沉的愛,怕成為你的負擔,被你時刻惦念。可我又想,寫一篇長長的情書,把這份感情晾曬,恐時光行走匆匆,來不及擁抱和親吻。
  • 《月之酒店》:滿月之殤
    月之酒店的職員們可是我很快發現了他們的不一樣,看《主君的太陽》的時候,我是害怕中帶著愉悅與甜蜜看完的,而看《月之酒店》的我,自始至終感受到的是劇裡的哀傷。於是我在用心地想,《月之酒店》到底有什麼不一樣?是什麼吸引了我呢?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張滿月在世間已經徘徊了千年,生不能生,死亦不得,她和那棵月靈樹一起枯萎,一起流連,卻始終完成不了內心的救贖,因為她有一份綿延了一千年的仇恨、不解與虐戀。
  • 臺灣賞螢好去處
    大安森林公園見聞(行走臺灣)  已是夜裡9點,臺北大安森林公園人潮依舊,空氣中有雨後泥土的芬芳,路燈柔和的光映照在慢跑步道上,不同年齡段、一身運動裝扮的人們正在慢跑、健走;兒童遊戲區的幼童們在滑梯和攀爬架上上下下、樂此不疲,穿著輪滑鞋的青少年在旱冰場上刻苦練習……公園外水泥森林環伺、車水馬龍,公園內蛙叫蟬鳴、螢火點點,家住板橋、專程帶兒子來玩的臺北市民林先生說,不想開車出遠門
  • 《回首又見他》黑與白,光與影
    黑與白,光與影,其實是一體兩面,就像司馬和石川。司馬和石川本質上都是理想主義者,一個理想破滅後用蠻橫的態度報復現實也報復自己,一個還是對現實還有幻想。難為知己難為敵,他們就是對方的鏡子,照出了對方也照出了自己的另一面。司馬冷酷而絕情的臉孔下深藏著一顆熱血善良的心,只是藏得太深太久了,連他自己也忘了自己曾經是個滿懷憧憬,天真又誠摯的青年。
  • 腹有詩書氣自華,飛花令裡讀詩詞——100句(見)篇
    《三五七言 / 秋風詞》 唐·李白19、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蜀道難》 唐·李白20、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21、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22、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 腐草真會化為螢嗎?
    其實這故事在古代或者是可能的,因為古代的書字很大,沒有現在那種五號、六號鉛字的小字,晚間稍有亮光,便能照讀。所謂囊螢,大概捉個十七八個螢火蟲放在小囊中,便如一盞小油燈盞了。「青燈如豆憶兒時」,小油燈本來也只是晶瑩如豆的一點小青光,比幾個螢火蟲的光亮不了多少,所以有這樣的故事。 據動物學介紹,螢屬昆蟲類鞘翅科,尾端暗黃,有發光器。
  • 大暑三候之一說的是「腐草為螢」,那「腐草為螢」指的是什麼?
    中國勞動人民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依稀記得,紅樓夢裡有個著名的謎語,謎面是"螢",謎底是"花",黛玉解釋"螢可不是草化的?"草字頭加一個"化"字即"花"字。現在想來,也許是暗合了主人公命運。螢蹉跎一生,從腐草中涅槃重生,化作一縷光,想照亮野草的夜。想尋找光,想遇見火,即使,那是灰飛煙滅的痛,螢也想試一次。